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眼看不見的3D列印纖維可測量空氣顆粒等

2020-10-15 白令三維

從研究者劍橋大學已經開發了3D列印微小的,透明的電子纖維的新一代傳感器的方法。這種纖維比人的頭髮細100倍,可用於製造能夠聞,聽和觸摸的設備。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上。

在研究與當前COVID-19大流行特別相關的現象時,報告的第一作者安迪·王(Andy Wang)是劍橋大學工程系的一名博士學位,他試圖測量在正常呼吸,快速呼吸和模擬過程中從面部覆蓋物洩漏的呼吸溼氣量。咳嗽。為此,同樣來自工程系的Yan Yan Shery Huang博士帶領一個團隊進行了3D列印由銀和/或半導體聚合物製成的複合纖維的研究。

該圖演示了銀和PEDOT:PSS的3D列印,以創建人眼看不見的電子纖維。圖片由「科學進步」提供。

研究人員開發的工藝是直接墨水書寫的一種形式,其中將銀或稱為聚(3,4-乙撐二氧噻吩)的聚苯乙烯磺酸鹽(PEDOT:PSS)的聚合物通過離子槍蝕刻沉積在銅接觸墊上。纖維進入墊。纖維在兩個銅墊之間拉伸,橋接兩個電極。

為了演示應用,該團隊創建了傳感器,用於測量通過面罩洩漏的水分。傳感器能夠確定從織物或手術口罩洩漏的最多的部位是從正面洩漏的,尤其是在咳嗽時,而N95口罩的洩漏最多的部位是從頂部和側面。確定正確佩戴所有面罩有助於減弱呼氣呼吸。

「與傳統的薄膜技術相比,由小型導電纖維製成的傳感器對於3D流體和氣體的體積感測尤其有用,但到目前為止,將它們列印併集成到設備中並大規模製造它們一直是一個挑戰,黃醫生說。「我們的光纖傳感器重量輕,價格便宜,體積小且易於使用,因此有可能將其轉變為家庭測試設備,以使公眾能夠進行自我管理的測試以獲取有關其環境的信息。」

獨特的是,這些傳感器可用於製造非接觸式,可穿戴的可攜式呼吸傳感器,該傳感器可連接至智慧型手機以收集呼吸模式以及聲音和圖像。該技術超出了呼吸傳感器的範圍,該團隊建議,具有與生物細胞相似大小的生物相容性纖維可以使它們引導細胞運動並以電信號的形式實際測量過程。

LED燈從銀色的3D列印網格中懸掛下來。圖片由「科學進步」提供。

由於光纖是如此之小,以至於肉眼無法看到,因此該團隊能夠3D列印光纖,以漂浮在空中漂浮的LED燈。如上圖所示,LED懸掛在由銀纖維製成的透明陣列中。研究人員未來的工作包括用於移動健康監測和生物機器接口的多功能傳感器。

正如我們的電子產品3D列印系列中詳細介紹的那樣,這只是一小部分研究,最終可能會導致在單個構建過程中對完整的功能對象進行3D列印。目前,只有少數商業公司提供此類技術的基礎,包括Optomec。這項研究表明,不僅3D列印這種複雜的設備是可能的,而且還可以通過進一步縮小電子設備的方式推進現有技術。


相關焦點

  • 3D列印出微小透明的導電纖維可以捕捉人們呼出的氣息
    打開APP 3D列印出微小透明的導電纖維可以捕捉人們呼出的氣息 MEMS 發表於 2020-12-01 16:49:37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3D列印出微小透明的導電纖維可以捕捉人們呼出的氣息,幫助診斷醫療狀況。
  • 研究揭示:3D列印顆粒汙染對人體具有潛在毒性
    ,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危及健康的材料顆粒3D 列印通過熔化塑料細絲或其它基礎材料來工作,這些材料包括納米粒子、金屬、熱塑性塑料等。然而當塑料或其它基礎材料被加熱熔化時,它們會將揮發性化合物釋放到印表機和物體附近的空氣中。
  • 面向陣列和3D光電和生物傳感的導電纖維3D列印技術
    面向陣列和3D光電和傳感架構的導電纖維3D列印技術小直徑導電纖維具有獨特的形態,機械和光學性能如高縱橫比,低的彎曲剛度,方向性,和透明度它們不同於其他類基於膜的微米/納米結構。將細的導電纖維有序地組裝成陣列或三維(3D)結構可提高其用於設備耦合的功能性能。
  • 工程師開發變形噴嘴,可改變3D列印纖維方向
    打開APP 工程師開發變形噴嘴,可改變3D列印纖維方向 cnBeta.COM 發表於 2021-01-07 14:13:46 在
  • 劍橋大學黃豔燕團隊聯合發明3D列印微納米纖維傳感器
    而且,由於其比較細且可以懸空,這讓氣流可以直接透過纖維網,所以多層纖維網疊加起來就能夠實現氣流時空分布的三維檢測,儘管該纖維就像蜘蛛絲一樣細,但也擁有足夠的韌性,不會輕易被氣流吹斷。該研究團隊展示了利用銀納米顆粒或者有機導電高分子材料組成的多材料微納米纖維陣列。
  • 留學生聯合發明比頭髮細一百倍的3D列印微納米纖維傳感器
    該研究團隊展示了利用銀納米顆粒或者有機導電高分子材料組成的多材料微納米纖維陣列。相比傳統纖維製造工藝,該工藝具有更好的普適性,能夠列印不同材料組成的微納米纖維,同時,能列印出懸空的微納米纖維網。   使用iFP光纖創建電路結構   由於iFP(Inflightfiberprinting,懸浮纖維列印)可列印出的纖維不依附於任何底板,因此與標準透明導體薄膜相比,無襯底導電纖維陣列不存在薄膜襯底吸收和反射光線等問題,因此明顯更為透明。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這種技術使用一個擠壓3 d印表機,存款材料不是放在一個平面上在空氣中,但浴,暫停印刷材料,防止沉澱和崩潰(圖1)。因此,它提供了一個範式轉變生物列印通過減少需要生物仿生材料和可製造性之間的妥協。全向3D列印技術的發展:從屈服應力流體到懸浮液。(A)在非自愈的屈服應力流體中進行全向列印。(上圖)使用可移動墨水的3d列印血管網絡示意圖。(下圖)3D微血管網絡的螢光圖像,通過在可光解聚的Pluronic F-127-diacrylate基體內全向印刷油墨(染成紅色)製成。標尺,10毫米。複製從[13]。(B-F)懸浮介質中的全向列印。(B)印在顆粒懸浮液中的小型俄羅斯娃娃。
  • 嫦娥五號「奔月取土」, 解決材料問題,月球3D列印建房或將成為現實...
    按規劃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均有各自的任務,嫦娥八號或將實地測試月面「3d列印」房子等關鍵技術,為將來構建月球科研基地,做出前期探索。如果能夠利用月球自有的材料,利用自動化系統建造結構,在月球上通過3d列印建造房屋,有可能成為現實。在3d列印(增材製造)生產過程中材料是重要的制勝因素,測定材料特性,篩選原材料,是獲取高質量產品的必要條件。
  • 劍橋研究人員開發出用於健康監測的隱形纖維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3D列印出微小透明的導電纖維可以捕捉人們呼出的氣息,幫助診斷醫療狀況。這種細小的導電纖維比人的頭髮還要細100倍,其功能超越了傳統的薄膜設備,可用於製造能夠實現 "嗅覺、聽覺和觸覺"的設備,使其成為健康監測、物聯網和生物傳感應用的理想選擇。
  • 超細的3D列印纖維可以監測口罩的滲漏情況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的最新進展生產出了電子纖維,這些纖維可以在肉眼看不見的前提下作為健康監測的傳感器。該纖維最初被運用到一種可攜式呼吸傳感器來做演示,但團隊表示,該方法也可用於生產低成本的傳感器,用於一系列應用。
  • 一文看懂連續纖維複合材料的3D列印現狀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複合材料連續纖維的3D列印正在處於厚積薄發的節點上,而介於目前金屬的3D列印多局限在航空航天及醫療這些高附加值產品的應用領域,3D科學谷認為當前的發展趨勢使得塑料的3D列印將比金屬的3D列印與應用端的結合面具有更加廣泛的潛力。
  •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AFM|3D列印高強韌雙網絡顆粒水凝膠
    為了解決這個缺點,引入了一種新穎的3D列印方法來製造堅韌的軟質材料,即由分隔試劑製成的雙網狀顆粒水凝膠(DNGH)。這是由一種由微凝膠組成的墨水實現的,該微凝膠在含單體的溶液中會溶脹。墨水經過添加劑製造後,這些單體被轉化為滲濾網絡,從而形成DNGH。這些DNGH足夠堅硬,可以重複支撐高達1.3 MPa的拉伸載荷。而且,它們比它們所製成的每個純聚合物網絡都要堅韌一個數量級。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
  • 3D列印材料新突破:乳膠3D列印
    近日,據白令三維了解,來自高分子創新研究所、科學院和工程學院的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跨學科團隊共同提出了一種新的乳膠3D列印方法,並獲得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也與米其林北美合作開展這個項目。 化學教授兼首席研究員蒂莫西龍(timothylong)表示:我的想法是,只有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合作,才能實現這些創新。
  • 上海3D列印:一篇文章帶你了解陶瓷3D列印
    大多數3D列印陶瓷都屬於技術範疇,但基於擠壓的列印工藝(下文討論)主要與經典陶瓷一起工作。陶瓷列印有哪些優勢呢?陶瓷3d列印有以下的一些特性。相比於其他材料他更具美感,觸覺性也更為優越,在化學抗性、生物相容性方面表現出眾,所以陶瓷3D列印常常會用於3D列印的醫學應用當中。陶瓷還有較好的電絕緣性和高強度的特點。
  • 江蘇奧神成功試產聚醯亞胺纖維 可捕捉PM2.5顆粒
    江蘇奧神成功試產聚醯亞胺纖維 可捕捉PM2.5顆粒 2012-04-26 14:17:03 來源:網上輕紡城 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的奧神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日前成功試產聚醯亞胺纖維
  • 電紡ZnO/Pd納米纖維在不同空氣溼度下的CO傳感特性
    可變的空氣溼度會影響半導體金屬氧化物的特性,這使得用電阻式氣體傳感器測定環境空氣中CO含量的可靠性和可重複性變得相對複雜。在這項工作中,研究者測定了電紡ZnO和ZnO/Pd納米纖維在乾燥和潮溼空氣中檢測CO的傳感特性,並研究了其傳感機理。
  • 3D列印材料之 PLA材料
    聚乳酸(PLA)是一種新型的生物基及可生物降解材料,使用可再生的植物資源(如玉米)所提出的澱粉原料製成。澱粉原料經由糖化得到葡萄糖,再由葡萄糖及一定的菌種發酵製成高純度的乳酸,再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後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在特定條件下完全降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汙染環境,這對保護環境非常有利,是公認的環境友好材料。
  • 【聚焦3D列印】MarkForged發布更強韌的玻璃纖維3D列印線材
    國內首臺百萬級別的微型金屬3D印表機市場售價僅98萬,誠招代理,電話:400-0532-630MarkForged發布更強韌的玻璃纖維3D列印線材但是,當這兩樣被放在一起時,就變成了最強、最韌的材料——玻璃纖維,在我們的房屋、汽車、輪船,甚至是飛機關鍵部分都能夠看到它。除了強度高之外,玻璃纖維還非常輕巧有彈性——難怪製造商們都這麼喜歡它。不過,直到最近,玻璃纖維都不是我們看到的諸多3D列印材料的一種——在很長一段時間裡,3D印表機無法列印複合材料。
  • 納米碳添加劑可改善航空複合材料3D列印效果
    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科研人員在鋁粉中加入一種納米碳添加劑,改進了航空複合材料3D列印技術,使航空複合材料的硬度提高了1.5倍。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複合材料通訊》雜誌上。 目前,鋁3D列印的主要應用領域是為航空航天工業生產高科技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