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就知道,人類是萬物之靈,從地球上的億萬種生靈中脫穎而出,成為這個美麗、繁茂的星球的實際主宰者。雖然沒有強壯的肉體,卻用自己的智慧與勞動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絢爛的文明,但有人想過人類社會也會走向衰退嗎?今天要介紹的這部動漫—《人類衰退之後》就講述了人類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的後文明時代的故事。
《人類衰退之後》改編自日本輕小說作家田中羅密歐的同名輕小說,童話般的氛圍和異想天開的治癒情節是其最大的特點。動畫的畫風明亮溫暖,場景和人物都是粉色系非常治癒與溫馨的色調,有著童話般的背景與許多腦洞大開的有趣展開。
但這並不是一部廢萌的番劇,在豆瓣上評分8.5分。這是一部相當黑暗的諷刺作品,改編的劇本看似是亂序,其實是標準的倒敘,敘事自成一體,收放得宜塑造出了另一種整體性。美術風格獨具一格,宛如春風般的清新畫風與黑暗諷刺的故事內核鮮明的反差,營造出「童話表裡」的奇妙氣氛,在表現力和寓意上都極為出色。這並不是一個可以治癒心靈的童話,而是一部「末世內涵黑童話」。
故事講述了世界人口因為不明原因驟降,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童話中才會出現的小巧迷你的生物—妖精。他們長著三頭身,平均身高只有10公分,不喜歡電磁波,卻擁有著極高的智慧和魔法一樣的高科技,心智也像人類的小孩子一樣,喜歡吃甜食和點心,但也會一臉純真的說出一些信息量巨大的恐怖話語。
為了接觸這些妖精,人類成立了聯合國調停事務所,本作的女主「人類小姐」就是人類與妖精之間的調停官,負責斡旋妖精與人類之間的重要事務。事務所裡只有她的爺爺,和一名無口的少年「助手」。但是由於妖精和人類的接觸不多,女主的工作很清閒,主要的任務竟然是給妖精做點心。所以女主就開始研究妖精的生態,本作就是女主與妖精互動的觀察日記。
這部作品是由許多個小故事組成的,順序上的混亂並沒有讓這部作品的邏輯產生混亂。通篇充滿著荒誕風格的諷刺和隱喻,還有藉由女主之口說出的犀利吐槽。
你可以在這裡看到作者對社會現象、歷史觀念、科技發展的思考與調侃。在一個個單元劇中雜糅了大量的元素,有人類史、社會學,有幻想科幻也有壓抑現實,諷刺、調侃、吐槽、neta在這部作品中都可以一窺身影。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作者的大量獨特的思想,借用肉雞諷刺媒體曝光與政治家,用大雜燴的漫畫嘲諷整個漫畫業界,通過飛行大賽調侃人類的航空夢想,neta史前文明來映射人類文明的誕生與滅亡。
這裡還有助手定義自我過程中對自我認知與社會認同的思考;充滿科幻色彩的時間悖論,小型紀念碑的計算機人格補完計劃,人造衛星擬人化;黑暗壓抑的校園霸凌,絕望的極限求生。作者甚至在作品中使用了詞義梗,因為踩到香蕉皮會「滑」,所以出現了「time-slip」,因為時空悖論會出現「time-paradogs」,所以產生了許多狗,時空悖論狗,還不忘講個冷笑話。
作品並沒有拘泥於去塑造一個令人信服的故事或者世界,它是開放而包容的,給觀眾留下了廣闊的思考空間,每個願意思考的人都可以從中得到啟示,產生聯想,只要有一個方面與作者對上電波,相信都會有一個非常美好的觀看體驗。
《人類衰退之後》是以地球上取代人類的新的主導者妖精這一存在為線索的軟科幻作品。在這裡妖精擁有無窮無盡的創造力,但又不具有一切可以用當代科學與物種理論來解釋的原理。但是他們的心智非常簡單,更像是人類的小孩子,天真樂觀,所需要的一切不過就是「開心的事情」與甜食點心。
妖精們的死生都非常突然,快樂即存在,悲哀即消失,幾乎不留下存在與記憶的痕跡。妖精們作為一個公共體而存在,沒有自己的名字,或者說他們不需要名字,他們通過顏色、味道等細節式的感受來區分彼此,名字作為一種通過語言文字來區別個體差異的標誌的作用被無限的削弱。
妖精這個群體沒有明確的自我意識和自由意志,他們更強調群體性的存在,依靠「感覺」來區分個體並不能展現個體間的差異,反而將其抹消,使整個群體趨於同質化,也許越是高等的生物就越是單純與無個性(笑)。這些妖精雖然嬌小玲瓏惹人憐愛,但卻散發出了禁欲主義、無名共同體與虛無主義的氣息,這樣的物種成為世界的主宰後的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我們無從考證,不得而知。
就如名字所說,這是一個正在衰退的世界,人類的社會不斷衰退,而妖精在不斷地增殖。妖精是伴隨著人類的衰退而出現的,也就是說妖精能適應這個人類無法適應的世界。
妖精和人類有什麼不同呢?除了身材上的不同之外,最明顯的就要屬心智上的不同,在記憶與能力的使用,思考問題的方式與行事作風上與人類有著極大區別。妖精們總是快快樂樂的,好像他們的世界裡沒有任何的陰霾,他們能在任何情況下自得其樂,還可以做到選擇性遺忘,從來不會有任何的心理問題與煩惱。那麼逆向推倒人類衰退的原因大概就是人類快樂與幸福的缺失。
著名的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認為,我們身體裡本身就住著兩個自我,「陳述自我」和「體驗自我」。「陳述自我」這個傢伙會經常扭曲事實、編纂故事,他有時會選擇過濾掉痛苦的體驗,而選擇記住幸福的時刻。就像加繆說的「有些人僅僅因為回憶或者體驗短暫幸福的可能性就忍受了強加於他們的生活(或是生命)」。而妖精們更像是按照快樂原則行事的心靈最底層的本能衝動的「本我」,在本我受到「自我」與「超我」的幹擾時,妖精就會消散。
對比妖精和人類,人類之所以衰退,很有可能是現實中幸福感,安全感、歸屬感的缺乏和「對荒誕的反抗」的厭倦造成的,簡單的說就是不幸福而且認為無法幸福。女主說「人類正在絕贊衰退中」,不知是無奈還是接受的一笑,大概是因為在現實世界中失去了對幸福的眷戀的人來說,這也算是一種解脫吧。
「愛的戰士」老虛的作品就以黑暗著稱,但在田中羅密歐面前也甘拜下風。老虛就這樣評價:「田中羅密歐心中的黑暗,有著我遠遠不能企及的深邃與汙濁」。而對這部作品他也曾給出這樣一段評價「它的可怕之處在於,儘管擁有驚人的壓倒性景觀,卻將其封閉於內,只從外觀來看,根本發現不了任何漆黑之處。」
田中羅密歐構建了一個童話般的世界,軟萌可愛的妹子,嬌小玲瓏的妖精,那社會的黑暗面都隱藏在不起眼的角落裡,等著你慢慢發現。這部番中沒有明確的觀點與看法,是黑是白,是治癒還是致鬱都看你的理解,那些未曾點名的內涵就需要觀眾們見仁見智的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