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講的,
是一個古老的馴鹿民族,杜科哈族(Tsaatan)
這也是迄今為止,
現存的,唯一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馴鹿民族。
每年,他們都要騎著馴鹿,在草原上遷徙5到10次,四處尋找牧場。 他們居住的帳篷通常很簡陋,但一家人住在一起,其樂融融…
三千年來,他們生存在蒙古的泰加針葉林帶,這裡平均溫度不到零攝氏度,最低時可達到零下53度。
然而平日裡,
這個民族的畫風,是這樣的.....
杜科哈人每戶人家都有7到160頭馴鹿,他們騎馴鹿、喝鹿奶,用馴鹿奶做成乾酪,使用馴鹿的毛皮,靠馴鹿提供生活的一切,因此被稱為「馴鹿牧民」。
在這裡,馴鹿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對於杜科哈人來說,馴鹿在他們的社會和宗教文化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他們心目中的圖騰…
「如果馴鹿死了,我們也會死去…馴鹿不僅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是我們的命根子。」
在這裡, 1歲的孩子要學會用繩索套馴鹿的角,為將來馴服馴鹿打下基礎
2歲的孩子要開始學習騎馴鹿 ,畢竟這是一個馴鹿背上的民族。
再大一點,駝鹿就成了生活裡每天的必備..
無數次的摔倒,又爬起,跌倒,再重來…
3歲以上的孩子, 就可以獨自騎馴鹿了…艱苦的環境也造就了杜科哈人堅毅的性格
活到老,騎到老...
他們以狩獵為生,也經常需要獵捕野生馴鹿,以保持馴鹿種群的活性,這也十分危險,很多人因此命喪黃泉…這也正是大自然優勝略汰的生存法則.
當然,杜科哈族的生活也有著令人羨慕的一面
17-18歲的時候,他們就會有一個相伴終生的愛人
早晨,他們一起騎著馴鹿去放牧
馴鹿吃草的時候,就是他們戀愛的時間.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馴鹿民族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一過就是三千多年.
不過,這一切美好都被現代文明打破了
過去,杜科哈人主要獵殺野生動物為食,只有馴鹿過了生育年齡或者過於老邁,無法繼續充當馱畜時,杜科哈人才會屠宰馴鹿…
現在,由於氣候異常加之環境破壞,獵物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杜科哈人為了生存,被迫屠宰馴鹿…這讓本來就因為食物短缺和近親繁育而導致的馴鹿數量減少問題更加嚴重…
此外,不加管控的採礦業,過度的商業開發和獵捕也加速了杜科哈族的衰敗
當地的採礦業通常規模很小,主要是開採金礦和玉礦,但它們對森林生態系統產生的破壞力非常巨大:森林砍伐、野火以及有毒化學物質汙染,導致土地和水資源遭到嚴重侵襲…
過去12年時間裡,當地曾出現7次極端天氣,包括極度乾旱和嚴寒…
由於前蘇聯時期的管理不善,很多醫治和馴養馴鹿的傳統方法被人遺忘,而獸醫也因路途偏遠而不會為馴鹿醫治,這就意味著馴鹿一旦生病,就會死亡…
一重重的打擊讓杜科哈族雪上加霜
目前,杜科哈族已經由1970年的2000人,驟降至現在的約200人。可越來越多的年輕杜科哈人選擇溫暖舒適的都市生活,而離開了祖先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
剩下的45戶人家,主要收入來自城裡人的旅遊觀光:賣賣工藝品和馴鹿產品,發展發展騎馴鹿的旅遊業。
畢竟,他們需要錢來購買麵粉,藥品,也要供子女讀書…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各個組織分別開展行動,保護這個最後的馴鹿民族
2012年,杜科哈族生活的地區被劃為國家森林公園,禁止外界狩獵和打擾…
2015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一名攝影師Hamid Sardar-Afkhami把鏡頭對準了杜科哈人,留給我們更多珍貴的影像資料…也把世界的焦點聚集在了這片曾經輝煌的土地…
目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一些非政府組織正採取措施幫助泰加針葉林帶的牧民保護他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
希望在各方的努力下,
杜科哈族不會退暗淡地退出歷史的舞臺…
http://thediplomat.com/2016/09/tsaatan-mongolias-reindeer-herders/?img=10#postImage
http://www.boredpanda.com/meeting-the-tsaatan-nomads-in-mongoli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O1O9WFlQ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