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中國火箭和俄羅斯衛星擦肩而過,險釀巨大太空災難

2020-10-17 徐德文科學頻道


昨天,一個驚人的消息在網上發酵,一枚中國廢棄火箭和一顆俄羅斯(前蘇聯)廢棄衛星,將有10%可能在太空相撞,並產生大量垃圾碎片。詳見:

一石激起千層浪,北京時間今天(10月16日)早上8點56分,火箭和衛星預計相撞的時刻,社交媒體上到處都是一片問詢的聲音:撞了沒有?

終於在今天上午10點左右,最先爆出這個消息的衛星跟蹤公司LeoLabs宣布:最接近時間(TCA)過後10分鐘,長徵四號丙飛過了LeoLabs在紐西蘭的Kiwi太空雷達站,數據顯示了我們期望的單個物體,沒有碎片的跡象。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將在媒體上對該事件進行全面深入的風險評估!

這次事件看起來比較幸運,在25±18米的近距離下,竟然沒有發生廢棄火箭和衛星相撞的災難,近地軌道又可以安心一段時間了。

根據此前的計算,如果這兩個物體相撞,其相對速度將達到52950公裡/小時,絕對是低軌道上的一場巨大災難,將產生巨大的碎片雲,長期滯留在軌道上,對太空飛行器造成巨大威脅。

根據歐洲空間局(ESA)最近的統計數據,目前地球軌道上超過10釐米的太空垃圾和碎片已有34000個;1釐米到10釐米之間的則有900000個;1毫米到1釐米的則多達1.28億個,可以說無處不在了。

這些太空垃圾和碎片的產生,有意外事故,也有衛星相撞,甚至有人為的反衛星實驗,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9年3月,印度高調宣布在太空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射了一枚反衛星飛彈,摧毀了一顆距地面300公裡高的低軌道衛星,標誌著印度正式邁入太空強國行列。

美國則在1985年9月由F-15戰鬥機發射過一枚反衛星飛彈,摧毀了1979年發射的珈馬射線觀測衛星Solwind P78-1,碎片達250塊,到1997年才全部墜回地球。

2006年12月美國發射的USA 193號間諜衛星升空後失控,與地面失去聯繫,到2008年2月軌道已衰減到261公裡。由於衛星上有453千克劇毒燃料聯氨和鈹,美國在太平洋上從伊利湖號飛彈巡洋艦發射了一枚「標準-3」型飛彈將其摧毀,大部分衛星碎片在24-48小時內墜回地球,其它的也在40天內全部墜落,整個計劃耗費了4000萬到6000萬美元。

太空是人類文明的未來家園,希望所有國家和組織都克制一些,不要再把太空也變成潛在的戰場和武器試驗場了。如果地球被破壞得太過嚴重,氣候崩潰,沒準兒我們還真的要向太空發展,太空垃圾把路都堵死了,豈不是大家都走投無路?

相關焦點

  • 幸運!中國火箭和俄羅斯衛星擦肩而過,險釀巨大太空災難。
    昨天,一個驚人的消息在網上發酵,一枚中國廢棄火箭和一顆俄羅斯(前蘇聯)廢棄衛星,將有10%可能在太空相撞,並產生大量垃圾碎片詳見: 明早9時,一枚廢棄中國火箭可能和衛星相撞,太空碎片或增20%一石激起千層浪,北京時間今天(10月16日)早上8點56分,火箭和衛星預計相撞的時刻,社交媒體上到處都是一片問詢的聲音:撞了沒有?
  • 火箭與衛星差點相撞,巨大太空災難可能會鎖死地球文明
    這兩個物體分別為廢棄的火箭和衛星,相撞的概率為十分之一。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十分之一的概率並不是很大,但是你要知道,當國際空間站有一萬分一的概率和其它物體相撞時,它就必須得進行點火機動,以逃離可能相撞的區域。
  • 長徵火箭太空中遭不明飛行物逼近,最近只有25米
    其實該飛行物為俄羅斯已經廢棄多年的帕魯斯軍事衛星,經過探測,兩者沒有發生碰撞,這才避免了一場災難的發生,那麼如果真的發生太空災難後果有多嚴重?長徵4B運載火箭是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的常規液體三級火箭,主要用於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它於1999年首次成功發射,將實踐五號和風雲一號C兩顆衛星送入太空,實踐五號是中國首顆採用公用平臺思想設計的科學實驗衛星,在軌道運行期間進行多多次空間流體科學實驗,而風雲一號C是中國第一顆被列入世界氣象業務的衛星,在服役期間為地面提供了非常精確的氣象數據和資料,它的成功發射被列為中國20世紀末三大事件之一
  • 明早9時,一枚廢棄中國火箭可能和衛星相撞,太空碎片或增20%
    LeoLabs今天發布警告稱,一枚廢棄的中國火箭有10%的可能明天早上和一枚廢棄的前蘇聯衛星相撞,從而製造出大量太空垃圾,導致低地軌道的太空碎片增加10%到20%,給太空飛行器帶來巨大風險。中國的廢棄火箭是2009年12月15日發射的長徵四號丙第三級,重1.9噸;前蘇聯的廢棄衛星是1989年2月22日發射的帕魯司(Kosmos 2004),重量825公斤。
  • 火箭殘骸和太空垃圾會不會砸到你?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太空精釀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人類航天事業的基石是運載火箭技術,正是一枚枚火箭在轟鳴聲中驚天動地起飛,才有了軍事、氣象、通訊、遙感、導航、科學應用、
  • 中國火箭殘骸撞擊蘇聯衛星?美國預測撞擊概率為10%
    隨著人類探索太空的頻率越來越高,在地球軌道上,開始出現大量衛星。如果這些衛星都是可知可控的,那麼地球軌道還算安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太空垃圾和失聯衛星出現在地球軌道,這些都是未來的「太空隱患」。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LeoLabs太空公司,近期在世界範圍發出警告,表明一顆早已失聯的蘇聯衛星,可能將和一枚中國火箭的殘骸發生碰撞!
  • 科學(普)有道:俄羅斯太空探索簡史
    在這場巨大的衝突結束時,德國的火箭和火箭部件被美國和蘇聯奪取。在此之前,兩國都曾涉足火箭科學。美國的羅伯特·戈達德發射了該國的第一批火箭。在蘇聯,工程師謝爾蓋·科洛夫(Sergei Korolev)也做過火箭試驗。然而,學習和改進德國設計的機會對兩國都很有吸引力,兩國在20世紀50年代進入冷戰,都試圖在太空領域超越對方。
  • 一場毀滅性災難與人類擦肩而過,一旦真實發生,後果難以承受
    二零一九年七月二十五日,一場毀滅性災難與人類擦肩而過。一個太空中的不速之客,以每秒二十四點五公裡的速度掠過地球。它就是2019OK小行星,此小行星長一百三十米,寬五十七米,來自於木星與火星的軌道之間。在太空中存在著太多我們不知的事物,隕石和小行星只是其中之一,而每隔一段時間地球都會被它們所光顧,下一次的撞擊會在何時,撞擊的物體和能量會有多大?可能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那麼要是撞上了,會怎麼樣?對此,NASA曾模擬小行星撞地球,曼哈頓遭撞擊,死傷慘重!
  • 撞毀衛星,逼迫國際空間站多次變軌,太空垃圾終成災難
    太空垃圾,終成災難!何為太空垃圾?所謂的太空垃圾就是指在繞地球軌道運行,但不具備任何用途的人造物體。簡單來說就是,那些已經報廢,或者不再受人類控制的衛星,探測器,以及被遺棄的太空飛行器碎片(多級火箭)等就是太空垃圾。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宇宙那麼大,人類就算發射再多的探測器也不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 美國火箭燒的是液氫,中國俄羅斯用的卻是煤油,哪一個更先進?
    火箭自從被發明之後就成為了人類一個重要的發明,既能夠攜帶彈頭對敵人進行攻擊,也能夠把衛星、乃至人類送上太空。能夠把人送出地球需要巨大的推力,火箭的發動機一直都是核心科技,各國採用的標準也不盡相同。中國和俄羅斯使用的都是液氧煤油發動機,而美國則使用的液氫。
  • 日媒:中國加速邁向「太空強國」連發火箭和衛星
    日媒稱,中國加快開發太空,5月5日首次發射用於建設空間站的大型火箭,火星探測器也將於今年擇機發射。另外,中國還將發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據日本《讀賣新聞》5月13日報導,5日是中國勞動節連休的最後一天,一枚火箭從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重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B。中國媒體在網絡上對這枚全長約54米的火箭在傍晚升空的過程進行了直播。
  • 美日聯盟企圖稱霸太空?俄羅斯反制,動能武器精準定位美國衛星
    據美國媒體報導,近日在俄羅斯的一個火箭發射基地,俄羅斯軍方對於其最新的A-235「努多裡河」反衛星系統進行測試,引起西方媒體的廣泛討論。相關人士分析稱,俄羅斯的這次舉動很可能是為了回應日本自衛隊在5月18日宣布成立「太空自衛隊」,並且和美國太空部隊保持合作和太空戰情報交流。
  • 俄2021—2030年太空計劃著重衛星和火箭發射
    科技日報莫斯科8月11日電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國有航天集團公司總經理德米特裡·羅戈津近日表示,俄羅斯2021年至2030年航天活動統一國家計劃將於今年底前提交政府批准。該項國家計劃包括用於開發格洛納斯(GLONASS)衛星系統的聯邦專項計劃、開發超重型火箭航天綜合體的子計劃、創建多衛星軌道群Sphere的計劃、在東方航天發射場建立地面太空基礎設施的計劃、開發新工業綜合體和現代生產設施的投資項目等。
  • 科學家開發太空垃圾清理技術 讓衛星自毀(組圖)
    數量巨大定位難沒法掃 該怎樣防範  以躲為主,太空垃圾只能「繞著走」  在設計和製造太空飛行器時,設計師應儘量少採用最後脫離母體的部件。科學家則應改善追蹤手段,更準確預測廢棄衛星的墜落時間。實際上,如果衛星仍有燃料和電力,科學家可以在海洋為其尋找一個安全墜落點,但通常的情況卻是既無燃料,也無電力。
  • 俄羅斯專家對中國太空計劃的評論,看完你有沒有熱血沸騰的感覺
    1970年,當時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風一號」進入太空。然後是火箭發射,衛星進入軌道。截至2003年10月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共有33顆衛星和4艘無人駕駛宇宙飛船成功發射,另外1000多枚不同類型的火箭進行了實驗發射。直到2003年,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後,中國航天的強大計劃才開始。隨後,中國以真正的宇宙速度衝入了世界空間大國俱樂部。
  • 太空垃圾威脅:新指導規範幫助應對太空軌道碎片威脅
    理論上講,一次相撞可能會導致另一次相撞,繼而引發下一次,以此類推造成一連串的災難,這種情況被稱之為「凱斯勒現象」(Kessler syndrome)。太空安全聯盟(SSC)指出,如果太空飛行器的製造方和運營方遵循一些簡單的規則,就可以避免凱斯勒現象的發生,至少可以將其在近期發生的機率降到最低。
  • 原標題:俄媒:俄羅斯準備向中國出口火箭發動機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網站10月12日報導,羅戈津說:「在航天領域首先有兩個項目,我們希望在梅德韋傑夫12月的訪華之行前籌備完協議。這指的是有關對華提供俄火箭發動機的協議,以及中國向俄提供微電子產品,這對我們製造太空飛行器來說也是必要的。」他表示,「計劃在俄境內建立俄中聯合企業,製造『北鬥』和『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的接收模塊和晶片組」。
  • 俄羅斯火箭在地球軌道破裂 65顆碎片是否構成太空威脅?
    俄羅斯航天局周日證實,過去發射中使用的其中一枚火箭已經漂浮在太空中,該火箭已經破裂,碎片進入了軌道。俄羅斯衛星在地球軌道破裂 65顆碎片是否構成太空威脅?該機構表示,Fregat-SB高層火箭曾於2011年用於將俄羅斯科學衛星Spektr-R送入軌道。該機構在一份聲明中證實,「崩潰發生在2020年5月8日」,位於印度洋上方0500至0600GMT之間。俄羅斯官員說:「目前,我們正在努力收集數據,以確認碎片的數量和軌道參數。」
  • 太空鬧劇!空間碎片可能逐漸失控,並引發一連串的破壞
    太空垃圾正成為科學家們的頭疼的存在,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它可能會摧毀通信系統,使部分空間無法進入。一些專家甚至認為,進一步積累碎片可能會使地球上的人類陷入一種危險的境地,從而導致火箭發射將變得過於危險。
  • 中國火箭公司成立 「太空旅遊」20萬美元或可成行
    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總裁韓慶平介紹,新成立的中國長徵火箭公司,已經具備提供衛星發射、在軌交付與使用、衛星商業運營一體化服務的能力,未來還將適時推出「太空星網、太空專車、太空順風車、太空班車」等多種類型的發射服務計劃,這些都將成為催生太空經濟的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