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力推進我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石化於2020年7月24日邀請國內氫能領域頂級院士、專家舉行「結構氫產業,謀劃氫未來」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對氫能發展現有問題把脈問診,為氫能未來發展獻言獻智,將為推進中國石化構建「一基兩翼三新」發展格局、打造世界領先潔淨能源化工公司和促進我國氫能產業科學發展、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提供諮詢、把握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教授, 「煤炭資源與安全開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市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氫能與燃料電池重大諮詢項目負責人彭蘇萍在會上做了主題演講,內容如下:
尊敬的玉卓董事長、尊敬的蘇院士、馬總,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專家。特別感謝幹勇院士對我的支持。
氫能和燃料電池,剛才講到促使我的思考的過程,特別是中國石化集團來做這個方面就給我們一種思考,因為氫能作為一種清潔資源,無論是社會特別是普通人,因為可以變水,最清潔的能源,大家都嚮往。應該說我們還是歸功於當時柯林頓時期就提出氫能源的問題。後來到小布希時期就提出把氫能源拱一把,又拱到氫經濟,應該說美國做了15年的努力還沒拱起來。現在這麼熱實際上是能源企業,特別是我們化石能源企業在裡面有作用的。
第一,2011年福島事件之後日本北部地區電網是50赫茲,南部地區是60赫茲,他不相連,北部關了南部沒電。日本就說十年普及燃料電池,為什麼?因為它應用不夠,日本是做補貼把它做起來的。中國對氫能的推動我講的不一定對,董事長他們思維比我更敏感,實際上是一大堆煤化工企業產能相對過剩反過來思考怎麼走。氫能以前能不能發展起來,一個是成本問題,一個是制氫成本,一個是用氫成本,我們兩頭都貴。第一塊制氫成本當時是平均2.4元,用氫,燃料電池特別昂貴,所以用不起來,因為氫能不是燒,是要通過裝置,這兩塊制約了氫能的發展。
剛才幹勇院士、衣院士也講,中國以化石能源作為主體,我們現在將近佔90%,這是中國一個很大的問題。煤、油氣都是化石能源,在這方面如果能做出貢獻可以改變目前能源工業發展在世界格局中我們的位置和影響。
氫能佔中國能源10%左右,可能今後的主要點還是要放在交通,移動式的,目前來講我們國家氫能是一個貴族能源,把它變成大眾能源是我們要思考的。我們國家現在化石能源佔的比例的關係,如果我們以煤為主,油氣還佔10%幾,加起來就是70%左右。我們國家能源最後的終端用戶63-67%是用於工業,我們和世界,我們交通站10%幾,國際上的交通佔23%左右,如果我們能把移動式上面考慮氫氣的話,這是一個主要的點。
燃料電池有很多的種類,有質子交換膜,衣院士做了50多年研究。還有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總的還是質子交換膜和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是重點,熔融碳酸鹽燃料電池前幾年做的比較好,但是使用的過程中產生的腐蝕性比較強,而且發電效率相對偏低,現在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這裡面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啟動比較快,能源領域比較適合,而且我們國家燃料電池幾乎是質子交換膜為主體。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主要是用碳極材料,對現有的裝置不改變,就是直接加天然氣,加汽油都行,它的溫度高,700度左右,質子交換膜就是90度左右,除了膜電極的問題,更主要是水液,100度以下蒸汽跑不掉。現在提出質子交換膜溫度搞到200度以上,實際上我們國家還是採用100度以下的。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溫度高,所以轉化的效率、發電的效率相對要高一些,所以作為集中式發電,包括美國的重型卡車基本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我們當時為了解決煤的問題,主要是搞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所以我們主攻陽極、陰極和電解質,我們材料比較便宜。關鍵的部件就是封接件、連接件和電池的問題。我們的電解質單電池一個方的、一個長的,長的就是歐陽院士給你們的汽車增加機械強度,最後做成系統。
國內外氫能產業發展。全球的氫能產量每年7千萬噸左右,剛才講的是化工精煉、合成氨,剛才幹勇院士說了含氫氣體氫消費量4500萬噸/年,主要是甲醇,現在也做到還原鐵。2010年左右在寶鋼科技部啟動項目,我們課題組做脫氧膜,這個工作是鋼鐵行業比較大的,我當時和徐院長匯報,玉卓院士和我講煤制氫成本能控制在0.6元左右,他說焦爐煤氣可能更低,所以我們那個項目上的很順利,徐院長是支持我們做這個事情的,他說焦爐煤氣可能四五毛錢就能做到。
氫能更熱的在亞洲,目前應該是日本、韓國和中國是世界上氫能推動主要力量。
世界上加氫站400多座,我們中國希望2030年是一千座以上,剛才幹院士講了吉林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但是搞氫能的積極性很高的,我們也做過考察。開兩代會期間我們還去山東省走了一圈。中國目前來講各級政府是積極性高。
2 019年全球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25000量左右,中國現在在推。去年陳清泰關於燃料電動車有自己的看法,所以我們燃料電池在裡面還要積極努力工作。燃料電池車主要是乘用車,商用車比較少,一商用車都是政府買單。包括我們到有些地方的調查,現在加氫站少,基本上還是政府補貼。
燃料電池我們知道一停電可能只是效率變低一點,可能3000千瓦變成2999千瓦,這是燃料電池最大的優勢,穩定性、可靠性很高的,所以現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場所都在推廣燃料電池,包括美國的醫院現在也在推,因為不能做手術時候電停掉了,只不過亮度降低一點。我們國家最近五年進來的公司很多,前段時間我就想提出,中國做膜,包括東嶽也做的不錯,但是我們國家用的少,用的少發現問題就少,大家都想用國外的膜,所以限制我們國家技術向前走,所以今後要鼓勵用國產的膜。包括我們大化所也做了很多的。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2019年總裝機500兆瓦SOFC。
這是矽谷,你和電廠可以無間距的,現在IGFC的發電方式和煤電發電方式完全不一樣,佔地面積只有常規電廠的1/20,用水量是常規電廠2%,潔淨煤通過煤的氣化這是可以選擇的。現在我們講超臨界、超臨界都做過,提高1-2個百分點,而這個發電實際上是煤的淨輸入電流從35%可以提高到55%,是20個百分點,現在我們國家雖然沒做到,但是國外已經有例子做到了。
交通運輸剛才講了,包括濰柴的唐總他們已經和Ceres Power提出了燃料電池發動機的概念,包括長城也是做燃料電池發動機了,這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一批大的企業能進到這個行業,因為以前搞燃料電池都是高校和研究單位,產業化水平是低的,做產業的工藝技術一定要走流水線。
中石油前段時間也在做,包括國家能源也在做,國電投動作也很快,包括中核現在也想做,這批企業都來做的話,我相信中國這個產業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以前都是科技型的企業或者是高校、研究單位,包括我們做固體氧化物的,日本做到250千瓦,我們和國家能源集團要做500千瓦,我們做過十組測試,應該說現在8組已經運行超過1200個小時,高校和研究機構沒法做這個測試,按照我們的評價他就可以認可我們的壽命可以達到8000小時。但是我們現在不敢講,我們還在測,這個只有大的企業能支撐住。我們提出一些指標體系我們是能做到的,而且中國做起來比別的國家實實在在。
以上是我們課題組做的一些工作。
應該說我們國家發展氫能和燃料電池是從下到上都在熱,應該說有很多的問題,但是只要下了決心這些問題都能解決,包括儲氣問題,包括制氫問題,歐洲講你們加氫站一進來可能三體就可以合為一個了。儲運的方面應該說一些關鍵裝備的研究現在有很多單位都在做,我認為再幹五年技術可以再上一個層次,技術爆發時期會很快到來。
當然我們做這個方面還是國際合作要加強,另外還有戰略布局。這兩年國家提出了可再生能源,藍氫、綠氫的問題,我們專門算了一個帳,化石能源制氫是最便宜的方法,化石能源制氫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日本氫能的計劃他們有戰略規劃了,還是煤制氫是主線,因為煤制氫便宜。包括有的同志提出來可再生能源制氫,這個在目前20年範疇內還是有機會的。我算了個帳,我們現在有很多的議論,包括化石能源+CCS+二氧化碳普及的還是這個方面最好,因為現在天然氣制氫、煤制氫是我們去年的成果,今年的天然氣是不是降價了我不知道。碳排放成本煤制氫還是第一,天然氣制氫第二,化石燃料制氫+CCS大於可再生能源或者核電制氫。
我們想做的就是煤清潔化的問題,所以整體煤氣化燃料電池這是最近中國做的。如果是蒸溼法的話就很簡單了。我們制氫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成本最低,耗電最少,而且我們基本上今年能做出10個千瓦,我們算了一下帳,10個千瓦的單的元件一年可以銷掉2500多方二氧化碳,把它轉化成一氧化碳和氫氣。就是一個小的箱子,剛才講是200兆瓦的,我算了一下比例,我們可以做到和國外同樣的,但是我們現在沒有做,就是追求那個目標,按蒸溼法可以做,因為有很多化工企業,二氧化碳濃度很高。二氧化碳直接轉化成化工原料就更好了。
現在世界包括Audi、Sunfire、Fuel Cell Energy都在做,美國能源過剩,燃料電池發電沒市場,所以反過來做二氧化碳了。美國為什麼燃料電池做不下去,包括GE三起三落,因為美國能源過剩,中國就是能源質量太差,所以中國還有市場。我們和Bloom energy交流他們感覺中國能源市場沒有開放,補貼他們拿不到,國外進不來。去年他們說韓國給他們開放了,他們高興得不得了。
燃料電池車用氫成本需控制在40元/公斤左右,其他的一些我就不再講了。
所以我們提出來2025年之前還是化石燃料制氫作為最主要的,到了2050年以後因為可再生能源技術進一步提高之後就變成主要的了,化石能源制氫+CCS變成次要的了。就是剛才講的最近20年基本化石能源制氫還是我們國家要考慮的主要目標。當然有的地方可以因地制宜,包括海南島,我們和海南島開過幾次會以後,海南島提出生物質制氫,生物質制氫對環境的汙染超過了煤,後來我提出來,海南島還是要解決交通運輸,真正集中供電可以建兩到三個點,碼頭很近。因為我們二氧化碳轉化和制氫,煤方面是可以走一條路子的,通過煤的發電制氫把海南島交通運輸的氫解決掉,這是我們提出的一個模式。
剛才幹院長和衣院士都講了,我們還是一些基礎的研究,關鍵材料和關鍵部件,汽車的問題,燃料電池電-電混合,當時提出燃料電池+電池今後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商用車怎麼走到乘用車,可以在商業化初期不依賴與加氫站的數量,我認為加氫站這個問題會推進的更快,歐洲現在已經開始這麼做了。
固體氧化燃料電池國家投入太少,企業的參與度比較小,所以應該是說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在我們國家還是屬於最成熟、運行最好的一個方面。這個方面我們所有東西是自己的,「卡脖子」卡不住了,而且我們國家的單電池,包括Bloom energy買中國的,這個技術掌握在我們這裡。而且我們現在的分解技術已經過關了,我把世界上的看過之後認為我們可能比國外還要好,固體氧化物最大的問題就是分解,因為溫度高,分解容易洩漏,現在這個問題目前為止我們比較有把握,而且一致性比較好一些。最近國家能源集團、華能、大唐都在做,特別幾個核工業要參與進來,像晉煤之類的。
固定發電、重卡和出能領域是SOFC/SOEC應用的主力場景,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你們是可以考慮的,中國還有1.7%的人沒有用電,是用沼氣去發電,我們還是想做一個大的發電系統。顧院士在這裡,潔淨煤的技術,當時我們希望做兆瓦級的,結果到科技部一搞,搞成2030年要求我們三百兆瓦級,我一看我說我們做常規發電站還是有很大的難度。
特別是油氣制氫的成本,剛才講中國天然氣價格高,美國天然氣價格是低的,所以今後電解制氫的成本1/3到1/4左右。管網的優勢,摻氫做過實驗23%對現有的管網不產生損傷,10%直接輸送,德國要求10%,荷蘭12%,法國6%,這個東西對你們來講是非常簡單的。
幾年前我和顧院士兩個人探討過在化工廠的二氧化碳方面能不能做一些工作,現在我們正在做這個方面。我相信有大的化石能源企業的加入,我們的氫能比以前我們想像的會來得快、來得成熟,我認為我們在發展過程中看到的一些問題是能逐步解決的,這是我的一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