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細的3D列印纖維可以監測口罩的滲漏情況

2020-10-02 cnBeta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的最新進展生產出了電子纖維,這些纖維可以在肉眼看不見的前提下作為健康監測的傳感器。該纖維最初被運用到一種可攜式呼吸傳感器來做演示,但團隊表示,該方法也可用於生產低成本的傳感器,用於一系列應用。

該團隊的3D列印技術使用銀和半導體聚合物來生產導電纖維芯,包裹在薄薄的聚合物護套中。這種方式與典型的電線結構相似,但直徑僅僅只有幾微米,比人的頭髮細100倍左右。

科學家們將這種纖維傳感器變成了一種可攜式呼吸監測器,將其應用在口罩上,然後用它來監測受試者的呼吸。該團隊利用該傳感器不僅成功檢測到呼吸急促、氣短和模擬咳嗽的跡象,還能敏感地追蹤到受試者面罩的漏氣位置。

將其應用於織物口罩和手術口罩後,團隊發現,漏氣主要來自前面,尤其是在咳嗽時。當涉及到N95口罩時,研究人員發現,其大多數洩漏來自側面。鑑於口罩在解決COVID-19方面的重要性,這被證明是一個有用的實驗,同時也證明了該設備的潛力,該團隊表示該設備的性能優於同類商業傳感器。

"與傳統的薄膜技術相比,由小型導電纖維製成的傳感器對3D中的流體和氣體的體積傳感特別有用,但到目前為止,將它們列印和融入設備,並大規模製造它們一直是一個挑戰,"領導這項研究的劍橋工程系的Yan Yan Shery Huang博士說。

該團隊還能夠利用其多功能的3D列印技術生產出與生物細胞大小和形狀相似的生物相容性纖維。該團隊表示,這些微觀裝置可用於幫助 "引導"細胞進入所需的模式。此外,這些纖維還可以連接到智慧型手機上,通過聲學驅動的壓電技術來感知聲音,最終幫助用戶更好地認識周圍環境。

"我們的纖維傳感器重量輕、價格便宜、體積小、使用方便,因此它們有可能變成家庭測試設備,讓普通大眾進行自我測試,以獲取環境信息。"Huang說。

該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相關焦點

  • 劍橋大學3D列印電子纖維檢測口罩漏氣情況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 3D 列印的最新進展生產出了電子纖維,這些纖維可以作為健康監測的傳感器。該纖維最初被運用到一種可攜式呼吸傳感器來做演示,但團隊表示,該方法也可用於生產低成本的傳感器,用於一系列應用。
  • 3D列印出微小透明的導電纖維可以捕捉人們呼出的氣息
    打開APP 3D列印出微小透明的導電纖維可以捕捉人們呼出的氣息 MEMS 發表於 2020-12-01 16:49:37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3D列印出微小透明的導電纖維可以捕捉人們呼出的氣息,幫助診斷醫療狀況。
  • 劍橋大學黃豔燕團隊聯合發明3D列印微納米纖維傳感器
    假如把微納米導電纖維組裝為 3D 結構,就能開發出新型透明透氣的柔性電子器件,其可以用於健康監測、物聯網和生物電子傳感器等。本次研究還首次提出一種新方法,即採用一步到位的方法來將列印出來的微納米導電纖維直接集成到電路上,從而減少了傳統導電纖維製備工藝中不可避免的複雜後處理。同時,iFP 過程還可以將微納米纖維在列印的同時就將纖維節點 「焊接」 起來,像金屬和高分子這些差異很大的導電纖維,都能被一步到位的 「焊接」 在同一個多材料纖維網絡中。
  • 面向陣列和3D光電和生物傳感的導電纖維3D列印技術
    迄今為止,導電微/納米級纖維的製備和形態從轉印化學生長的納米纖維/絲,直寫繪製超長纖維,和2D / 3D直接列印。這些獨特的導電結構已經啟用了許多的應用,包括透明和柔性電極,導電紗線,組織工程支架和生物電子設備。從呼吸到引導生物細胞運動,微小的透明導電纖維的3D列印可用於製造可"聞,聽和觸摸"的設備,這使其特別適用於健康監測,物聯網和生物傳感應用。
  • 留學生聯合發明比頭髮細一百倍的3D列印微納米纖維傳感器
    假如把微納米導電纖維組裝為3D結構,就能開發出新型透明透氣的柔性電子器件,其可以用於健康監測、物聯網和生物電子傳感器等。本次研究還首次提出一種新方法,即採用一步到位的方法來將列印出來的微納米導電纖維直接集成到電路上,從而減少了傳統導電纖維製備工藝中不可避免的複雜後處理。   同時,iFP過程還可以將微納米纖維在列印的同時就將纖維節點「焊接」起來,像金屬和高分子這些差異很大的導電纖維,都能被一步到位的「焊接」在同一個多材料纖維網絡中。
  • 裸眼看不見的3D列印纖維可測量空氣顆粒等
    為此,同樣來自工程系的Yan Yan Shery Huang博士帶領一個團隊進行了3D列印由銀和/或半導體聚合物製成的複合纖維的研究。纖維進入墊。纖維在兩個銅墊之間拉伸,橋接兩個電極。 為了演示應用,該團隊創建了傳感器,用於測量通過面罩洩漏的水分。傳感器能夠確定從織物或手術口罩洩漏的最多的部位是從正面洩漏的,尤其是在咳嗽時,而N95口罩的洩漏最多的部位是從頂部和側面。
  • 劍橋研究人員開發出用於健康監測的隱形纖維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3D列印出微小透明的導電纖維可以捕捉人們呼出的氣息,幫助診斷醫療狀況。這種細小的導電纖維比人的頭髮還要細100倍,其功能超越了傳統的薄膜設備,可用於製造能夠實現 "嗅覺、聽覺和觸覺"的設備,使其成為健康監測、物聯網和生物傳感應用的理想選擇。
  • 研究表明,從源頭防止排放可以減輕超細纖維汙染
    在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他們發現,我們從洗衣循環中釋放到陸地環境中的人造超細纖維的數量可以與流入海洋、河流和湖泊的超細纖維相匹敵,而且可能很快就會被其吞噬。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工業生態系教授、研究合著者Roland Geyer說事實上,根據這篇論文,自1950年(合成纖維大規模生產的開端)以來,合成超細纖維排放總量的大約一半是在過去十年產生的。在很大程度上,由於全球對快時尚的需求,以及廉價、可大規模生產的合成纖維的趨勢,以及越來越多的洗衣機,我們的衣服不僅汙染了海洋,而且也汙染了陸地。
  • 【聚焦3D列印】MarkForged發布更強韌的玻璃纖維3D列印線材
    國內首臺百萬級別的微型金屬3D印表機市場售價僅98萬,誠招代理,電話:400-0532-630MarkForged發布更強韌的玻璃纖維3D列印線材但是,當這兩樣被放在一起時,就變成了最強、最韌的材料——玻璃纖維,在我們的房屋、汽車、輪船,甚至是飛機關鍵部分都能夠看到它。除了強度高之外,玻璃纖維還非常輕巧有彈性——難怪製造商們都這麼喜歡它。不過,直到最近,玻璃纖維都不是我們看到的諸多3D列印材料的一種——在很長一段時間裡,3D印表機無法列印複合材料。
  • 3d列印價格為何這麼高
    因此3d列印的高價格是導致其面世以來廣受阻礙的原因。但是3d列印的高價格也是不得已為之的,以下我將分述幾個方面的原因以說明為什麼3d列印的價格如此高。3d列印的材料有些在自然界中是很少存在的,有些即使存在,也很少運用到普通民眾的生活中,更不可能大規模的運用到3d列印中。
  • 新型納米複合材料具備自我監測能力 可3D列印汽車
    (原標題:新型納米複合材料具備自我監測能力 可用於3D列印汽車)
  • 超細晶粒高強度鈦合金3D列印材料
    材料界已經認識到細小和等軸晶可以減少熱裂紋並能夠改善性能,但在目前的鈦合金增材製造過程中,由於高冷卻速率和熱梯度的不平衡凝固,晶粒的主要特徵是具有柱狀和織構化的微觀結構,在增材製造中形成等軸晶粒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這一問題有望在新型鈦-銅合金材料增材製造中得以解決。
  • MIT華人教授發明神奇墨水,在小鼠大腦中植入3D列印柔軟電極
    研究小組列印了幾種軟電子設備,包括一個小的柔軟電極,並將它們植入小鼠的大腦中。當小鼠在一個可控的環境中自由移動時,神經探針能夠捕捉到單個神經元的活動。監測這種活動可以給科學家提供更高解析度的大腦活動圖像,並可以幫助制定治療方案和長期大腦植入物,以應對各種神經系統疾病。
  • 3D列印玻璃纖維摩託艇
    3D列印玻璃纖維摩託艇   10月初在義大利舉行的熱那亞遊艇展上,義大利一家初創公司正式推出了全球第一艘3D列印玻璃纖維摩託艇。
  • 一文看懂連續纖維複合材料的3D列印現狀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複合材料連續纖維的3D列印正在處於厚積薄發的節點上,而介於目前金屬的3D列印多局限在航空航天及醫療這些高附加值產品的應用領域,3D科學谷認為當前的發展趨勢使得塑料的3D列印將比金屬的3D列印與應用端的結合面具有更加廣泛的潛力。
  • 為狗狗定製3D列印假眼,助力動物保護
    通過使用3D掃描和建模技術,科學家們能夠根據狗狗的情況定製人造眼>為了克服這一弊端,科學家從人類患者使用的多孔植入物中獲取了靈感,這些植入物可以讓纖維血管有更大的生長空間同時,3D列印技術不僅經常被用於製造人類解剖結構的複製品,而且還用於生產個性化的面部移植手術植入。使用同樣的方法,研究團隊理論上可以為狗製造眼睛植入物,根據它們的品種、大小和形狀量身定做。
  • 工程師開發變形噴嘴,可改變3D列印纖維方向
    3D列印物體中嵌入纖維可用於增加這些物品的導電性或額外強度等特性。現在,工程師們已經開發出一種變形列印噴嘴,以在列印過程中改變這些纖維的方向。通常,碳等功能性材料的短纖維只是簡單地混入列印介質中,然後與之一起被擠出。因此,它們通常會以相對於彼此的隨機雜亂狀態結束。這對某些應用來說是可以的,但對其他應用來說是行不通的。
  • Anisoprint近期發布了兩款由Polymaker開發出的3D列印材料
    打開APP Anisoprint近期發布了兩款由Polymaker開發出的3D列印材料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01 11:41:06
  • 東華大學莫秀梅教授等人:3D列印電紡纖維基軟骨再生支架
    三維(3D)纖維支架因為其纖維網絡可以有效地模擬ECM結構,調節細胞生物學行為,包括粘附、分化和基質沉積備受關注。靜電紡絲作為一種用途最廣泛的纖維製造技術,可用於製備可控制的納米纖維,可準確模擬ECM結構(如纖維膠原)。
  • 3D列印,解密未來製造業的「潛力股」
    2019年聖誕節,諾丁漢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生製作了200多個3d雪花送給本科大三的學弟學妹們。每一片雪花都是由我們目前正在攻讀增材製造與3d列印碩士學位(additive manufacturing and 3d printing msc)增材製造和3d列印碩士專業的學生親手製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