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3D列印顆粒汙染對人體具有潛在毒性

2020-12-21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學術頭條,編審丨王新凱

3D 列印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又被稱為增材製造,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

自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出現以來,3D 列印一直是工程領域的熱門研究方向。因為相較於傳統加工,3D 列印可以製作複雜的形狀,並且使單獨製造零件的成本更低,這兩個優點使 3D 列印在某些情況下是不可替代的。

圖 | 3D 列印製作零件(來源:Scitechdaily)

但是,在 2020 年 12 月 13-17 日舉行的 2020 年風險分析協會(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虛擬年度會議上,幾項新的研究發現,3D 列印會釋放出危害人類健康的有毒顆粒,並且這種顆粒對兒童的毒性更強。

危及健康的材料顆粒

3D 列印通過熔化塑料細絲或其它基礎材料來工作,這些材料包括納米粒子、金屬、熱塑性塑料等。然而當塑料或其它基礎材料被加熱熔化時,它們會將揮發性化合物釋放到印表機和物體附近的空氣中。

圖 | 3D 列印過程(來源:Frptitan)

在列印過程中釋放到環境中的化學產物和顆粒會隨著列印時間的增加而逐漸積累。因為這些存在環境中的顆粒足夠小,所以它們可以滲透到肺部,從而損害人類健康。

鑑於這些未知的風險,科學家們已經開始進行研究,了解這些釋放物及其在室內環境中的具體成分、顆粒大小和停留時間,從而產生可納入可靠的暴露和風險評估的數據。

在風險分析協會虛擬年度會議期間舉行的 3D 列印和新興材料風險評估研討會上,幾項研究表明,3D 列印過程中釋放的顆粒會影響室內空氣品質和公共健康。同時會議也介紹幾項旨在表徵和量化室內環境中的釋放和成分、粒度和停留時間的研究。

風險分析協會成立於 1980 年,是一個跨學科、學術性的國際協會,它是對所有風險分析感興趣的人提供的一個開放論壇。自 1981 年以來,一直出版《風險分析:國際期刊》,它是該領域領先的學術期刊。

(來源: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

風險研究人員提出了涉及 3D 列印影響健康和安全的新問題,以及如何減輕 3D 列印用戶和使用這種新興技術生產的產品消費者存在的任何健康風險,尤其是對兒童健康的影響。

眾多研究證實 3D 列印的危害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的兩項研究分析了 3D 列印中細絲擠出機的排放,這些設備用於創建 3D 列印的細絲。然後使用模擬模型查看產生的顆粒數量,以及在不同年齡段的人使用 3D 印表機時這些材料顆粒沉積在人體的哪些部位。

研究發現,細絲擠出機釋放出的小顆粒和蒸汽量與 3D 列印的其他研究中發現的相似。並且模擬模型預測,對於 9 歲及以下的兒童,肺部單位表面積的顆粒質量沉積更高。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吸入劑量為多少。

EPA 相關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 Peter Byrley 在一份聲明中說:「迄今為止,公眾幾乎沒有意識到 3D 印表機可能產生的危害。這項研究的潛在社會效益是提高公眾對 3D 印表機危害,以及兒童可能更高危害性的認識。」

圖 | 正在工作中的 3D 列印(來源:3D Insider)

由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 Yong Qian 博士進行的另一項研究表明,通過檢查吸入暴露在 3D 列印過程產生顆粒的人體肺細胞和動物,評估 3D 列印過程中產生的丙烯腈 - 丁二烯 - 苯乙烯(ABS)排放物的潛在毒性。

這項名為 「ABS 印表機排放引發體外和體內毒性」 的研究結果表明,列印過程中排放的顆粒在人肺細胞中引起中度毒性,在動物中產生的毒性較小。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今天提出的許多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它為證實 3D 印表機具有潛在毒性增加了越來越多的證據。

例如,去年發表的相關研究發現,ABS 和聚乳酸(PLA)顆粒均會對細胞活力產生負面影響,後者會引發更強的毒性反應。

領導這項研究的喬治亞理工學院地球與大氣科學學院教授 Rodney Weber 說:「毒性測試表明,與 ABS 顆粒相比,PLA 顆粒的毒性更大,但因為印表機排放的 ABS 材料顆粒佔據主要部分,所以 ABS 排放的細微顆粒才是更令人擔憂的。」

總的來說,這些研究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暴露在這些 ABS 細絲顆粒中可能會像城市環境中被車輛或其他排放物汙染的空氣一樣有毒。

這項研究還發現,熔化 ABS 細絲所需的溫度越高,產生的顆粒排放量就越大,並且從 3D 印表機排放的 ABS 顆粒的化學特性與 ABS 細絲不同。

Weber 說:「當 ABS 細絲公司生產某種類型的細絲時,他們可能會添加少量的其他化合物來實現某些特性,但他們通常不會透露這些添加劑是什麼。由於這些添加劑似乎會影響 ABS 的排放量,並且添加到 ABS 中添加劑的類型和數量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消費者可能會購買某種 ABS 細絲,它產生的排放量可能會遠遠超過不同供應商的排放量。」

所以選擇一種更加環保的材料,也尤為重要。

圖 | 工作人員正在查看列印完成的試樣(來源:GETTY)

杜克大學 Joana Marie Sipe 進行的另一項研究發現,3D 列印可能不僅對人體有害,而且由印表機製造的塑料製成的副產品也可能對環境造成破壞。

在這項研究中,Sipe 開發了一種機器,可以測量塑料產品(例如水壺)在使用過程中以及在環境中通過摩擦和打磨可以分解的程度。然後將塑料顆粒餵給魚類,觀察塑料中的納米顆粒對它們器官的影響。

她發現,當塑料分解時,摻入的納米材料會暴露於環境中。研究人員能夠預測被魚吃掉時從塑料中逸出的納米顆粒的百分比,從而提供了一種矩陣釋放因子(MRF),可以用來找出當有人咀嚼產品或產品在海洋中分解時釋放出的塑料和納米粒子的數量。

Sipe 說:「這項研究有助於根據特定消費產品的 MRF 值,設定納米材料填充劑的添加量,這些數據可以幫助確定有多少塑料或納米填充產品向環境或人體釋放汙染物。」

亟待解決的問題

會議也提出,隨著 3D 列印技術的日益普及,監管機構、製造商和用戶可能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更好地管理潛在風險上。

例如,3D 印表機的操作員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減輕其對空氣品質的影響,包括:

  • 僅在通風良好的區域操作 3D 印表機;
  • 將噴嘴溫度設置為建議的 ABS 細絲材料溫度範圍的下限;
  • 遠離正在運行中的 3D 列印系統;
  • 使用經測試和驗證具有低排放量的機器和 ABS 細絲。

(來源:3D Printing PROGRESS)

現如今,3D 列印技術越來越多地用於家庭、學校、圖書館和其他人們通常花費大量時間的場所。

同時在疫情期間,3D 列印廣泛用於製造 COVID-19 的口罩、呼吸器和其他個人防護設備,因此解決這些顆粒的問題有了新的緊迫性。

但是 3D 列印過程釋放顆粒汙染的問題,並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或許將來在材料、工程機械等多學科的共同發展下,這個難題最終會被攻克,屆時人們才能真正安全地使用 3D 列印技術。

參考資料:

https://www.sra.org/2020/12/18/3d-printers-may-be-toxic-for-humans/

相關焦點

  • 「科普」3D印表機可能對人體有毒?9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注意
    近日,在2020年美國風險學會舉辦的3D列印與新興材料的暴露與風險評估研討會上,介紹了幾項旨在表徵和量化室內環境中釋放、組成、顆粒大小和停留時間的研究: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研究所的錢勇博士開展了一項研究,通過檢測吸入的人體肺細胞和大鼠,評估了3D列印過程中ABS排放的潛在毒性。
  • 英國科學家3D列印仿生舌頭,具有潛在的味覺功能
    從科學家利茲大學和愛丁堡大學具有三維印刷的合成舌,這可能是能夠感測在食用香料。為了評估其製成的口腔器官的可變形性,研究人員隨後將其與豬的可變形性進行了比較,事實證明,它在強度,可溼性和質地方面幾乎完全匹配。 經過一系列成功的測試,研究小組得出結論,他們的3D列印的基於矽膠的設備可以準確地模擬人舌的拓撲。
  • 3D列印材料ABS——毒性解析
    「艾邦高分子」進行關注;更多行業知識,即時技術交流與求購信息,也可以加小編微信:278531837,在小編的朋友圈哦!ABS樹脂燃燒及熱分解產物目前還沒有定論,但使用FDM類型的3D印表機時,要確保工作環境通風,以及不要長時間待在工作環境中。一定要選購正規廠商生產的無毒性ABS材料,劣質ABS材料通常採用回收材料製作,毒性會更大。同時,也不宜直接使用ABS材料3D列印幼童玩具,擔心玩具上的毒性對兒童不利。  ABS是五大合成樹脂之一,也是最常見的工業材料。
  • 研究人員在聚合物顆粒中加入銀納米顆粒,3D列印出黃色部件
    /p>通過在傳統的熱塑性粉末中引入少量的質子銀納米顆粒,研究團隊能夠將列印對象變成黃色。鑑於目前的桌面LPBF系統只能製造白色或黑色的部件,該團隊的新材料可以為一些現有的印表機帶來一抹色彩。△研究人員研發的3D列印材料及列印過程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目前,桌面雷射3D印表機只能列印黑色物體,在這項研究中
  • Nature 揭示二氧化矽氣凝膠微結構製造的突破性進展,3D列印是關鍵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近期發表在訂刊 Nature中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微型二氧化矽氣凝膠製造技術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來自瑞士國家聯邦實驗室(Empa)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通過墨水直寫3D列印技術實現二氧化矽氣凝膠材料的高精度製造。
  • Nature 揭示二氧化矽氣凝膠微結構製造的突破性進展,3D列印是關鍵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近期發表在訂刊Nature中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微型二氧化矽氣凝膠製造技術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來自瑞士國家聯邦實驗室(Empa)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通過墨水直寫3D列印技術實現二氧化矽氣凝膠材料的高精度製造。
  • 3D列印材料之 PLA材料
    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後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在特定條件下完全降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汙染環境,這對保護環境非常有利,是公認的環境友好材料。聚乳酸是是人體肌肉中也存在的物質,在進行大運動量訓練後,人體肌肉中會形成乳酸,說簡單一點你去操場跑幾圈,你的體內就會產生乳酸,乳酸的結構簡式為:CH3CH(OH)COOH。分子式我查的,不知道準確否。業內人士PLA檢驗報告。
  • 太空人首次在國際空間站上3D列印了人體組織
    來源:cnBeta.COM國際空間站上的一名俄羅斯太空人,剛剛嘗試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進行了人體組織的 3D 列印。 其藉助了俄羅斯研究人員製造的一套磁懸浮裝置,能夠從一些分離的細胞中製造出人類的軟骨。科學家們表示,這項工作有助於開發出在長期太空飛行中製造再生組織的新技術。
  • 俄羅斯學者開展碳和矽納米顆粒對海洋環境的潛在危害研究
    據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官網消息,由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科學院遠東分院和西伯利亞分院以及國際毒理學專家聯合組成的研發團隊開展了塑料製品與複合材料成份中含有的碳和矽納米顆粒對環境潛在危害的研究
  • 3D列印材料新突破:乳膠3D列印
    要實現科學工程的突破,需要大量的工作和研究,更需要專業團隊技術攻關。 近日,據白令三維了解,來自高分子創新研究所、科學院和工程學院的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跨學科團隊共同提出了一種新的乳膠3D列印方法,並獲得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也與米其林北美合作開展這個項目。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3D列印是否可以幫助實現這一目標?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組織工程學(TE)領域研究的最前沿,這得益於有關傳統3D列印技術可以適應控制3D空間中高密度細胞群沉積的演示的推動。在不同的技術中,基於擠出的3D列印已被認為是實現TE視覺的最可能技術。特別是,對細胞活力影響有限的溫和加工條件,以及它們在加工具有廣泛性能的材料中的靈活性,使得該技術成為有吸引力的候選者。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因此3d列印的高價格是導致其面世以來廣受阻礙的原因。但是3d列印的高價格也是不得已為之的,以下我將分述幾個方面的原因以說明為什麼3d列印的價格如此高。再加之3d列印需要機器長時間使用,機器的啟動和預熱都是需要時間的,機器的這些中間過程也是需要很多成本的。這兩者的疊加增加了3d列印的成本,這就體現在3d列印的價格上。  第三,3d印表機器的自身價格也比較高。3d列印是從國外引進的,因此再加上從國外到國內的各種稅之後,3d印表機器的價格在國內也是比較昂貴的。
  • 3D列印"仿生皮膚"讓機器人也有觸覺
    這種電子織物具有由矽製成的基底層,頂部和底部的電極由導電性的墨水、一個螺旋形的壓力感受器和一個「犧牲層」組成。在列印過程中,犧牲層可以保持頂層的位置不變,一旦列印完成,這一層就會被洗掉。傳統的3D列印系統往往使用高溫、剛性的液態塑料,而此項研究中使用的多層「墨水」可以在室溫下設置,這意味著它可以直接列印到人體皮膚上。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製造微型樂高式「骨磚」
    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hsu)的研究人員擁有3d的微型樂高式「骨磚」,可以治癒骨折。 研究人員的微型空心磚只有跳蚤的大小,可以用作支架,硬和軟組織都可以再次生長。此外,模塊的可堆疊性使它們能夠像玩具磚一樣進行交互,提供可伸縮性和數千個潛在的幾何配置。最終,俄勒岡小組的目標是擴大技術和使用微型籠子生產實驗室製造的器官代替人類移植。
  • 國外3D列印腎臟的最新進展!
    可以想像,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因為人體組織的結構和組成都極為複雜。2、解決方案生物列印最著名的3D列印方法是擠出式,材料分為液態和固體熔融狀態,常用的液體是水凝膠,又被稱作生物墨水。立體光刻技術可能會代表一種更合適的技術,因為它具有印刷複雜形狀的高詳細能力,但是,這種製造過程可能對活體組織有害,並可能產生細胞毒性。
  • 陳根:俄羅斯太空人首次實現,3D列印人體組織
    2019年4月,特拉維夫大學的研究員使用患者自己的細胞和生物材料成功「列印「了世界上第一顆2.5釐米的3D血管化心臟。這是全球第一個完整的3D列印心臟,一度引發學界乃至全球的轟動。,這也使生物科學向功能性人體器官列印邁出關鍵一步。
  • 俄科學家開發基於納米顆粒高解析度雷射3D列印
    雙光子光刻是一種3D列印方法,與大多數雷射3D列印技術不同,3D雷射列印技術的解析度受3D印表機雷射點的大小限制,雙光子聚合技術可將列印解析度提高到難以置信的精度。對於醫學研究領域,即用於藥物輸送、組織再生、化學和材料合成的應用而言,這項技術值得深入研究。
  • 納米材料修復鉻汙染土壤的研究進展
    在人體內,三價鉻可以協助胰島素髮揮其生物作用;但是Cr(Ⅵ)是對人體危害最大的八種化學物質之一,是國際公認的三種致癌金屬物之一,它會通過食物鏈數十倍的富集,再經由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對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對Cr(Ⅵ)汙染的治理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一項重大課題。土壤中的鉻起初來源於巖石風化,然後逐步被轉移到成土母質與土壤中。
  •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AFM|3D列印高強韌雙網絡顆粒水凝膠
    為了解決這個缺點,引入了一種新穎的3D列印方法來製造堅韌的軟質材料,即由分隔試劑製成的雙網狀顆粒水凝膠(DNGH)。這是由一種由微凝膠組成的墨水實現的,該微凝膠在含單體的溶液中會溶脹。墨水經過添加劑製造後,這些單體被轉化為滲濾網絡,從而形成DNGH。這些DNGH足夠堅硬,可以重複支撐高達1.3 MPa的拉伸載荷。而且,它們比它們所製成的每個純聚合物網絡都要堅韌一個數量級。
  • 研究人員3D列印石墨烯電極,可以檢測食物中的毒素
    來自南洋理工大學、布拉格化學科技大學和沙特國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製作了3D列印的石墨烯電極,能夠檢測食物中的真菌毒素zearalenone(又名ZEA,有毒的次生代謝物)。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研究可以為食品安全保障的新方法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