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體生物學·黃姤
時間,是什麼?
一件很奇怪的事,那就是我們經常討論時間,但是我們幾乎從來不討論時間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我們每天都要查看時間,也會討論那些比較糟糕的日子,那些美好的日子,那些離我們很遠的日子,那些瘋狂的日子,我們會節省時間,遵守時間,抽出一些時間做事,也會經常浪費和打發時間,我們會發現時間到了,時間過了,時間結束了,時間不夠用了,時間不等人,有時候時間過得飛快,有時候時間又在不知不覺中悄然的流逝,有時候時間又讓我們度日如年,我們經常覺得時間不夠用,但時間究竟是什麼呢?
它是一個像物質和空間一樣實在的東西,還是一個凌駕於我們經驗之上的抽象概念呢,如果你期待現在的物理學家能明確回答有關時間的深奧謎題,恐怕還為時尚早,時間的本質依然是物理學界最大的謎團,但是關於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能聊的東西還是很多的,先來聊聊時間是如何定義的。
在和宇宙相關的所有問題裡,最有趣的往往是那些看似簡單但是卻非常難以回答的問題,當抓耳撓腮也想不出答案的時候,才會意識到我們其實並不了解那些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基本事物,這些基本問題可能會點醒我們,讓我們發現自己一直以來對他們的認識其實就根本是錯誤的,一旦得到了確切有具體的答案,我們對宇宙的看法以及在宇宙中的自我定位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那麼第一步我們需要定義什麼是時間。
說到底這就是解決高難度問題的物理方式,在描述一個物理問題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然後要藉助數學描述,用邏輯推演和實驗來檢驗這個定義,那麼如何定義時間呢?假如隨便問問身邊的朋友,讓它們給出自己對時間的定義,大概會聽到下面這些回答:
1.過去和現在之間的差別不就是時間嗎!
2.時間好像是那個可以告訴你事情是什麼時候發生的東西!
3.鐘錶上顯示的那個東西不就是時間嗎!
當然,這些定義都很合理,但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第1種回答,過去和現在之間的差別,那你就可以接著問,那要如何定義過去和現在呢?第2個回答,時間是可以告訴你事情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那這個什麼時候又該怎麼定義呢?第3個回答,鐘錶上顯示的那個東西就是時間,那鐘錶本身不也是受限於時間的嗎?看起來對於時間的探討有點難以繼續下去了,給出定義只是第一步都已經這麼困難了,不過我們也不用太焦慮,面對一個熟知的基本概念卻給不出精確的描述,這種情況也不是第1次出現,儘管什麼是時間聽上去像5歲小孩就能回答的問題,而且這也不是物理學特有的現象,同樣的情況也會出現在其他學科裡,比如關於什麼是生命,生物學家就已經爭論了好幾十年了。
時間之所以這麼難以定義,有一部分原因來自於我們日常生活裡對它產生的刻板印象,時間能夠幫助我們把已經過去的現在與此時此刻的現在建立起一種聯繫,我們把此刻的現在稱為——當下。然而當下是十分短暫的,轉瞬即逝。時間,它不僅關於過去也關乎未來,通過以往和現在的經驗推至未來是很重要的能力,無論渴望熬過下一個冬天的原始人,還是需要有地方給手機充電的現代人,每個人都需要基於過往的經驗來未雨綢繆,很難想像沒有時間概念的人將會如何生存。
時間的概念對物理學來說也非常的重要,實際上物理學自身的定義就包含了時間的概念,物理學就是一門研究時空中物質及其運動的學科,而運動這個概念也是基於時間的,物理學的基本任務就是通過過去發生的事來推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拋開時間談物理學是毫無意義的,不幸的是任何人能夠想到的關於時間的定義都逃脫不了日常經驗的影響,就連思考時間這件事本身都需要時間。
為了進一步說明時間這個問題,請看下面的案例:
假設你有一個愛做惡作劇的朋友,假設你的這位朋友正在家裡籌劃一個惡作劇,他打算在你進門的時候把一個裝滿水的水球砸在你的頭上,現在請你的腦子裡跟我一起想像6幅畫面:
第1幅畫面:你吹著口哨悠然自得的回到家門口,對即將發生的惡作劇毫不知情。
第2幅畫面:你的朋友捧著水球蓄勢待發。
第3個畫面:你將鑰匙插入到鎖裡面。
第4個畫面:你的朋友拿著水球發起進攻。
第5個畫面:你自己變成了落湯雞。
第6個畫面:你的朋友笑得前仰後合。
一共是這6張圖,以上每幅圖都對應著一個瞬間,呈現了你和你這位愛做惡作劇朋友的位置,還有你們的動作,每幅圖都是靜止的,就像一個連環的漫畫一樣,如果拋開時間這個概念,那宇宙就是這種不具有變化和動感的靜止圖像,幸好宇宙它不是靜止的,一幅圖不是孤立存在的,藉助時間這個概念,圖和圖之間會通過兩種重要的途徑建立聯繫。
第1個途徑:時間會將這些定格的圖像擺成一串,這樣它們就有了先後的順序,如果你打亂這個順序,比如第1張圖變成你被淋成了落湯雞,第2張圖是你吹著口哨進家門,這樣的順序就看上去有點詭異了。
第2個途徑:時間還賦予了這6張圖因果關係,這就意味著某一時刻宇宙中正在發生的事情決定了緊接著將要發生的事情,這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前因決定後果,如果沒有那位朋友扔出這個水球,你也不會被淋成落湯雞,物理學家的工作就是搞清楚這種因果關係,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宇宙可能或者不可能變成什麼樣子的。
有了相關的規律,就可以根據某一幅靜止圖像來推測接下來可能出現的圖像和不可能出現的圖像,正是因為有了時間,才可以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否則我們只能腦補一個靜態的宇宙,因為任何一種變化或者運動都離不開時間的概念,怎樣才能把上面這些概念和我們日常生活中對時間的體驗結合起來呢?
我們可以把這些定格畫面以很短的時間間隔給它串起來,讓它們變成畫面自然流暢的電影,只要這個時間間隔足夠小,畫面想多流暢就可以多流暢,物理學中經常用到的數學方法「微積分」就是為此發明的,它將很多微小量合併成一個平滑的變量,我們看電影的時候,由於畫面刷新的頻率很高,我們不會意識到這其實是由一系列定格的畫面組成的,同樣宇宙的運行和演化也可以是遵從物理規律以此出現的一系列定格畫面,而時間決定了它們的出場順序和出場的節奏。
如果你覺得上面說的時間的定義還是不夠清晰,不夠令人滿意,那可能你需要再等一等物理學家、哲學家都已經就這個問題爭論了好幾百年之久,到目前為止關於時間的定義還沒有出現一個大家都認可的描述,即便翻開物理學教科書,也很少能找到涉及這類問題的內容,時間具有的神秘屬性之一就是它非常難以被確切地定義,它深深地根植於我們看待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之中,最多只能泛泛地去討論它,而很難跳出來去看待它,能讓我們判斷自己在宇宙中處於何種位置的一整套工具,都默認時間是持續向前流動的,這一點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對的,不過既然時間的定義尚且不明晰,我們仍然可以問東問西,比如說為什麼會有時間呢?為什麼時間似乎只能向前流動的,它真的只有這一種流動方向嗎?又有人說時間是時空的一部分,那為什麼它和空間的差別這麼大呢?在這些疑惑裡面我們可以挑出一個重要的疑惑——時間,它是第4個維度嗎?如果把時間想像成一條可以沿著它航行的連續軌道,你會立刻想到另外一個非常相似的宇宙基本概念,也就是空間,一個事件可以在時間上被分解成若干定格的畫面,一個運動過程也可以在空間中被分解,這種相似性讓我們很自然的思考空間和時間是否存在緊密的關聯。
實際上現代物理學認為空間和時間是非常相似的,很多情況下可以把時間看作一個可以移動的維度,藉助簡化的宇宙模型進行思考,我們熟悉的空間是三維的,但我們要把它簡化成一維的,也就是說在空間裡只能沿著一個方向運動,想像你和那位愛做惡作劇的朋友,怎樣在這個一維空間裡生活。
舉例說明:
清晨這位朋友醒了,開始新一天的繁忙生活,在你回家之前他去了好幾趟水球商店,想像一張圖,圖上面有兩個點,上面的一個點是水球商店,下面一個點是你的家,在這兩個點之間連一條直線,你的這位朋友就在這條直線上來回的運動,在這張圖裡顯示了這位朋友在一維空間裡的移動路徑,這個路徑也可以用空間、時間的二維平面來展示。
剛才一維的圖上和下之間有兩個點,你的這位朋友在上下兩個點之間做往復運動,把這條豎直的直線當成Y軸,在y軸垂直的方向加一個x軸,這個x軸就代表時間,在時間上你的這個朋友一直是勻速向右運動的,這就是二維平面的展示。
在繪製這個坐標系下,橫坐標是時間,縱坐標是空間,你的這位朋友就會在這個坐標系下做一個正弦曲線的運動。把時間比作空間並不意味著時間具有空間維度所具有的全部屬性,時間在好多方面和空間是有差別的,這些差異源自時間的某些基本屬性,通過研究這些差異來理解時空這個更宏大的概念。
時間和空間有什麼區別呢?
對比時間和空間可以看到它們的相似之處,但更重要的是這也讓我們注意到了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你和時間的關係不同於你和空間的關係,你可以在空間裡隨心所欲的移動,你可以繞著圈走,也可以轉身返回你剛才去的地方,你可以改變移動的速度快一點或者慢一點都可以,你也可以停下來待一會,但是在時間線上你就沒有那麼自由了,你在時間線上的運動是勻速的,一秒就是一秒,非常的精確,對於時間你不能走回頭路也不能繞圈子,你不能心血來潮的返回之前的某一時刻,並且出現在和當時不一樣的地點,你可以在不同的時間造訪同一個地方,但不能在同一個時間裡出現在不同的地方。
換成剛才那個平面圖上來解釋一下,剛才的圖——橫坐標是時間,縱坐標是空間,根據上面所述的正弦曲線圖,你可以在不同的X軸坐標點出現在同樣的y軸坐標點,也就是說可以在不同的時間造訪同一個地方,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裡,就是你可以今天回到家裡,明天也回到家裡,但是反過來說就不行了,回憶一下那個正弦曲線,你不能在不同的y坐標之下找到同樣的x坐標值,換成普通的場景就是,你不能在同一時間出現在不同的地方。
當在這個坐標系下畫下一條正弦曲線的時候,當確定了y軸的坐標,也就是空間的坐標的時候,可以有很多不同的x軸坐標可以選擇,比如說當y=1的時候,x=0(也可x=1.x=1/2等等),也就是說當你出現在y軸是的任意一個點,時間是沒有限制的。相反,當確定了x軸也就是時間軸的時候,y軸的空間必須是精確定義的唯一值。
也就是說在這個坐標系下不能隨意畫任何圖形的,橫坐標是x,縱坐標是y,可以在不同的時間造訪同一個地方,但是不能在同一時間出現在不同的地方,這一點也就是時間的奇怪之處,一個東西具有固定的位置看來是很正常的,但不覺得它可以擁有固定的時間,這是因為時間像波一樣向前推進,過去的時刻永遠不會再出現了,但是在空間中的位置卻比較隨意,有一些地方是我們此生都沒有去過的,也有一些地方是我們去過很多次的,從生到死,時間的流逝永遠只有一個方向,在時間線上的運動和在空間維度上的運動完全是不一樣的,儘管在理論中把時間想像成另外一個維度是出於數學上的便利,但是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時間與空間維度是有區別的,這個區別的根源就在於空間是由相互關聯的地點組成的,而時間不是這樣的,在我們看來時間將具有因果關係的定格宇宙畫面連接了起來,這就決定了我們能利用時間來幹什麼,比如說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就是我們可以回到過去嗎?
有一些朋友可能會有這樣一個錯覺,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我們現在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在我們對宇宙有了更好的理解之後,也許可能會發生,要知道有不少過去覺得難以實現的事情,如今都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關於時間旅行這件事,物理學家非常肯定的認為它不可能發生,因為任何有關時間旅行的理論都有悖於宇宙運行的基本規則。
在某些科幻小說裡,外星人或者具有更先進文明的人類可以在時間線上來回移動,就和我們在走廊上走來走去差不多,這些小說讀起來很有意思,但在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它們的問題很大,首先回到過去會打破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如果你想要一個合情合理的宇宙,那就不能小看這件事,沒有了因果律,事情會變得非常荒誕離奇。
舉例說明:
還是那位愛做惡作劇的朋友,當你頻繁遭遇水球惡作劇之後,你就變得越來越警惕,你的這位朋友發現這個把戲已經不好玩了,於是他就造了一臺時間機器,回到了10年前,那個時候你們還不認識,你也是個天真無邪容易被捉弄的人,如果他的惡作劇能夠在當時成功嚇到當時的你,這可能會讓他滿足,但是因為你還不認識他,所以這個惡作劇很可能讓你們兩個人根本就不會成為朋友,那如果你的想法改變了,你們兩個人不成為朋友了,那未來的你就不會在這位朋友頻繁的捉弄下變得警惕而有所防範,那你這位朋友也就沒有必要去造這段時間機器了,可是這樣一來10年前的那一次惡作劇事件就不存在了,那麼你們兩個人還會選擇成為朋友,以此類推,你和這位朋友就被困在了一個不自洽的無限循環的怪圈裡。
再換個例子說明:
在時間旅行方面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祖母悖論,也就是說一個人回到過去殺死他的祖母,在很多小說或者電影裡會用各種方法來解決這個悖論,比如說當一個人殺掉他的祖母的時候,他自己也漸漸消失了,但是細往下想這個解釋是有問題的,他還沒有說完,如果這位祖母死了,這個時間旅行者也消失了,時間繼續往下推演,在未來當然也就不會有這個時間旅行者,當然也就沒有人造出這臺機器,回到過去來殺死這個祖母。那麼沒有人來殺死這個祖母,這位祖母當然也就不會死了,她又會正常的生出後代,造出時間機器回來殺死她,所以你可以理解,當那位時間旅行者造出時間機器的那一瞬間起,就已經決定了後面的事情會陷入無限的「是與否」的循環裡。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仔細考慮這些科幻小說裡設定,在小說裡外星人或者是未來的人,他們在虛構的時間裡移動,但是別忘了移動本身就已經包含了時間的概念,這些人起初位於時空中的某一處之後到達了另外一處,那麼這裡說的之後又是什麼意思呢?當一個人鑽進了時間機器,然後回到了一秒鐘之前,這個然後持續了多久呢?如果這個然後大於一秒鐘,那他從時間機器裡出來的那個瞬間,到底是在他進入時間機器之前還是之後呢?
既然我們不能在時間線上倒著走,那你肯定要問這個問題,為什麼時間自己不可以倒著走呢?時間倒流,這個概念聽起來有點奇怪,烤箱總不能把烹飪好的食物變回食材,夏天裡的飲料總不會自己結成冰塊,你已經習慣了一切事物按照正常的,如果它們逆向發展,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出現了幻覺,同樣你會記得曾經發生的事,但你不會記得未來發生的事,如此看來,時間有它自己偏好的走向,至於原因沒有人知道,長久以來物理學家對這個基本問題百思不得其解。
前進的時間本身又該怎麼理解?所謂前和後那不是空間的概念嗎?如果時間可以朝著其他方向流動,那宇宙還能正常運轉嗎?物理規律還起作用嗎?
想像你正在看一段視頻它記錄著某一個事件,你能否觀察這個視頻是正著放的還是倒著放的,比如說視頻裡有一個球正在向上彈跳,只要它的運動是完美的,那這段視頻是正著放的還是倒著放的看起來就沒有差別,這種情況也適用於罐子裡氣體分子的運動以及河流中水分子的運動,就連量子力學作用下的物理過程倒著放也是沒有問題的,不僅如此,大多數物理規律在時間線上倒過來都沒有問題。
當然上面提到的球完美彈跳過程是不存在的,因為在現實中無法忽略摩擦阻力和空氣阻力等等,它們會將球的動能轉化為熱量並且消耗,在這個過程裡用來支持彈跳的能量被轉化為熱能,用來加熱空氣中球裡面或者地面上的分子,現在你可以想像一下記錄球的真實彈跳過程的視頻,如果倒著放看上去就會很奇怪了,球先是停在地上,然後忽然開始彈跳還越彈越高,能量的流動方式也變得很奇怪,空氣球和地面逐漸冷卻下來,失去的熱量轉化為球的運動能,毫無疑問,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很清楚的辨別這段視頻是正著放的還是倒著放的。
既然大多數物理作用反過來都沒有問題,特別是關於熱的擴散和微觀物理的過程,那為什麼這些宏觀過程看起來卻具有方向性呢?
原因就在於用來描述系統無序程度的量叫做——熵,它在時間上有很強的方向性,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熵永遠隨著時間增加,熵可以看作衡量事物無序程度的物理量。
舉例說明:
設想一下你那位愛做惡作劇的朋友,把你家的客廳搞得一團糟,還打翻了擺放整齊的書架,拜他所賜客廳的無序程度增加了,熵也增加了,如果你回家之後重新收拾好客廳,客廳的熵值當然會降低,但是在這個過程你消耗了很多的熱量,結果你釋放的熱能又增加了熵,整體而言熵還是增加了,每當你想恢復小範圍內的秩序時,比如說把書擺放整齊,在紙上做記錄,用吸塵器打掃衛生,你通常都會以生產熱的方式製造破壞秩序的副產品,一般來說讓熵隨時間減少是不可能的,這樣下去最終導致的結果會令人不寒而慄,在非常遙遠的未來,隨著熵的不斷增加,宇宙的無序程度達到頂峰,迎來宇宙的熱死亡,在科學裡叫做——熱寂。
這個時候宇宙各處將具有相同的溫度,換句話說任何小範圍內井然有序的子結構,比如人類當然就都不存在了,所有的事物都變得徹底無序了,而在達到這個狀態之前,小範圍內的秩序還是可以存在的,因為宇宙的整體無序還沒有飽和,眼下可以進一步增加整體熵為代價,來製造局部的秩序,看過宇宙的過去,就會發現越早的宇宙熵值越低,這樣可以一直追溯到宇宙初期的大爆炸時刻,在宇宙的起始狀態下它擁有多小的熵,這就決定了宇宙會在多久之後迎來熱死亡,如果起初宇宙的無序程度就非常高,那熱死亡很快就會到來,還好宇宙初期看起來非常有序,熵還要經過很久才會達到最大值。
目前為止我們只知道熵和時間的一種關係,也就是熵會隨時間增加,熵是隨時間增加的,這個規律依然無法解釋時間為何只能向前進,你可以構想另外一個宇宙,那裡的時間可以是向後走的,熵是隨著時間減少的,它們之間依然相互關聯,而且熱力學第二定律依然成立,熵雖然是個線索,但是它能提供的幫助非常有限,它畢竟是為數不多的關於時間如何運轉的線索之一。
除了熵之外還有一些粒子是值得關注的,通常來說微觀粒子的行為不具有時間上的方向性,比如一個電子它既可以輻射一個光子,也可以吸收一個光子,兩個夸克可以融合成一個Z玻色子,一個Z玻色子也可以衰變成兩個夸克,大多數的情況下無法通過觀察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分辨時間是向哪個方向流動的。
但是也有例外,有一種粒子的作用在時間線上從前往後看和從後往前看是不一樣的,弱核力與核衰變有關,以W玻色子和Z玻色子為媒介粒子,這種力在某種程度上具有時間方向性,這個很弱的效應確實是存在的,比如當一對夸克被強核力理結合的時候,它們會有兩種可能的排列方式,而弱核力允許它們在兩種方式之間來回切換,但是從某一種方式切換到另外一種方式,比切換回來需要更長的時間,所以觀察這個過程的錄像,會發現正著放和倒著播放過程是有區別的。
在20世紀之前科學研究普遍認為時間是樸實的,時間對於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一樣,人們認為把完全一樣的時鐘分別擺放在宇宙的不同地點,它們會永遠顯示同樣的時間,但是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把空間和時間合併成時空的時候,一切都不一樣了,愛因斯坦預言運動中的時鐘會變慢,假如你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前往附近的其他恆星,那麼和留在地球上的人相比,你的時間會走得更慢,這裡要注意的是你並沒有感覺到時間變慢了,地球上的時鐘就是會比太空船上的時鐘要走過更長的時間,對每個人來說時間經過的速度是一樣的,但如果我們之間就超高的相對運動速度,那我們手裡時鐘不會顯示不一致,一模一樣的時鐘以不同的速度計時,這似乎完全不符合邏輯,然而宇宙的真相它就是這樣的,我們知道這是真的,因為這就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
舉例說明:
以手機、汽車、飛機上都會有的GPS系統為例,它工作的關鍵就在於GPS衛星在天上以非常快的速度繞著地球運動,它上面的時間走的就更慢,如果沒有這一點GPS就無法精確同步來自各個GPS衛星的信號,並根據這些信號進行三角定位,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們現在根本就沒法用上高精度的GPS衛星。
宇宙的運轉確實遵循某些規律,但有的時候這些規律和咱們想像的不一樣,在時間這件事上最讓人頭疼的就是宇宙中的速度上限——光速,也就是每秒30萬公裡,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任何東西都不能超過光速運動,突破光速會帶來歧義的後果,挑戰我們關於時間的認知,這裡澄清一個概念,這個速度上線適用於從任何角度測量任何速度的任何人,當我們說沒有任何東西會跑得比光更快的時候,無論你從什麼角度去理解這個沒有就是真的沒有,下面來做一個簡單的實驗:
思維實驗:
假設你坐在沙發上打開一個手電筒,對你來說手電筒的光正以光速向外擴散,然而如果你的沙發被固定在某個火箭上,而這個火箭已經被點燃並且開始高速移動,這個時候坐在沙發上的你打開手電筒情況又會是怎樣呢?手電筒發出的光是以光速和火箭的速度之和相向外傳播的嗎?
實際上不是這樣的,這束光無論是對於你還是對於地球上的其他人來說,仍然是以光速向前傳播的,這裡的關鍵就在於,為了保證每個觀察者看到的手電筒的光都是以光速傳播的,就一定存在某個測量值,對不同的觀察者來說它的值是不一樣的,而這個測量值就是時間,不同的人會經歷不一樣的時間,這一點實在令人難以接受,因為我們傾向於認為宇宙具有一個絕對的進程,我們認為宇宙的歷史至少在理論上可以寫成一個故事,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的親身經歷,如果不考慮無心的過失和模糊的記憶導致的差錯,那麼這個故事應該符合每個人的經歷,然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明確指出凡事都是相對的,甚至對時間的描述也取決於他的記錄者,最終我們不得不放棄時間的流動,一成不變這個想法。
有些事情看似不可思議,卻可以很神奇的經受住考驗,就像我們對時間的認知,物理學的每次革命性突破都會帶來類似的結果,被迫放棄了直覺的引領,轉而遵循數學推導這種不受主觀感受影響的研究方法。
我們通常不指望時間停止,我們眼中的時間,除了前進就是前進,它怎麼會停止呢?然而我們還不能肯定時間是否真的不會停止,因為我們還沒弄清楚它為什麼只會前進,一些物理學家認為時間的方向是熵增加原理決定的,或者說時間流動的方向本質上就是熵增加的方向,可如果真是這樣,宇宙的熵達到最大值之後會發生什麼事呢?到了那個時候宇宙各處都達到了平衡,再也不會有任何秩序,在那樣的宇宙中時間是否會停止,或者說失去意義呢。有一些哲學家推測到了那個時候時間的方向和熵的原理可能會反過來,讓宇宙又縮回一個起點,但這個觀點僅僅說是一個猜測,還無法被任何科學方法印證。
還有一些理論認為大爆炸時刻誕生了兩個宇宙,其中一個時間向前流動,而另一個的時間向後流動向後流動,還有更誇張的理論,認為時間具有很多個方向,為什麼不可以呢!既然空間可以有至少三個維度,那時間為什麼不可以呢?還是那句老話,我們對此一無所知。
以上這些觸及時間本質的問題非常的深刻,它們的答案可能會撼動現代物理學的根基,意義重大的問題總是會激勵人們思考再思考。但與此同時解決它們的難度也不容小看,如果是你你會用什麼辦法來研究這類問題呢?它們並沒有辦法通過實驗來解決,我們既不能為了研究時間而暫停,它也不能把時間放到顯微鏡之下觀察,可以說在科學裡,越是基礎的問題,研究起來就越難,反過來說一旦得到了突破,它帶來的革命也是越大的。
我叫【黃姤】,創作有關(天體生物學領域.太空生物學領域.科學.科技.科研.科普)的文章,歡迎點讚.評論.轉發.關注互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