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唯一的馴鹿之鄉,遊客慕名而來
今天走進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敖魯古雅。說到敖魯古雅,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敖魯古雅是鄂溫克族居住的部落,位於呼倫貝爾市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魯古雅河畔,根河西郊,是鄂溫克族最遠也是最神秘的一個支系居住的地方。敖魯古雅使鹿部落始建於2003年以後,300多年前,敖魯古雅鄂溫克人的祖先從勒拿河流域遷徙到額爾古納河流域。
-
別再叫錯了,人家的名字是馴鹿
裡面有道題目是你喜歡哪只動物,給出的選項中有一個是「追極光的麋鹿」,然後後面是一隻鹿的圖片。兩個錯誤:1.有機會追尋極光的是馴鹿不是麋鹿;2.後面的圖片不是麋鹿也不是馴鹿,而是白尾鹿。從兒童讀物到寓言故事,從宣傳廣告到影視作品,把馴鹿叫成麋鹿的事件比比皆是,甚至掩蓋住了事實真相,現在一提聖誕老人用來拉雪橇的鹿,大部分都會說是麋鹿。咱們先看看麋鹿長什麼樣吧,下面就是一隻麋鹿。
-
最後的狩獵部落,敖魯古雅,馴鹿之鄉;呼倫貝爾最美周邊遊
馴鹿,身體長約1—2.2米,雌雄皆有角,體表長滿輕盈且極為抗寒的毛皮,壽命可達20年。 主要分布於環北極地區,包括歐亞大陸、北美洲北部,以及一些大型島嶼。 在中國馴鹿只見於大興安嶺東北部林區。敖魯古雅使鹿部落,中國鄂溫克民族馴鹿之鄉,最後的狩獵部落。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馴鹿文化博物館,仔細看,每一件實物,以及相關的圖文原創介紹,都會令您增智長慧。鄂溫克人用狍子皮、鹿皮製作的衣服,有點中山裝的模樣。照著這張圖,在原始部落裡走不丟。鄂溫克獵人的樺樹皮別墅,與大自然和諧一體,美觀實用。
-
根河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遠而神秘的馴鹿之鄉,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
進入這個大興安嶺深處的城市根河,我們便會時不時聽到「敖魯古雅」這個詞,敖魯古雅是鄂溫克族居住的部落,馴鹿之鄉,在那裡,直到如今,他們依然如因紐特人一般生活著。撮羅子2003年敖魯古雅鄂溫克族獵民放下獵槍,從原始大森林搬到了山下的根河市西郊,成為「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獵民們的觀念也悄然發生了變化
-
聖誕老人的馴鹿,領頭那隻鼻子什麼顏色? 漲知識
馴鹿是鹿科動物中數量最多的種,據調查全世界的野生馴鹿在1986年有390萬隻。馴鹿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環北極地區,包括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島嶼。馴鹿並非人工馴養出來的。北美的馴鹿是純粹野生的;而分布於北歐,主要由拉普人管理的馴鹿則屬於大範圍圈養的。(所以很容易碰到,耳朵上有標記)
-
走進拉普蘭——馴鹿與馴鹿人
拉普蘭Lapland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是雪之女王的故鄉,是歐洲唯一的土著民族薩米人居住的地方。最能代表拉普蘭的我想應該就是馴鹿了吧,它們生生不息的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薩米人。在拉普蘭,馴鹿無處不在,我們可以在路邊看到它們,在荒原更是滿了它們的身影。有趣的是這些馴鹿都帶著「耳釘」,那是它們的標誌,因為它們不是野生的。馴鹿的生活就是自由的在拉普蘭荒原流浪,雖然是被牧養著,可還是自由的一群。每天都有數百公斤的飼料運送來餵養這群可愛的生物。
-
「馴鹿之鄉」有望迎來180餘頭「馴鹿寶寶」
來源:經濟日報眼下正是馴鹿的產仔季,就在日前,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就迎來了今年的第一隻馴鹿寶寶,這可把獵民達瑪拉一家樂壞了。達瑪拉要在未來兩個多月悉心照料馴鹿。「它們都是我的寶貝,再累也開心。」
-
攝影師捕捉雄性馴鹿鹿角脫落瞬間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25日報導,近日,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70歲野生生物學家加裡•克萊默(Gary Kramer)在阿拉斯加的德納利國家公園(Denali National Park)捕捉到了一頭雄鹿的鹿茸自然脫落的非同尋常的畫面。圖片顯示,一隻雄鹿的鹿角上正脫落茸毛,準備在交配季節為爭奪配偶而戰。
-
▲常見鹿種知識普及▲ 馴鹿、麋鹿、駝鹿、馬鹿和傻狍子
馴鹿是鹿科動物中數量最多的種,據調查全世界的野生馴鹿在1986年有390萬隻。北美的馴鹿是純粹野生的;而分布於北歐,主要由拉普人管理的馴鹿則屬於大範圍圈養的。(所以很容易碰到,耳朵上有標記)馴鹿也基本成為了北歐的代言人、吉祥物最後也順便普及一下聖誕老人與馴鹿的故事: 從前有一隻馴鹿名叫魯道夫,它是這個世界上唯一長著大紅鼻子的馴鹿
-
馴鹿人的生活|深山蒙古部落
職業生涯起源於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和哈佛電影學院合作進行的一個喜馬拉雅探索項目,在裡面他學習當一名電影製片人。因為對攝影的掌握和認識,Hamid Sardar把鏡頭對準了與自然世界對話的人與族群。3000年來,蒙古的泰加針葉林帶一直居住著這麼一群騎馴鹿的人,他們是杜科哈人(也被稱之為察坦人)。杜科哈的蒙語名字「Tsataan」可以翻譯為「馴鹿牧民」,馴鹿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
-
拉普人的馴鹿文化歐洲最後的原始部落
作為歐洲最後保持著傳統文化的原始部落,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白雪公主的童話世界。拉普人的所有生活方式都是圍繞著馴鹿展開。食物來源也主要是馴鹿肉,出行交通是馴鹿拉車,在冰天雪地裡十分充滿樂趣。馴鹿肉價格比較貴,燒烤味道相當棒。拉普人居住在帳篷裡過著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習俗,這在整個歐洲是十分少見的,當歐洲大陸普遍進入到了工業文明中,拉普人依然保持著一種幾乎原始的生活方式。
-
馴鹿 帶你去看中國最後一個狩獵部落
它們性情溫和,易飼養放牧,覓食苔蘚等野生植物,適應於大興安嶺高寒地帶繁衍生息。它們的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馴鹿文化。敖魯古雅馴鹿之鄉在呼倫貝爾最北部的根河市滿歸鎮以北約17公裡處,有一處以狩獵和放養馴鹿為主的小鎮,這是一處位於大興安嶺森林中的鄂溫克民族鄉。
-
法院下令撲殺馴鹿:挪威最高法院以保護牧場土地為由
        真正意義上的馴鹿為北歐拉普蘭人和中國北方鄂溫克人馴養的馴鹿,但在中國已經不會有野生的馴鹿了,在北方廣闊的森林中,再也不會響起鄂溫克人召喚馴鹿時敲響樺皮桶的聲音了。
-
鄂溫克獵民和他門的馴鹿的故事
有調查證明,目前在我國境內的馴鹿大約還有800隻左右,它們全部集中在內蒙古自治區靠近大興安嶺的敖魯古雅,這裡居住著我國最後的狩獵民族———鄂溫克獵民。他們祖祖輩輩和馴鹿生活在一起,至今,賣鹿茸仍然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
-
聖誕老人的馴鹿,鼻子為什麼這樣紅?
除了最典型的聖誕樹和聖誕老人之外,還有一個出場率越來越高的角色:紅鼻子馴鹿魯道夫(Rudolph the Red-Nosed Reindeer)。魯道夫是一隻小鹿,誕生於1939年羅伯特·梅(Robert L. May)的童話故事裡。故事說,小魯道夫因為長了一隻發光的紅色鼻子而遭到其他馴鹿的嘲笑,也沒鹿和他一起玩。
-
美國一隻北部白犀22日病死 全球該瀕危物種如今只剩下3隻
原標題:從此地球上北部白犀只剩下3隻 ■生活在肯亞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的最後 它叫諾拉,41歲,剛剛去世 綜合新華社報導 隨著美國一隻北部白犀22日病死,全球該瀕危物種如今只剩下3隻。
-
《赤壁》送馴鹿坐騎麋鹿寶寶最後三天
新年伊始,《赤壁》奉上了一系列節日狂歡活動,玩家盡享了浪漫溫馨的節日樂趣,更收穫了聖誕時裝、馴鹿坐騎、可愛小麋鹿等豐厚大獎。活動將於2010年1月10日結束,玩家想獲得絕版馴鹿坐騎、可愛麋鹿寶寶就要抓住最後的時機了,除此之外,重磅節日豪禮讓玩家拿到手軟。
-
麋鹿、馴鹿、駝鹿、馬鹿:這些套「鹿」你分得清楚嗎?
原創:象妹 小象君在之前的一篇文章(戳)介紹了一種感染鹿鹿們的朊病毒,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的介紹,這種病毒可能會感染的鹿包括「muledeer, white-tailed deer, elk, and moose」。
-
古老的馴鹿民族,這騎著鹿翩翩走出的樣子,無比夢幻啊!
杜科哈人每戶人家都有7到160頭馴鹿,他們騎馴鹿、喝鹿奶,用馴鹿奶做成乾酪,使用馴鹿的毛皮,靠馴鹿提供生活的一切,因此被稱為「馴鹿牧民」。他們以狩獵為生,也經常需要獵捕野生馴鹿,以保持馴鹿種群的活性,這也十分危險,很多人因此命喪黃泉…這也正是大自然優勝略汰的生存法則.
-
《地球脈動》加拿大馴鹿為找到草原而遷徙,但馴鹿的數量急劇下降
在加拿大北部荒野上,馴鹿為了找到新的草原,都會上演一幕馴鹿大遷徙,成為了加拿大極地苔原地區最壯觀的動物遷徙。據統計,在1986年全世界的野生馴鹿有390萬頭,分布於北美、西伯利亞南部、歐亞大陸等,但歐亞大陸的馴鹿大多數都是被馴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