春分豎蛋是什麼意思怎麼豎 春分豎蛋習俗玩法技巧科學原理

2020-12-02 閩南網

春分豎蛋是什麼意思

  春分豎蛋,也稱春分立蛋,是指在每年春分這一天,各地民間流行的「豎蛋遊戲」,這個中國習俗也早已傳到國外,成為「世界遊戲」 。4000年前,華夏先民就開始以此慶賀春天的來臨,「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流傳至今。

  》》為什麼有春分三候的說法

  》》春分節氣的來歷由來及傳統習俗

春分豎蛋怎麼豎

  「豎蛋」遊戲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第一步:挑雞蛋 首先要挑選一頭大一頭小的雞蛋,立蛋時將大頭朝下,這樣重心會比較低,就像不倒翁一樣,容易保持平衡。

  第二步:尋找支持面 找到合適的支持面,在桌面上塗上印泥,再把雞蛋立在塗有印泥的桌面上,可以發現,能立住的雞蛋,底部會有一個肉眼很難看清的平面,一旦重力作用線能經過這個平面,雞蛋就能「豎」起來。

  第三步:手要穩 由於生雞蛋裡的蛋黃位置也會影響雞蛋的豎立情況,所以豎雞蛋的手要儘量保持不動,讓蛋黃可以慢慢沉澱到雞蛋下部,這樣重心就足夠低,使雞蛋保持平衡。

  》》為什麼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春分豎蛋的原理

春分豎蛋習俗玩法技巧

  根據經驗,應這樣「春分豎蛋」:雞蛋的表面其實是高低不平的,有許多突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間的距離在0.5—0.8毫米。根據三點確定一個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個合適的「小山」支點,就能使雞蛋豎立起來了。

  此外,生下後4—5天的雞蛋,由於蛋黃素帶鬆弛,蛋黃下沉,重心下降,更有利於雞蛋的豎立。

春分豎蛋的科學原理

  據民俗專家施立學介紹,民間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於「豎蛋」。「其實,不管哪一天,只要在雞蛋上找到三個點,並使雞蛋的重心線通過這個三角形,這個雞蛋就能立起來了。」施立學說,「春分豎蛋」在我國已經有4000年的歷史,民俗文化的傳承需要更多人的參與。

  很多科學家認為,蛋殼上有許多高0.03毫米左右的突起,三個突起可構成一個三角形的平面,如果使雞蛋的重心線通過這個三角形,就可以實現「豎蛋」了。因此,雞蛋其實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都可以豎立,而且立穩的雞蛋在沒有外界幹擾的情況下,可以保持十幾天不倒。

責任編輯:柯金定

相關焦點

  • 春分豎蛋的原理科學依據是什麼?春分立蛋的意義寓意
    」豎蛋「遊戲玩法確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 春分習俗知多少?流行「豎蛋」遊戲 校對度量衡器具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0日電(記者 上官雲)「節令到春分,栽樹要抓緊。」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晝夜平分,隨著氣溫逐漸回升,許多地方草長鶯飛,春意融融。在春分時,民間有「豎蛋」、送春牛圖等習俗,農耕的大幕也進一步拉開。農時貴如金,農忙時節,各地搶抓時令,科學開展春耕、春管、備耕,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 「豎蛋」迎春送春牛 春分習俗知多少?
    中國天氣網訊 春分古時又稱「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並非傳統節日,而是一個指示農業生產的重要節氣。在春分當日,民間雖然沒有大規模的慶祝活動,但卻流傳下來一些頗有意味的習俗和小遊戲,比如「豎蛋」等。1、「豎蛋」「春分到,蛋兒俏」。「豎蛋」又叫「立蛋」,是春分節氣特有的習俗。
  • 「豎蛋」還要挑日子?春分日為什麼要豎蛋,原來還有這含義
    豎蛋中國有個古老的說法,就是「春分日豎蛋」。中國人在春分日這天玩豎蛋遊戲,已經有千年的歷史了。「豎蛋」還要挑日子?春分日為什麼要豎蛋?豎蛋其實豎蛋這樣的事情,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哪一天都成。但是選春分日這天,只是因為它的成功率會更高。春分日對於多數人來說,是春天的一個尋常日子,但是在天文上,可是個特殊的時間。因為這一天,太陽直射在地球的赤道,地球的磁場相對平衡,所以這個時候豎蛋,更容易成功。
  • 春分豎雞蛋是科學嗎?這裡面有科學和「偽科學」!
    於是有人用科學來論證春分的時候,太陽光直射赤道,所以來自太陽的萬有引力南北平衡,這樣當地球、雞蛋和太陽都排列到合適的位置時,雞蛋就能豎起來了。也只有在這一天才能豎起來。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於豎蛋。
  • 豎雞蛋前要搖一搖嗎?果殼教你「春分立蛋作弊大法」!
  •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有哪些特殊的習俗?
    >02春分豎蛋春分是「四時八節」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與之相伴的還有許許多多的習俗需要人們去遵守,而在眾多的習俗中,有一項十分「可愛有趣」,那就是「豎雞蛋」。「春分豎蛋」這項習俗據稱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經在中國出現,民間還有「春分到、蛋兒俏」的俗語,要明白這項奇特有趣的習俗,就先得了解人們為什麼要進行豎蛋的活動。
  • 「春分」幾月幾日幾點 泉州春分天氣預報 春分「豎蛋」含義
    明天就是「春分」節氣了,又要到「豎蛋」的時候了。我國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諺語,傳說中,春分這天最容易把雞蛋立起來,這也意在慶祝春天的來臨。(新華)「春天最是孩兒臉,一天變三變。」春分時節,天氣雖已日漸暖和,但晝夜溫差較大,而且不時有冷空氣侵襲,帶來大風降溫,雨水也較多,甚至陰雨連綿。這個時節氣溫常常會起伏波動,但並不會改變天氣逐漸變暖的趨勢,預計21日氣溫將有大幅度的回升,個別地方最高有可能接近30℃。雨天路滑,提醒司機朋友路上行車要減速慢行,注意交通安全。春天氣溫起伏多變,請大家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預防感冒。
  • 今日已春分,春分到底是個什麼節氣?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昨日已春分,春分到底是個什麼節氣? 春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春季第四個節氣。於每年公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節。《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3月20日11時50分將迎來春分節氣。此時節,鶯飛燕舞風和煦,春來處處百花香。
  • 今日春分丨春分至,萬物生,正是一年好時光
    ▶▶春分習俗  ●踏青、放風箏在古代,春分時還有簪花喝酒習俗,這一天,無論男女老少都會簪花。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鷂」和「鳶」都是鷹類猛禽,古時的風箏大多用絹或紙做成鷹的形狀,因此風箏又稱為「紙鷂」、「紙鳶」。後來,風箏的形狀各異,春天放的多半為燕子風箏。
  • 春分日春分點指的是什麼?春分太陽直射在哪裡?
    春分日指的是什麼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一般在每年3月21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全球各地晝夜平分。在時間周期上是指太陽位於黃經 0°和15°之間的位置,大約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間。但在實務上通常特指太陽真正位於黃經0°的那天:3月20日或3月21日。
  • 全年最公平的一天居然在春分,你知道它還有什麼意義和習俗嗎?
    農曆二月春意漸濃,這個月份有個重要的日子,就是春分,之前幾個節氣江陽沽酒客都跟大家聊過一些傳統的習俗,馬上春分要到了(今年是2019年新曆3月21日),接下來,江陽沽酒客要給大家聊聊春分。所謂春分有俗語:「春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 秋分豎蛋的來歷,你知道嗎?
    亦有觀點認為豎蛋與秋分無關,雞蛋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豎立起來。同時,中國民間還有秋分豎蛋的習俗,一些地方在秋分這天舉行「豎蛋」的趣味遊戲或比賽。秋分為何能豎起蛋秋分豎蛋主要有以下兩點原理:其一,秋分這一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同時地球的磁場也相對平衡,因此蛋的站立性最好
  • 春分始,萬物競生,這些有關春分的詩詞你會背了嗎?
    春分是平衡的象徵,它包羅著晝夜、冷暖,分開了凋敝和希望,是自然的饋贈,也是鬥轉星移,千百年來,祖先留下的智慧。此時太陽直射赤道,陰陽各半,晝夜平分,寒暑平均。哎呀,不禁想起來以前學過的知識了呢。1.【地理題】以下哪兩個節氣當天,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晝夜等長?
  • 「春分」這一天是怎麼確定的,這一天意味著什麼
    今天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那麼春分這一天是怎麼卻定的呢?今天我們來解釋一下這一天的天文現象。首先跟大家解釋幾個名詞:地軸、黃道面、赤道面、黃赤交角。地軸不用詳細解釋,比較容易理解。大家知道地球無時無刻不在自轉,這個自轉的中心軸就是地軸。黃道面是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如圖地球圍繞太陽旋轉所在的平面就是黃道面。
  • 今日春分:老北京在這一天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
    、犒勞春牛等習俗;春分還是節日和祭祀日,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的禮制,民間有拜神祈福、掃墓祭祖的儀式。此後,春分祭日習俗便流傳下來。古代帝王的祭日場所多設在京郊。北京於元朝就建有日壇,而現存的這座日壇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陽)的場所,始建於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五月,坐落在日壇路東,又叫朝日壇。朝日壇坐東朝西,這是因為太陽東升西落,人要站在西方向東方行禮的緣故。正中用白石砌成一座方臺,叫拜神壇,高1.89米、周長64米。明朝建成時,壇面用紅色琉璃磚砌成,以象徵太陽。
  • 秋分到,俗語「春祭日,秋祭月」什麼意思?秋分節氣有啥習俗呢?
    秋分節氣就要到了,俗語「春祭日,秋祭月」是什麼意思?秋分節氣還有哪些習俗呢?農夫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1)俗語「春祭日,秋祭月」,說的是啥意思?到底是哪一天祭月呢?在前不久剛剛過去的中秋節,不少地區依然還有著中秋節祭月的傳統習俗。民間一直還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意思是說男人不可以拜月亮,而女人不可以祭灶神。
  • 春分| 雪後初霽,桃花始開,簪花喝酒放紙鳶
    3月21日,春分,晝夜平分,傳統24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它前有驚蟄,後有清明。是春天的分割線。在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蘇軾曾在《癸丑春分後雪》言道:」雪入春分省見稀,半開桃李不勝威。應慚落地梅花識,卻作漫天柳絮飛。
  • 春分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春分立蛋習俗風俗有什麼寓意
    春分是什麼意思含義介紹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分者半也」,一年之中,從立春到立夏整90天,春分「當九十日之半也,故謂之『分』。」春分恰值晝夜均,寒暑平,春色正中,桃李半開。「已過春分春欲去」,立蛋,就是人們要把橢圓形的雞蛋直立在平面上,從情感上「作意留春住」。
  • 秋分習俗雜談
    而關於秋分的含義,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分」示晝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樣,此日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相等。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