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了,中國唯一的馴鹿部落正在消失

2021-01-15 地道風物



上周五,同事轉給我一個尋人啟事,說要找一個微信ID叫「雨果阿」的朋友。為什麼要找他呢?發布尋人啟事的人是「假裝在紐約」,他的微信後臺收到了來自「雨果阿」的留言——




雨果阿是鄂溫克族使鹿部落的人,他說他們部落現在不到100人,而2011年3月,在一個節目裡公布這個部落還剩243人,短短幾年,數字銳減。


去年我通過一篇自述更了解了他們,當時很想分享那篇自述給大家,但擔心沒多少人喜歡看,做好了竟在後臺放了3個多月。還是放出來吧——來自使鹿鄂溫克90多歲的女酋長瑪利亞索,講述自她記事起,這個與鹿共生,人數和鹿數都在變少的民族。



分布在大興安嶺的馴鹿是全球馴鹿分布的最南端,生活在這裡的鄂溫克獵民世代飼養馴鹿,女酋長瑪利亞·索的一生都在與馴鹿打交道



「我只想回到馴鹿身邊」

——使鹿鄂溫克部落最後一任女酋長

      瑪利亞·索 自述


我在激流河邊出生,現在我快90歲了,但我從來沒離開過激流河。從能牽馴鹿開始,我就跟著父母出去打獵,幫著餵鹿。有了馴鹿,鄂溫克人才能過得踏實。但小時候我家的馴鹿少得可憐,只有1頭,那是我們家的寶貝。




我從小就盼著有那麼一天,馴鹿的頭數能一下子多起來。出嫁的時候,家裡給了我6頭馴鹿做嫁妝,在當時已經算相當好了,好多姑娘都沒有鹿作嫁妝。40多歲時,是我的鹿最多的時候,多得怎麼抓都抓不過來。



攝影/顧德清

30年前,攝影師顧德清為大興安嶺裡的狩獵民族拍下了大量珍貴照片,圖為瑪利亞·索與丈夫拉吉米。


除了打獵,過去的人從來不殺馴鹿,也不吃。那個時候獵物非常多,有槍就有了武器,自己想吃什麼就去打,什麼都能辦到。原先馴鹿死了都是風葬,哪怕是在外頭病死的也要風葬,做個架子把它擱到上面去,為的是捨不得它爛掉或被別的野獸吃了。這些年才開始吃馴鹿,但是我也不吃,自己家養的東西怎麼捨得吃呢。



攝影/顧桃


每年5、6月份,馴鹿就產羔了。馴鹿自己在林子裡走,隨便哪裡都能下羔,人就到處去找。女人們在這個季節很忙很累,但是很開心,每天都要出去找鹿,看看鹿下了什麼樣的羔,有花的、黑的,這是我覺得最幸福的時候。剛生下的小鹿羔子,人不能碰它、抓它,要不然它媽媽就覺得它被弄髒了,有別的味道,會不要自己的孩子。


找鹿要沿著蹄印去找,一路上什麼都能看到,棒雞、熊、兔子、灰鼠子,帶著列巴背著槍走。馴鹿如果找不到是不會回去的,晚上就在林子裡攏一堆火,就這麼過夜了。



2003年,使鹿鄂溫克帶著馴鹿集體搬遷至山下的根河市,但在森林裡生活慣了的獵民和馴鹿都不適應城市裡的新環境,一些人開始帶著馴鹿陸續返回山上的獵民點。攝影/王彤


以前搬家根本不用車,東西綁在鹿背上,孩子跟在後面,從這片林子走到那片林子,不管下雨還是下雪。馴鹿只吃苔蘚,為了鹿,就得不斷地找苔蘚,不斷地搬家。搬家時除了苔蘚,還要看哪裡獵場好、灰鼠多、水好、燒柴多。那時候林子好,灰鼠有的是,冬天我們一邊搬家一邊打灰鼠,用灰鼠皮換吃的和用的東西。我姑姑一天打過30隻灰鼠,她也打犴,那時候不管男女都能使槍。




說起來,狩獵離不開馴鹿,冬天雪深的時候,騎著馴鹿去打灰鼠。我有一頭坐騎,它很懂我的心事,我攆馴鹿的時候騎著它,木棍朝左邊指,它就朝左邊拐,木棍朝右邊指,它就朝右邊拐。我馴服的馴鹿,不管多深的雪都陷不住它。




過去打獵、放馴鹿的地方挺大的,方圓上千裡,一直到黑龍江省的呼瑪縣都去過。不管多遠的路,我們都牽著馴鹿走。過去到處都有犴、鹿、灰鼠子,現在不一樣了,到處都有人,都有偷獵的人。



丟失了主人的馴鹿。繪/王罡


要說搬遷,我心裡真難受。鄂溫克人過去搬遷的次數不少,從奇乾鄉搬到了阿龍山,從阿龍山搬到敖魯古雅定居點,現在又從敖魯古雅搬到了根河定居點。這幾次都不是鄂溫克人自己想要搬的,但是要說這幾個地方,還是敖魯古雅好,村子周圍的林子沒被破壞,村邊的河裡還有魚,那裡的風也不大,燒水也能找到木材。根河的定居點就不一樣了,周圍的樹都沒有了,風也挺大,都找不到燒火的木材。




前幾次搬遷對鄂溫克人影響不大,這次影響可大了。從古至今,鄂溫克人就沒在離城市那麼近的地方養過馴鹿,馴鹿根本就離不開林子,離人群越遠越好。最重要的是,馴鹿沒有吃的東西。馴鹿是草地上的馬嗎?它和牛一樣嗎?搬遷之後,到底死了多少馴鹿?




獵槍也被收走了,就像把我們的飯碗打碎了。熊到我們獵民點來的次數就多了,它就在馴鹿點轉悠,弄死了兩頭鹿,還把一頭鹿的脊背抓傷了沒有槍你就對它沒辦法,嚇都嚇不跑它。山下派出所的人來了,他們拿了槍蹲了幾天,什麼也沒看見。從那以後,馴鹿群就跑遠了,不再回來了。




這裡的人看見我們還在這裡,他們很吃驚,這些偷獵的傢伙以為我們全搬走了,重新把他們的套子下了一遍。我們的馴鹿一下子有20多頭被他們的套子弄死了,那真是慘吶,我真是沒法說,一堆堆白骨!


繪/王罡

當獵槍被沒收,狩獵被禁止,當代藝術家王罡以繪畫的方式緬懷逝去的狩獵文明。


我們是個弱小的邊境民族,是靠馴鹿和打獵過來的,祖祖輩輩生活在大森林裡,守著山林,我們跟大自然非常親近,過著自己的生活,我們並不需要太多錢,大自然裡什麼都有。可是現在這是怎麼了?這才過去幾年啊,我們連自己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放馴鹿群的地方都沒有了。




真是怪呀!大興安嶺的這些公路、鐵路,開始的時候都是鄂溫克人帶路修的。那幾年,所有的鄂溫克獵手都去當嚮導,女人留在家裡照看馴鹿。那些山下的人怎麼就不想一想,他們待的根河、莫爾道嘎、金河、阿龍山、滿歸,這些名字不都是鄂溫克人起的嗎?我們在這些林子裡生活了少說也有幾百年,那時候有誰啊?從解放那天起,鄂溫克獵手就是護林員了,哪兒被雷劈了,哪片林子著火了,還不都是鄂溫克人走上百裡的山路下山報告,還領著人在林子裡打火怎麼這麼快就把這些都忘了呢?



我一個人的時候很寂寞,覺得被別人忘了,來人了雖然很高興,可他們老一個勁兒地拍照片,弄得我都不知道該做啥了。現在最緊要的事就是給馴鹿劃出個地方來,一想到鄂溫克人沒有獵槍,沒有森林,沒有放馴鹿的地方,我就想哭,做夢都在哭!


瑪利亞·索在吹口琴。攝影/顧桃





其實在世界的其他地方,

還生活著其他的馴鹿民族,


蒙古國的查坦人,以豢養馴鹿維生,即使面臨人口外移、鹿群數量銳減以及經濟困境,他們依然保持著這種生活方式。




俄羅斯的埃文基也是,他們是俄羅斯的少數民族,保留了馴鹿、狩獵、捕魚的生活方式,每年還有馴鹿節,人們會駕著馴鹿比賽。




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芬蘭的薩米人,他們是北歐原住民,也是歐洲目前僅存的遊牧民族,目前仍有8%以飼養馴鹿維生。




BBC慢電視拍攝了馴鹿牧人穿越冰原200公裡的紀錄片,全片2小時,我們放一個2分鐘體驗版。



聽聽馴鹿踏在雪夜中的腳步聲





資料與圖片來源:

《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10期

BBC官網、馴鹿森林網站

採訪:烏熱爾圖

編輯整理:風物君



♥ END ♥

♥關於這個故事,你還想知道什麼?♥



本文由地道風物(didaofengwu)微信編輯組整理編輯,歡迎轉發分享至朋友圈,轉載至其他平臺請於微信後臺留言,勿擅自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唯一的馴鹿之鄉,遊客慕名而來
    宅家雲旅遊,這裡是我的旅行分享,歡迎關注,每天分享旅遊攻略,宅家帶你看世界。今天走進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敖魯古雅。千年以來,敖魯古雅始終安靜地藏在大興安嶺,任時間流過它的山門,它依舊謹守著自己的古樸,這裡有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中國最後的狩獵民族。鄂溫克族人在森林中沒有固定的住所,「撮羅子」是他們的傳統民居。它的外形如同鄂倫春族的「仙人柱」,高約3米,直徑約4米,是一種圓錐形建築物,實際上是用松木桿搭成的圓形窩棚,也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帳篷。
  • 大興安嶺密林深處,藏著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遠而神秘的馴鹿之鄉
    初冬時節,筆者懷著無比敬畏的心情,探訪了這個帶有傳奇而神秘色彩的鄂溫克族獵民部落——敖魯古雅。敖魯古雅,鄂溫克語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敖魯古雅是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位於呼倫貝爾市根河最北部的敖魯古雅河畔。這裡是森林與草原的界線,內蒙古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大草原在此交匯,一邊是草原、河流,一邊是森林、山崗,空氣新鮮,野味十足。
  • 馴鹿 帶你去看中國最後一個狩獵部落
    它不是那隻給聖誕老人拉雪橇的魯道夫,它從呼倫貝爾來,從中國鄂溫克族來...它們性情溫和,易飼養放牧,覓食苔蘚等野生植物,適應於大興安嶺高寒地帶繁衍生息。在這山高林密、嶺秀水清的特殊地理環境中,鄂溫克獵民飼養著在中國其他地方早已消失的馴鹿,從事著奇特的漁獵生產,信奉著古老的宗教——薩滿教,在與各兄弟民族廣泛的接觸,頻繁交往中,創造和發展了我國又一種文化
  • 根河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遠而神秘的馴鹿之鄉,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
    根河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下的縣級市,「根河」是蒙古語「葛根高勒」的諧音,意為「清澈透明的河」,是中國緯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國最冷的城市,素有「中國冷極」之稱。進入這個大興安嶺深處的城市根河,我們便會時不時聽到「敖魯古雅」這個詞,敖魯古雅是鄂溫克族居住的部落,馴鹿之鄉,在那裡,直到如今,他們依然如因紐特人一般生活著。
  • 馴鹿人的生活|深山蒙古部落
    3000年來,蒙古的泰加針葉林帶一直居住著這麼一群騎馴鹿的人,他們是杜科哈人(也被稱之為察坦人)。杜科哈的蒙語名字「Tsataan」可以翻譯為「馴鹿牧民」,馴鹿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在杜科哈人的社會和宗教文化中,馴鹿擁有特殊地位,是他們心目中的圖騰。
  • 拉普人的馴鹿文化歐洲最後的原始部落
    作為歐洲最後保持著傳統文化的原始部落,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白雪公主的童話世界。拉普人的所有生活方式都是圍繞著馴鹿展開。食物來源也主要是馴鹿肉,出行交通是馴鹿拉車,在冰天雪地裡十分充滿樂趣。馴鹿肉價格比較貴,燒烤味道相當棒。拉普人居住在帳篷裡過著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習俗,這在整個歐洲是十分少見的,當歐洲大陸普遍進入到了工業文明中,拉普人依然保持著一種幾乎原始的生活方式。
  • 最後的狩獵部落,敖魯古雅,馴鹿之鄉;呼倫貝爾最美周邊遊
    馴鹿,身體長約1—2.2米,雌雄皆有角,體表長滿輕盈且極為抗寒的毛皮,壽命可達20年。 主要分布於環北極地區,包括歐亞大陸、北美洲北部,以及一些大型島嶼。 在中國馴鹿只見於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敖魯古雅使鹿部落,中國鄂溫克民族馴鹿之鄉,最後的狩獵部落。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馴鹿文化博物館,仔細看,每一件實物,以及相關的圖文原創介紹,都會令您增智長慧。鄂溫克人用狍子皮、鹿皮製作的衣服,有點中山裝的模樣。照著這張圖,在原始部落裡走不丟。鄂溫克獵人的樺樹皮別墅,與大自然和諧一體,美觀實用。
  • 中國也有「聖誕老人」?生活在北方的神秘部落,終身與鹿為伴
    中國也有「聖誕老人」?生活在北方的神秘部落,終身與鹿為伴說起馴鹿,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國外的聖誕老人駕著麋鹿送禮物,但在中國北部,真的有一個古老的馴鹿部落,他們從漢朝開始就與鹿相伴,趕緊來看看!「鄂溫克」,是鄂溫克族的民族自稱,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
  • 在這裡可以感受到童話世界,你會看到馴鹿蹦蹦跳跳的場景,超夢幻
    17年,各大網站將100個東方村歸檔的輕氧紀錄片《精彩的村莊》上線, 這是一個想讓所有生活在城市壓力下的人從中國的熱土中感受慰藉之心的節目, 這是希望不要忘記的村落百科全書,也是繼「偉大的工匠」之後青年發表的另一個巨製, 中國本來就存在這麼多夢幻般的村莊,他們其實也希望慢慢消失…,內蒙有著2000年歷史的小村莊,變成了馴鹿天堂。
  • 世界唯一純女性部落,繁衍後代方式很奇葩,女性部落會消失嗎?
    全球如今現存的唯一的只有女性的部落,具體的位置是在今天的亞馬遜熱帶雨林當中,這個唯一的女性部落是印第安人的部落。部落當中有700多名女性,每一個人幾乎都有血緣關係。這裡的每個女性知道另一個人的名字和自己的各種親屬關係,在這裡生活的女性,之間是平等的。
  • 【幸福花開新邊疆】鄂溫克族小夥大興安嶺飼養馴鹿成網紅
    中國日報網8月24日電 敖魯古雅鄂溫克使鹿部落是中國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被稱為「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三十三歲的古木森獸醫專業畢業後,便追隨祖先的腳步走入山林飼養馴鹿。經過五年的發展,目前,他的鹿群數量達到三十多頭,通過售賣鹿茸、鹿角增收。隨著旅遊業的逐漸發展,古木森把養殖點打造成遊覽基地,與周邊學校合作開展研學教育,旺季一天的收入可超過1000元。
  • 中國冬雪一絕代表地:最低-58°C的冰雪童話世界,還有馴鹿出沒
    300多年前,一群鄂溫克人領著馴鹿,從西伯利亞遷入內蒙古大興安嶺深處。這裡冬季漫長而寒冷,最低氣溫可達-50°C以下,而在這樣極其特殊的自然環境下,馴鹿鄂溫克人依靠牧養馴鹿和傳統狩獵業過著自給自足的山林生活。
  • 正在消失的他們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英國攝影師吉米·納爾遜在過往三十年間,走過一個又一個原始部落,用照片記錄他們的生活。於他而言,最初感覺「消失」是這些原始部落「無法逃避的命運」,因此,他以《在他們消失以前》為自己的攝影集命名。在悲觀的另一邊,吉米還深刻地領受著「每個文明都有自己定義的『財富』,在它們面前,我學會了保持謙卑」。
  • 內蒙古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馴鹿之鄉」的現代生活
    行進在大興安嶺腹地,一片片白樺林、松樹林,一汪汪清泉、溪流掠過車窗,我們來到了有「中國冷極」之稱的內蒙古呼倫貝爾根河市。汽車停在一排排北歐風格的褐色二層小木屋前,這裡就是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  敖魯古雅,鄂語為「楊樹繁茂的地方」。
  • 「馴鹿之鄉」有望迎來180餘頭「馴鹿寶寶」
    來源:經濟日報眼下正是馴鹿的產仔季,就在日前,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就迎來了今年的第一隻馴鹿寶寶,這可把獵民達瑪拉一家樂壞了。達瑪拉要在未來兩個多月悉心照料馴鹿。「它們都是我的寶貝,再累也開心。」
  • 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 你聽過敖魯古雅馴鹿的叫聲嗎?
    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 你聽過敖魯古雅馴鹿的叫聲嗎?進入了產仔期每天都有新的生命誕生馴鹿歸來在距根河市區100公裡的達瓦獵民點,53歲的達瓦和48歲的妻子郭芳這些天忙得不亦樂乎。
  • 馴鹿是陸地動物中唯一能看得見紫外線的動物?
    網上流傳這樣一段有關馴鹿的視頻,視頻稱:馴鹿是陸地動物中唯一能看得見紫外線的動物。也有網民稱:馴鹿是唯一能看見紫外線的哺乳動物。網傳消息截圖網傳消息截圖馴鹿看得見紫外線是不是真的?科學網文章《研究發現馴鹿可看到紫外線:助其於極地生存》介紹:研究者們發現,馴鹿能夠看到大多數動物都看不到的太陽紫外線,這項本領能夠有助它們在冰天雪地的極地環境中更好的生存。馴鹿是不是唯一能看見紫外線的哺乳動物?馴鹿是不是陸地動物中唯一能看得見紫外線?環球網文章《反射紫外線!
  • 慘絕人寰的聖誕「馴鹿胸部」裝!平胸的我已哭暈...
    是不是被這款聖馴鹿裝徹底的洗腦了快看一眼傳統聖誕毛衣傳統的衣服長這樣關於聖誕馴鹿裝我們已經阻住不了人們的想像一大波ins用戶正在曬圖這個馴鹿你確定不冷?,它會讓使你的馴鹿看起來更加毛茸茸哦!」看來平胸的馴鹿也是相當的受歡迎有男朋友的小仙女別錯過這款禮物送給男票了雖然「馴鹿」設計很令人迷惑但是還有幾款同樣令你會覺得驚訝這兩隻馴鹿太厲害了吧還是這是馴鹿的屁屁?
  • 全球變暖正在扼殺馴鹿,沒食物吃海藻,人類何去何從?
    根據Ecosphere科學報告顯示,全球變暖導致地球最北端的冰川融化之後,位於斯瓦爾巴德馴鹿已經出現了食物短缺的現象,它們如今已經開始吃「海藻」了,因為它們已經沒有吃的了,而背後的「兇手」就是氣候的變化。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其實在對於地球上最北端的食草動物來說,「覓食」絕非易事。
  • 唇盤族,正在消逝的奇特部落!
    在衣索比亞的西南部,奧莫河蜿蜒穿過的森林中居住著一群瀕臨消失的原始部落族人:蘇爾馬人(Surma people),他們由蘇瑞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