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從降溫迅速變為速凍的季節,無論穿多少衣服都抵抗不了寒冷時,頭一次覺得北國的冬季,變得非常不友好。
直到看到它緩緩的從林海雪原中走出來,身後跟著幾個裹著大襖的鄂溫克族人,夕陽暖暖照射著結著冰晶的樹枝,它抬頭,抖了抖犄角上的白雪。那種從內而外被治癒的感覺,溢於言表。
它不是那隻給聖誕老人拉雪橇的魯道夫,它從呼倫貝爾來,從中國鄂溫克族來...
它們性情溫和,易飼養放牧,覓食苔蘚等野生植物,適應於大興安嶺高寒地帶繁衍生息。它們的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
攝影 by 夕煙牧人
「鄂溫克」在鄂溫克語中意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鄂溫克人是在300多年以前從列拿河一帶遷到額爾古納河流域的,當時有700餘人。
在列拿河時代,他們就開始馴養和使用馴鹿,後來由於列拿河一帶獵物少了,他們便順著石勒喀河來到了大興安嶺北麓的額爾古納河流域。大興安嶺天上的飛禽、地上的走獸、水中的遊魚成為他們的衣食之源。
在這山高林密、嶺秀水清的特殊地理環境中,鄂溫克獵民飼養著在中國其他地方早已消失的馴鹿,從事著奇特的漁獵生產,信奉著古老的宗教——薩滿教,在與各兄弟民族廣泛的接觸,頻繁交往中,創造和發展了我國又一種文化——馴鹿文化。
敖魯古雅馴鹿之鄉在呼倫貝爾最北部的根河市滿歸鎮以北約17公裡處,有一處以狩獵和放養馴鹿為主的小鎮,這是一處位於大興安嶺森林中的鄂溫克民族鄉。敖魯古雅具有典型的大興安嶺地方特色。
攝影by:劉順兒妞
最美的景致莫過於待馴鹿歸家,看幾百隻鹿「沐在夕陽下」,鹿角珊瑚礁般錯落,屋前白色煙霧慢慢升騰,背後是寧靜和悅的森林。
冬天,是森林工業的黃金季節,也是出獵的大好時光,乘著馴鹿雪橇觀雪的世界,領略北國風光。
目的地
敖魯古雅馴鹿之鄉在呼倫貝爾最北部的根河市滿歸鎮以北約17公裡處。
必備物品
指南針:這裡的冬天就是白茫茫的一片,迷失道路就在所難免了。所以,除了必要的指南針等工具,短波調頻通訊對講儀這些現代武器也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在深山裡狩獵的時候不要把零食隨意扔在森林裡,因為這樣容易招來從冬眠中醒來覓食的野獸。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