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加速邁向「太空強國」連發火箭和衛星

2020-05-14 參考消息

日媒稱,中國加快開發太空,5月5日首次發射用於建設空間站的大型火箭,火星探測器也將於今年擇機發射。另外,中國還將發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

據日本《讀賣新聞》5月13日報導,5日是中國勞動節連休的最後一天,一枚火箭從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中國媒體在網絡上對這枚全長約54米的火箭在傍晚升空的過程進行了直播。

長徵五號B搭載的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進入軌道,8日,長徵五號B試驗船返回艙在內蒙古草原著陸。太空開發項目負責人在5日記者會上表示,為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5日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報導稱,中國自1992年啟動載人太空飛行計劃,確定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發射載人飛船是第一階段,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等是第二階段,這兩個階段均已實現。

第三階段是建造「天宮」空間站,中國希望2022年前後實現。今後三年內,中國將發射11次長徵五號B等火箭,將組成空間站的船體和實驗室等運送至軌道。

報導指出,美國政府的方針是對國際空間站出資至2024年底,國際空間站前景不明朗。如果「天宮」建成,則可能出現中國「壟斷」2025年以後載人太空活動的情況。

4月24日,中國迎來「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50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當年參與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他在信中強調,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中國媒體對長徵五號B的發射成功進行了盛讚,稱各參研參試單位和科研人員成功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重重困難,奪取了首次飛行任務圓滿成功的重大勝利。

另外,據中國媒體報導,12日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行雲二號」01星(命名為「武漢號」)和「行雲二號」02星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武漢號」發射成功,向國內外宣傳中國成功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據稱,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箭體表面塗刷了「致敬醫護工作者群像」。

中國火星探測器將於今年擇機發射,中國引用戰國時期詩人屈原的名句,將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中國還計劃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上採集樣本帶回地球。

另外,中國還將發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北鬥是中國獨立研發的衛星定位系統。與美國GPS抗衡的北鬥已啟動服務,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的發射標誌著北鬥全球組網全面完成。

日媒:中國加速邁向「太空強國」連發火箭和衛星

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新華社發

相關焦點

  • 美媒:新太空時代迎來太空超級大國
    過去幾年,中國航天飛速發展,運載火箭、衛星導航系統、載人航天、空間站的發展建設,一次又一次的航天任務不斷刷新著「中國高度」。美媒報導稱,中國正在一步步向太空深處推進,逐漸成為太空超級大國。據美國《時代》周刊網站7月17日報導,坐落在中國戈壁沙漠深紅色沙丘之間,幾座低矮的白色圓頂建築從乾燥的大地拔地而起。
  • 萬衛星院士:從深空探測大國邁向行星科學強國
    國科大官微今日特轉發《中國科學院院刊》2019年7月發表的由萬衛星院士領銜撰寫的「從深空探測大國邁向行星科學強國」,以此沉痛悼念和深切緬懷萬老師、萬師兄。因此,深空探測承載的不僅僅是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好奇,還有尋求判據的希望。對行星的觀察與探索使哲學思考變成科學行動,深刻改變了人類追尋答案的路徑。1610 年,伽利略發現木星的衛星在圍繞木星轉動,促成了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偉大轉折,並對人們的社會、文化、宗教和科學觀產生了深遠影響。
  • 中國火箭和俄羅斯衛星擦肩而過,險釀巨大太空災難。
    昨天,一個驚人的消息在網上發酵,一枚中國廢棄火箭和一顆俄羅斯(前蘇聯)廢棄衛星,將有10%可能在太空相撞,並產生大量垃圾碎片詳見: 明早9時,一枚廢棄中國火箭可能和衛星相撞,太空碎片或增20%一石激起千層浪,北京時間今天(10月16日)早上8點56分,火箭和衛星預計相撞的時刻,社交媒體上到處都是一片問詢的聲音:撞了沒有?
  • 俄媒文章:中國以航天速度打造太空強國
    俄羅斯自由媒體網12月18日發表了題為《下一步是火星——中國在太空領域挑戰美國》的文章,作者為俄羅斯《勞動報》觀察家米哈伊爾·莫羅佐夫,文章認為,莫斯科時間12月16日,攜帶月壤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安全著陸。中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取回月球樣本的國家。
  • 中國火箭和俄羅斯衛星擦肩而過,險釀巨大太空災難
    昨天,一個驚人的消息在網上發酵,一枚中國廢棄火箭和一顆俄羅斯(前蘇聯)廢棄衛星,將有10%可能在太空相撞,並產生大量垃圾碎片。詳見: 一石激起千層浪,北京時間今天(10月16日)早上8點56分,火箭和衛星預計相撞的時刻,社交媒體上到處都是一片問詢的聲音:撞了沒有?
  • 俄媒文章:中國以航天速度打造太空強國
    來源:參考消息參考消息網12月22日報導 俄羅斯自由媒體網12月18日發表了題為《下一步是火星——中國在太空領域挑戰美國》的文章,作者為俄羅斯《勞動報》觀察家米哈伊爾·莫羅佐夫,文章認為,莫斯科時間12月16日,攜帶月壤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安全著陸。
  • 「十三五」成就巡禮丨問鼎蒼穹 中國航天邁向太空新高度
    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十三五」期間,圍繞技術創新和實踐創造,中國航天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2019年,長徵十一號海上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具備海上發射能力的國家;今年起,長徵五號系列火箭迎來了高密度發射,從執行空間站首飛、首次火星探測到空間站核心艙發射,大火箭的運載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 美媒公布4大航天強國排名,俄羅斯被擠出前三,取代者值得警惕
    古往今來,人類對太空領域的嚮往從未間斷,直到現在東西方都流傳著很多與之相關的神話傳說,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與太空親密接觸變為現實,截至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多個國家完成了載人航天計劃,除此以外,人類還發射了各種不同型號的人造衛星和火星探測器,甚至還建立了空間站,方便人類在太空停留,進行各項實驗。
  • 日媒:日本太空技術全面落後於中國只是時間問題
    目前,兩名航天員已經在太空駐留。中國計劃於2018年開始大型空間站的建造工作,而且載人登陸月球和火星的計劃也已經納入中國的視野之中。但是,中國的航天發展計劃並不局限於載人航天項目。在火箭研發、人造衛星出口,甚至太空基礎科學等幾乎所有領域,中國近年的動向都極為活躍。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航天大國,並且正邁向亞洲太空開發的最高水平。
  • 美媒:中國使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向太空部署衛星,打破美國壟斷
    據《環球時報》9月9日報導,中國最近用長徵2F運載火箭,發射了新型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其在經歷了短短2天時間的太空遨遊後成功返回,顯示出中國的太空梭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將在以後更加便捷廉價化的和平使用太空。這也引發了國內外持續的高度關注和猜想。
  • 全球最大固體火箭將在中國誕生?美媒:太空勢必因中國而熱鬧非凡
    而以前那種用過一次就扔掉的火箭,顯然無法滿足人類大規模進軍太空的要求,而一提到可重複使用火箭,人們的腦海裡浮現出來的肯定是馬斯克SpaceX公司如日中天的獵鷹9號火箭,迄今已發射60多次,成功回收了30次多次,有的火箭更是已經3次發射,3次回收成功了。
  • 一天內,海事局連發警告,接連三天,黃海南、長江口密集發射火箭
    隨著中國整體實力的日益增強,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不斷增多,目前中國正朝大國、強國的方向發展。在航天、航空領域也取得了突破進展。其中,火箭發射計劃也在逐漸增多,9月15日,中國再次進行火箭發射,中國海事局一天內連發警告,接連三天近海動作頻頻,將在黃海南部、長江口密集發射火箭,此次發射釋放強烈信號,標誌著中國運載火箭海上發射常態化將到來。
  • 問鼎蒼穹 中國航天邁向太空新高度
    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十三五」期間,圍繞技術創新和實踐創造,中國航天不斷刷新進軍太空的中國高度。2016年,以「長徵五號」、「長徵七號」為代表的新一代運載火箭成功首飛,中國火箭實現升級換代;2019年,「長徵十一號」海上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具備海上發射能力的國家;今年起,「長徵五號」系列火箭迎來了高密度發射,從執行空間站首飛、首次火星探測到空間站核心艙發射,大火箭的運載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 原標題:俄媒:俄羅斯準備向中國出口火箭發動機
    俄媒:俄羅斯準備向中國出口火箭發動機 原標題:   參考消息網10月14日報導 外媒稱,塔斯社援引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裡·羅戈津的話說,俄計劃在梅德韋傑夫總理12月訪華前起草完畢向中國提供火箭發動機的文件。
  • 向全面航天強國挺進
    6月23日9時43分,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託舉北鬥三號收官之星沖天而起、直上九霄,大氣磅礴地在浩渺的太空譜寫出中國航天強國交響樂的雄壯序曲,寫下中國航天強國史詩的雄渾序章。從服務自身到導航全球「北鬥」邁向綜合時空服務體系對於中國民眾來說,深刻認知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兩個事件。一是1993年7月的「銀河號」事件,當時被關閉衛星導航服務的中國商船「銀河號」被迫在茫茫大海上拋錨停泊。
  • 「胖五」歸來 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
    中新網海南文昌12月27日電(郭超凱)北京時間12月27日20時45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實踐二十號衛星。該型火箭先後於 2016年11月3日和2017年7月2日實施了兩次發射,其中首次發射取得圓滿成功,第二次發射因火箭發動機局部結構問題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郭文彬 攝  從發射失利到華麗涅槃,長徵五號火箭用了908天。「經過兩年多的歸零和驗證工作,研製團隊攻克了發動機技術難關,解決了問題,消除了隱患。」長徵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珏說。
  • 【俄媒:俄羅斯可重複使用火箭「阿穆爾」將於2026年首次飛赴太空...
    【俄媒:俄羅斯可重複使用火箭「阿穆爾」將於2026年首次飛赴太空】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阿穆爾液化天然氣式」中型兩級火箭將配備可重複使用返回式一級和以氧和液化天然氣為燃料的RD-0169發動機。
  • 中國航天日和中國火箭發射失敗
    今天是中國航天日,但我國今年兩次航天發射活動卻接連失利,要從失敗中找原因!最近一段時間,我國展開的兩次航天發射活動接連失利。在短短的24天內,兩款技術已經堪稱成熟的運載火箭,長徵七號甲運載火箭和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先後於3月16日和4月9日,因為未能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墜毀而宣告發射任務失敗。
  • 連續三年擊敗美俄後,中國再次在衛星發射領域奪冠
    不過這也正好反映了中國航天如今的實力,從前軍艦像在「下餃子」,現在火箭也有內味了。據美媒7日報導稱,美國布萊斯太空與技術公司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截止到9月30日,中國今年發射的衛星數量已經超過其他任何國家,而這也是中國連續三年贏下太空發射競賽。
  • 太空時代,中國地理位置最好的省份
    人類一路從農業時代走來,走進了工業化和全球貿易時代了,未來一定會持續邁向太空時代,這是人類文明的必經之路,那麼在未來的太空時代中,中國哪個省份會佔絕對優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