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點沒用?為什麼冬天這麼冷!地球和太陽不是越來越近了嗎?

2020-11-24 騰訊網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

宇宙中的所有天體都會遵循一些基本規則,包括我們生活的地球。不管是地球的自轉、還是圍繞太陽的公轉活動,都有固定取向的運行軌道。並且,地球橢圓的公轉軌道上存在著兩個特殊的點,它們分別是遠日點和近日點。此時正值寒冷的冬季,於是便有不少人產生了這樣的疑惑:近日點是不是沒什麼作用?不然,為什麼太陽和地球的距離變得越來越近,而冬天依然如此寒冷?

地球和太陽之間的位置關係是怎樣的?

眾所周知,太陽是太陽系的核心天體,包括行星、小行星和彗星這樣的天體,都在不同的距離處圍繞著太陽運行。從與太陽距離最近的水星到最遠的奧爾特雲,水星的橢圓軌道大約4700萬公裡,而奧爾特雲中的物體則位於大約15萬億公裡處。

那麼,地球和太陽又相隔多遠?我們可以將奧爾特雲和地球進行對比,地球圍繞太陽運轉的軌道要比奧爾特雲近大約10萬倍左右,平均軌道大約為149597870公裡。而大家熟悉的長度單位光年,其實就是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值。

當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時候,會遵循一個看不到的軌道,並經過該路線上的每一點。而地球就是在這種規律的運轉活動中,形成了處於同一平面之上的封閉曲線,也就是地球接近正圓的一個橢圓形狀軌道,而太陽就處於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相信大家都知道橢圓具有哪些關鍵要素,我們可以用a來表示橢圓的半長軸,用b來表示半短軸,用c表示半焦距。並且,a同時又是短軸兩端對於焦點的距離。那麼,我們可以發現半焦距和半長軸、半短軸之間的關係會是:c2=a2-b2;而橢圓的偏心率則為半長軸和半焦距之間的比值,即: e(偏心率)=c/a。

根據這個公式,我們可以計算出地球軌道的偏心率大約為0.016722,這便是為什麼大家都說地球軌道近似為一個正圓形,但其橢圓軌道又存在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原因。事實上,地球圍繞太陽進行公轉的位置並非太陽的中心,而是兩者之間的公共質量中心。或許很多人並不了解,太陽和地球其實都是圍繞這個特殊的點在進行運轉。

只不過是因為地球的質量僅為太陽的三十三萬分之一,再加上這個公共質量中心和太陽中心之間的距離也只有450千米。而太陽的半徑就高達70萬千米,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又有1.5億千米的樣子,所以,即便把地球的公轉活動當作是地球圍繞太陽中心運行,也並不會與實際情況存在太大的誤差。

為什麼地球處於近日點的時候依然冷?

由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並不是一個正圓,所以會在特定的時間運行到與太陽最近、或最遠的點,也就是所謂的近日點和遠日點。一月初時,當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大約為1.46億公裡,此時位於近日點的地球和太陽的實際距離會比1AU略短一些;而當時間來到7月初的時候,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大約為1.52億公裡左右,此時位於遠日點的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又會比1AU長一點。

與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都一樣,地球也有自己圍繞太陽運行所形成的橢圓軌道。首先,我們可以簡單直接地對這個特殊點的距離值進行對比。也就是近日點時的1.46億公裡和遠日點的1.52億公裡,兩者相減的距離差值僅為0.06億公裡,這樣的距離差異並不會讓地球接收到的太陽熱量有太大變化。

其次,地球的軌道離心率較小,只有那些具有較高偏心率的繞太陽公轉運行的行星,才可能會在行星移動到近日點的時候對星球的溫度帶來影響。為什麼夏至時的北半球會天氣炎熱?不僅是因為地球赤道面和軌道面存在23.5度的夾角,導致了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地球的北半球也正朝著太陽傾斜。而且,此時地球在近日點時的運行速度也更快。

地球上的溫度並沒有因為地球經過近日點變得更加溫暖,也沒有因為地球經過遠日點而變得寒冷。地球上之所以有色彩鮮明的季節之分,不是因為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所造成的,而是因為地軸的傾斜。當地球處於近日點的時候,地球的南半球為夏季、北半球為冬季;當地球處於遠日點的時候,其南半球為冬季、北半球為夏季。

近日點影響地球兩個半球的冬季長度

正如上面所說,雖然冬天的時候,我們的地球其實是越來越靠近太陽,然而卻並沒有給天氣帶來什麼影響。然而,由於地球會在每年的一月運行到近日點位置,所以,北半球的冬季會比南半球要多出5天。

道理其實很簡單,為什麼我們的地球會有一年四季的變化?原因就在於地球圍繞太陽旋轉的軸是傾斜的,傾斜的行星軸使得偏離恆星的另一個半球接收到的陽光較少。兩個半球的會在6個月左右的時間裡進行一次位置互換。

所以,不同的半球存在著明顯的季節差異,指向太陽的半球處於夏季的時候,另一個稍微偏離太陽的半球便正在經歷寒冬。當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的時候,其實也說明了不是近日點沒用,只是因為你所在的半球處於冬季而已。

當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最低,也就是一年中時間最短的一天,便是代表冬季開始的時候(北半球的冬至)。倘若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運行速度是恆定的,那麼,在春分點和至變點之間,地球就應該消耗同等的時間,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根據克卜勒運動定律可得,繞行物體會在相同的時間中掃除大小一樣的區域,也就是說,當行星和恆星之間的距離變得更近的時候,它的移動速度會變得更快,並在遠離的時候將移動速度調整為更慢一些。

簡而言之,地球的移動速度在1月的時候,會比它在7月的時候更快。正是這樣的移動規律,導致了北半球12月(冬至)和3月(春分)之間的時間,實際上比南半球的6月(冬至)和9月(春分)之間的時間更短。而這兩個半球在該段時間的差異,則大約為5天左右。

簡單總結一下:

1.由於地球的公轉軌道是橢圓形、且軌道偏心率小,所以,該運行軌道上存在近日點和遠日點這兩個特殊位置;

2.當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甚至到達近日點的時候,處於冬季的人並不會因此而感覺到溫度有明顯的上升。因為,太陽此時直射北回歸線,地球的移動速度快於往常,且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差值本來就很小。

3.雖然,近日點並沒有對地球的溫度帶來影響,但是,由於地球的移動速度在1月的時候會比7月更快,這讓北半球的冬季會比南半球多出5天左右。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地球離太陽越近越冷?海拔越高越冷?
    關於這個問題,退一步去思考其中的邏輯,似乎有點反直覺:為什麼越高,溫度越低呢?不是應該相反嗎?畢竟爬得越高,離太陽越近(儘管是微不足道的一點距離)。這樣推理的話,海拔越高應該越熱嘛!但我們都知道山上反而要比山下冷,那這是為什麼呢?首先說海拔和溫度的關係吧 。
  • 為什麼冬天的時候,地球在近日點?夏天卻在遠日點?
    為什麼近日點和遠日點不足以影響到地球四季變化呢?想了解這個問題,就需要知道地球的四季變化是怎麼來的?,上圖中的數字可以看到近日點和遠日點實際的差距,並不是很大。而像(a)斜射的時候,太陽光單位面積內的能量就會被分散到更大的地球表面上,這樣地球表面接受到的能量就會降低,這就是為何冬天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太陽斜射我們,感覺太陽光不是很強烈。以上太陽光的直射和斜射是影響地球四季變化最主要的原因,而近日點和遠日點造成的6%的能量差異,其實只相當於太陽光與地球天頂角度3.5°變化所帶來的能量差異而已。
  • 地球近日點比遠日點離太陽近500萬千米,為什麼我們卻是冬天?
    ,由於萬有引力是相互的,所以地球和太陽之間是相互吸引的,因此嚴格來說地球是繞著太陽和地球兩者的公共質量中心在轉動,不過這個質量中心離太陽中心很近,我們也可以近似看成地球就是圍繞太陽中心轉動。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的平方和其軌道長半軸的立方成比例。根據克卜勒第二定律,地球在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快,而在遠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慢。
  • 北半球的冬天快要到了,地球卻離太陽越來越近,這是什麼情況?
    地球每圍繞太陽公轉一圈,地球上就完成了一個一年四季的輪迴。現在的天氣一天天在變冷,根據我們多年來在北半球的生活經驗來看,寒冷的冬天就快要到了,然而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現在的地球正向著近日點運行,也就是說,北半球的冬天快要到了,地球卻離太陽越來越近,這是什麼情況呢?
  • 為什麼冬季地球處於太陽的近日點,卻很寒冷?
    行星圍繞恆星公轉軌道是橢圓,而這個橢圓,其實偏心率小得很,近似可以按照正圓處理了,所以可見,季節的變換,跟距離的遠近關係並不是很大。可能很多人一看到近日點遠日點的就以為近日點遠日點和太陽之間距離的差值很大,實際上,在近日點時,地球和太陽的距離1.47億公裡,而在遠日點的時候,地球和太陽的距離為1.52億公裡,這個差距只有500萬公裡,可見並不大,至少跟日地平均距離1.5億公裡比起來的話,影響係數連5%都不到,可見距離的影響可以說是很小的。既然這樣,那麼地球上分明的一年四季,到底是為什麼呢?
  • 地球距離太陽最近的時候,為什麼卻是北半球最冷的時候?
    文/Yookee眾所周知,地球圍繞太陽是在一個橢圓的軌道上作周期性公轉,既然是橢圓形軌道,那軌道上就有近日點和遠日點,即地球處在遠日點時離太陽最遠,在近日點時離太陽最近。如下圖所示:經科學測算,地球在1月初位於軌道的近日點,此時北半球正值最寒冷的冬季;在7月初位於軌道的遠日點,此時北半球正值最炎熱的夏季。我們都理解,地球上的寒冷或炎熱,直接取決於從太陽那裡獲取的光照。那麼在1月初的冬季,地球是離太陽最近的,理論上地球應該最溫暖才對,為什麼北半球卻是最寒冷的呢?
  • 冬至後的地球明明在向太陽靠近,為什麼我們的天氣卻變得更冷了?
    那麼,為什麼冬至後太陽向北移動,天氣反而變得越來越冷?冬至後的地球逐漸接近近日點眾所周知,地球圍繞太陽進行運轉的無形軌道,其實並不是一個正圓形,而是一個近似正圓的橢圓形。其特殊的軌道特徵產生了兩個特殊的點,它們分別是地球與太陽位置最近的近日點,以及地球和太陽位置最遠的遠日點。而冬至之後,地球的實際運行位置便是和近日點越來越近。
  • 為什麼距離太陽越近反而越冷?看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為什麼距離太陽越近反而越冷?看完科學家的解釋明白了。
  • 今年冬天為什麼這麼冷?
    需要注意的是,極寒空氣並不在極渦中心下面,而在極渦西側,從1月6日上午8點的地面天氣圖上看,可見在北極渦旋西側,已經形成了大範圍的冷高壓,這是近地面大量冷空氣堆積形成的高壓區,
  • 寒潮頻繁,冷空氣活躍,2020年的冬天為什麼這麼冷?
    2020年的冬天,越來越寒冷了,特別是到12月的月底,臨近跨年期間,一股強大的寒潮冷空氣,又要入侵我國,給多地帶來大風雨雪以及降溫天氣。2020年的冬天為什麼這麼冷?1,首先是北極渦旋活動頻繁,特別是近日大西洋暖流,不斷往北冰洋進發,使得北極寒流通過俄羅斯南下到中國,北極區域冷暖空氣不斷交鋒,也使得南下的冷空氣強度不斷變化。歐洲多地出現雨水天氣,又為寒潮的水汽增添很多,所以2020年的12月底到2021年的1月上旬,我國多地會變得更加寒冷,有些地方也會下雪。
  • 地球1月4日經過近日點 全年距離太陽最近
    參考消息網1月4日報導 北京時間1月4日22時,地球經過近日點,這是一年中地球距離太陽最近的時刻。經過近日點時,地球與太陽相距14710萬千米,比經過遠日點時的距離小了500萬千米。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月3日報導,地球過近日點通常在1月初,過遠日點通常在7月初。
  • 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明明向北偏移,我國卻為何越來越冷?
    從字面理解,冬至就是冬天已經冷到了極致,此時的你會感覺很冷,不過冬至的這種冷只是比此前的溫度會降低,但與之後的溫度相比卻是高的,也就是說冬至不是最冷的時候,過了冬至才是真正的冷。可明明冬至這天是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的日子,理論上來講。太陽直射點向北偏移,溫度應該越來越高才是,怎麼反而溫度會越來越低呢?
  • 夏至過後,地球將於7月4日到達遠日點,為什麼卻越來越熱?
    夏至過後,地球繼續遠離太陽,大約在7月4日達到遠日點。那為什麼天氣反而越來越熱?一、地球繞日公轉軌道和近日點、遠日點。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每年完成一圈。但其公轉的軌道並不是標準的圓形,而是略微橢圓。每年的1月初,地球離太陽最近,也就是在近日點,距離太陽大約1.471億公裡;每年的7月初,地球離太陽最遠近,也就是在遠日點,距離太陽大約1.521億公裡。兩者相差約500萬公裡。二、地球自轉軸和夏至、冬至。
  • 冬至後太陽直射點向北半球移動,為什麼我們會越來越冷?
    我們先來理解太陽直射點地球在繞著太陽進行公轉,公轉一周就是一地球年。地球有一個假想出的軸,在繞太陽公轉的同時還在繞著地軸自轉,地軸和赤道面垂直,但是和公轉軌道面有一定的夾角,就是因為這個夾角的存在,地球上才會出現一年四季的變化。
  • 為什麼冬季距離太陽更近還那麼寒冷,夏季在遠日點,反而更熱?
    為什麼冬季地球處於太陽的近日點,卻很寒冷;夏季地球處於太陽的遠日點,反而很熱?距離太陽近不是更熱麼?為什麼近日點時北半球反而在冬季呢?其實這個知識點在初中地理中就已經交代得很清楚了,也許有太多的朋友遺忘了這個由來,咱就當來回到一次中學課堂吧!
  • 冬天的地球離太陽更遠還是更近?
    由於地球環繞太陽的軌道呈現為橢圓形,所以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有時近一些,有時遠一些。那麼,是否地球離太陽近,溫度就高一些呢?其實不然。對於北半球來說,冬天的地球其實要比夏天的地球離太陽更近,最多相差了五百萬公裡。對於南半球來說,情況正好相反。
  • 地球軌道靠近太陽1000千米,會導致人類或生態重大災難嗎?
    地球軌道偏心率為0.0167%,因此是一個接近圓形的橢圓,太陽就在這個橢圓的一個焦點上。這樣就形成了地球距離太陽最近時為147098074千米,叫近日點;最遠時為152097701千米,叫遠日點。這中間相差4999627千米。也就是近日點與遠日點相差約500萬千米。
  • 水星的近日點太陽和遠日點的太陽看起來大小差多少?
    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但更有趣的是近日點的北半球是冬天,而遠日點的北半球則是夏天,當然大家都知道這是自轉軸歪斜,太陽光的直射與斜射的問題!一筆帶過,我們回到正題,討論下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太陽視角問題!一、為什麼會有近日點和遠日點?
  • 地球是越來越冷,還是越來越熱?地球冰川期與全球變暖
    未來的地球是會越來越冷,還是會越來越熱呢?未來的地球是會更熱,還是會更冷,這取決於兩股力量的對決勝負,這兩股力量就是冰川期與全球變暖,前者是地球周期性運動所導致的,屬於地球行為,後者是人類活動所引起的,屬於人為因素,那麼最終是地球行為佔據主導,還是人為因素能夠取勝呢?先說說地球行為吧。
  • 冷哭了!明明全球氣候變暖了,為什麼冬天還這麼冷?
    冬天變冷了嗎? 一遇到寒潮天氣,我們就會有種感覺:冬天怎麼越來越冷了? 其實,如果跟以前對比,近些年其實是暖冬偏多的。在60、70年代,冬季普遍更冷,一月零下十幾度的天氣並不少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以10年為周期,每個周期的冬季都比上一個周期更暖,極低溫事件也在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