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床山鸞鳥,《山海經》原文記載為: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採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大荒西經》則載道鸞鳥自歌,鳳鳥自舞。從古至今鸞鳥與鳳鳥都是祥瑞的象徵,有時與鳳凰齊名,《甄嬛傳》有一版本稱為鸞鳳還巢,可見其魅力。
鸞鳥與鳳凰同樣,也分雌雄。雄鳥稱為鸞,雌鳥稱為和。如此看來,古人所言鸞鳳還巢其實也是存在歧義的,但是也有說法稱鳳凰、鸞鳥的意指與本身對立是有道理的,符合陰陽之說。
據傳說鸞鳥的叫聲非常悅耳,音調多樣,故而古代常被當作車的鈴聲,一說此為鑾車的由來。 屈原在《楚辭》中多次提及鸞鳥,筆墨言談之中盡顯鸞鳥的美好與優雅。 從歷史與典籍來看,中國尊貴的圖騰神獸在鳳凰之後當屬鸞鳥。
孤獨的神獸 我是一隻鸞鳥,從誕生起就在尋找我的另一半,可惜無盡的歲月流逝,我一個同類都找不到。廣闊的天空任我飛翔,我看到人族對我的喜愛與尊重,看到鳳凰族的欣欣繁榮,但我看不到自己。 有一天,我落在人界,撞翻了銅鏡…… 我終於見到了同類,五彩花紋,可惜,一觸即碎。 後來,我明白,原來世上只有我。 鸞鳥,又被稱為愛情鳥,遍尋不到伴侶,臨鏡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