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22日報導 俄羅斯自由媒體網12月18日發表了題為《下一步是火星——中國在太空領域挑戰美國》的文章,作者為俄羅斯《勞動報》觀察家米哈伊爾·莫羅佐夫,文章認為,莫斯科時間12月16日,攜帶月壤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安全著陸。中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取回月球樣本的國家。中國藉此展現出不輸於美俄的最高科技水平。俄羅斯人眼下只能仰頭觀望美中這兩個主要經濟和技術強國之間的這場競爭了。全文摘編如下:
中國人並不諱言,這次探月之旅不僅旨在研究往返月球的所有飛行階段,而且是為載人登月做準備。月壤對於未來建造可居住月球基地的項目很有幫助。這些都屬於中國的探月計劃。
在經歷了航天發展的幾個階段之後,中國人開始認真競逐航天領先地位。就拿中國的整個探月計劃來說,它以規劃清晰和分階段穩步落實而著稱。首先是繞月飛行和登月。隨後,中國打算為在月球表面永久存在創造條件:部署生產,在太空中獲取太陽能為基地供電。下一階段是從月球發射太空飛行器,實現深空載人飛行、採礦和研究小行星。為了實現探月目標並建立太空太陽能發電站,中國計劃使用目前正在研發、將於2030年左右首次發射的長徵九號重型火箭。長徵九號將用於把發電站送入地球靜止軌道。後續,中國還將執行嫦娥七號(探索月球南極)和嫦娥八號任務。倘若所有預定計劃都得到落實(中國的計劃通常都能落實),那麼到本世紀中葉(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國將成為擁有常駐月球基地的太空領域領先大國。
實際上,在這場新的月球競賽中,只有美國能與中國競爭。
不要忘記中國是探索太空的後來者。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進入太空。直到2003年,中國才進行了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但在那之後,中國以真正的航天速度闖入了全球太空強國俱樂部。目前,中國已經掌握了幾乎所有航天技術,開展了各種航天活動:載人飛行、軌道空間站、行星研究等。中國還正在研發可回收太空飛行器。中國很快有望在太空競賽的某些領域超過俄羅斯,這裡指的不只是月球。
目前,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飛向火星。該探測器於今年7月23日起飛,目前距離地球已經超過1億公裡。「天問一號」將藉助軌道器、著陸器和火星車來獲得「天問」的答案。它預計將在2021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在此之後的兩三個月內,帶有火星車的著陸器將在火星表面著陸。軌道器將繼續繞火星飛行,並開始自己的科學觀測。
在抵達火星後,「天問一號」的軌道器預計將飛行一個火星年(約合兩個地球年),重240千克的火星車預計將工作90個火星日。不過,美國的「機遇」號火星車曾經在火星上漫遊了14年多。
如今中國已經在星際探險方面具備豐富的經驗。有意思的是,隨著「天問一號」的發射,中國開始在探索火星方面與美國直接競爭。與此同時,美國的「毅力」號探測器也在飛向火星。它應該也會像「天問一號」一樣,在明年2月到達火星。
俄羅斯人眼下只能仰頭觀望美中這兩個主要經濟和技術強國之間的這場競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