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4 12: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5月的根河市
冰雪消融
乍暖還寒
敖魯古雅鄉的獵民點充滿生機
生長在這片山林的馴鹿
進入了產仔期
每天都有新的生命誕生
馴鹿歸來
在距根河市區100公裡的達瓦獵民點,53歲的達瓦和48歲的妻子郭芳這些天忙得不亦樂乎。他們家100多頭鹿已經產下了20多頭小鹿,到月末,還將有20頭小鹿來降生,這是夫妻倆最高興的事兒。
夫妻倆與馴鹿為伴
達瓦和郭芳是鄂溫克族獵民,從小生活在山林裡,他們一直與馴鹿為伴,對馴鹿有著難以割捨的感情。2003年8月,政府對敖魯古雅獵民實施生態移民,世代生活在山林中的鄂溫克族獵民都搬進了北歐風格的二層樓房,馴鹿也有了專用的鹿舍。但馴鹿離不開山林。達瓦夫妻倆放棄了舒適的生活環境,重返山林,建起了獵民放牧點。
獵民新村
獵民放牧點
剛出生的小鹿
清點鹿群
「現在獵民點條件很好,政府補帖購買的拖拉機、活動板房和太陽能設備,電視、冰箱一應俱全。賣鹿產品一年收入10多萬元,兒子和女兒都在城裡有工作,我很滿足。」不善言談的郭芳是持家好手。
政府補貼買的拖拉機
可愛的小鹿
郭芳拔掉鹿蹄上扎的刺
馴鹿屬於半野生動物,平時會自己跑進山裡覓食,每隔幾天再回到獵民點。見到回來的鹿群,達瓦和郭芳放下手裡的活計,抓把豆餅走了過去。夫妻倆能清楚地分辨出每頭鹿,喂喂這個,摸摸那個,像看到久未歸家的孩子一樣。
達瓦發現有頭鹿走路異樣,牽過來一看,原來是腳上扎了刺,郭芳趕緊給它拔掉。小鹿找不著媽媽,郭芳把母鹿找來,像訓孩子一樣訓斥母鹿。夫妻倆和鹿的交流就像和人聊天,鹿似乎也能明白他們說的每一句話。
郭芳跟記者學習手機攝影
馴鹿吃飽喝足之後,甩著脖子上的鹿鈴又走進山林深處,夫妻倆目送著鹿群遠去。牧點恢復了寧靜。忙活了半天的達瓦和郭芳坐了下來,吸了幾下自產的口煙。「我們老兩口身體還挺好,只要鹿活著,就會一直在山林裡把鹿養下去,直到養不動了為止!」達瓦說。
郭芳在晾曬被褥
「鹿就像我的孩子!」
在我國,馴鹿僅存於大興安嶺北部林區。根河市敖魯古雅鄉鄂溫克族是中國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目前有馴鹿1200餘頭。敖魯古雅鄉鄉長張萬軍介紹,母鹿妊娠期225至240天,每年4至5月份為產仔期。今年,敖魯古雅鄉預計產仔鹿200多頭。
打鬧的小鹿
近幾年,敖魯古雅鄉馴鹿種群逐漸擴大。像達瓦、郭芳一樣的獵民點在敖魯古雅鄉還有14個。敖魯古雅鄂溫克人為馴鹿堅守山林,延續、傳承著中國唯一「使鹿部落」的血脈。
記者:李新軍李玉琢
剪輯:賈奕村
來源:影像內蒙古
編輯:董柏傑包小婷
校對:楊文娟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內蒙古日報》官方微信
,請點在看!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