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探索頻道報導,在阿根廷布省埃塞薩地區,有個叫涅瓦斯的男子在自己農場內散步時,發現了一個「怪石頭」,直徑長約1米,上面布滿了黑色的鱗片,頂部還有一個洞,遠看就像一個巨大的蛋殼。
男子初以為是一顆恐龍蛋化石,後經過古生物專家鑑定,這是一塊8000年前雕齒獸化石。
01身長4米,背高2.5米,體重達2噸
雕齒獸隸屬於貧齒目、雕齒獸科、雕齒獸屬動物,被古生物學家稱為一座「移動的動物城堡」,作為一種已滅絕的甲殼類巨獸,雕齒獸曾生活在阿根廷、烏拉圭與巴西一帶的草原上。
雕齒獸與烏龜長得相似,只不過體型更加龐大。成年雕齒獸從頭到尾的長度可達4米,背部最高2.5米,體重能夠達到2噸,與一輛甲殼蟲汽車差不多大。
它的四肢粗短。奇怪的是,前肢長著爪子,後肢卻類似於蹄子。由於雕齒獸的身體沉重,加上腿短,基本上沒有什麼奔跑能力,走起路來很緩慢,只能一步一步慢慢爬。
02嘴巴很小,卻長有2顆大獠牙
也許是第一眼被雕齒獸的外殼吸引住了,大家往往忽略了它的頭部。雕齒獸的頭小小的,外形很像雕,頂部長有一對小眼睛,配上一個柔軟的小長鼻子,與它的身型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
雕齒獸的嘴巴也十分獨特,嘴巴小小的,嘴中長有兩排臼齒,還有2顆大大的獠牙。
一說到獠牙,很多人就會想到大灰狼,不過話說雕齒獸並沒有大灰狼那麼面目猙獰,相反還顯得很可愛。
03背著一塊堅硬的甲殼,直徑大於2米,重達半噸
雕齒獸全身幾乎都覆蓋著鱗甲,除了頭部,身體被一個堅硬的甲殼所覆蓋。成年雕齒獸的甲殼直徑大於2米,重達半噸,這相當於自己體重的1/5到1/4,保護著雕齒獸的整個身軀。
這個甲殼形狀像龜,是由1000多塊1寸厚的骨質甲片組成,它上面的每一片甲片,外形都是大小不一的六邊形,這些甲片就像馬賽克一樣拼接在一起,牢不可破。
它是形成原理是這樣的:表皮結構衍生出大小不一的六角形的堅硬骨片,嵌在角質化的硬皮上,從而形成厚重的鱗甲。
可見,雕齒獸的外殼與其身體的骨骼結構沒有多大關係。這樣一來,鱗甲既具有了一定的硬度,又能夠進行靈活變形與相對自由地擺動。不過,雕齒獸不能像烏龜那樣把頭縮入殼內,但它的頭顱骨頂有一個保護性的骨冠。
04尾巴像拉長的松球,末端還帶刺
雕齒獸長著一條管狀的尾巴,就像被拉長的松球,由小甲片和棘狀突組成,有環形骨作為保護,尾巴的尖端還有角質化的刺,整個尾巴就像一根帶刺的棍棒,又粗又有力量。
遇到天敵或者險情,它們就用尾巴出擊,就像運動員揮動棒球棍一樣,甩擺其帶刺的尾巴。在尾部擊打的過程中,它們還有著精確的「擊打重心」,可以釋放出一股強大的衝擊力,但其反作用力卻接近於零。
據《英國皇家學會B刊》雜誌介紹,雕齒獸進化形成的這種防禦手段,有助於對付當時的恐鳥、鱷魚和袋熊等掠食性動物。
如此看來,成年後的雕齒獸還是具有相當強的戰鬥力的。在這樣的堅硬裝備下,再兇猛的肉食動物,也不怎麼想對雕齒獸發動攻擊。
05為爭奪配偶,背對背反方向站立,自相殘殺
如此身型巨大的雕齒獸,初看以為它是吃肉的,可萬萬沒想的是,雕齒獸竟然是食草動物。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的記載,雕齒獸並不挑食,幾乎吃所有它們能找到的東西,包括各種植物和昆蟲。
它們基本上不愁吃,同伴之間很少為了吃而大打出手的,但雄獸之間為了爭奪配偶難免要發生戰鬥。雄性間因求偶爭鬥的時候,都擺動自己的身體,利用自己的尾錘互掃,企圖給對手造成傷害。
攻擊對手時,它們的鬥爭方式比較奇特,並非面對面站著,而是背對背反方向站立。由於雕齒獸尾部擺動幅度是後肢的180度範圍,所以它們尾部打擊範圍接近於對手肢體肩部或者身體中部位置。
儘管雕齒獸的速度很慢,尾巴的攻擊節奏也算不上快,但是一旦被尾錘給砸中,那造成的傷害也是可怕的。
有時,雄獸相鬥也是頭對頭面對面,這樣的爭鬥,也許是它們試圖抑制對方的前肢攻擊力量。
06厚重的頭骨、骨質的尾巴、球狀的外殼,雕齒獸不怕劍齒虎
作為新生代的「防禦大師」,雕齒獸構建有強大的防禦系統,除了厚重的頭骨和骨質的尾巴,最核心的就是它那球狀的外殼了。
正是憑藉著其強大的護身系統,雕齒獸才能漫步在的南美大陸上,即使碰到劍齒虎,面對這層外殼也無計可施,想想要將重2噸的雕齒獸翻轉過來,對劍齒虎來說,的確有點難度。
但雕齒獸身上還是有一個弱點,它的頭無法像烏龜一樣縮回殼裡去。儘管它有一根尾錘,但是緩慢的攻擊節奏,很難對靈巧的劍齒虎造成實質性的傷害。
劍齒虎就利用了雕齒獸的這個弱點,慢慢消耗它的體力和耐性,然後趁其不備一口鎖喉。但是劍齒虎一般不願意進攻它們,還浪費很多時間不說,其肉少很不夠吃。
07三千五百萬年前約6公斤重,8500年前體重進化到2噸重
《當代生物學》的一份研究報告稱,雕齒獸可能最早出現在3500萬年前,當時雕齒獸的體重只有6公斤左右,其體型是逐漸變大的,並非一出世就2噸重。
直到200萬年前,巴拿馬地峽的升起,南北美洲之間出現了陸橋,強勢的北美動物南下橫掃南美洲的動物,使得很多物種開始滅絕。在這場大衝擊中,雕齒獸憑藉完美的防禦系統,成功躲過這一浩劫。這一時期,雕齒獸進化出中等身材,體重達到80公斤左右。
在上新世早期到更新世晚期(30000-8500年前),狂野的美洲大陸上,雕齒獸以獨特的生存方式,在激烈的生存環境中,為自己爭得了一席之地。此時,雕齒獸逐漸演化成巨型動物,體重達到了2噸。
08是什麼讓雕齒獸走向滅絕的呢?
如此強悍的防禦能力,是什麼讓雕齒獸走向了滅絕的呢?面對這一問題,大家議論紛紛,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說氣候變化的,有說傳染病傳播的,也有分析說是因為美洲大陸連接使捕食關係轉變。
也有人覺得是由於其生產生育的問題造成最終滅絕的,說它們背負著重大的殼,不方便交配。但是最終普遍被接受的說法歸咎於人類的破壞。
那是13000年前冰蓋擴張,人類首次登上美洲大陸,對於雕齒獸來說,這是一場大浩劫。你要知道,在別的動物眼中,雕齒獸也許是堅不可摧的移動城堡,但在人類眼中,雕齒獸只不過是一道食物而已。
人類使用長矛攻擊雕齒獸的頭部,想方設法將它弄翻,然後殺死它。除了吃它肉,人類還拿它的外殼來做盾牌,甚至還用外殼來蓋房子。就樣,曾經作為南美洲的地頭蛇,在人類的瘋狂捕殺之下,在距今4000年前,最後的雕齒獸也滅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