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個驚人的消息在網上發酵,一枚中國廢棄火箭和一顆俄羅斯(前蘇聯)廢棄衛星,將有10%可能在太空相撞,並產生大量垃圾碎片。詳見:
一石激起千層浪,北京時間今天(10月16日)早上8點56分,火箭和衛星預計相撞的時刻,社交媒體上到處都是一片問詢的聲音:撞了沒有?
終於在今天上午10點左右,最先爆出這個消息的衛星跟蹤公司LeoLabs宣布:最接近時間(TCA)過後10分鐘,長徵四號丙飛過了LeoLabs在紐西蘭的Kiwi太空雷達站,數據顯示了我們期望的單個物體,沒有碎片的跡象。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將在媒體上對該事件進行全面深入的風險評估!
這次事件看起來比較幸運,在25±18米的近距離下,竟然沒有發生廢棄火箭和衛星相撞的災難,近地軌道又可以安心一段時間了。
根據此前的計算,如果這兩個物體相撞,其相對速度將達到52950公裡/小時,絕對是低軌道上的一場巨大災難,將產生巨大的碎片雲,長期滯留在軌道上,對太空飛行器造成巨大威脅。
根據歐洲空間局(ESA)最近的統計數據,目前地球軌道上超過10釐米的太空垃圾和碎片已有34000個;1釐米到10釐米之間的則有900000個;1毫米到1釐米的則多達1.28億個,可以說無處不在了。
這些太空垃圾和碎片的產生,有意外事故,也有衛星相撞,甚至有人為的反衛星實驗,最近的一次發生在2019年3月,印度高調宣布在太空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射了一枚反衛星飛彈,摧毀了一顆距地面300公裡高的低軌道衛星,標誌著印度正式邁入太空強國行列。
美國則在1985年9月由F-15戰鬥機發射過一枚反衛星飛彈,摧毀了1979年發射的珈馬射線觀測衛星Solwind P78-1,碎片達250塊,到1997年才全部墜回地球。
2006年12月美國發射的USA 193號間諜衛星升空後失控,與地面失去聯繫,到2008年2月軌道已衰減到261公裡。由於衛星上有453千克劇毒燃料聯氨和鈹,美國在太平洋上從伊利湖號飛彈巡洋艦發射了一枚「標準-3」型飛彈將其摧毀,大部分衛星碎片在24-48小時內墜回地球,其它的也在40天內全部墜落,整個計劃耗費了4000萬到6000萬美元。
太空是人類文明的未來家園,希望所有國家和組織都克制一些,不要再把太空也變成潛在的戰場和武器試驗場了。如果地球被破壞得太過嚴重,氣候崩潰,沒準兒我們還真的要向太空發展,太空垃圾把路都堵死了,豈不是大家都走投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