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箭公司成立 「太空旅遊」20萬美元或可成行

2021-01-09 搜狐網

  中國開啟火箭「商業化時代」,將在發射服務、太空旅遊 等方面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

  據新華社電 19日,在火箭專家、航天人的共同見證下,正式組建成立的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新長徵」,這意味著中國火箭的商業化時代來臨。

  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總裁韓慶平介紹,新成立的中國長徵火箭公司,已經具備提供衛星發射、在軌交付與使用、衛星商業運營一體化服務的能力,未來還將適時推出「太空星網、太空專車、太空順風車、太空班車」等多種類型的發射服務計劃,這些都將成為催生太空經濟的新增長點。

  據介紹,公司成立後,將重點推出全新商業火箭系列產品,通過星箭接口標準化、火箭提前備產、批次生產等技術手段,大幅壓縮發射成本及履約周期。相較於以往,平均發射服務成本降低超30%、最短履約周期壓縮近八成。

  「中國航天人在商業航天歷史上打造了『長徵』這一國際知名運載火箭品牌,打破了航天強國的商業發射絕對壟斷地位。」在北京錢學森航天科學院召開的戰略發布會上,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洪說。

  長徵11號運載火箭項目總指揮楊毅強指出,無論怎樣商業化,「安全」始終是中國航天人最重視的品質;可靠性、性能、成本之間要尋求平衡點,這是商業航天的重要任務,但「可靠」始終是第一位的。長徵11號運載火箭也將成為未來中國商業航天發射的主力軍。

  李洪介紹,長徵火箭迎來新起點,意味著中國火箭的商業化時代正式來臨,商業航天必將引發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系列變化。

  解讀

  「太空旅遊」不是夢 20萬美元或可成行

  據新華社電「三車計劃」創新商業航天火箭發射新模式;服務全球商業航天,挑戰萬億藍海;「航天+」打造太空經濟複合體……。中國商業航天發展未來幾何?普通人搭乘來自中國的太空飛行器遨遊太空的夢想還遠嗎?

  「三車計劃」:

  商業火箭發射服務的最新「中國版」

  「太空專車、太空順風車、太空班車」,未來的商業火箭發射也能像「網約車」一樣進入「拼」時代嗎?新成立的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為人們揭開了這一神秘面紗。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郝照平指出:長徵火箭公司依託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在航天發射領域的突出優勢,嫁接多元客戶的不同需求,推出的「三車」(專車、順風車、快車)計劃,將在發射服務、空間資源利用、太空旅遊方面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產品與服務,打造一個開放、共享的商業航天生態圈,與業內同仁共同推動商業航天市場向前發展。

  「太空班車」的發射服務模式,能夠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帶多顆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太空專車」將根據客戶指定的時間和軌道,提供專屬的發射服務;「太空順風車」會根據發射主任務的剩餘運載能力,提供指定時間與軌道的發射服務。「三車計劃」的業務組合模式,將成為業內首個全維度發射服務解決方案。

  不僅如此,航天產業蘊含巨大商業價值。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總裁韓慶平介紹,未來5至10年內,中國商業航天還將完成亞軌道重複使用飛行器的研製、積極開展亞軌道旅遊業務,同時推動商業航天發射場和體驗園的建設。

  中國長徵火箭公司將針對個人用戶推出太空旅遊服務,相關服務套餐的價格預計在20萬美元左右。

  「航天+」:

  打造商業航天的共享經濟

  在新的消費需求面前,航天技術向大眾化、商業化、生活化發展。中國長徵火箭有限公司成立大會上,公司總裁韓慶平介紹了未來新公司的商業化發展思路。他表示,中國火箭的商業化發展之路,將以「航天+」體系為核心策略提供產品及服務。

  韓慶平坦言:「未來絕不能用搞國家重點工程的思路去搞商業航天。」

  通過與合作夥伴一起打造商業航天的共享經濟,未來的「航天+」體系更具有競爭力,不僅是聽上去很美好,更是行動的實力派。在技術、產品、資本、基礎設施以及市場層面,合作夥伴將共同分享「航天+」大眾消費的紅利。

  未來中國商業航天發射主力火箭——長徵11號項目總指揮楊毅強認為,相比美國商業航天企業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國的商業航天發射和火箭製造、生產具備30多年的發射經驗,無論是火箭的可靠性還是穩定性,都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軍民融合:朝著「國際範兒」進發

  當中國航天步入「商用時代」,包括商業火箭發射、微小衛星、商業遙感等都將成為航天技術商用的熱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十二研究院院長薛惠鋒告訴記者,隨著軍民融合的推進,中國高端航天技術、產品和服務將加快推向國際市場。

  目前,各國商業航天事業發展十分迅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正在研究的商業火箭型號就超過20款,國內有近10家新成立的民營商業航天企業。

  郝照平表示,長徵火箭公司未來將著眼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統籌利用各種資源,以自身技術、產品和服務為載體,積極參與全球航天產業合作與競爭,融入國際航天產業鏈,掌握世界航天領域話語權,讓中國商業航天企業更加具有「國際範兒」。

新華社發

  太空生活

  在太空中抑鬱了怎麼辦?把工作安排得儘量充實

  據新華社電 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19日順利進駐天宮二號。為期30天的太空駐留生活如何更舒適?曾在國際空間站駐站的美國華裔太空人焦立中和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航天研究院院士亞歷山大·熱列茲尼亞科夫給出了答案。

  問:長期太空駐留,怎麼保持心理和身體健康?

  焦立中:每天有兩個小時的鍛鍊時間以保持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就看個人了。我們多數人在閒暇時間都是眺望地球和拍照。我們也會寫電子郵件或通過網絡電話和家人與朋友保持聯繫。

  問:在特殊環境下長期太空飛行會給太空人帶來哪些生理問題?

  熱列茲尼亞科夫:目前一些國家已制定了一整套如何讓太空人適應長期太空生活的方法,這些方法可大致分為藥物療法和物理方法。前一類方法主要是用各種藥物防止長期失重導致的骨鈣流失和器官異常變化,第二類方法是通過多種體育鍛鍊消除某些不良因素對健康的影響。

  總的來說,在目前已完成的太空停留任務中,各種可能出現的人體生理問題均已基本獲得解決。

  問:空間站上做了很多很酷的實驗,這些實驗有多重要?

  焦立中:多數實驗是生物醫學實驗,這是因為我們真正需要了解太空飛行對太空人的不利影響,並制定相應對策,保證太空人的健康。只有到那時,我們才能成功實施時間比以前更長、距離更遠的任務。

  問:在特殊環境下長期太空飛行會給太空人帶來哪些心理問題?

  熱列茲尼亞科夫:與生理問題相比,空間站長期考察組成員的心理融合度問題要更複雜一些。這類問題能否順利解決,首先取決於升空前地面的相關工作是否做到位,要考慮每個太空人的性格特點是否匹配,還要精心設計各種訓練科目以檢驗他們的融合度。

  這些太空人在太空中能否表現出色,很大程度上由這些地面工作所決定。在各國的長期太空飛行記錄中,曾數次出現由於太空人性格不合,導致飛行任務提前結束的情況。但也有很多考察組成員選配得非常合適,即便接到延長任務時間的指令,這些太空人的工作能力也沒有受到影響。

  問:在太空中出現抑鬱問題怎麼辦?

  熱列茲尼亞科夫:在長期太空飛行中對抗抑鬱的方法就簡單多了,只需把日常工作安排得儘量充實,不要留出太多「想心事兒」的時間就行了。在我的研究生涯中還沒碰到一起因太空人長期抑鬱影響飛行任務的事例,有些太空人可能會在一兩天內出現憂鬱情緒,但此後他們的狀態都會步入正軌。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 「牽手」成功

  據新華社電 19日3時31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這是天宮二號自9月15日發射入軌以來,與神舟飛船開展的首次交會對接。

  在科技人員精確控制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經過多次變軌,於19日1時11分轉入自主控制狀態,以自主導引控制方式向天宮二號逐步靠近。

  經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就對接準備狀態進行最終確認,神舟十一號開始向天宮二號緩緩靠攏。3時24分,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環接觸,在按程序順利完成一系列技術動作後,對接機構鎖緊,兩個飛行器建立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

  6時32分,他們以漂浮姿態依次進入天宮二號實驗艙。他們將在艙內按計劃開展相關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

  連結

  市場巨大:全球航天經濟總量約3300億美元

  據新華社電 今年恰逢中國航天事業發展60年,也是中國航天商業化發展30年。隨著天宮二號宇宙空間站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相繼發射成功,遨遊太空成為大眾期待的新夢想。

  據美國航天基金會發布的《2015年航天報告》統計,目前全球航天經濟總量約3300億美元,其中商業航天產業佔比高達76%。原本由政府主導的航天產業正逐漸走向大眾消費時代,並最終走向尋常百姓家。

  當前,世界主要航天國家和組織都在大力推進商業航天發展,其業務範圍正在從傳統的商業衛星發射、商業衛星應用,擴展到發展商業載人航天飛行等領域。世界上一些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進軍航天領域,也將為商業航天領域帶來新思維、新理念與新模式。

  促進衛星及應用商業化發展、探索航天發射服務商業化運營、鼓勵企業自主開發太空旅遊飛行器、探索亞軌道和近地軌道等商業化太空旅遊項目,商業航天漸成主流。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洪指出,商業航天在我國雖然發展態勢很猛,但中國商業航天力量正在崛起,「散、弱、小」的發展態勢開始改變。

  隨著軍民融合的推進,中國高端航天技術、產品和服務將加快推向國際市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十二研究院院長薛惠鋒表示,當前中國航天已步入「商用時代」,包括商業火箭發射、微小衛星、商業遙感等都將成為航天技術商用的熱點。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華騰工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孟波介紹,在全球商業航天發射市場,歐美公司目前仍佔主流。尤其在美國,除波音這樣的傳統巨頭,私營企業近年來也在崛起,比如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不僅開展衛星發射服務,還進行多次火箭回收試驗,未來有望研製出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從而進一步降低發射成本。

  商業發射最讓人擔心的還是火箭質量。2014年,一家美國企業軌道ATK公司的火箭在為空間站送貨時發生爆炸;去年6月,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火箭也是在為空間站發射貨運飛船時爆炸……意外的出現,難免讓人對商業航天產生疑慮。

  李洪認為,商業航天是一個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的產業,這一本質特性不會因為一兩家企業的某項技術突破、某一商業模式創新而改變。

  薛惠鋒說,中國已具備發展商業航天的基本條件和能力,2015年中國航天實施2次國際商業發射和4次國內商業發射,目前已有的技術優勢使中國在發展商業航天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

相關焦點

  • 太空旅遊第一股上市,創始人身價50億美元,25萬美元換數分鐘飛行
    2005年維珍銀河成立,旨在向遊客提供短途太空飛行。布蘭森相信,如果遊客能在太空中看一眼藍色星球,也許會以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待地面上的生活。太空旅遊臨門一腳2004年,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斥資2500萬美元打造了「太空船一號」,問鼎安薩裡X大獎(第一個用自製飛行器將3名旅客送到100公裡高度,並安全返回地球,且兩周內可復用)。
  • SpaceX的太空旅遊即將開團,5500萬美元一位
    第一輪資助開始於2010年2月,目的是完成系統概念、關鍵技術的研發,包括SpaceX在內有5家公司入選,瓜分5000萬美元資金;同年10月,第二輪共3.2億美元的資助開始,入選公司剩下4個;到了2012年
  • 2020年將成「太空旅遊元年」?這四家公司蓄勢待發
    SpaceX的龍飛船最早在今年1月11日,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將進行「龍飛船」(Crew Dragon)的發射逃逸系統的最終階段測試,龍飛船將將搭載「獵鷹9號」重型火箭進入太空,隨後回到地球著陸。如果順利,在接下來的幾周,龍飛船就將搭載NASA的兩名太空人進行載人飛行測試。
  • 美太空旅遊公司推乘氦氣球上3萬米高空旅遊服務
    近年來,外太空旅遊逐漸受追捧。美一家太空旅遊公司近日推出一項乘坐氦氣球上3萬米高空的旅遊服務,其相對較低的價格和較長的持續時間,對於普遍意義上的富翁將更有吸引力。但第一趟正式旅遊服務預計在3年內才能啟程。
  • 火箭可重複使用 SpaceX:去火星費用降至每人20萬美元
    同時他還希望把火星飛行的人均花費從傳統方式的 100 億美元,降到接近 20 萬美元。隨著 SpaceX 上周成功對回收的獵鷹 9 號火箭進行重複使用,該公司表示現在人們可以考慮購買一張去往火星的「機票」了。
  • 為什麼中國需要自己的商業火箭?
    另一方面,與通過創新和太空旅遊降低太空發射服務價格有關的研發活動將在今後幾年中創造新的機會。近期,有關SpaceX的一條重磅消息是在融資19億美元後,該公司的估值已經來到了460億美元,在全球範圍內也是數一數二的超級獨角獸。那麼SpaceX到底做對了什麼?其對於中國的商業火箭公司有何借鑑?
  • 中國宣布建設「太空物流」五天後,美國火箭爆炸了
    據美國媒體12月10日報導,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射的「星舟」火箭在升空僅六分鐘後墜毀,火箭箭體發生劇烈爆炸。就在美國「星舟」火箭爆炸事故的五天之前,中國運載火箭技術專家張旭輝院長在報告中表示,中國將在2045年之前建立太空物流網絡,該網絡可以快速運載大量貨物,並且還可能開發出旅遊用途。
  • 這家太空旅行公司打算明年開始賣票,一趟僅需12萬5千美元
    你身上有12萬5千美元嗎?有沒有想過去花掉它去太空旅行一趟?很快,太空旅遊初創公司SpacePerspective將能夠滿足您的需求。簡·波因特(Jane Poynter)和泰伯·麥卡勒姆(Taber MacCallum)曾探索過近太空技術領域,後來又推出了另一個名為「 太空透視」(Space Perspective)的項目。該公司將乘坐輕型飛船「海王星」,為8名太空旅行者提供長達6小時的飛行旅程,飛行高度約10萬英尺,或接近19英裡高的地方。
  • 你敢挑戰太空之旅嗎?國外一些公司正在計劃人類的太空旅遊計劃
    看遍了河流山川,你敢挑戰下太空之旅嗎?國外一些有實力的公司正在計劃人類的太空旅遊計劃。面對這樣的太空之旅,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你會去報名參加嗎?用外星人的視角看地球。英國推出世界首家太空遊機構,該機構將為旅行者提供太空飛行、住宿甚至娛樂項目,太空遊套餐價格最低要25萬美元地球全景,被人們稱為太陽系,最美的星球,因為地球充滿了活力和希望的色彩。據悉俄羅能源火箭航天集團,將於2019年至2020年間進行商業性載人發射。遊客每人需要支付1億美元。這樣的價格會有人去嗎?
  • 美國太空與火箭中心「眾籌自救」:若3個月籌不到150萬美元,或永久關閉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9日報導,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帶來的經濟衝擊,位於阿拉巴馬州的美國太空與火箭中心(U.S. Space & Rocket Center)陷入或將永久關閉的「生死困境」。該中心表示,除非在未來3個月內能籌集到150萬美元,否則將在10月底無奈關門。
  • 90 後利用 3D 列印造火箭,公司估值 23 億美元
    說起國外商業航天公司,我們大都會想起幫助甲方爸爸 NASA 擺脫了近十年「寄俄籬下」局面的 SpaceX、首富 Jeff Bezos 創立的關注太空旅遊市場的藍色起源、破產後由英國政府 10 億美元收購的衛星運營商 OneWeb、每天燒掉 400
  • 開拓人類視野,打破太空邊界,我們應如何面對太空旅遊時代的到來
    這次和第一次滑翔飛行不一樣,這次的飛行速度更高,使團隊能夠詳細評估公司母船的系統和性能,以增強空氣動力學的建模測試工作。另外,以更快的速度配置VSS Unity子船,可以測試助推系統的極限性能。藍色起源也一直專注於太空旅遊,由亞馬遜執行長Jeff Bezos所有的藍色起源公司擁有一枚可重複使用的New Shepard火箭,該火箭已飛上太空10次了。
  • 太空旅遊飛船內部陳設曝光 票價25萬美元起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近日,維珍銀河公司公布了「太空船二號」的內部設計。這是一艘計劃承載6位乘客到太空旅行的商業火箭飛船,包含6個座位及特別設計的「太空鏡」。維珍銀河首席太空官George Whitesides稱,太空旅行市場非常巨大,全球範圍內淨資產達到千萬美元級別的有幾百萬人,500萬美元級別的可能有上千萬人,這些人群都可以承受得起太空旅行。目前已有600人報名太空旅行,票價為25萬美元。短期內我們或許不能進入太空,但太空旅遊業正在發展。維珍銀河表示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讓消費者完美地從太空感受地球。
  • 太空一日遊,每張票價25萬美元!
    Virgin Galactic終於接近了將遊客(或至少是其創始人)送入太空的這一時刻了。CNBC通過聯邦通信委員會的一份文件得知,Virgin Galactic公司將於10月22日在新墨西哥州使用美國太空港進行最後載人太空船的測試。
  • 太空旅遊,走下神壇
    這不,消失了八年之久的高空氣球艙「旅行者號」項目創始人泰伯·麥克卡勒姆(Taber MacCallum)和簡·波因特(Jane Poynter),最近就正式復出,成立了一家名為Space Perspective的太空旅遊公司,打算讓乘客和科學家乘坐由高空氣球和密封艙構成的「海王星飛船」,體驗「平流層一日遊」。太空旅遊,並不是什麼新鮮主意。
  • 維珍軌道公司最早本周六首次發射太空火箭
    ,該公司最早在本周六(5月23日)進行首次太空火箭發射,這次發射將有一個四個小時的發射窗口,分別出現在本周六、周日和下周一,該公司目前尚未做出發射日期的最終決定。太空科技企業維珍軌道公司預計就在5月23日進行首次太空火箭發射。
  • 市場容量60億,SpaceX們圈錢58億,谷歌軟銀豪賭太空旅遊白菜化?
    不過,SpaceX公司的火箭起飛時儘管聲勢驚人,但國際商業航天發射服務卻不是一門好生意,因為整個市場的容量在60億美元左右,在全球商業航天產業市場這塊2000多億美元的大蛋糕中,僅佔3%左右。市場不大,以SpaceX公司為代表的商業太空公司的圈錢能力卻十分驚人。
  • 美軍給這家神秘公司1400萬美元,研究一種跨時代的火箭技術
    目前所有從地球表面出發的火箭都是使用化學燃料作為能源的。引領火箭技術潮流的SpaceX也沒有改變這一點,但化學燃料有它難以突破的劣勢,就是化學燃料的能量密度比較低。這導致的後果是,為了將載荷送到地球之外,需要大量的燃料,而這部分燃料也同樣需要其他燃料將它們送上天空,這導致了化學燃料火箭都非常的巨大。
  • 太空旅行多少錢?便宜的只要160萬人民幣
    25萬美元(160萬人民幣)。現在世界上已經有專門服務於富豪上太空的旅行公司了,只要你有錢且身體健康,你就有可能搭乘貨真價實的航天飛船上天轉一圈。早在2001年,美國富豪丹尼斯·蒂託就花費了2000萬美元搭乘了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在那裡他雖然不能出艙,但仍可通過窗戶看見地球的樣子,每天能經歷16次日出。在上面待了8天後他隨船返回地球。
  • 美國太空旅遊公司,在空難後即將打響的翻身戰
    為此,他們還獲得了,高達1000萬美元的Ansari X獎!信心大增的他們,很快獲得了更多的資本,同年,他們成立了名叫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的航空公司,目的在不久的未來展開太空旅遊業務,且預售票價是,每位乘客的費用為25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