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華通7月21日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招股意向書顯示,擬發行股份不超過17,630,523股,佔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的25.01%。擬募集資金12.00億元用於燃料電池發動機生產基地建設二期工程、面向冬奧的燃料電池發動機研發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等。
億華通是一家專注於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研發及產業化的高新技術企業,致力於成為世界領先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供應商。發行人具備自主核心智慧財產權,率先實現了發動機系統及燃料電池電堆的批量國產化,產品目前主要應用於客車、物流車等商用車型。
經營及主營業務收入情況
2017~2019年期間,億華通營業收入分別為2.01億元、3.68億元、5.5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2,860.78萬元、2,311.61萬元、6,391.65萬元。
截至2020年3月31日,億華通資產總額為167,441.50萬元,同比增長14.28%;負債總額為55,027.22萬元,同比增長38.07%;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103,728.46萬元,同比增長6.59%。2020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1,750.06萬元,同比增長12.4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238.32萬元,虧損收窄1.5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256.62萬元,虧損收窄16.42%。
億華通預計2020年上半年可實現的營業收入為5,000萬元至7,0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變動幅度為-24.65%至5.49%;預計2020年上半年可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400萬元至-4,8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變動幅度為-16.12%至-3.21%;總體保持平穩。
億華通主要業務收入來源於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的銷售,現階段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高度依賴於補貼政策的支持。2019年度,億華通共計實現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銷售498套,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4,941.29萬元,在國內率先開啟了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批量商業化的進程。其主營業務收入分產品情況如下:
億華通五大客戶包括申龍客車、北汽福田、宇通客車、中通客車、吉利商用車等商用車廠商,累計實現發動機系統銷售收入分別為28,861.28萬元、27,389.48萬元、16,940.30萬元、10,257.15萬元、6,498.86萬元,合計佔發行人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為80.40%,佔發行人發動機系統銷售收入的比例為90.13%。
核心技術研發創新高及生產體系不足
在我國政策及市場的共同推動下,各方力量紛紛在燃料電池產業鏈內加快布局,並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和市場推廣力度。經過多年的技術創新和研發積累,億華通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術,這些核心技術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核心機密。近三年研發投入費用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2.44%、13.40%、23.34%。
由於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系國家科技部等重點培育產業化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之一,因此億華通的研發活動中承接了數量較多的課題研發任務。通過在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及電堆領域深耕,億華通目前已形成142項發明專利、92項實用新型專利、81項軟體著作權,主導和參與制訂了30項現行和即將實施的燃料電池國家標準,報告期內累計完成了8項燃料電池領域國家課題,是我國燃料電池領域極少數具有自主核心智慧財產權並實現燃料電池發動機及電堆批量化生產的企業之一。
2017~2019年度,中國市場銷售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數量分別為1,272輛、1,527輛和2,737輛,發行人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銷量分別為192臺、303臺和498臺,正處於從技術研發、示範運營進一步到核心技術產業化的關鍵時期。億華通位於張家口的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生產基地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一期項目已具備2,000臺/年的生產能力,未來隨著二期項目建設完成發行人將具備年產10,000臺的生產能力。作為國內首批實現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批量化生產的企業之一,億華通沒有完整成熟的生產、測試和質量控制體系可以參照,發行人作為先行者將可能在探索產業化道路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和障礙,包括產業化體系不成熟、生產裝備水平不高等問題。
行業市場發展概況及未來趨勢
在全球氣候變暖、化石能源枯竭的大背景下,我國政府為降低能源對外依存度、構建替代化石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經濟、減少交通運輸領域汙染排放、實現汽車產業跨越式發展,自 21世紀初即開始規劃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在「十五」到「十三五」期間從戰略規劃、技術創新、示範推廣等多個層面不斷加深對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的支持。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處於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邁進的關鍵階段,燃料電池汽車已成為我國實現節能減排環保、汽車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產業鏈上遊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的大規模國產化可有效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整體發展,支撐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
根據 2019年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其他新能源車型整體退坡幅度高達50%左右,燃料電池汽車按2018年對應標準的0.8倍補貼。根據2020年發布的後續通知,將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調整為選擇有基礎、有積極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區域,重點圍繞關鍵零部件的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開展示範,中央財政將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對示範城市給予獎勵,有關通知尚待另行發布。
從「十五」到「十三五」,國家政策通過從戰略支持與引導、技術創新與研發、示範推廣補貼等多方面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整體發展,促使燃料電池汽車技術走出實驗室、步入產業化,並逐步實現燃料電池商用車商業化運營。
燃料電池技術並不是一項新興技術,在 1839年即被英國的WillamGrove發明,21世紀後,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發展逐漸成熟,從資源和環保角度出發,為構建替代化石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經濟,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積極推進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目前,燃料電池根據其應用場景不同可大體分為交通運輸用、固定式、可攜式燃料電池,近年來需求量均呈現爆發式增長。2019年度全球燃料電池出貨量達1,129.6兆瓦,2015年-2019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9.52%,其中交通運輸領域需求上升尤為顯著,年複合增長率達68.13%。
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早在「十五」期間即被確立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技術路徑之一。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中國製造2025》、《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均明確了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的戰略地位,其根本目標是降低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減少城市大氣汙染,推動我國汽車產業跨越式發展。自北京奧運會有20多輛燃料電池轎車和2輛客車在運行,到上海世博會將近200輛各類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運行,到目前在新能源汽車推廣財政補貼政策和科技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支持引領下,以客車、物流車等商用車型為先導陸續在全國範圍內啟動了商業化示範推廣。
受益於此,我國燃料電池汽車銷量於2016年開始快速起步,最近4年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3.26%,2019年度燃料電池汽車銷量達到2,737輛8,較2018年度同比增長79%,表明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已經從政府主導的技術探索、示範運營階段發展至商業化初期階段。
未來,隨著重點氫能城市燃料電池汽車的大規模應用、大功率燃料電池技術的突破、加氫設施配套進程提速,以重點氫能城市為依託發展氫能區域協同和網絡化建設的趨勢將進一步突出,從而打通燃料電池汽車互通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