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當鹿王 雌鹿長角 - 中國在線

2021-01-10 中國日報網

在雲南野生動物園裡就發生了一件「逆天」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雄性食草動物都會長角,可在野生動物園生活在天鵝湖鹿園的雌性梅花鹿竟然長出了3釐米左右的鹿角。

雌鹿為王

位於野生動物園天鵝湖的鹿園裡,一直保持著平衡狀態的鹿群在半年前發生了驟變。鹿王被打敗後就一直沒有首領,然而一頭母鹿(虎妞)卻毅然穩坐了鹿王的寶座。大家都知道鹿群之所以有鹿王是因為鹿王不僅可以保護鹿群不被手傷害還有優秀的基因傳給後代。飼養員聶紅良說,在鹿園裡,沒有一頭鹿敢和她爭食,只要草料一到她都是第一個上去吃。能當上鹿王對於一頭母鹿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每年雄鹿長角之後為了打鬥引起的不必要的傷亡,野生動物園獸醫都會把雄鹿的角鋸平。失去角的雄鹿並不會因為沒角而失去鬥性,雌鹿想去挑戰它幾乎都是失敗而告終。然而虎妞就是個例外,半年前的一天,聶紅良照常給梅花鹿和綿羊餵完青草後在旁邊觀察著鹿的進食狀況。這時虎妞低著頭搖著身子、邁著緩慢的步子朝著在進食的鹿王走來,用身子不斷蹭著鹿王。聶紅良以為虎妞發情了也沒管,準備轉身離開。突然聽見身後碰的一聲響動,只見虎妞的頭和鹿王的頭頂在了一起,一個勁的朝圍欄邊上頂去。鹿王的位置處於下勢,腳下再一滑重重的跌在了地上。從那以後,虎妞成了鹿園的老大,無論吃食、睡覺其它鹿都的讓著她。

為當鹿王,虎妞長角

又到春暖花開的季節,雄性動物開始為求偶做準備。雄鹿開始長出鹿角,雄鹿初長的角是軟的,被稱為鹿茸。剛長鹿茸的雄鹿會非常小心,萬一不小心把鹿茸碰破,將來轉變成骨質角後會變得很脆弱,對求偶有很大不利。然而,在鹿園不關是雄鹿開始長角,虎妞也開始長角了。虎妞的角不像雄鹿一樣才長出來的時候是軟的,而是硬的。只見虎妞的頭上直接就長出骨質角,長約3釐米,直徑只有1釐米左右。

起初聶紅良以為自己看錯了進園挨著虎妞看,想不到虎妞朝著他昂頭吹氣想要攻擊的樣子。聶紅良不敢多看就退出鹿園。不一會兒,虎妞竟然朝著雄鹿攻擊,沒過幾下虎妞就用她那小小的鹿角吧雄鹿的嫩茸頂破。把雄鹿逼到角落不敢出來。

據了解,虎妞是今年才長出角的,在鹿園裡平時很溫順,可是一遇到地位上的爭執虎妞就會表現得像一頭雄鹿一樣。聶紅良說:因為這頭雌鹿很厲害就給她取名「虎妞」。雌鹿長角也是第一次見,相關原因還等請教有關專家來解釋。為了不引起更劇烈的爭鬥,虎妞於24日搬家到食草二區。

(通訊員 李麗 記者 李映青)

實習編輯 夏雪

相關焦點

  • 專家解釋:雌鹿長角屬正常現象 - 中國在線
    5月,在雲南野生動物園裡生活在天鵝湖鹿園的雌性梅花鹿竟然長出了3釐米左右的鹿角,這可讓鹿園裡的鹿王受到了不小的打擊。24日,迫於無奈只好將它搬家到食草二區,然而在食草二區又上演了雌鹿爭王的畫面。雌鹿虎妞又在食草二區「打天下」由於雌鹿虎妞在天鵝湖鹿園頂傷了2頭雄鹿,虎妞被迫搬家到食草二區。食草二區為亞洲食草動物散放區,此區域內大部分生活的事小型食草動物,有梅花鹿、黇鹿、麋鹿、斑羚、鴯鶓、駝羊等一些溫馴的動物。遊客在此區域可以和它們零距離接觸,拍照及餵食。然而,虎妞的到來,讓整個祥和的食草二區幾乎變成了「戰場」。
  • 聖誕特別策劃丨我不是拉雪橇的鹿(二)
    Jones 在地球的北方生活著好幾種不同的鹿。 先來看一下體型最大的鹿科動物駝鹿。駝鹿屬於鹿科,因為肩部高高聳立著,形似駱駝,所以才叫駝鹿。大多數分布在溫度不高的亞寒帶,喜歡棲息在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地區,也喜歡生活在沼澤和苔原地帶,以灌木和樹葉為食。它的角形狀也很特殊,與其它鹿類不同,主枝不是枝杈形,而是呈扁平的掌狀。
  • 黇鹿現身地中海,用嘴巴蹭對方表達友好,擇偶不看外表聽聲音
    黇鹿有棕黃色、黑色和白色變種,最常見的是棕黃色。黇鹿的夏毛呈現棕黃色,有白色的斑點;冬毛為棕灰色,下腹部為白色,臀部的斑紋由白色與黑色形成鮮明的輪廓。黇鹿的鹿角是掌狀角,像駝鹿,形成相連的骨板;而梅花鹿是枝狀角,像樹枝,一根根分別來開。其二,看臀部。雌鹿不長角,那就看臀部來區分。黇鹿的尾巴帶有黑色,比梅花鹿長一點,而且最顯著的是,黇鹿的屁股兩側,各有一條弧形的黑紋,看上去就像一個心形中間一支箭穿過,長得很有型;而梅花鹿的屁股兩側,只有少量的黑紋,不明顯。其三,聽聲音。
  • 浙江一母鹿長角專家傻眼 母鹿父母基因都很彪悍
    一頭母鹿長獨角,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般來說,辨別梅花鹿的雌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有沒有角:有角的是雄鹿,沒角的就是雌鹿。  可這一常識,被北侖區方華梅花鹿養殖場的一頭母鹿顛覆了。  這頭特立獨行的母鹿,頭上長出了一隻角。
  •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 鹿圖集
    一直覺得鹿是一種非常有靈性的動物生來就帶有一種善良、柔美、內斂的氣質在我國古代就被視為吉祥物
  • 像極了梅花鹿 黇鹿家族添丁啦
    小鹿緊跟在鹿媽媽身後公式鹿,是揚州動物園散養在園內的草食動物,它們跟松鼠一樣,相當於動物園裡的「遊牧家族」。近段時間,這個「家族」的6隻鹿媽媽誕下了小鹿。為了保護小鹿,鹿媽媽表現得相當警惕,一有動靜就跟小鹿跑到樹林深處。
  • 海島「原住民」坡鹿一萬年前紮根海南
    冬季雌雄顏色差異較大,雌鹿為草黃、黃褐色,成年雄鹿顏色則更暗,為灰褐、灰棕、棕黑色。每年清明節前後,海南坡鹿就會陸續褪去冬裝換上夏裝,以棕黃、棕褐、棕紅這樣富有「夏日感」的毛色迎接繁殖期的到來。細長的頸部,纖瘦的四肢,「大長腿」賦予了海南坡鹿以矯健的體態。無論是長長的溝壑,還是高高的灌木叢,它們均能騰空而起,一掠而過,在空中秀出優美的「一字馬」,當地人又稱其為「飛鹿」。
  • 回放 鹿王爭霸賽:看雄性麋鹿為愛決鬥
    回放 鹿王爭霸賽:看雄性麋鹿為愛決鬥
  • 白鬍子爺爺與鹿的CP
    除了西方著名白鬍子老爺爺和鹿的CP組合,我們國家也有一個大家熟悉的白鬍子老爺爺,且身旁跟著鹿的!哈哈,就是下面這位!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壽星與鹿」,同樣令人感到祥和、舒適、美好,對不對? 東西方老人的形象有差別,那麼鹿的形象自然也不盡相同。給聖誕老人拉雪橇的是馴鹿無疑,而長伴於壽星身側的鹿是咱們中國人最熟悉的梅花鹿,圖片中鹿身上漂亮的斑點和分叉的鹿角形態很容易分辨。
  • 海島「原住民」坡鹿一萬年前紮根海南 鹿鳴悠長傳唱古今
    冬季雌雄顏色差異較大,雌鹿為草黃、黃褐色,成年雄鹿顏色則更暗,為灰褐、灰棕、棕黑色。每年清明節前後,海南坡鹿就會陸續褪去冬裝換上夏裝,以棕黃、棕褐、棕紅這樣富有「夏日感」的毛色迎接繁殖期的到來。細長的頸部,纖瘦的四肢,「大長腿」賦予了海南坡鹿以矯健的體態。無論是長長的溝壑,還是高高的灌木叢,它們均能騰空而起,一掠而過,在空中秀出優美的「一字馬」,當地人又稱其為「飛鹿」。
  • 《長著長角的馴鹿》黑旋風-協助拍攝
    是鹿科馴鹿屬下的唯一一種動物。體長100~125釐米,肩高100~120釐米。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複是其外觀上的重要特徵。長角分枝繁複,有時超過30叉,蹄子寬大,懸蹄發達,尾巴極短。馴鹿的身體上覆蓋著輕盈但極為抗寒冷的毛皮。不同亞種、性別的毛色在不同的季節有顯著不同,從雄性北美林地馴鹿在夏季時的深棕褐色,到格林蘭島上的白色。主要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
  • 為什麼一般都是食草動物才長角?有食肉哺乳動物也長角的嗎?
    我們所熟悉的有角動物,一般都是偶蹄類哺乳動物,比如牛、羊、鹿等等,那麼有沒有一些食肉的哺乳動物也長角呢?我所知道的唯一一種就是金豺(Canis aureus),這種動物偶爾會在頭骨後面長出一個小角狀的東西。
  • 佛經故事:佛的前世鹿王菩薩與鹿野苑的由來
    昔釋迦牟尼佛證道後,在此初轉法輪,為五比丘宣說苦集滅道四諦。從此人間有了甘露法鼓、正法妙音。其實,鹿野苑這個地方十分特別,這裡是人為的「野鹿保護區」,立此大功德的,正是我佛釋迦牟尼!《出曜經》記載:仙人鹿野苑處波羅奈國地界,釋迦牟尼佛的前世為鹿野苑千鹿之王。
  • 《鹿王本生圖》無時間順序對比構圖,懲惡揚善,是敦煌壁畫的代表
    《鹿王本生圖》是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時期的壁畫,可以說是敦煌壁畫的代表作,《鹿王本生圖》是北魏時期的作品,屬敦煌壁畫早期作品。敦煌處於古代東西方文化碰撞交流的地帶,因此帶有濃厚的西域風情與中國早期繪畫的裝飾風格,西域畫風帶有羅馬時期風格,用線簡練,屬於幾筆就可以勾勒出一個人物或者物體,雖不屬於寫實風格,但結構清晰合理。
  • 辛苦了,我的鹿!
    沒錯,那就是 聖誕老人和他的馴鹿 那麼話說回來,馴鹿是什麼鹿呢馴鹿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環北極地區,長角分枝繁複,蹄子寬大,尾巴極短。馴鹿的身體上覆蓋著輕盈但極為抗寒冷的毛皮,在我國鄂溫克族常使用馴鹿作為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