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農村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種田、種地等場景,但是在農村也並不是所以人都是以種田為生,其實也有很多不同的職業,只不過在農村人們常喜歡以手藝人這個詞來稱呼。但是隨著時間社會的進步,行業的發展,導致很多手藝人都逐漸的被替代了,所以過去在農村很常見的一些職業,如今已經越來越少見了,未來也有可能會消失。那麼究竟有哪些職業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農村那些逐漸消失的職業人。
1.剃頭匠
記得有一部比較老的電影叫《剃頭匠》,講述的就是老北京的剃頭手藝人,其實剃頭匠這一職業過去在農村是很常見的,一般五裡八鄉的區域就會有一個剃頭匠,他們每天手提著一個木製的工具盒,裡面放著剃頭用的各種工具,然後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去到每個村民的家裡,給一些老人們剃頭,剃頭完成之後就去下一家,費用一般都是一年結一次。但是隨著現在理髮行業的興起和其他一些原因,剃頭匠在農村已經很少見了。
2.編織手藝人
這對於農村年齡稍微大一些的人來說都是很熟悉的,因為那會兒農村人的生活條件都很艱苦,也沒有錢去買生活用品,所以很多東西都靠自己用竹子編織,比如戴在頭上的鬥笠,還有農村裝東西用的簸箕,這些都是過去農耕文化的智慧結晶。如今農村會編織手藝的人不多了,而且這些編織的物品也逐漸成為了工藝品。
3.敲糖人
敲糖人想必會有部分在農村成長的人是了解的,過去在農村從事敲糖職業的人他們會挑著一堆擔子,手上搖著撥浪鼓,然後走街串巷的吆喝,聽到的人尤其是小孩子們就會把家裡收藏的塑料、金屬等物品拿出去給敲糖人換糖,這種糖深受小朋友的喜愛,而且很粘牙齒,一塊糖可以吃上很久。但是這樣的換糖方式在如今能夠獲取的利益是在是過於微薄,所以現在農村的敲糖人基本上已經沒有了。
4.修補鍋碗瓢盆的手藝人
「丁零噹啷」是修補鍋碗瓢盆手藝人的一種獨特的吆喝方式,他們不靠嗓子叫,而是用修補鍋碗的鐵器來撞打出聲音來,由於過去農村的條件艱苦,壞了的鍋碗都捨不得扔,所以每當聽到「丁零噹啷」的聲音,各家各戶都把自家需要修補的鍋碗拿出來。但如今很少再有人會去修補這些物品了,壞了都是直接扔掉換新的。
5.鐘錶修理師
縫紉機、自行車、手錶是過去農村的三大件,一般新人結婚都要講究這些東西,所以那個年代手錶自然是很貴重的物品了,除了手錶以外,農村家家戶戶還有一個製作精美的大擺鐘,這種擺鐘是不需要用電,而是上發條,至今還有個別農民家裡保留著,所以在過去鐘錶修理師也是一個熱門的行業。但是如今看時間的工具已經很多了,導致鐘錶逐漸退出了大眾的視野,手錶也成為了人們身上的一種飾品,而傳統的鐘表修理師已經很難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