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他們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1-22 澎湃新聞

將目光從我們的日常生活挪移開去,投向千萬裡之外,苦寒之地、高山之巔、沙漠之緣,還有雨林深處,在那些我們認為「不適宜」居住的地方,都還有社群、部落散居。長久的與世隔絕,讓他們形成一套自成系統的文化信仰與生活方式,他們獨自生活,不用加入「地球村」,也不必捲入「全球化」。

英國攝影師吉米·納爾遜在過往三十年間,走過一個又一個原始部落,用照片記錄他們的生活。於他而言,最初感覺「消失」是這些原始部落「無法逃避的命運」,因此,他以《在他們消失以前》為自己的攝影集命名。

在悲觀的另一邊,吉米還深刻地領受著「每個文明都有自己定義的『財富』,在它們面前,我學會了保持謙卑」。這些原始部族,對於所謂「現代社會」而言,還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各種族群的人往往有著不同的價值觀,他們認為,人類與環境中的一切都是共生共存和相互支撐的關係,事實上,這兩者往往是一件事。他們能教給我們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

今天,我們跟隨吉米的鏡頭和文字,來看看「正在消失的他們」怎樣生活,又信仰什麼。

《在他們消失以前》,【英】吉米·納爾遜/著 張卉/譯,湖南文藝出版社·博集天卷 2019年3月版

辛巴人

散居於非洲的辛巴族是一個古老的半遊牧民族,他們居住在樹苗和棕櫚樹葉相捆綁、泥巴和糞便塗抹而成的錐形房屋中。辛巴人處於雙系繼嗣系統中,即每個部落成員都隸屬於兩個氏族之下:父系氏族和母系氏族。氏族最年長的男人擔任領導者,他的權力象徵是一條特殊的手鍊。他負責管理大家的住所,並確保代表宗教信仰的聖火不滅,還要保證每個村民都遵守古老的傳統習俗和氏族的具體規定。

男性始終生活在父親的氏族中,但不繼承父親的牲畜,而是繼承母親的兄弟的財產。女性在結婚後,搬到丈夫所在的村裡,接受新氏族的規則。辛巴族人,不論男女,都不用遵守一夫一妻制,他們可能會有很多伴侶和孩子。

辛巴人的典型形象是錯綜複雜的髮型、傳統的服飾和個人化的珠寶飾品。已婚婦女會頭戴一頂用山羊皮做的發冠,小女孩則會在額前把頭髮梳成兩條辮子,等到了青春期,會用一種山羊油脂、草藥和代赭石的混合物給頭髮「上蠟」,然後編成一大把小辮子。辛巴的男孩子則會梳一條小馬尾辮,從發頂垂到額頭。

辛巴人信奉一神論和祖先崇拜,他們的神叫「穆庫魯」,是萬物創造者。他們認為,穆庫魯用同一棵樹創造了男人、女人和牲畜,他可以影響地球上的大部分物質,例如土地、水和天氣,但他的力量是有限的,各個部落的祖先也會對世界上的各種活動產生巨大影響。

摩爾西人

摩爾西人住在衣索比亞西南部的東非大裂谷中,現存人口有4000人左右。近年來,由於極端嚴重的乾旱氣候以及一些國家公園的建設工程,他們依靠種植、放牧來維續生活的方式面臨嚴峻考驗。

摩爾西人舉世聞名的習俗就是在女性下唇放置陶土唇盤。摩爾西女孩15歲時,嘴唇要被穿破並擴張開來,以留出足夠的空間放進唇盤。這一習俗的出現最早與黑奴貿易有關,當時的摩爾西女人通過這樣的方式降低對奴隸販子的吸引力。到今天,一個女孩的唇盤越大,在出嫁時能夠獲得的彩禮也就越多。

論及婚嫁,摩爾西男子的「跳牛禮」習俗也別具特色。完成「跳牛禮」,是男孩到成年男性的轉變,也只有完成此禮,方能結婚、擁有牲畜、生育後代。所謂「跳牛禮」,需要先將幾頭牛排成一排,每個摩爾西男孩要赤身裸體地在牛背上完成四次乾脆利落的奔跑,且中途不能掉落,這一過程中,部落裡的女孩會用歌舞的方式為男孩加油。

摩爾西人曾經接觸過基督教傳教士,也有受到臨近的穆斯林部落影響,因此,他們的信仰是一神論和萬物有靈論的結合。在信仰當中,他們既相信萬物有靈,又接受穆斯林傳說,相信存在著一種可以借用人類或動物形體施以法力的神怪。

華歐拉尼人

華歐拉尼人的家園在厄瓜多的亞馬孫雨林東部,他們於此生活約有10000年,現存人口有2000人。漫長的熱帶雨林生活,讓他們嫻熟掌握關於植物和樹木的知識,哪些植物能用來製毒、製藥甚至致幻,他們都非常清楚。

雖然部落歷史悠久,但直到1956年,華歐拉尼人才與外部世界有了接觸,而在此後的幾十年時間裡,他們的生活方式被強硬改變,大部分人從半狩獵半採集的生活狀態過渡到在森林中固定區域定居的狀態。

神話傳說裡,華歐拉尼人是美洲虎與角雕的後代,所以他們絕不獵殺美洲虎。除此之外,蛇與鹿也有特別的含義,他們認為蛇是一種邪惡力量和兇兆,尤其是蟒蛇。蛇還和死亡相關,他們相信人死之後會走上一條通往來世的路,但這條路由一條大蟒蛇看守,不能逃脫蛇口的人就無法去往亡靈之地,只能重返人間,變成動物。華歐拉尼人不食鹿肉,因為鹿的眼睛十分像人。

捕獵是他們維續日常生活的途徑,傳統上,他們可獵捕的動物十分有限,僅有猴子、鳥類和野豬,他們不會獵殺陸地上的食肉動物和鳥類中的猛禽。同時,由於信奉萬物有靈論,他們相信深林中的動物也有靈魂,因此,捕獵之前需要完成一些複雜的儀式。例如,捕獵所使用的飛鏢要塗上箭毒,還要請薩滿巫師來作法致敬,只有使用經過這一儀式的飛鏢打獵,才不算殺戮,所獲獵物方能被視為來自森林的饋贈。

楚科奇人

楚科奇人是一個古老的北極民族,他們自稱為「裡格拉維拉」,意為「真誠的人」。他們生活在俄羅斯東部的楚科奇半島上,活動的地方多是植被稀疏的苔原凍土地帶,冬天氣溫低至-54℃,夏天較為涼爽,平均氣溫為10℃。為了抵禦寒冷,數百年來,楚科奇人都居住在錐形傳統建築中,每一座建築需要80張馴鹿皮製成。

在飲食方面,內陸楚科奇人以鹿肉為生,他們的主食是從鹿身上獲得的各種產品:鹿肉、鹿腦、鹿髓,還有鹿血湯。沿海的楚科奇人以海象、海豹等海中哺乳動物為生。兩類楚科奇人都會食用凍魚,以及一些樹葉和樹根。

楚科奇人最為發達的民間藝術形式是骨器和象牙雕刻,常見的雕刻主題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場景,例如狩獵大會、放牧馴鹿、野生動物等等。在傳統的社群中,只有男性才能掌握這項技藝,女性則擅長縫紉和刺繡。

楚科奇人在放牧馴鹿

楚科奇人的信仰與崇拜活動更接近一種薩滿教,他們認為動物、植物、天體、河流、森林和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都有自己的精魂。宗教儀式中,巫師會進入一種迷幻狀態與這些精魂進行交流,成為它們的代言人,來對未來進行預測。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鍾芳玲:匹茲堡書店憶舊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08年拜訪的卡利班書店,近年來引發了一連串新聞報導若非建築外立著一個大店招,我會以為眼前那座有煙囪的兩層樓洋房是一間普通的私人住宅呢!斯文、和善的店主夫婦尼爾與碧薇莉·湯森(Neil and Beverly Townsend)後來跟我聊起來,表示他們絕不反對科技,也上網賣書,但在店中依然用簡單的計算器算帳,賣了書就把價格寫在傳統的收據單上。我特別喜歡收到手寫的收據,常把它們夾在書中當書籤,如此翻書時,也可由不同的字跡憶起不同的書商、不同的店家和當時的書價是多少。
  • 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該書中文版近日出版,澎湃新聞獲得授權摘錄其中部分內容。《教父》劇照馬裡奧·普佐和他的小說「我認識的成年人裡,沒有一個是有魅力、關愛他人或者通情達理的。相反,他們個個看上去都無比粗鄙、庸俗、缺乏教養。馬裡奧·普佐,1970年6月在好萊塢,彼時正在創作《教父》的劇本在一次與普特南家出版社(G.P.Putnam’s Sons)的會面上,普佐終於用他的黑手黨故事打動了編輯,他們答應給他5000美元的預付款。普佐這輩子都不認識什麼悍匪或幫會分子,所以他為了準備寫書做了詳盡無遺的調研。
  • 童書·新書|晚安,故事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從亨利兩歲生日收到利奧的那一刻起,他們倆就分不開了。在亨利看來,利奧像樹木、太陽、月亮和星星一樣真實。他們愛著對方,他們彼此照顧。可是,亨利的家人卻覺得,一個毛絨玩具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朋友,直到有一天,利奧被不小心掉在了樹林裡……扎加倫斯基用她溫柔、神奇的畫面,探索了孩子眼中的友誼與陪伴,真實與想像。
  • 為什麼他們會選擇昆明?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為什麼他們會選擇昆明? 2020-11-21 13: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節日·我的1919」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我的節日·我的1919」 2020-05-06 0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學範|無線充電之路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到達後不久他向記者說,他正在做將訊號從派克斯峰(附近的一座山)送到巴黎的無線傳輸實驗,即特斯拉正在研究如何無線傳輸能量與電力。通過幾個月的研究,1900年,特斯拉決定在紐約長島興建一座進行跨大西洋無線電廣播和無線電能傳輸實驗的「特斯拉線圈」——沃登克裡弗無線傳輸電能塔。特斯拉想基於這個塔為將來實現對全球無線設備進行無線供電的設想提供基礎。
  • 通報表揚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通報表揚 2020-09-01 2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旭東:如何理解當代文學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編者按】本文根據張旭東教授在2009年由上海大學和紐約大學聯合主辦的「中國當代文學六十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稿整理而成,原刊於《學術月刊》2009年第10期,收錄於最近出版的《批判的文學史:現代性與形式自覺》,澎湃新聞經授權刊載,原題為《當代性與文學史》,現標題為編者所擬。
  • 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本文選自該書第一章《我們為什麼信賴算術:世界上最簡單的公式》,由澎湃新聞經「未讀」授權發布。1加1等於2,這或許是所有公式中最基本的一個。簡單明了、亙古不變、毋庸置疑……但究竟是誰第一個寫下了這一公式?它與其他的算術公式來自何方?我們如何知道它們是正確的?這些問題的答案遠非一目了然。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30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童書·新書|舉全村之力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美]比阿特麗斯·申克·德·雷尼爾斯著,[意]貝尼·蒙特雷索繪,阿甲譯,天略圖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國王和王后邀請小男孩周日去他們家喝下午茶,小男孩愉快地答應了,但他有一個朋友想一起帶上。犀角具有很強的象徵意味:每一隻犀牛都是自己領地裡的國王,而犀角就是他們的王冠。而蘇丹最大的悲傷,就是象徵他身份和驕傲的犀角,不能和他的身體完整地共存。
  • 省法院召開幹警代表座談會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省法院召開幹警代表座談會 2021-01-12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19-08-19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1-01-10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啟明中心
  • 紀念|2020年逝世的文學大師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您不會覺得您高他們一等,而是與他們非常親近。就拿孩子來說吧,因為藝術活動中總還是有某些幼稚的成分的,這種如此相信詞語、相信顏色的幼稚。」在伽利瑪出版社出版的訪談錄《偶然的人——多納先·格羅訪談皮埃爾·居約塔》中,居約塔這樣描述藝術家和他人之間的關係。
  • 科普知識問答(六十一)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科普知識問答(六十一) 2020-03-20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童書·新書|給世界寫清單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他們感知世界的方式,是一種美妙的哲學方式。「孩子是天生的哲學家:大師經典哲學繪本系列」包括《萬能原始人》《整整齊齊小鎮》《練習女巫祖祖》《特魯迪和琪琪》《給世界寫清單》5部作品。該系列獲得素有「巴西的凱迪克金獎」之稱的雅布提獎「最佳繪本獎」和「最佳童書獎」。
  • 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08-15 0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商標法 - 商標法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商標法 2020-05-07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1-24 12: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