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小夥伴們,小慶姐又來了,最近斷網,所以非常抱歉沒有更新。
在加拿大北部荒野上,馴鹿為了找到新的草原,都會上演一幕馴鹿大遷徙,成為了加拿大極地苔原地區最壯觀的動物遷徙。
據統計,在1986年全世界的野生馴鹿有390萬頭,分布於北美、西伯利亞南部、歐亞大陸等,但歐亞大陸的馴鹿大多數都是被馴養出來的。
根據《地球脈動 第一季》得知,「每年都會有300萬頭馴鹿進行穿越極地苔原的大遷徙「。
馴鹿是鹿科動物中數量最多的珍貴動物,雄性和雌性的馴鹿都帶有鹿角,到了繁殖期結束後,雄馴鹿會自動脫掉鹿角,而雌馴鹿需要生完小鹿之後才能脫掉鹿角,雌馴鹿一年一般只能懷上一胎,而新生的小鹿必須一出生就會跑,成年的馴鹿會帶著新生的小鹿一起遷徙,但新生的小鹿是狼捕殺的對象。
據說馴鹿每年可以遷徙5000公裡,是遷徙距離最長的陸地哺乳動物,馴鹿沿著幾百年不變的路線,重複著遷徙。
馴鹿的茸、肉、皮、乳均可用,吸引了大量的獵人獵殺,鹿角成為中藥材,鹿肉賣給各大酒店。
警告:拒絕吃野味,守護家人健康安全。
李時珍云:「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獸,純陽多壽之物,能通督脈,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無損。」
鹿肉鮮美,卻在市場上,沒見到大規模家養鹿,主要原因是繁殖率低,供應不足,難烹飪,如果想吃鹿肉,只能去高級酒店。
不僅僅因為獵殺,還有環境因素導致馴鹿的數量急劇減少,據說加拿大的馴鹿數量從1994年的約49萬6千頭減少到2017年的28萬8千頭,成為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環境中有什麼因素會影響馴鹿的數量下降呢?難道是因為溫度,曾經有報導稱,全球氣候變暖是重要原因之一。
但馴鹿天生就有適應氣候的能力,視覺敏感,能夠看到地下的地衣,有利於躲避天敵。
據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研究表明雌馴鹿能夠判斷出地面積雪厚度,感知遷徙的距離的遠近,從而調好生物鐘,北極陸地覆蓋的植被返青時間到了做出相對應的遷徙,所以這並不是馴鹿自身的原因,而有可能是因為全球變暖以及馴鹿的棲息地喪失,導致蚊子、寄生蟲等蟲子不斷增多,嚴重的幹擾了馴鹿的正常生活,還有人為的緣故,如林業的開採促發新生的環境,新生的環境卻只適合鹿和駝鹿的繁衍,不利於馴鹿的生存,只會讓馴鹿的天敵的數量增多。
所以在2015年,加拿大卑詩省為保護瀕危的北美馴鹿,連續懸賞殺了5年的狼,卻被研究人員發現捕殺狼對拯救脆弱的馴鹿種群收效甚微,並且狼不是馴鹿的主要的捕食者,熊、美洲獅和狼獾的殺傷力遠大於狼。
照這樣下去,馴鹿只好走向滅亡了。
End
關注小慶姐,帶你享受更多精彩的內容,其中會涉及到美食、時尚、影評等,反正都是影視劇裡面的內容(如綜藝、電影、電視劇等)。
圖片源於網絡與劇,如需轉載請註明內容出處以及聯繫小慶姐,如若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小慶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