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圈馴鹿太多惹麻煩?

2021-01-17 網易

2021-01-02 10:32:56 來源: 席勒德語學院

舉報

  據德國媒體報導,世界上最大的馴鹿群生活在北極圈。不過俄羅斯地方政府現在計劃限制馴鹿數量以解決放牧過度和疾病傳播帶來的麻煩。

  世界盡頭的馴鹿牧場

  

  在位於北極圈的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生活的馴鹿數量據估測超過70萬頭。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馴鹿群。「亞馬爾」在涅涅茨族的語言中就是「世界盡頭」的意思。

  牧人生活

  

  涅涅茨人生活在俄羅斯北部北極圈地區,他們以飼養馴鹿為生,馴鹿養殖數量達到50萬頭。蘇聯時期,政府曾強迫遊牧民族涅涅茨人結束遊牧生活。

  從北極圈到凍土地帶

  

  亞馬爾半島是大規模飼養馴鹿的傳統地區。冬季,涅涅茨人趕著馴鹿從北極圈地區一行數百英裡來到亞馬爾北部海岸的凍土地帶。亞馬爾地區蘊含著俄羅斯境內最大的天然氣儲量。

  天寒地凍

  

  一名涅涅茨兒童坐在馴鹿雪橇上。冬天的氣溫常常可以達到零下50攝氏度。去年冬天北極圈凍土地帶遭大冰雪天氣侵襲,7萬頭馴鹿被餓死。

  減少25萬頭馴鹿

  

  俄羅斯地方政府下令涅涅茨人屠宰飼養的七分之一的馴鹿。屠宰期間,牧民們需要將馴鹿趕到6大屠宰廠。每家屠宰場每天可以宰殺260頭馴鹿。

  屠宰馴鹿的原因

  

  屠宰馴鹿的建議由地方政府和科學家們提出,因為飼養的馴鹿數量過多造成過度放牧和流行病頻發。2016年北極地區的夏天氣溫創下歷史紀錄,結果這一地區炭疽病爆發。但是反對大規模屠宰馴鹿的一方認為,由於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的發展與擴張,亞馬爾地區的傳統牧場正在消失。

  文化流失

  

  綠色和平組織俄羅斯分部評價屠宰馴鹿行動時表示:「無論對人還是對牲畜而言,都是一場切切實實的悲劇。到最後遊牧民族會變成定居的牧民。這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畜牧方式,也就意味著一種文化的逝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拉普人的馴鹿文化歐洲最後的原始部落
    拉普人的所有生活方式都是圍繞著馴鹿展開。食物來源也主要是馴鹿肉,出行交通是馴鹿拉車,在冰天雪地裡十分充滿樂趣。馴鹿肉價格比較貴,燒烤味道相當棒。拉普人居住在帳篷裡過著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習俗,這在整個歐洲是十分少見的,當歐洲大陸普遍進入到了工業文明中,拉普人依然保持著一種幾乎原始的生活方式。當然今天的拉普人管理鹿群已經非常現代化了,用直升機管理方便快捷。
  • 為什麼蚊子能在北極圈泛濫成災?
    除了寒冷外,其實北極圈都算是一個非常適合蚊子生存的地方。因為北極圈地勢平坦,存在著大量的死水,而死水可以積累更多的動植物殘骸,這些殘骸腐爛後就是幼蚊最好的養分。最重要的是,北極圈內也並不是永遠都是寒冷的,它也會有季節性氣溫變化,每年的七八月份就是北極圈內的夏季。
  • 馴鹿都有不可冒犯的「底線」
    馴鹿都有不可冒犯的「底線」金羊網  作者:尤今  2020-03-01 我是在童話世界裡認識馴鹿的。馴鹿引人矚目的,是頭上那一對異常漂亮的犄角,九曲十八彎的,宛如參差有致的樹枝,充滿了漫畫的喜...
  • 為什麼蚊子在北極圈泛濫成災?
    但是,你可能還不知道,遠在北極圈內最寒冷的地方,卻已經成為蚊子最肆虐的地區之一。這裡的蚊子被稱為北極圈內最兇猛的食肉動物。我們的常規認識裡,總是覺得寒冷的北極圈,不應該出現喜歡潮溼悶熱的蚊子,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蚊子的生存能力也遠超我們想像!
  • 不怕冷、眼神好、像狗子......馴鹿還有啥不為人知的特點?
    而北極圈的劃分界限,也就是北溫帶和北寒帶的交界線,約是北緯66度。也就是說,芬蘭腳踏兩個溫度帶,越過了北極圈。芬蘭長達半年雪季,就問你怕不怕(圖片來源:newsnowfinland.fi)馴鹿廣泛棲息在北極圈周圍
  • 為什麼蚊子能在北極圈泛濫成災?竟然是氣候變暖惹的禍
    北極圈為什麼有很多蚊子? 目前,可以說北極部分地區的蚊子泛濫成災,因為只要北極的溫度上升到2°C,住在這裡的蚊子的生存率就可以提高53%!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北極圈並不等於北極的北冰洋和格陵蘭島。 此範圍還包括俄羅斯北部,北歐和加拿大北部。 許多人不知道其中大多數人位於北極圈內的北極苔原中。 實際上,北極的蚊子特別兇猛。
  • 為何蚊子能在北極圈泛濫成災?
    最重要的是,北極圈內也並不是永遠都是寒冷的,它也會有季節性氣溫變化,每年的七八月份就是北極圈內的夏季。如此驚人的繁殖能力,讓蚊子有了更多的基因突變機會,抗寒能力只會不停變強,所以它們完全有能力出現在北極圈這樣的地區。當到了每年的六七月間,風勢逐漸減弱,夏日陽光開始溫暖北極圈大陸的時候,北極圈內的蚊子就開始出現了。
  • 聖誕老人為什麼選擇馴鹿當做車夫?他的十二隻馴鹿都有自己的名字
    在聖誕節,西方孩子最盼望的自然是「馴鹿鈴鐺響」,因為只有拉雪橇的馴鹿到,送禮物的聖誕老人才能到。雖然這是一段美麗的童話,可孩子並不知童話裡的故事都是騙人的。他們一定會好奇問:「爸爸,媽媽,為什麼給聖誕老人拉雪橇的不是馬,而是鹿呢?」
  • 北極圈那麼冷,蚊子為何還泛濫成災?
    可能很多人覺得北極圈的生存條件惡劣,並不是適合蚊子的生存與繁殖,可你不知道的是,北極圈最寒冷的地方,已經成為蚊子肆虐的地區之一。,在每年的七八月份,便是北極圈內的夏季,而這個時候的北極圈平均的氣溫差不多是-8℃,但是緯度越低溫度相對就越高(一般認為北極圈是在北緯66°34'以北),而在今年六月份,北極圈的夏季溫度更是出現了38℃的歷史高溫,可見北極圈的溫度並不總是極寒的,而蚊子的生存能力也超乎我們的想像!
  • 北極圈的極地之美
    圖為北極圈 示意圖歐洲部分山峰俊俏、冰川覆蓋,亞洲部分是廣袤西伯利亞大平原的一部分,美洲部分是美國的阿拉斯加地區,那裡高山林立,美洲大陸的前17座高峰分布在那裡,其中的麥金利峰是北美最高峰達到6194米,加拿大40%以上的國土則處於北極和亞北極地帶。 圖片說明:北極圈海上雪山由於北極圈高山、海洋、海島、冰川、平原和綿延曲折的海岸線,使這裡風光無限。
  • 危機¦ 聖誕節來了,這些岌岌可危的馴鹿多想成為「紅鼻子魯道夫」!
    在北極圈以北,就生活著成千上萬隻像紅鼻子魯道夫一樣的馴鹿們,如今它們的命運危機四伏…… 今年,在聖誕老人和馴鹿的家鄉北極寒地,氣候變暖現象尤為嚴重地處北歐瑞典的馴鹿,在進入冬季以來,至今還沒有遷徙,這讓生活在那裡的薩米人感到憂心忡忡。 現在已進入12月,北極圈以北將近100英裡的地方,仍然沒有足夠的雪來保障馴鹿開始一年一度的遷徙。 每年冬天,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薩米部族都會帶領數千頭馴鹿集體遷徙,耗時長達兩個月。
  • 生活在北極圈的人吃什麼?
    北極圈裡的居民,分布在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丹麥、冰島、挪威、瑞典和芬蘭這8個國家間,加起來有400萬常住人口。按照更廣義的算法,北極圈附近生活著1千3百萬人。② 陸上動物:如馴鹿、麝香牛、北極狐、北極兔。③ 鳥類和蛋類:如海鷗、雷鳥、小海鳥。
  • 涅涅茨人:放牧北極,每個家庭有五六百頭馴鹿
    涅涅茨人:放牧北極本刊記者/古欣 攝影/高雲飛發於第908期《中國新聞周刊》北緯66°34′穿過亞馬爾半島的底部,這是一條特殊的緯線,向北就是北極圈。他們跟馴鹿結成了共生關係,不是在牧場,就是在驅趕馴鹿尋找下一塊牧場的路上。隨著俄羅斯油氣行業染指這片土地,這種駕馴鹿雪橇、飲鹿血、穿鹿皮的原始生活方式,正在遭受威脅。(涅涅茨吧裡吧(摔跤)比賽,右側的裁判也是比賽的參加者。)
  • 山火肆虐、罕見高溫、柴油洩漏,北極圈遭遇前所未有危機
    俄羅斯北邊邊遠小鎮維爾霍揚斯克(Verkhoyansk)溫度達到38℃,打破了北極圈內最高溫紀錄。 此次北極圈高溫,將加速北極圈凍土融化,引發了科學界的擔憂。
  • 北極圈融化與致命細菌的復活對世界的影響
    該病先在馴鹿中爆發,為遏制炭疽繼續傳播,他們焚燒了2000多頭馴鹿屍體。北極圈融化與致命細菌的復活在全球最冷的地方有一種土層終年冰凍,每年夏天上層土壤開始解凍科學家們認為西伯利亞炭疽的爆發是由於很久之前的馴鹿屍體,隨著永凍層一起解凍造成的,屍體中的炭疽芽孢在這一區域傳播,汙染附近的草場。
  • 北極圈最兇殘捕食者並非北極熊 人類是它的大餐
    當寒風逐漸減退,無盡的夏日陽光,炙烤在冰凍苔原上星星點點的湖泊,此時,北極圈最兇惡可怕的捕食者便悄然出現了,它們成群結隊的出現在天空中,遮黑了天空,也在人們的心頭蒙上一層陰影。    美國阿拉斯加州跨越北極圈,但蚊子在當地卻很猖獗,許多阿拉斯加人會談蚊色變。阿拉斯加的蚊子出現後,就成為全城的話題,北極地區能充當它們食物的動物不多,因此一旦發現目標,它們就會發動殘酷無情的攻擊,一直不停的追逐。
  • 坐落在北極圈的北回歸線
    坐標位於芬蘭的拉普蘭地區,羅瓦涅米,往北八公裡的北極圈上。在這兒你會收到一張跨越北極圈的證書。沒有雪的冬天就不叫冬天,芬蘭的冬季千裡冰封,萬裡雪飄。這裡的村莊是由一組木建築群組成,包括正門的尖頂餐廳,花圃聖誕老人辦公室。還有禮品店,馴鹿園,郵局。
  • 我踏進北極圈的第一步,是在芬蘭羅瓦涅米,去拜訪聖誕老人的家
    傳說每年到了12月24日晚上,有個大鬍子的老人會乘駕由9隻馴鹿拉的雪橇在天上飛翔,從煙囪進入屋裡,然後偷偷把禮物放在每一個好孩子床頭的襪子裡,或者堆在壁爐旁的聖誕樹下。爸爸媽媽們都會告訴自己的孩子,如果你表現的優秀或者夠乖,那麼你就有機會在平安夜的時候收到聖誕老人送給你的禮物,可能是你想要的玩偶,也可能是一個遙控飛機。
  • 根河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遠而神秘的馴鹿之鄉,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
    進入這個大興安嶺深處的城市根河,我們便會時不時聽到「敖魯古雅」這個詞,敖魯古雅是鄂溫克族居住的部落,馴鹿之鄉,在那裡,直到如今,他們依然如因紐特人一般生活著。撮羅子2003年敖魯古雅鄂溫克族獵民放下獵槍,從原始大森林搬到了山下的根河市西郊,成為「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獵民們的觀念也悄然發生了變化,經濟意識不斷加強,依託「敖魯古雅風情、使鹿部落文化」這張亮麗的文化旅遊名片,更多的獵民從事旅遊業,開發旅遊紀念品,開旅遊商店,發展民族家庭遊等,其中,飼養著大量馴鹿和狍子的
  • 走進拉普蘭——馴鹿與馴鹿人
    拉普蘭Lapland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是雪之女王的故鄉,是歐洲唯一的土著民族薩米人居住的地方。最能代表拉普蘭的我想應該就是馴鹿了吧,它們生生不息的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薩米人。在拉普蘭,馴鹿無處不在,我們可以在路邊看到它們,在荒原更是滿了它們的身影。有趣的是這些馴鹿都帶著「耳釘」,那是它們的標誌,因為它們不是野生的。馴鹿的生活就是自由的在拉普蘭荒原流浪,雖然是被牧養著,可還是自由的一群。每天都有數百公斤的飼料運送來餵養這群可愛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