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存在的意義和終極命運

2021-01-15 中國高新網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存在了50億年,地球上出現的最早的生物是35億年前在海洋內出現的,而後進化發展成了各種魚類。陸地上出現的最早的生物是5.6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出現的一種叫做三葉蟲的生物。也就是陸地生物比海洋生物晚出現了近30億年。地球生物在幾十億年的時間裡,在不斷進化發展,但也經歷了五次規模較大的滅絕。最後一次滅絕是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生物大滅絕事件,當時地球的霸主恐龍就是在那次地球災難(可能是小行星撞擊)中滅絕的。恐龍的滅絕,才使哺乳類動物進化發展順利。低等靈長目動物在距今6500萬年以前的白堊紀末期就出現了。高等靈長目動物出現於3500萬年前,屬狐猴類,而後逐步演化出各種猴類、狒狒、猩猩和長臂猿等。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人類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最新科學研究發現,最早的類人猿化石來自4500萬年前,部分類人猿在300萬年至150萬年前演化成猿人,晚期猿人在150萬年到30萬年前已進化到類似人體的模樣,只是腦量較大,可以製造舊石器並開始使用火。猿人在20萬年至5萬年前進化成了早期的智人,智人逐漸脫離猿的特徵,已非常接近現代人。大約4~5萬年前,早期智人已進化成晚期智人,在形態上已非常接近現代人。其後的進化特徵就是現在的我們人類。可見我們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非常的短。但突變論一直存在,認為人類是在某個時期物種的突然飛躍(或基因突變)出現的。我們熟知的宗教(如基督教)一直認為人是神(上帝)按照人的樣貌創造的(神創論)。

  人類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文明史是從約公元前5200年前開始的,自我感覺了不起的人類才有5200多年的文明史,與整個地球歷史長河相比,可用一轉瞬間來形容。人類早期兩千多年的社會是奴隸社會,其後兩千餘年進入封建社會。奴隸社會不用說,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人類文明的進步相當緩慢,幾乎微乎其微,我用「今天的生活就是明天的樣板,後天仍然重複著。前代人的生活方式被原封不動地搬到後代人身上。甚至一種生活方式整個整個世紀地一成不變地延續下來」來形容。這一時期的人類處於農業社會階段,也是戰爭此起彼伏的階。直到14~16世紀歐洲(主要是義大利)出現了文藝復興運動,人類文明的步伐才開始加快,在此之前人類的思想一直被宗教神權緊緊約束著,宗教神權的統治像一條無形的枷鎖緊緊束縛著人們的思維意識,但是長期被壓抑的理智積極性及對宗教權威的屈從,最後終於形成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把中世紀人神同形的魔法世界和神靈世界的枷鎖砸得粉碎。當舊世界崩潰時,總會湧現出一批開創合乎自然規律的科學新世界的勇士。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伽利略的第一架望遠鏡,克卜勒的行星運動三定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法拉第的電磁場、麥克斯韋的電動力學、普朗克等一大批科學家開創的量子力學、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等等一步步擴展著人們的視野。

  科學在近500年左右的時間裡飛速發展、突飛猛進。技術也在近300餘年的時間裡快速進步。英國發明家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這就是著名的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煤、鋼鐵是促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加速發展的三項主要因素。19世紀中後期,德國發明家、物理學家西門子製成了發電機,加上早先法拉第發明的電動機、以及其後不久燃油的內燃機的發明與廣泛應用,將人類帶入第二次工業革命(電燈、電話、電報等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出現的)。

  20世紀初,科學出現了一次大的飛躍,微觀物理學創立了量子力學,宏觀物理學創立了廣義相對論。物理學的飛躍帶來了其它一切科學的革命。同時也帶來了技術的一系列革命,即人類進入了第三次工業革命(也稱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技術的重大發明和廣泛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使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都發生了重大變革。現在我們仍然處於第三次工業革命階段,但科技的發展是飛速的、日新月異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階段又有稱為後工業革命時代的。也有將現代人類階段稱為信息化社會時代。

  信息化社會時代仍然依賴科學的不斷進步,物理學從微觀上己經發展到弦論和超弦理論,與宏觀物理學一起,試圖把自然界存在的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電磁力和引力用一個公式統一起來,叫「超統一理論」(統一場論)。物理學的視野已擴展到整個宇宙。分子生物學從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現象的本質,包括人類的大腦的分子結構,腦分子的運動規律,從而揭開想像、思維和意識的規律和本質。同時分子生物學和醫學一起正在研究如何防病治病、提高人類的壽命、並揭開人類生老病死及行為的奧秘,使我們了解到不但病變與遺傳基因異常有關,就連人的喜怒哀樂、痛感、恐懼、性格、脾氣、愛好、神經傳輸、時間感覺、指令、乃至思想都與體內分子的變化及其運動相關聯。包括數學、化學等其它一切科學都在穩步地向前推進並不斷獲得突破。現代科學的一個現象是:各學科不像以前那樣分界嚴明,各學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科學成了交叉科學,科學之間縱橫交錯。例如數學和物理學交織在一起,生物學與醫學、化學甚至和微觀物理學交織在一起等等。

  現代社會既然叫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就是最主要的技術,信息技術主要包括計算機與智能技術、傳感技術、通訊技術和控制技術。這幾項技術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交叉在一起的,現在最熱門的話題是通訊技術的5G技術。5G的主要特徵是萬物互聯:而且是無時延的同步參與其中,從而實現物與物、物與人和網絡的連接,以便識別和管控。此外,5G可以廣泛應用於智慧城市、智慧環境、智慧農業、工業網際網路與控制、智能家居、應急安全等領域,深入地影響我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個人和家庭延伸到社會各個領域,進而為社會經濟、生活帶來飛躍式的影響。未來人類與環境、人類與技術、人類與萬物,通過5G技術橋梁連為一體。或者說5G控制著整個世界。

  未來我們不但可用電磁波通訊(5G通訊技術的載體)。還將實現引力波通訊。利用量子糾纏現象可實現量子通訊。量子通訊技術的傳播速度大大超過光速,最適合太空移民和太空穿梭人們之間的通訊。與傳感技術及其它通訊技術相配合,還能開發出人體內的第六感覺通訊系統。大腦探測器和近距離思維波的接收是開通第六感覺的副產品。這樣人們之間不通過對話就能探測到對方的內心世界和記憶庫,人心不再隔肚皮。這一交互溝通領域的新成就,有利於人們之間的坦誠布公,謊言不存在了,刁鑽奸詐沒了市場,世界成了透明的世界。利用超高通訊技術可實現人體的分身化,分身化可使你同時生活在兩個不同的地方。例如你在地球上,分身的你又可在遨遊星空。

  未來的通訊技術將與環境融為一體。環境的意識化是未來人類社會又一發展趨勢。山川、河流、風暴、農作物、公路、鐵路、機器、房屋等都可以意識化。房間每天可以提醒你該幹什麼和不該幹什麼。當你進行一項創造性活動時,房間會成為你得力的助手,加強你的想像力和靈感。你住在這樣的房子裡令你心曠神怡。因此未來人類社會又是泛意識社會。

  未來通訊技術將演進到什麼程度?答案是必然向人工智慧方向發展!通訊技術和智能技術特別是生物電腦技術的突破,首先可改進我們的大腦,實現人工大腦(包括生物電腦)和人腦的連網與結合。特別是人與智能技術的結合,其結果是集電腦和人腦優點於一體的、記憶、想像和思維速度極快、任何高難問題都難不倒的「智慧超群」的超級大腦遍布世界大地。那時的通訊手段以及信息載波方式更易於被大腦所接收。從而可使這些超級大腦與未來超級通訊技術互聯互通起來。

  人工智慧在飛速發展,當人工智慧如智慧機器人發展到能自我學習、思考、判斷、能做決策、能自我「繁衍」的程度,其智力就可超越人類,其智慧無人能比。人類要維持文明的統治地位,就得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改造自身,提高自身的上述各種能力,使智慧機器人無法超越人類。

  人類大腦的功能若全部開發出來,大腦信息的貯存量是驚人的,人腦通過萬物互聯可以和人工電腦聯網,利用特殊裝置,通過某一神經網絡或光電線路系統,採用直接輸入的方式就像電腦發送與貯存一樣將大量的知識一鍵輸進腦海裡。

  超微技術的發展也表明:大型智能裝置可以縮小到納米級水平,將這些具有「特異功能」的微型裝置有機地加在體內或體外,連通體內的神經網絡系統,使人變成具有超凡能力的受控有機體─「可控人」─依靠加在體內或體外的技術發揮高功能生命機能的人。那時人的身體本身就是一個技術博物館、一個通訊系統。

  未來5G及以上G通訊技術和智能技術的發展,我們完全可以將具有超級智慧的人造腦袋或改造後的「人腦」通過一定的方式安裝在機器上,使機器向超高智能化方向發展,加上控制技術,可做到能自我操縱,自我推理判斷和自我做出某些決定,從而完成加工任務。這樣的智能機器通過萬物互聯的通訊技術,可以實現無人工廠化遠距離操作生產。具有鋼鐵之軀的智慧機器人完全可以完成人所不能完成的工作,機器人再賦予肉體部分越來越像有思維似生命的東西,從而變得越來越像人。人與智能機器向共生體方向發展,可能有一天,你將分不清自己是一部機器還是一個人。

  我們現在是以我們的單一固定的體徵和智慧來區分自己與動物差別的。當人類可以製造生命並能實現人體多元化和智力的外移植時,我們就難以分清人與動物的異同。我們不但可以將機器變得象人,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和生物技術,我們同樣可以提高動物的智力。整個生物世界將連續地由低級向高級分成多個智能等級。人類社會的這一發展結果,人類真正能和自然溶為一體。未來人類完全可以將人溶入自然界。環境的智能化,加上未來高級通訊技術,人不但可以和同類溝通,還可以與動物溝通,與植物溝通,與無「生命」的自然溝通。人類真正成為自然界大家庭的一員。

  人工智慧和未來通訊技術的突破,將出現「意識技術」。人工器官,第六靈感,人性的改造,機器和環境的意識化,人腦和電腦的連網以及萬物的互聯等等都屬於意識技術範疇。簡單地說,意識技術是技術的人性化和人體的技術化。未來人類正是由於把技術加在身體內外以提高自身能力和技術變成有智能這兩大趨勢交叉疊合的結果。可控人,人-機一體化,分身機器人,開發人體內的通訊系統,挖掘大腦的潛力,機器智能,提高人體能力的仿生學等都是已闡述過的意識技術。

  納米技術是實現人體技術化的關鍵。實際上,動植物就是最低能的超微機械集合體。DNA和RNA都是傑出的超微機械。分子水平的人工機械與人體內的自然分子機械的銜接,可以提高人的各種能力。如利用分子機械「讀出」人腦的記憶內容及其品性,將信息傳遞給外部存貯器或顯示屏,就是人腦探測器。此外還可將讀出的信息輸入到另一個腦中,使兩個大腦實現表裡如一的溝通。分子機械還可幫助我們抹掉不必要的記憶或彌補不足,因而可以改變我們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提高感知能力的技術,以及提高人的抗餓、抗凍、抗病毒攻擊能力的技術都離不開超微技術。

  第三次工業革命包括了新能源技術的突破。在人類所有能源結構中,除反物質外比重最大、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是可控核聚變。氫彈的巨爆就是核聚變能量的瞬間釋放(同時也把人類拖入自我毀滅的危險境地),只是目前還不能控制其釋放過程(燃燒了60多億年的太陽,它那巨大的能量就是來自核聚變)。利用鋰與氘聚變成氦,每公斤聚變物質(75%的鋰與25%的氘)釋放的能量為6500噸石油當量。單位氘與氚的聚變能相當於煤能值的一千萬倍,是鈾-235裂變能的4倍,且幾乎不存在任何汙染。

  儘管人類已成功地實現了核裂變,但核能的突破性應用是實現受控核聚變,要使氫的同位素氘與氚產生聚變反應,需事先輸入一億度的高溫,目前世界最先進的點火裝置已能產生三億度的等離子體,超過了聚變點火的要求,但要把聚變產生的幾億度高溫等離子體約束住,任何高強度的物體容器都是望塵莫及的,這就需要藉助於某種力如場力的作用。託卡馬克裝置就是一種正在研究之中的利用磁場約束的裝置之一。最近中國的核聚變裝置傳出了激動人心的消息,其約束時間超過了100秒鐘,相信用不了多久,難以駕馭的核聚變就將變成被人馴服的羔羊,乖乖地順從人的支配。

  核聚變原料極其豐富,僅海洋就富含10的14次方噸。每升海水中的氘聚變後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燃燒300升汽油的能量,目前世界上能源消耗水平每年大約2×10的20次方焦耳,產生這些能量只需5600噸氘就足夠了,考慮到能源消費水平的逐年增加,地球上的氘也足夠用10的11次方年,即一萬億年,而地球本身只不過才有50億年的歷史。可見,不論實現了任何形式的受控核聚變,人類就有了無窮無盡的能源。

  反物質能也將進入我們的能源行列(反物質和物質的碰撞湮滅所產生的輻射能,是一種比核聚變能高出140餘倍的巨大能源),只要你有科學預見,你就會清楚地認識到,待未來超高技術的突破,所有物質都是可資利用的能源,因反物質可與所有正物質碰撞湮滅產生巨大無比的能量。將來星系穿梭所用的各類超光速飛行器所需能源是巨大的,當人類發明了恆星核聚變能量收集器,加上反物質能源,就能為各類超光速飛行器提供強大的動力。

  上述信息技術、人工智慧以及智能生物技術等都離不開新材料技術的突破。新材料技術被稱為「發明之母」和「產業糧食」。我們熟悉的金屬材料、「晶片」、納米材料、超導體、有機高分子材料、先進複合材料等等都需要不斷研究並獲得不斷進展,例如能不能研製出耐超高溫的可束縛住核聚變的材料、室溫超導材料、有韌性的超硬材料、更好的能適應惡劣太空環境的航天材料等等,對科技的進步都是至關重要的。

  目前宏觀物理學的最高水平是廣義相對論,100年來未獲重大突破。根據廣義相對論,每秒30萬公裡的光速是自然界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但宇宙存在很多超光速現象,如宇宙大爆炸初期的超光速現象,量子糾纏、宇宙膨脹速度等都是超光速的,如要描述超光速現象,物理學還需要理論上的突破。人類要想進行恆星系穿梭,就必須發明超光速飛行器,超空間發動機就是超光速飛行器的一種,是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提出的研製項目,一旦研製成功,從地球飛往11光年之外的星球也只需80天。當然隨著物理學的突破,也可能出現其它類型的超光速發動機。

  宇宙浩瀚無際、廣袤無垠。人類現在的智力只能認識三維宇宙空間,科學家預測宇宙不止是三維的,還有四維宇宙、五維宇宙甚至超弦理論認為可達11維宇宙。另外還有平行宇宙理論等。這些宇宙理論最終會被人類認識,為太空移民和遨遊星空作理論鋪墊。那時的「人類」能隨時找到「時空隧道」,而且可建造時空隧道,「人」可以通過「時空隧道」隨時快速地從一個空間穿越到另一個空間,也可時刻穿越過去和未來。超光速飛行器會進一步提高飛行速度,進行星系際移民和旅遊更為方便。

  人工智慧的大踏步前進,以及用於對人類自身的大規模改造,人類已完全超越了現實意義上的人類,甚至不能再稱為人類,稱為一種宇宙文明,那時的「人類」將永生不死,「人」不在是純肉體人,而是消耗某種動力的人,是具有超級生命的人,「人類」進入魔幻時代,而且能在各種維度宇宙下生存。

  人類取得的輝煌成就,使我們在驚嘆浩瀚宇宙之奧妙的同時,也在驚嘆地球之神妙,正是地球這個甚小甚微的小行星,發生了其它星球無與倫比的最了不起的事件,那就是在它上面誕生了人這一智能動物,是這一生物改變著這個星球,是這一生物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更了不起的是,這個不重要的行星上的居民竟然能夠探索洞察整個宇宙的奧秘,而且有能力系統地認識壯麗輝煌的宇宙及其運行規律。

  我們製造新的超級生命,實施外星文明和外星生物探索,改造我們自己以適應更廣泛的環境,首要目的是使超級產品—大腦得以保存下來。有了大腦的永不熄滅的超級意識,我們就有了改造自然的一個永恆的支點,利用這個支點改進我們美麗的家園,擋住外來撞擊和輻射;利用這個支點改造其它星系中最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將人類的種子播撒到整個宇宙中去。

  因此,我們應高高樹起這樣的奮鬥旗幟,那就是為了人類在整個自然界中井然有序地生存下去,為了人類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或為了確保完美無瑕的智慧體系得以永存,應積極地投身於科學探索和改造自然中去,掌握所有的自然規律,把握已有的世界,創造未有的世界,甚至可創造自然運行規則,使物質及其運動按照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把人類從危機四伏的自然中解放出來,把人類從可自我毀滅的矛盾爭鬥中解救出來,完成向更高級智慧生命體的轉化,徵服桀驁不馴的大自然,掌控廣袤的宇宙演化,成為宇宙的「上帝」,這就是人類的歷史使命,這就是人類存在的意義,這就是人類的終極命運。

  這不是狂妄之想,我們正在切切實實、穩穩噹噹地奔向這一未來,我們也有能力有智慧實現這一未來。到那時,「上帝」—這一在人們頭腦中存在了數千年的萬物主宰,這顆虛構的皇冠,最終會被人類摘取。

  最後以《超人類文明》一書中末尾一段話作為該文的結束語:人類「在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後,我們再回過頭來重新評價一下人類的搖籃—地球,我們就會覺得這顆茫茫宇宙中不起眼的小小星球是如此的了不起,她所創造的人這種智能動物居然能夠研究、洞察和控制整個宇宙!我們不得不為科學的洞察和人類的智慧頂禮膜拜,儘管我們不能說地球是宇宙的不動中心,但我們可以面對整個宇宙不無自豪地說:地球是宇宙的智慧中心!」

  文/張雲江。(作者簡介:山東平邑縣人,臨沂市產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獲國家專利14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發表論文及其它各類文章60餘篇。出版綜合類學術專著1部。代表作:《超人類文明》)。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繁衍,是人類存在的終極意義嗎?
    對於人類而講,繁衍是存在的終極意義嗎?物種的繁衍生殖,是地球上生物賴以延續的,重要的手段,沒有其一。作為高等生物的人類,據科學考證,已經存在了幾百萬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時間長河中,人類的進化,還算是挺快的。
  • 人類存在的意義和終極命運 - 服務 - 中國高新網 - 中國高新技術...
    其後的進化特徵就是現在的我們人類。可見我們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非常的短。但突變論一直存在,認為人類是在某個時期物種的突然飛躍(或基因突變)出現的。我們熟知的宗教(如基督教)一直認為人是神(上帝)按照人的樣貌創造的(神創論)。  人類最早有文字記載的文明史是從約公元前5200年前開始的,自我感覺了不起的人類才有5200多年的文明史,與整個地球歷史長河相比,可用一轉瞬間來形容。
  • 「神級文明」——人類生命的終極意義
    人類生命的終極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穿越時空的問題。我認為,人類生命的終極意義是成為神級文明,實現永生,移民各星系,成為宇宙的主宰。這是造物主賦予人類的使命和意義。儘管這個過程很漫長,但未來的人類一定會朝著這個目標發展。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科學家發現:我們的命運或正被某無形力量控制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 宇宙的終極命運:熱寂。一切都將逝去,唯有死神永生。
    熱寂(英語:Heat death of the universe)是猜想宇宙終極命運的一種假說。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作為一個「孤立」的系統,宇宙的熵會隨著時間的流異而增加,由有序向無序,當宇宙的熵達到最大值時,宇宙中的其他有效能量已經全數轉化為熱能,所有物質溫度達到熱平衡。這種狀態稱為熱寂。這樣的宇宙中再也沒有任何可以維持運動或是生命的能量存在。
  • 宇宙的終極命運,或藏在「暗物質」與「暗能量」之中
    後來,現代天文學家通過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的形成以及微波背景輻射等方法和理論探測暗物質,最終通過探測的數據得出在宇宙中的確存在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結論。由此,科學界對於宇宙的終極命運進行了推演,宇宙最終會陷入一片黑暗的死寂。因為隨著宇宙的不斷膨脹,星系與星系之間距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無限拉大,終有一天會超出可觀測的範圍。彼時的人類可能會認為銀河系就是整個宇宙,而銀河系之外可觀測的範圍之內空無一物。
  • 人類命運,竟然和老鼠烏託邦實驗相似?
    【正文】人類命運,竟然和老鼠烏託邦實驗相似?基礎生物學知識1:地球生物進化圖基礎生物學知識1:人類某種意義上屬於老鼠後代。,科學實驗固然重要,但是我覺得「科學實驗」和我們科幻作家能做的「超級思想實驗」,還是可以很互補的嘛,不相矛盾。
  • 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所以終極問題就是,宇宙到底有多大?人類有沒有存在的意義?這個事實再度加深了人類靈魂對終極問題的拷問:連太陽系都要死亡,一切都要化為零,人類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即使人類走出了太陽系,然而放眼整個宇宙,宇宙終有一天也會終結。所有恆星都死去,整個宇宙沒有了光亮,最終以零下273攝氏度的方式成為冰界死神宇宙。那麼好,宇宙到底有多大?按現有物理學的說法,可觀測宇宙直徑是922億光年。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應對國際複雜挑戰、著眼於世界前途和人類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不僅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光輝,也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的中國智慧,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深刻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亟須系統地闡釋其哲學意義。
  • 人類乃至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死亡對於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來說都是要面對的終極問題,在這一點上萬物都公平的,在宇宙中沒有可以永生的事物,甚至是宇宙本身都會在無盡的時間長河中慢慢的消亡。如果從宇宙的尺度和宇宙本身的結局來看,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毫無意義,畢竟一切都會終結。
  • 人類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只是一個偶然還是有著崇高的使命?
    人類文明相比大家都會有思考人生三大問題的時候,我是誰?我來自何處?我將去向何方?人類存在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很多人認為,生命的存在是一個時空的偶然,人類的存在是一個宇宙的奇蹟!人類的存在只是更加高級的智慧生命出現所必須的一環?我們知道,人類的進化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從最原始的單細胞動物一步一步進化,逐步進化為了人類,而人類則屬於哺乳動物!但並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哺乳動物就是整個進化鏈的頂點!所以,人類很有可能只是進化之路的一環,只是通往終極智慧生命的一個微小階段。
  • 人類文明的終極是什麼?
    它將以熵的形式被無序和看不見。究其原因,是人類所消耗的一切物質的基本元素都來自自然。人在被消耗之後,不會把它們扔出大自然,也不會被毀滅。當然,這都是基於守恆定律。我們是應該盡力讓文明回歸原始自然,還是繼續甚至加速人類文明的消亡,最終讓整個自然系統回歸原始混亂,讓一切回歸?也許在未來,人類會找到一條道路:不僅滿足人類的欲望,而且使文明向前發展,使整個自然永無止境地循環。但是,這個世界真的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存在的,即人類和自然能夠實現雙贏嗎?人類的主動意識能找到這樣的方法嗎?如果我們最終得到的是否定的答案,或者在我們得到答案之前呢?
  • 人類存在的意義
    人類是一個情緒不穩定的物種一般來說,人類存在的意義涉及價值判斷,是哲學的領地。
  • 月球的存在,對人類有哪些意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亮在古人看來遙不可及,除了在夜晚施與微弱光亮外,似乎沒其他作用;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科學家發現月亮的存在,對人類有著特殊的意義。月球繞地球一圈需要27.32天,由於地球本身存在公轉,使得月相變化要滯後一點,月相的變化周期為29.53天,所以在陰曆中一個月有29天和30天,就是根據月相變化制定的。月相的變化,則影響了天文觀測和潮汐變化等等。
  • 構建「人類氣候命運共同體」:內涵、挑戰及出路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全球化時代全人類命運休戚與共、各國發展高度相互依存背景下,中國從全人類共同利益出發,為應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而提出的體現中國智慧的中國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包含了地域和領域兩個維度:前者體現從國與國之間、區域內部到整個世界的不斷拓展,後者則反映政治、安全、發展、文明和生態等領域的不斷深化。
  • 熱寂真的是我們宇宙的終極命運嗎?
    熱寂學說,是基於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一種宇宙終極命運猜想。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熱力學的基本定律之一,也稱為熵增定律,表述為一個孤立系統的混亂程度只會增加或者保持不變。熱寂學說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直接推論,但是也有人提出了質疑,熱寂學說只單純地考慮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影響,然而我們宇宙是處於動態當中(目前是加速膨脹),加上引力作用和量子力學的效應,根本不可能達到平衡態,那麼熱寂也就不可能達到。
  • 人類正在加速走向命運的終點
    關於人類認知思維模式,我以為,主要可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泛神論、多神論、一神論和數理思維四個階段,代表人類在不同的演化階段對自然萬物中所知的和未知的、以及可見的和不可見的世界的認知方式與思維結構。但猶太教肯定不能不是具有普遍意義上的一神論,如果一定要稱為一神論,則必須加上地域限制的前綴,否則就不會準確。   其二,關於佛教,從形式上看,不能稱為有神論(當然並不排斥神這種超自然形式的存在),但在思維結構上,與多神論及一神論皆有諸多近似之處。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創造性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站在人類整體發展的歷史高度思考人類的前途命運,是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等重大問題的理性思考,體現了世界歷史發展的理論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的實踐邏輯之辯證統一,展現了中國馬克思主義者深邃的世界眼光與高尚的時代情懷。
  • 人類存在的意義(2)
    人類存在的意義(2) 2014-12-05 17:22 作者:薛巍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4年第
  • 學習天罡遁的意義所在!來看對命與運的終極解釋!
    命運到底是什麼,這是關係到我們天罡遁以後怎樣去思索,怎樣去理解宇宙,包括 宗教等等的一系列的問題。「不入流」的人面對我們可能會提出這樣滑稽的問題「你既 然這麼能算,何不算算下期彩票為何。」對此,我們的回答是「不好意思,算不出來」。 我們天罡遁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命運二字上。彩票,博彩,賭博等這些是人類的負產品, 它的設定就不具有應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