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於11月24日至26日在京召開。
◆ 會議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謀劃推動「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和氣象現代化建設,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貢獻氣象力量。
◆ 會議期間,這些成為與會代表討論的熱點——
五中全會「十四五」規劃高質量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水平氣象現代化……
高頻詞
1
五中全會
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下簡稱五中全會)精神,是今年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議最鮮明的主題。
「學習越深入、認識越清晰,越感到責任重大、使命艱巨!」在連日來全國氣象部門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的熱潮中,與會代表一致感到,在前期學習領會五中全會精神的基礎上,此次學習研討又有新收穫,對於貫穿五中全會精神的「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的邏輯與內涵有了更深刻理解,應進一步增強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的行動自覺。
高質量發展、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科技自立自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中全會釋放的一個個關鍵信息,也成為與會代表熱烈討論的高頻詞。放眼未來5年乃至15年,當一系列藍圖目標、形勢挑戰擺在眼前,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謀劃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成為與會代表的一致感受。
△ 中國氣象報2020年11月24日一版
他們說——
「走老路子到不了新地方,置身於更寬廣的時代坐標看氣象事業,緊迫感從未如此強烈。」
「全面協調推進重大工程、謀劃重大政策,必須融入系統觀念。」
「全球氣象事業發展尤其是氣象科技發展正處在歷史轉折點上,亟待發展滿足時代需求和融入新科技革命的新業態。」
「在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大戰略之下,發揮氣象趨利避害作用大有可為。」
在對五中全會精神學習中,在真知灼見的交流中,大家思有所悟,共識在凝聚,幹勁亦在增長。
高頻詞
2
「十四五」規劃
自去年3月國家「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啟動以來,中國氣象局黨組高度重視氣象發展規劃編制。謀劃「十四五」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和氣象現代化建設也是此次研討會的重要內容。
「必須深刻學習貫徹五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對規劃工作和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圍繞氣象高質量發展來謀劃。」與會代表表示。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展現出一幅氣勢恢宏的壯麗畫卷。
許多與會代表曾參與謀劃氣象部門「十二五」「十三五」規劃,深刻感受到站在「兩個百年」歷史交匯點的責任與使命。大家認為,要把握當前的形勢,總結「十三五」以來的工作,找準坐標,「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站位決定定位,站在什麼高度考慮,決定了朝什麼方向發展;把規劃變成部門的共同行動,達成共識」。
他們說——
「謀劃『十四五』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要始終堅持氣象要滿足國家和人民的需求,體現前瞻性和戰略性。」
「要著眼長遠錨定遠景目標,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確定未來五年目標和階段性目標,設定好核心指標,為未來長期發展奠定基礎。」
「要主動融入各地各領域規劃。」
「要做好『十三五』規劃與『十四五』規劃的銜接,分析自身優勢與短板,聚焦短板聚合力量開展攻關。」
「要堅持系統觀念,全局性謀劃,協同性發展。」
高頻詞
3
高質量發展
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此次研討會也重點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進行交流。
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實現發展規模、速度、質量、結構、效益、安全相統一。
「十三五」期間,中國氣象局被世界氣象組織(WMO)認定為世界氣象中心、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預警信息實現進村入戶……研討會期間,這些體現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縮影的案例被多次提及。
他們說——
「高質量發展指向氣象強國建設,其根本要立足老百姓,服務國家、服務人民。」
「地基、空基、天基,未來還要關注海基、岸基,垂直探測能力亦亟需加強。」
「數值預報的應用要跟當地結合,要和其他要素聯繫起來形成產品。」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趨利避害,既要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還要跟行業、企業、院所深度結合,把服務做到用戶『心坎兒』上!」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面臨新形勢、新使命、新要求,與會代表對標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暢所欲言,凝聚共識,確保進一步保護生命安全、賦能生產發展、促進生活富裕、守護生態良好。
高頻詞
4
科技自立自強
五中全會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
氣象事業的基礎屬性表明氣象事業發展必須把握時代需求、緊跟科技進步。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氣象事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對此,與會代表紛紛提出意見建議。
在對氣象科技新業態的把握上,「無縫隙全覆蓋」「智能數字氣象」「核心算法」等關鍵詞引發熱烈討論。有代表認為:「這既是新時代發展下的需求牽引,也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科技驅動。」有代表提出,氣象科技已經進入到變革時代,人工智慧、大數據、超級計算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或使未來氣象事業形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提前部署謀劃十分必要。
他們說——
「在編制氣象科技發展規劃中,既要緊緊圍繞科技驅動,又『不能在技術的大海中迷航』,遵循客觀規律,強化需求導向,要讓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成為統籌協調的整體。」
「要堅持系統觀念,強調重大工程的整體性、關聯性,確保統籌、約束的系統設計,上下貫通、橫豎接口的系統集成。」
「要突出人為首要,創新體制機制,培養、打造一批穩定的人才隊伍,持之以恆堅持科技創新。」
高頻詞
5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
「這其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發展實體經濟、發展現代服務業』等經濟發展要求,對氣象堅持趨利避害並舉,增強氣象為經濟發展服務能力,提高氣象服務經濟健康發展的貢獻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他們說——
「如果還是以傳統的服務產品『一份預報打天下』,或產品門類很多但內核相似,或精細精準程度有限,必然不可行。」
「需要將優化氣象服務供給理念貫穿到頂層設計和措施任務的制定中,錨定黨和國家需求,以更大的格局謀劃提高氣象保障服務能力,把國家和人民對氣象服務的要求、需求、期盼轉化為優質的氣象產品和服務。」
這既需要進行針對性業務布局,提高服務的「硬實力」,也需對標服務精細要求,著力提高服務產品加工分發能力,完善服務體系,圍繞黨和國家、各行各業需要拓寬氣象服務領域。
此外,各地氣象服務需求存在差異,多位代表認為,需因地制宜,充分考慮氣象發展布局的科學性,充分發揮各地主觀能動性、創造性,開展氣象現代化建設和氣象服務的創新實踐。
高頻詞
6
高水平氣象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站在這一歷史節點上,如何推進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相適應的高水平的氣象現代化,成為與會代表討論的熱點。
近年來,我國氣象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進展,邁上新臺階。面對五中全會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必須推進高水平氣象現代化建設,不斷增強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能力、水平和效益。
他們說——
「在建設全局中,要堅持創新核心地位不動搖,統籌集約科技創新資源,儘量避免低效、重複、分散,也要為人才這一科技創新關鍵營造良好環境。」
「在建設重點上,要揚優勢、實基礎、強弱項、補短板,著力提高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三大能力。」
「在建設過程中,既應堅持系統觀念科學規劃,因為『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也要注重『投入產出比實現最大化』,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
「在建設成果評估上,要充分考慮氣象發展布局的科學性和地方差異性,注重縱向對比氣象現代化建設成效,盡力避免不科學的橫向攀比。」
加油,氣象人!
奮進,氣象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