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後的地球明明在向太陽靠近,為什麼我們的天氣卻變得更冷了?

2021-01-16 悟空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不同於其他節日,冬至是一個兼具了人文和自然雙重內涵的節氣。首先,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冬至,是我國民間流傳已久的傳統佳節,這也大多數人對它的認識。其次,從天文角度來說,冬至是太陽在這一天運行到了冬至點(黃經270°)的時候。那麼,為什麼冬至後太陽向北移動,天氣反而變得越來越冷?

冬至後的地球逐漸接近近日點

眾所周知,地球圍繞太陽進行運轉的無形軌道,其實並不是一個正圓形,而是一個近似正圓的橢圓形。其特殊的軌道特徵產生了兩個特殊的點,它們分別是地球與太陽位置最近的近日點,以及地球和太陽位置最遠的遠日點。而冬至之後,地球的實際運行位置便是和近日點越來越近。

地球會在每年一月初的時候經過近日點,此時地球和其母恆星太陽之間的距離小與1個天文單位,大約為1.46億公裡;而每年的7月初,則是地球經過遠日點的時間,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又會比一個天文單位長一點,大約是1.52億公裡的樣子。

為什麼距離近了天氣卻冷了?

放眼整個太陽系,圍繞太陽進行公轉的星球並不是只有地球,每個星球的偏心率又存在較大差異。事實上,只有那些繞太陽公轉、且具有較高偏心率的星球,才可能因為行星移動到了近日點後給星球上的溫度帶來較大影響。而地球運轉軌道的離心率太小,並且,位於近日點的地球還會以比平時更快的速度進行移動。

其次,我們可以直接將地球位於近日點和遠日點之間的距離進行比較,前者1.46億公裡的距離和後者1.52億公裡的距離,大約只相差了0.06億公裡。將這個差值放在地日的平均距離來看,這樣微小的距離差異,當然不會讓地球接收到的太陽熱量因此而發生太大的變化。

之所以北半球會從夏至開始變得天氣炎熱,是因為地球赤道平面和軌道平面間23.5度的夾角,直射北回歸線的太陽讓北半球擁有了更多熱量傾斜。當地球位於近日點的時候,地球的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當地球位於遠日點的時候,地球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簡而言之,地球上的溫度高低,並不會因為地球靠近近日點而變得溫暖,也不會因為地球接近遠日點而變得更加寒冷。因為,地球上的一年四季,跟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值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而是始於地軸本身的傾斜。

地日距離影響兩個半球冬季的長度

就像剛剛說到的那樣,地球上四季的形成,始於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軸是傾斜的,我們經歷的冬天,也沒有因為地球靠近近日點而變得溫暖。但是,由於地球存在著每年一月都會運行到近日點這一現象,從而導致了南半球的冬季會比北半球的冬季少出5天的時間。

偏離恆星的另一個地球半球只能接收到較少的陽光,而這兩個半球的位置互換周期大約是6個月左右的時間。因此,地球的兩個半球存在著明顯的季節差異性,當指向太陽的半球正值夏季的時候,那麼另一個稍微偏離太陽的半球便正是寒冬時節。北半球的冬至,代表的是太陽在天空中位置的最低點、一年中時間最短的一天,以及冬季的開始。

克卜勒運動定律表示,繞行物體總是會在相等的時間裡掃除同等大小的區域。換而言之,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變化,會導致地球的運行速度也隨之而改變。位於近日點時的地球運行速度(北半球冬至和春分之間的時間)會比位於遠日點的時候(南半球冬至和春分之間的時間)速度略快一些。而這兩個半球在該段時間的差異,則大約為5天左右。

關於地球和太陽之間的位置關係

太陽是整個太陽系中當之無愧的核心天體,不管是大家熟悉的八大行星,還是其他小行星和彗星這樣的星體,它們都會從不同的距離尺度上圍繞太陽進行公轉。在圍繞公轉的所有星體裡面,其中與太陽距離位置最近的運行軌道,當屬水星大約4700萬公裡的橢圓軌道。

而距離最遠的奧爾特雲中的物體,則大約與太陽相距15萬億公裡左右。那麼,我們的地球和太陽之間到底有多遠?我們可以將地球和奧爾特雲進行比較。事實上,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行軌道大約是149597870公裡,這比奧爾特雲近了大約10萬倍左右。而天文領域中常用到的天文單位,其實指的就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值。

當我們的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運動的時候,其經過的每一個點在同一個平面上形成了封閉曲線。也就是大家現在所了解到的,一個近似正圓的橢圓形狀公轉軌道,而太陽的位置就在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並且,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位置,其實並不是太陽的中心處,而是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公共質量中心。

為什麼很多人都對此並不了解?因為地球的質量和太陽相比太過渺小,前者質量僅為後者的三十三萬分之一左右。與此同時,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公共質量中心,與很多人以為的太陽中心也只相距450千米的樣子。與太陽本身70萬千米左右的半徑相比,這個微小的距離差簡直不值一提。這便是為什麼,即使很多人將地球的公轉活動視為地球圍繞太陽中心運行,也沒有跟實際情況相差太遠的根本原因。

簡單總結一下:

1.即便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會從冬至之後開始變得越來越近,但這並不會讓正值冬季的人們感受到溫度的上升。

2.雖然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不會帶來太大的溫度變化,但由於地球會在靠近太陽和遠離太陽時以不同的速度進行移動,從而導致了北半球的冬季比南半球多出5天左右。

3.地球的橢圓公轉軌道上,之所以會形成近日點(地球靠近太陽)和遠日點(地球遠離太陽),本質上是因為地球的運轉軌道是橢圓形,且擁有較小的軌道偏心率。

相關焦點

  • 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明明向北偏移,我國卻為何越來越冷?
    2020年冬至已過,它是我國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也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那麼到底什麼是冬至呢?從字面理解,冬至就是冬天已經冷到了極致,此時的你會感覺很冷,不過冬至的這種冷只是比此前的溫度會降低,但與之後的溫度相比卻是高的,也就是說冬至不是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才是真正的冷。可明明冬至這天是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的日子,理論上來講。
  • 冬至後太陽直射點向北半球移動,為什麼我們會越來越冷?
    100天內,地球上氣候的變化,最冷的天大約是在三九四九的時候。我們先來理解太陽直射點地球在繞著太陽進行公轉,公轉一周就是一地球年。地球有一個假想出的軸,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還在繞著地軸自轉,地軸和赤道面垂直,但是和公轉軌道面有一定的夾角,就是因為這個夾角的存在,地球上才會出現一年四季的變化。
  • 為什麼冬至後太陽北移,我們卻感覺越來越冷,直到清明才變暖和?
    冬至剛過不久,天氣卻柑橘不到回暖,反而一波一波寒流襲來。我們感覺越來越冷,知道清明前後才變暖和,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太陽北移只是日照時間變長,同時入射角變大了,輻射熱量少量增加,但我們感受的冷熱是空氣的溫度。
  • 冬至是北半球太陽輻射最弱的一天,為何卻不是最冷的那一天?
    我們對天氣冷暖的判斷,其實就是對氣溫高低的感知,氣溫的高低則是由空氣中所蘊含的熱量來決定的。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光和熱都是來自於太陽,空氣中的熱量當然也來自於此,我們可以得出,對於地球上的某片固定區域來講,它吸收到的太陽輻射越弱,天氣就越冷。
  • 為什麼冬天這麼冷!地球和太陽不是越來越近了嗎?
    為什麼地球處於近日點的時候依然冷?為什麼夏至時的北半球會天氣炎熱?不僅是因為地球赤道面和軌道面存在23.5度的夾角,導致了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地球的北半球也正朝著太陽傾斜。而且,此時地球在近日點時的運行速度也更快。 地球上的溫度並沒有因為地球經過近日點變得更加溫暖,也沒有因為地球經過遠日點而變得寒冷。地球上之所以有色彩鮮明的季節之分,不是因為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所造成的,而是因為地軸的傾斜。
  •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是什麼意思?春節啥天氣
    俗語「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意思就是說在冬至節的當天,如果是大晴天的話,那麼春節期間的雨水就會比較多,或春節期間就比較寒冷;如果冬至節當天陰天,那麼在春節期間或就會以晴朗天氣為主。一、冬至晴年必雨,冬至暖春節冷冬至節氣對於中國人來說一定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因為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而在很多地區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有些地區就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另外,老一輩的人還發現冬至節的天氣狀況,對後期的天氣或還會起到準確的預測作用呢!其實這句俗語跟「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是一個意思,都是經驗之談罷了。
  • 廣西最近的天氣很反常 冬至暖春天就會冷?
    氣象專家分析最近的反常天氣冬至暖春天就冷?不靠譜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阮萃 通訊員 梁岱雲12月24日一早,南寧城區濃霧不減,到了下午,隨著太陽出現,霧氣和回南天氣逐漸消失。通常出現在春季的回南天,在11月和12月共上演了兩次。為何會出現如此反常現象?
  • 珠穆朗瑪峰更靠近太陽,為什麼反而越冷
    珠穆朗瑪峰雖然很高,相比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就算不上什麼了。而珠峰之所以比地面更冷,是因為它吸收的熱量太少了,而存儲熱量相比地面更少。1、珠峰真的離太陽近嗎?眾所周知,珠穆朗瑪峰在中國西藏自治區與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中段。
  • 為什麼冬季距離太陽更近還那麼寒冷,夏季在遠日點,反而更熱?
    為什麼冬季地球處於太陽的近日點,卻很寒冷;夏季地球處於太陽的遠日點,反而很熱?距離太陽近不是更熱麼?為什麼近日點時北半球反而在冬季呢?其實這個知識點在初中地理中就已經交代得很清楚了,也許有太多的朋友遺忘了這個由來,咱就當來回到一次中學課堂吧!
  • 我們看到的地球為什麼是傾斜著的
    當然我們的地球處在宇宙中本來就沒有上下左右之分,所有的描述都是相對的,所以我們設立了一個基準面,方便對地球處在太空中的姿態做描述。在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都有傾斜的角度,我們熟悉的天王星技術是躺在軌道上繞太陽旋轉的,它的自轉軸與黃道的夾角才2度。這些按照陀螺狀的軌道(就像彈簧一樣),圍繞太陽公轉,大家要問了,在中學書上明明是以橢圓的軌道圍繞太陽公轉嗎?
  • 冬至遇颱風!23號颱風科羅旺生成,樂清接下來天氣……
    天時人事日相催 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日18時02分 我們迎來冬至節氣 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 2018年立冬後天氣會變冷嗎? 立冬氣候特點了解一下
    2018年立冬後天氣會變冷嗎? 立冬氣候特點了解一下時間:2018-10-11 16:5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18年立冬後天氣會變冷嗎? 立冬氣候特點了解一下 2018年立冬後天氣會變冷嗎?立冬不僅有冷空氣,還可能會出現初霜凍災害性天氣。
  • 地球氣候為什麼變得越來越差
    [117] 地球氣候為什麼變得越來越差 為什麼氣候會越來越差?一、宇宙原因1、 太陽活動異常,增加了太陽對地球熱量的供應。太陽黑子有能力改變地球上的氣候。但是,科學家們使用衛星傳感器已經記錄了自1978年以來太陽能量擊中地球的次數,結果發現太陽黑子並且沒有上升趨勢。作為普通人,我們退而求其次,認為是少量增加了。
  • 為什麼天王星比海王星更冷,儘管海王星離太陽更遠?
    為什麼一顆距離太陽10億英裡的行星比另一顆行星更冷?到現在為止,大自然還在搞什麼惡作劇?為什麼天王星比海王星更冷行星可以被歸類為地球或氣態巨行星。正是甲烷吸收了紅色波長,使地球呈現出一種寧靜的青色或海藍色。(圖片來源:維基共享媒體)雖然我們太陽系中最遙遠的行星海王星距太陽45億公裡,但天王星距太陽僅28.8億公裡。天王星距離海王星超過十億公裡,但它發現自己比它的藍色鄰居更冷。海王星上最冷的溫度被測量為-360華氏度,而天王星上最冷的溫度被測量為-370華氏度。
  • 都說一年裡三九最冷,今年的三九是哪幾天,過年前還是過年後?
    冬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在勞動人民心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古時候沒有天氣預報,人們就依靠節氣和自然現象來預測天氣,以此指導生產生活。到了現代,隨著科技的進步,即使有了天氣預報,人們也還是很相信幾千年留下來的經驗傳統。
  • 為什麼越靠近太陽溫度越低?帛琉靠近太陽後或探明真相?
    為什麼越靠近太陽溫度越低?帛琉靠近太陽後或探明真相?
  • 今天冬至吃餃子2020冬至時間幾點幾分 冬至習俗冬至時間幾點幾分幾秒
    立冬節氣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剛好是秋冬季的接力階段,此時的冷空氣帶給我們的天氣感受,在正常年份,已不再是秋風送爽,而是帶有冬天意義上的大風降溫了.但如果氣候偏暖,這種季節的轉換,冷空氣的強勁程度,也有可能來得不是那麼明顯,那麼劇烈.
  • 2019年冬至就要來了,你知道大家為什麼這麼重視冬至嗎?
    2019年冬至就要來了,你知道大家為什麼這麼重視冬至嗎?在有3天的時間,就是2019年的冬至了。也就是12.22日,農曆冬月十六。冬至是24節氣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日,所以,關於冬至也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說,冬至當天需要吃餃子,還有人說冬至過後,白天的時間就會變長。
  • 冬至,太陽已轉向北回歸線,不應該太冷,那為什麼有數九寒冬呢?
    冬至,太陽已轉向北回歸線,不應該太冷,那為什麼有數九寒冬呢?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這個問題進行拆分,即什麼是冬至、什麼是數九以及為何冬至之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回歸線方向移動,為何還會有「數九」和三九天的嚴寒?
  • 冷哭了!明明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什麼冬天還這麼冷?
    雖然這次寒潮不如上次那麼強勁,但降溫帶來的影響依舊很大,尤其是這幾天南方多地氣溫溫暖,在寒潮到來後會更明顯感受到寒冷。頻繁來襲的寒潮讓我們感慨"冷哭了",不用父母提醒就自覺穿上秋衣秋褲。 除此之外,很多朋友也忍不住發問:明明全球氣候在變暖,為什麼冬天還是這麼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