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公路兩頭鹿出沒 原是雌雄馴鹿「私奔」(圖)

2020-11-22 閩南網

­  前兩頭鹿就是丟失的馴鹿 趙先生供圖

­  2016年12月24日下午2點鐘,在長春市長清公路距東北虎園不遠處,有市民看到兩隻鹿從密林中穿出,欲穿過馬路到對面的密林中去,但因為路中間有隔擋,未能成功。兩隻鹿在車流中沿著圍擋徘徊,非常危險。

­  據看到這兩隻動物的孫先生介紹,當日他從雙陽駕車回長春,途經長清公路東北虎園附近時,看到了這兩隻鹿。當時鹿就在路中間,來往車輛特別多,兩隻鹿顯得很驚謊,「我覺得挺驚奇,在馬路上能看到梅花鹿,不知道是不是從虎園裡跑出來的。」孫先生說。

­  記者隨後聯繫了東北虎園一工作人員,「這並不是梅花鹿,而是馴鹿,不是我們園的,可能是附近的飼養戶沒看管好,跑了出來,在這片區域是很難抓到的。」該工作人員表示。

­  記者了解到,隨後的幾天裡,當地有人開始發傳單尋找這兩頭失蹤的馴鹿。

­  「這兩頭馴鹿是我的,鹿場柵欄有個口子,兩頭鹿就是從那鑽了出去。母鹿到了發情期,脖子上有脖套和一個鈴鐺,帶著公鹿就跑了。」馴鹿的主人趙先生說,這兩頭鹿以前也跑出去過,每次自己都能回來,可是這次可能被車嚇著了。

­  趙先生說,他的馴鹿有觀賞價值,曾經還在長白山拉過雪橇。「我現在老上火了,跑了好多地方發傳單,但都沒有效果,我懷疑是被人撿走了,因為這兩頭馴鹿根本不怕人,母的6歲,公的5歲。如果有人提供有價值的線索,我願意重謝。」趙先生說,這兩頭鹿的耳朵上都有號碼牌。

­  如果您知道這兩頭鹿的下落,可以撥打新文化報熱線0431-96618提供線索。

­  連結

­  馴鹿又名角鹿,是鹿科馴鹿屬下的唯一一種動物。體長100~125釐米,肩高100~120釐米。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複是其外觀上的重要特徵。在中國馴鹿只見於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中國鄂溫克族使用馴鹿作為交通工具。(記者 唐奇)

相關焦點

  • 《長著長角的馴鹿》黑旋風-協助拍攝
    馴鹿(學名:Rangifer tarandus),又名角鹿。是鹿科馴鹿屬下的唯一一種動物。體長100~125釐米,肩高100~120釐米。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複是其外觀上的重要特徵。長角分枝繁複,有時超過30叉,蹄子寬大,懸蹄發達,尾巴極短。
  • 看哭了,中國唯一的馴鹿部落正在消失
    從能牽馴鹿開始,我就跟著父母出去打獵,幫著餵鹿。有了馴鹿,鄂溫克人才能過得踏實。但小時候我家的馴鹿少得可憐,只有1頭,那是我們家的寶貝。 攝影/顧德清30年前,攝影師顧德清為大興安嶺裡的狩獵民族拍下了大量珍貴照片,圖為瑪利亞·索與丈夫拉吉米。除了打獵,過去的人從來不殺馴鹿,也不吃。
  • 走進拉普蘭——馴鹿與馴鹿人
    拉普蘭Lapland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是雪之女王的故鄉,是歐洲唯一的土著民族薩米人居住的地方。最能代表拉普蘭的我想應該就是馴鹿了吧,它們生生不息的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薩米人。在拉普蘭,馴鹿無處不在,我們可以在路邊看到它們,在荒原更是滿了它們的身影。有趣的是這些馴鹿都帶著「耳釘」,那是它們的標誌,因為它們不是野生的。馴鹿的生活就是自由的在拉普蘭荒原流浪,雖然是被牧養著,可還是自由的一群。每天都有數百公斤的飼料運送來餵養這群可愛的生物。
  • 還是馴鹿?
    麋鹿,鹿科麋鹿屬,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到19世紀時,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一群。後被八國聯軍捕捉並從此在中國消失。1983年英國將部分個體送回中國,現已繁育至3000多頭
  • 於志學的馴鹿與中國畫的書寫性
    馴鹿 卜雙柱攝於志學畫馴鹿,用一支筆可以一氣呵成,只見他秉神用氣,書法用筆,瀟灑豪邁,揮翰臨池,畫面和協飽滿,整個繪畫過程十分痛快。於志學畫的《百鹿圖》,把他對馴鹿的筆墨駕馭能力得到了充分發揮。
  • 最後的狩獵部落,敖魯古雅,馴鹿之鄉;呼倫貝爾最美周邊遊
    馴鹿,身體長約1—2.2米,雌雄皆有角,體表長滿輕盈且極為抗寒的毛皮,壽命可達20年。 主要分布於環北極地區,包括歐亞大陸、北美洲北部,以及一些大型島嶼。 在中國馴鹿只見於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敖魯古雅使鹿部落,中國鄂溫克民族馴鹿之鄉,最後的狩獵部落。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馴鹿文化博物館,仔細看,每一件實物,以及相關的圖文原創介紹,都會令您增智長慧。鄂溫克人用狍子皮、鹿皮製作的衣服,有點中山裝的模樣。照著這張圖,在原始部落裡走不丟。鄂溫克獵人的樺樹皮別墅,與大自然和諧一體,美觀實用。
  • 涅涅茨人:放牧北極,每個家庭有五六百頭馴鹿
    他們跟馴鹿結成了共生關係,不是在牧場,就是在驅趕馴鹿尋找下一塊牧場的路上。隨著俄羅斯油氣行業染指這片土地,這種駕馴鹿雪橇、飲鹿血、穿鹿皮的原始生活方式,正在遭受威脅。(涅涅茨吧裡吧(摔跤)比賽,右側的裁判也是比賽的參加者。)
  • 看黑龍江「神獸」出沒…
    看黑龍江「神獸」出沒… 2020-12-20 0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五月天「離開地球表面」 怪獸帶梁靜茹私奔(圖)
    五月天「離開地球表面」 怪獸帶梁靜茹私奔(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2日 23:25 來源: 來源:大河網大河網訊
  • 《天龍八部》一對私奔小情侶,原能遠走高飛,卻因害段譽丟了命
    《天龍八部》開頭,有對私奔的江湖兒女,叫做幹光豪、葛光佩。兩個人都是無量劍門下的弟子,出場不多,臺詞也很有限。無量劍是整部書最早出現的門派,他們的地盤就是無量洞。段譽就是在這裡遇到了鍾靈,開始了自己的江湖之旅。無量洞下面是無崖子與李秋水曾經居住的琅嬛福地。
  • 法院下令撲殺馴鹿:挪威最高法院以保護牧場土地為由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真正意義上的馴鹿為北歐拉普蘭人和中國北方鄂溫克人馴養的馴鹿,但在中國已經不會有野生的馴鹿了,在北方廣闊的森林中,再也不會響起鄂溫克人召喚馴鹿時敲響樺皮桶的聲音了。
  • 麋鹿、馴鹿、駝鹿、馬鹿:這些套「鹿」你分得清楚嗎?
    著名的為聖誕老人拉車的魯道夫也就是一隻可愛的馴鹿啦(但真實的馴鹿真的沒有紅鼻子)。生活在這麼冷的地方,馴鹿也有自己的小訣竅:牠們的鹿皮包括兩層毛髮,其中外面一層是由長長的空心的毛髮組成,因此這層毛髮裡富含空氣。這兩層毛衣是馴鹿對抗嚴寒氣候的首要依靠。這些毛髮還可以作為救生衣使用,因為毛髮中的空氣會幫助馴鹿浮在水面上。這也就難怪牠們成為被聖誕老人選中的鹿了。
  • 如何區分駝鹿、麋鹿、馴鹿、獐、梅花鹿、馬鹿?
    麋鹿原產於我國長江中下遊的沼澤地帶,一度非常興盛,是當時最常見的鹿類之一。麋鹿的身影也刻入了我們的文化中:屈原、班固、杜甫、沈括、陸遊、乾隆等都在他們的作品中提到過它們。聖誕老人有一群好幫手,那就是拉雪橇的馴鹿(Rangifer tarandus),而且領頭的馴鹿是個叫「魯道夫」的紅鼻子傢伙。馴鹿真的可以當「交通工具」——雖然和「坐騎」的性質還是稍微有些不一樣。
  • 今天12時,G1京哈高速長春至拉林河段恢復通車!
    2020年9月26日 歷時3年建設的G1京哈高速 (北京至哈爾濱高速公路) 長春至拉林河段改擴建工程施工結束 並於今日12時 正式實現了雙向通車
  • 《極地大冒險》跟隨超萌小馴鹿一起探險
    《極地大冒險》又名: 小馴鹿星空尋親 / 尼克的飛天夢 / 尼科的飛天夢 / 聖誕營救計劃 / Niko & The Way to the Stars小馴鹿尼科相信他的父親是聖誕老人飛行團隊的一員,他時常幻想自己像父親那樣飛躍長空,來去自由,但是他的嘗試屢次失敗,還因此遭到夥伴們的奚落
  • 雌雄同體是咋回事?
    雄性的機能或性狀和雌性的機能或性狀同時或者先後存在於一個生物體中的現象叫雌雄同體現象。動物中存在雌雄同體現象,同時存在雄性的機能或性狀和雌性的機能或性狀的叫常期雌雄同體現象,先後存在雄性的機能或性狀和雌性的機能或性狀的叫鄰接雌雄同體現象。
  • 科普丨為什麼聖誕老人的坐騎是馴鹿而不是狍子?
    每年聖誕節(12月25日),尼古拉斯都會帶著他的12位助手,馴鹿們,駕著雪橇從北方趕來,從煙囪進入每個家庭,把聖誕禮物裝進襪子裡,掛在孩子們的床頭上或火爐前。  馴鹿的學名是Rangifer tarandus,雌雄皆有角,角的分枝繁複是其外觀上的重要特徵。馴鹿的體重可達250公斤以上,雄性和雌性之間也有體形差異,某些亞種的雄性體形可以達到雌性的兩倍。
  • 瑞典:冬季化冰用啥鹽,由駝鹿馴鹿來「選」
    瑞典:冬季化冰用啥鹽,由駝鹿馴鹿來「選」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3日 23:17 來源: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新華社北京4月12日專電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野生動物園的駝鹿和馴鹿被邀請作為特殊品嘗員,協助有關部門決定冬季道路化冰用哪種鹽。
  • 為啥大興安嶺的馴鹿不分雌雄都長角呢
    這馴鹿樣子古怪,長著馬一樣的頭、鹿一樣的角、驢一樣的身軀和牛一樣的蹄子。鄂溫克語叫奧榮,俗稱「四不像」。據說姜子牙和聖誕老人的坐騎就是馴鹿。尼庫老伯飼養四隻毛色不同的馴鹿,它們都有尼庫老伯給起的名字。淺黑色的叫大犄角,煙色的叫小長毛,灰白色的叫花腦門,褐色的叫鐵蹄子。這些馴鹿整天在林子間轉悠,尼庫老伯呼喚誰的名字,誰就會聞聲而來。
  • 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唯一的馴鹿之鄉,遊客慕名而來
    如果要尋找馴鹿,可以先看看示意圖比較好尋找馴鹿。馴鹿曾經是鄂溫克人唯一的交通運輸工具,被譽為「森林之舟」。 因為他們狩獵時使用馴鹿,故常被稱為「使用馴鹿的鄂溫克人」即「使鹿部落」。馴鹿性情溫順,適宜在寒冷的地帶生活,善於在深山密林及沼澤或深雪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