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見的灰喜鵲,為何變得越來越少了?其實和農村這些現象有關

2020-10-18 科普大世界

生活在農村的年長一些的朋友應該對灰喜鵲這種鳥都不陌生,它的體形和常見的黑白相間的花喜鵲很相似,但個頭要稍小一些,花喜鵲只有黑色和白色兩種羽毛,灰喜鵲卻有黑色、灰色、白色和淺藍色四種顏色的羽毛,其頭部為黑色,脖頸部有一圈白色羽毛,前面較多,脖頸向下部分為淺灰色羽毛,腹部也大多是淺灰色羽毛,翅膀和尾巴為淺藍色羽毛,尾巴的頂端也大多有一點點的白色羽毛。

花喜鵲

灰喜鵲

灰喜鵲又被稱為山喜鵲、藍喜鵲、山媽嘎子、灰媽嘎子、藍膀香鵲、長尾灰鵲、鳶喜鵲、長尾巴郎等,屬於雀形目⇒鴉科⇒灰喜鵲屬,這種鳥在我國分布十分廣泛,幾乎各地都有,而且它是一種群居性鳥類,出現的時候常常是一群,有時候成片在田中覓食,有時候能群在樹上鳴叫。這樣的情景在農村十分常見,但是有些細心的朋友可能注意到了,近些年來這種鳥類明顯少見了,有些地方甚至很難再見到這種鳥,還有的朋友納悶這種鳥類是不是消失了。

灰喜鵲數量變少的確已成為一種現象,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通常一個物種的減少,和其所在的環境的變化關係最大,這種鳥類最喜歡活躍的農村和田野裡,所以它的數量減少還是和農村相關的一些變化有關。

眾所周知,我國前些年農村土壤和水域汙染現象比較嚴重,河水中常有工業廢水汙染,又黑又臭的水不單讓魚類等很多水生動物無法在其中生存,一些鳥類和陸生動物無法再飲用河流中的水,那麼勢必就會有一些鳥類和小動物因缺水而無法生存。

水域汙染之外,農藥汙染也是對鳥類和小動物殺傷力極大的一個方面,農藥會汙染一些自然水域,但農藥更會毒死一些昆蟲,這樣一些鳥類能吃到的昆蟲就變少了,一些被農藥毒死的昆蟲被鳥類吃到的話也會被毒死,這也會導致鳥類數量的減少,灰喜鵲變少也正是受到這種現象的影響。

不過在農藥的使用方面,對灰喜鵲影響最大的應該是用農藥拌種子播種這個方面,特別是在北方地區,因為在深秋和冬春季節草木凋零,植物無法提供果實和種子,昆蟲也都銷聲匿跡了,很多鳥類喜歡在農民翻耕過的田地中尋找吃的,比如剛播種的麥田中,經常有成群的灰喜鵲覓食,然而田中的小麥種子基本都是拌過農藥的,初夏時候農民播種花生、黃豆等莊稼時,經常也會將其拌農藥,其目的都是為了防止地下的螻蛄等蟲子吃它,而喜歡在地裡覓食的灰喜鵲吃了這些拌有農藥的植物種子之後就有可能會被毒死了,即便是吃了被毒死的螻蛄也很可能會被毒死。這當然會導致灰喜鵲數量越來越少了。

相關焦點

  • 農村常見的灰喜鵲,近年來卻明顯減少,到底是啥原因?
    日常生活在農村的年老一些的盆友應當對灰喜鵲這類鳥也不生疏,它的身材和普遍的黑灰色的花喜鵲很類似,但塊頭要稍小一些,花喜鵲僅有黑色和乳白色二種羽毛,灰喜鵲卻有黑色、深灰色、乳白色和淡藍色四種色調的羽毛,其頭頂部為黑色,脖子部有一圈乳白色羽毛,前邊較多,脖子往下一部分為淺灰羽毛,腹腔也大多數是淺灰羽毛
  • 以前土狗在農村隨處可見,可為何現在越來越少了?
    不過自己長大之後,發現以前在農村隨處可見土狗,如今卻變得越來越少,不少農民也開始養起了泰迪和金毛等洋犬,土狗仿佛正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當中。其實對於這一現象,很多人都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覺得這是時代的進步,有人卻覺得這是農村風土人情的流失。可是,無論抱有哪一種想法,土狗的忠誠和能力都是很多洋犬所不能比擬的。
  • 這些職業過去在農村很常見,如今已經越來越少了,未來可能會消失
    說起農村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種田、種地等場景,但是在農村也並不是所以人都是以種田為生,其實也有很多不同的職業,只不過在農村人們常喜歡以手藝人這個詞來稱呼。但是隨著時間社會的進步,行業的發展,導致很多手藝人都逐漸的被替代了,所以過去在農村很常見的一些職業,如今已經越來越少見了,未來也有可能會消失。那麼究竟有哪些職業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農村那些逐漸消失的職業人。
  • 現在農村餵養騾子的越來越少了,騾子不能生育是為啥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騾子作為一種大型牲畜,在農業生產以及運輸和其他行業之中,起到過很大的作用,騾子具有很好的耐力和爆發力,是過去農業生產和運輸之中最為常見的牲畜,也被分為馬騾和驢騾,養殖馬騾的居多,馬騾子個體高大,擁有很強的力量,是結合馬和驢的優點,是公驢和母馬所配之後產下的騾子,被稱之為馬騾,也是最為多見和使用量最多的騾子,很多時候都被用於運輸、背馱以及農業勞作,
  • 為何農村用母雞孵化小雞的越來越少了?
    為何農村用母雞孵化小雞的越來越少了?文/農夫也瘋狂在春天的時候,萬物復甦。不僅植物發芽了,而且還有很多的動物也要在春天的時候孕育生命。而在農村裡,基本上都會養一些家禽家畜,尤其是像雞這種動物,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會養殖。年輕人可能會嫌麻煩,或者是認為養雞不衛生,不願意養雞,寧願去集市上購買現成的。
  • 農村野兔越來越少,想吃野味難上加難,聽聽老農怎麼說
    如今的農村發展的越來越城鎮化了,對於農村以前有很多野味,但對於現在來說,這些野味基本上消失不見了。還記得小時候,家裡的老人經常會去野外打獵,打一些野兔、野雞、野鴿子等,這些野味可是非常好吃的。味道鮮美,而且肉質也是非常的好吃。
  • 為什麼農村山裡野兔越來越少?來聽聽老農怎麼說
    記得小時候家裡人經常去野外打獵,打一些野兔、野雞等等,這些野味都非常好吃,然而隨著農村發展,想要再吃到這些野味是非常難的,尤其是野兔在農村都非常少見了,那麼為什麼農村山裡面野兔越來越少呢?我們一起來聽聽老農怎麼說的。
  • 為什麼農村蛇類越來越少了?若在野外被菜花蛇咬了,應該怎麼做?
    從此之後,再也沒有蛇和老鼠在家裡生活了。由此可見,蛇吃老鼠,而且以前房子都是土坯的,院子裡柴火也多,便於蛇和老鼠以及其他小動物生活,可是現在農村很多人家都將房屋翻修成鋼筋水泥房子,乾淨衛生是提高了,但不便於蛇類生存,連街上的道路都是水泥硬化路面。蛇類自然越來越少。
  • 重點高校農村孩子越來越少,對農村人是壞消息嗎?恰恰相反
    最近教育的問題又被不少人拿出來說了,網友說自己是清華某班的,班裡就自己一個農村生源,某重點大學的教授也說,自己帶的農村學生越來越少。而關於教育最集中的問題是,家長抱怨要輔導,孩子抱怨作業多,老師抱怨不敢管,社會抱怨不公平。
  • 農村有種魚在農村越來越少了,市場價70元一斤!
    導讀:農村有種魚在農村越來越少了,市場價70元一斤,你見過嗎? 在農村地區有很多野生的動物,比如黃鱔、泥鰍、鯽魚、昂刺魚等等,他們都是兒時餐桌上的美味,尤其是現在這季節正好也是水稻收割的季節,去田間割完稻子拿個桶就可能抓半桶泥鰍,現在這些東西是渴望而不可及,已經基本上很少了,這與現在農藥的使用有很大的關係!
  • 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合村並鎮」實施後,未來農村會消失嗎?
    而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之前農村發展的機遇比較少,也導致很多人湧入城市,並選擇在城市「安家立業」。那麼,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未來農村會消失嗎? 也就是說,目前鄉村的居住人群主要都是老人,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幾年,十幾年,甚至20年之後,這些老年人就會離開
  • 在以前農村沒有天氣預報,為何老人卻能算得八九不離十,咋回事?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以前農村沒有天氣預報,為何老人卻能算得八九不離十,咋回事?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和進步,如今農村人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日子過得也越來越紅火。
  • 能吃老鼠能吃蛇的黃鼠狼,為何現在越來越少了?它的天敵是什麼?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村東張二狗,帶你了解更多有關的農村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受到本欄目,請記得關注我喲!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能吃老鼠能吃蛇的黃鼠狼,為何現在越來越少了?它的天敵是什麼?為此,農戶一般會在家裡養狗和使用老鼠夾子等方式驅趕或消滅它們!不過最近這幾年在農村已經很少見到黃鼠狼了,那麼能吃老鼠能吃蛇的黃鼠狼,為何現在越來越少了?它的天敵是什麼?
  • 過去農村很多見,被小孩當寵物,現在數量越來越少,為啥呢?
    導讀:過去農村很多見,被小孩當寵物,卻因為好吃,現在快看不到了過去的農村,跟現在的農村相比較,農村野外植被豐茂,而且生物諸多。野外是孩童的樂園。放學之後孩子們會齊刷刷地向野外奔跑,哪裡才是孩子們的玩耍場所。
  • 野雞明明已經「泛濫」,農村隨處可見,為何還是國家保護動物?
    野雞與土雞和烏雞在血緣關係中應該是遠親,土雞和烏雞卻是近親。而我們常見的家雞隻是被人類馴化了,作為食物供人們大量食用,這些品種的雞所生成的生態環境卻是各不相同。比如我們在農村中最常見的野雞,它有一個學名叫支雉雞,屬於鳥綱雞形目雉科雉屬下的鳥類,換句話說野雞與我們常見的家雞以及烏雞等等屬於同科不同屬的動物。
  • 20年後的農村將沒有農村的樣子?你能想像的到20年後農村啥樣嗎
    農村的勞動力在不斷的減少失是全國都存在的常見的現象,現在呆在農村的幾乎都是老人和孩子。按照這個趨勢,20年後的農村是什麼樣?最近,有不少網友打開自己的腦洞暢想了一番。而城市裡的有錢人不想再經歷城市的不良空氣和噪音,積累了一定的財富之後都會想在環境好的農村蓋個小別墅,然後悠閒地過日子,畢竟農村的空氣好,還沒有噪音,是居住養老的好地方。
  • 農村「越來越少」的4種野味,虎頭呆上榜,圖3已成保護動物!
    哈嘍,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農村美食大雜燴講堂,今天我要和大家繼續說幾種以前農村人常吃的野味,可能現在有的在農村根本都找不到了,但是這些野味的美味,是我們從小到大一直沒有忘卻的家鄉味道!農村「越來越少」的4種野味,虎頭呆上榜,圖3已成保護動物!
  • 農村的小動物越來越少,可是有一種動物泛濫成災
    社會人關心社會事,社會人生活為您分析出現在身邊事情春天到了,即將入夏,農村廣闊的天地裡到處鳥語花香,暖風拂面,田間地頭有農民在勞作,湛藍的天空下一派祥和的畫卷。如此美麗的農村在現代化進程中,人類從事各種工農業生產活動,給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造成嚴重的破壞很多小動物們都減少了甚至消失。即使是很多人感到恐懼的蛇類也很少見了。可是有一種動物,以前不經常見到,現在卻要泛濫成災了。這種動物就是山雞,山雞俗稱野雞,又稱雉雞,毛色七彩斑斕,又稱為七彩山雞。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如今農村其他動物越來越少,但野雞卻越來越多,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且不說已經剩下不足30頭的野生東北虎(我國境內)和已經野外滅絕的華南虎,就單看我們身邊,以前隨處可見的蜻蜓、漫山遍野的野兔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就是最好的證據。不過,凡事都有例外,近些年許多農村地區的野雞越來越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蟻獅:體長只有1釐米, 價值3000元一斤,現已越來越少
    在農村的房子旁和沙地裡,經常會發現一個個小漩渦,用木棍輕挖就能看到一個小小的蟲子,這種蟲子個小且醜,並不得人們的喜愛,相信在農村長大的孩子,都因為好奇而挖過這種昆蟲。我們不知道的是,其實它的學名叫蟻獅,是一種昆蟲蟻蛉的幼蟲,別看它個體小小的,它可有著很高的藥用價值,如今市場上一斤能達到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