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跟中國比「建橋」?美媒毫不客氣「拆穿」真相,現實很殘酷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20-11-28 15:01:49 來源: 易烊千璽的小寶貝

舉報

  眾所周知,作為鄰國,一段時間以來,印度總是拿中國與其作對比,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印度總想著超越中國。就在此前的一次年會上,印度總理莫迪甚至豪言,要把印度打造成2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近日,有美媒發文毫不客氣的「拆穿」真相。

  

  據環球網11月25日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4日發表了一篇題為「雙橋記:印度和中國在馬爾地夫爭奪影響力」的文章稱,中國在馬爾地夫不斷擴大的影響力,已經引起印度的不安。印度將這一地區視為其傳統勢力範圍的一部分,現在卻可能要被「拉攏」走。尤其「印度在馬爾地夫無法影響中國的安全,但中國在馬爾地夫可以有很多辦法來影響印度的安全」。為了「挽回」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馬爾地夫,印度頻頻示好,甚至要跟中國比「建橋」,還想在規模上壓中國一頭,但印度本國專家立馬潑了盆冷水。

  

  文章以2018年竣工完成的馬爾地夫中馬友誼大橋舉例稱,多年來,由於馬爾地夫往返市中心馬累與國際機場以及胡魯馬累島只能搭乘輪渡,有時在通勤高峰期,排隊可能要花上幾個小時。於是在2008年,馬爾地夫前總統加堯姆首次宣布在馬累和機場島之間修建一座跨海大橋,而此次建橋的承接方就是中國。2018年中馬友誼大橋開通後,馬爾地夫前總統亞明甚至將其譽為兩國雙邊關係的裡程碑。

  

  與此同時,印度方面卻急了,於是在今年8月份,印度宣布了一項5億美元的一攬子計劃,用於在馬爾地夫修建自己的大橋,此舉被廣泛認為是為了「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然而截至目前,印度工地已停工半年有餘。在文章最後,CNN甚至質問稱,印度8月份承諾要在馬爾地夫建的那座橋呢?近年來隨著我國國力日益增長,經濟飛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更是成為一大亮點,中國企業甚至被許多媒體稱為「基建狂魔」。儘管有人認為,近年來印度的經濟保持著高增長狀態,但要想在「建橋」上超越中國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在馬爾地夫,印度想要跟中國比建橋?美媒:結果印度項目爛尾半年
    11月25日美國媒體CNN發表文章,將中國在馬爾地夫修建的中馬友誼大橋跟印度修建的大橋進行對比,然而該篇文章的重點是,中國跟印度在馬爾地夫的影響力。該文章認為印度在過去一直都將馬爾地夫視為自己的領土範圍,但是隨著中國在馬爾地夫影響力逐漸增強,也導致馬爾地夫逐漸脫離了印度的治理軌道。
  • 美媒, 印度花27億打造的衛星3天就隕落, 就這還敢叫板中國航天!
    有資格參與科技競賽遊戲的國家不斷變少,未來將更少,直到最後的最後,剩下唯一一人,因此我們自然是要全力爭取成為那最後一人。,在十年的時間裡,中國就已經是完成了超越。    中國的科技實力就連美國也要重視,但是我們的鄰居印度卻並不這樣認為,印度覺得自己的科技是有能力和中國比拼一下的。
  • 印度隱瞞病情?美媒:數量少是因為沒來得及檢測,感染人數已過億
    其中,有一個國家尤其值得一提,那就是印度。要知道,過去無論是衛生情況,還是治療水平,印度一直都是外界吐槽的對象,但比較神奇的一點是,迄今為止按照印度官方公布出來的數據,所有邦郡的感染數,僅僅只有千例左右,死亡數也不過百,以這個人口超過13億的基數而言,可謂是相當優秀了。
  • 中國頒布重要文件,美媒:將對印度使用氣候武器
    但是這項事關民生的重要文件卻引來了西方媒體的惡意解讀,英國《衛報》認為中國人工降雨計劃反映出自身存在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指責中方不顧一切代價發展經濟,CNN則是藉機炒作「中國威脅」, 指責中國此舉會對鄰國產生不利影響,儼然是一副人工降雨也有錯的姿態。
  • 雅魯藏布江水電項目敲定,相當於再造3個三峽,印媒聽後不淡定了
    然而這項計劃卻引起了鄰國印度的強烈關注,不少印媒還對此給予了悲觀解讀。《印度斯坦時報》報導稱,中國在跨境水資源方面比印度更具戰略優勢,是南亞和中南半島上7條大河的上遊流域國家,這意味著中國的水電開發項目將會給下遊的印度和孟加拉國製造水資源安全威脅。
  • 美媒:中國綜合國力遠超印 很多人瞧不起印度
    原標題:美媒:中國綜合國力遠超印 很多人瞧不起印度 印度蘇-30MKI機群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網站2月10日文章,原題:印度與中國:冷和平結束?   現在,中國和印度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接觸多於最近歷史的任何時期。最重要的是,兩國政府都願意緩解緊張關係。當危機發生時,他們冷靜耐心地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危機。簡言之,兩國政府與政府的關係是文明的。   不過,中印之間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兩者一前一後地平行前進。本世紀以來,合作的方面不斷加速,而戰略競爭也沒落下,在有些領域甚至發展更快。
  • 美媒炒作中國欲借清理太空垃圾部署天基武器 專家:兩者毫不相干
    資料圖:圖為美媒報導的太空垃圾(Space junk)綜合示意圖。(拖拽圖片或右鍵「在新標籤頁中打開」可查看大圖)(環球網1月17日報導)「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空垃圾製造國之一,如果中國試圖想辦法清除這些垃圾,那麼中國可能是計劃向軌道上部署天基武器……」這雖然不是所有美國人對中國航天活動的看法,但卻是一些西方媒體打量中國航天活動的眼光。
  • 林更新懟網評毫不客氣!事後風向轉太快,「喝醉」說辭有些牽強
    【文:淘子】林更新懟網評毫不客氣!事後風向轉太快,「喝醉」說辭有些牽強!12月2日,林更新在微博上發布了一篇文字,回懟那些惡評他新劇的網友們。個個都跟影評人似的,到底懂不懂剪輯呀?看來林更新還真是對這些評價毫不客氣呢!本以為他也就是個挺逗比的人,沒想到發起火來還真是挺讓人害怕的。但是當大家看得津津樂道的時候,林更新卻突然將風向轉變了,說自己是喝醉了,希望大家高抬貴手,誰都不容易!
  • 美媒發布2020世界軍力排行,中國第三印度第四,用意耐人尋味
    近日,美國一家名叫「全球火力」的網站,發布了2020年世界軍力排行榜,美國排名第一,俄羅斯排名第二,中國排名第三,印度、日本、韓國分別排名第四、第五、第六,而英、法這種老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卻排在七位和八位。
  • 中國科考船斯裡蘭卡活動,印媒揚言要驅趕
    過去日本退出了所謂「菱形包圍圈」的概念,希望同印度、澳大利亞以及美國聯手限制對於中國在印度洋的發展,隨著中國海軍力量的發展,中國必然要進一步拓展自身在海上的影響力從而保障自身海外利益不受到外部勢力的侵犯。
  • 美媒:英語在印度佔有特殊地位 常激化社會矛盾
    美媒:英語在印度佔有特殊地位 常激化社會矛盾 2014-10-30 11:26: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葛雨帆
  • 嫦娥五號登月印媒看酸了:倘若沒有新冠疫情,印度也能去月球挖土
    從印媒報導來看,印度一直自詡為世界航天大國,其中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還聲稱已經掌握了太空發射的技術訣竅,而印度的登月計劃就是由該組織負責,但是之前的月船1號和月船2號探測器都表現得差強人意,長期與地面保持著失聯狀態。
  • 非要瘋狂惹怒中國,別怪我們不客氣!中方宣布對美反擊,要動真格
    當天,美國國會眾議院投票通過所謂「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聲稱美政府將為目前已持籤證在美國,但返回香港可能面臨「政治迫害」的香港人提供「臨時保護身份」,「歡迎」香港居民暫時在美居住美最新制裁開創了一個極其惡劣的先例,堪稱是川普政府對華敵意又一次歇斯底裡的展示。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事務純屬中國內政,美方沒有任何資格橫加幹涉。
  • 三艘美航母駛向亞洲,遭長光衛星全程監控,日媒:這就是殘酷現實
    而在幾天前,美國海軍和太平洋艦隊的官方社交帳號於6月5日也發布圖文消息稱,「羅斯福」號核動力航空母艦(CVN-71)在關島阿普拉軍港做短暫停留後,已經再次出海,重返部署任務,繼續在印度-太平洋地區部署。美海軍航母「尼米茲」號和「裡根」號同一天宣布啟動亞太巡航,加上繼續執行部署任務的「羅斯福」號航母,美國近期或在西太平洋集結三航母秀肌肉。
  • 真相來得太晚!喬治續約一年就「叛逃」?美媒正式為他平反!
    真相來得太晚!喬治續約一年就「叛逃」?美媒正式為他平反! 如果說本賽季的最大贏家是湖人隊,應該沒有球迷會反駁,因為他們最終捧起了奧布萊恩杯。雖然依然有人會說含金量的問題,但是沒辦法,即便是這樣沒有含金量的冠軍,也是一些球隊夢寐以求的。
  • 美軍要挺進喜馬拉雅山脈?美印下一步險棋,中國專家說出扎心真相
    據央視網12月23日報導,近期,有美國軍官揚言,要派美軍前往喜馬拉雅山脈,與印度軍隊開展聯合訓練。對此,專家認為,美方所謂軍演是假,真正目的在於培訓印軍,但這種軍事手段根本治不了印度的"病"。美印軍演只是幌子?
  • 莫迪又想鼓吹印度製造,網友神回復:生產印度商品的設備是進口的
    導讀:印度總理莫迪最近又想鼓吹印度製造了,不過他遭到了印度網友的神回復打臉,印度網友說:生產印度商品的設備進口的!印度總理莫迪一直有一個非常宏大的理想,他想要在其任內將印度製造提上一個新的高度,不管是在他第一 個任期,還是第二個任期,莫迪都把印度製造作為最重要的任務在推行,不過現實卻總是很殘酷,目前為止印度製造並沒有什麼太亮眼的成績,不過這並沒有讓莫迪意志消沉,近日他又想鼓吹印度製造了!
  • 中國頻繁給沙漠輸水,卻被印度一度嘲笑,美媒:你懂啥呀?
    如今西部開發迫在眉睫,而這裡將是中國西部開發即將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題。明明土地面積這麼大,卻只有5.6%的人生存在這裡。在以前的時候,我國為解決居住在西部地區人民缺水的問題,而實行南水北調工程,雖然是緩解了西部人民用水資源的問題, 但這裡40多億畝荒漠土地,卻沒有得到解決。如果不改善這裡的沙漠環境,那麼西部地區的經濟也很難得到改善。
  • 印媒酸了:要不是新冠疫情,印度登月「差一點」超過了中國
    印媒酸了:要不是新冠疫情,印度登月「差一點」超過了中國近日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月,並完成月壤採樣、地外天體起飛等任務順利返航。報導表示,印度有一項令印度人都非常驕傲的月球探測項目「月船3號」探測器,該探測器本來計劃在2020年發射,但由於新冠疫情病毒,月船3號也就在這次登月計劃中輸給了中國。印媒還表示,在幾十年的發展下,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掌握了太空探測的關鍵技術,也幫助了很多的國家和機構成功將衛星送入軌道。而且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目前正計劃向金星發射探測器,爭取在金星登陸上超過中國。
  • 印媒酸了:要不是新冠疫情,印度登月「差一點」超過了中國
    印媒酸了:要不是新冠疫情,印度登月「差一點」超過了中國 近日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月,並完成月壤採樣、地外天體起飛等任務順利返航。在海外各界人士、媒體等對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進行祝賀時,一個聲音冒了出來,稱要不是因為新冠疫情,他們就超過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登上月球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