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年03月07日 編輯:林丹虹 來源:信息學院 瀏覽次數:次
延期開學並不意味著延期「學習」,為做到「停課不停學」,確保防疫工作和教育工作兩不誤,信息學院的老師們卯足馬力、充分準備,在「雲課堂」開始了一番新作為。
備足「武器」,打好「開課第一槍」。2月24日上午8時,信息學院「信號與系統分析」課程準時在釘釘上進行了直播,王一剛老師在線為30位新工科求是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授課。
這門課程是核心的專業基礎課,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廣泛應用於通信、自動控制、信號與信息處理、電力電子、電路與系統等領域。通過該課程學習,學生們可以掌握信號與系統的時域、頻域和復頻域分析方法,並能用PYTHON作為工具對實際系統進行分析設計。
王老師準備了兩種預案,確保「開學第一課」順利進行。課前讓學生們提前預習相關內容,以做到上課效率最大化;課上為調動學生積極性,結合線上授課形式,採用手寫輸入系統配合釘釘白板,現場答疑,並在課程中加入現場問答環節,讓學生們舉例說明生活中的各種信號現象。
乾貨滿滿,上好「雙創第一課」。馬修水教授的「開學第一課」是「機電製造業中小企業創新創業評述」,該課程是一門有關創新創業內容的公共選修課。馬教授根據寧波中小企業在創新創業中大膽探索的方法,結合個人的科研和社會服務經驗,針對有關企業取得的成績及成功經驗做案例評述。
第一節「雲課堂」,課程內容結合了當前疫情防控背景下,企業工程服務案例講解和企業抗疫創新案例評述等內容,因為很接「地氣」,吸引了很多學生家長入群,著實讓馬老師吃了一驚。「我們要在教學質量和內容上下大功夫,無論是現實課堂還是「雲課堂」,都能把學生真正吸引來。」馬老師由衷地說。
虛擬世界,別樣實驗很有趣。大學物理實驗是全校多個專業的必修基礎課,本學期共有學生669人。疫情期間,課程組統一在學校超星網絡教學平臺建立了課程,上傳了課程講義、實驗操作視頻,錄製了講解實驗原理的視頻,設置了籤到、任務點、作業。同時建立QQ群,發布通知、組織答疑,提醒按時上課籤到、完成作業,上傳所有文檔資料備用。
實驗自然是要求有動手實踐環節。特殊時期,課程組引入了虛擬仿真實驗平臺。比如「示波器實驗」要求學生學習完示波器原理之後,還要會在電腦上操作示波器,完成實驗數據測量記錄處理。這種方式讓同學們興趣盎然,像是跟著老師公布的攻略打遊戲,都想要通關。不少同學實驗操作時間超過2個小時。課程組蔣衛建老師坦言,這為以後回到學校真正地使用示波器和後續的測量聲速實驗打下了良好基礎。課後,自拍一張和屏幕上示波器裡顯示的「李薩如圖形」的合照,上傳到超星網絡教學平臺即可完成籤到。
特殊時期的特殊課堂,見屏如面,我們相聚「在雲端」。一起努力,不負好春光,一起期盼不久的未來,在「梅梢褪粉,桃樹試花」的美麗校園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