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物理學獎新鮮出爐,將改變你對世界的認知

2021-02-15 瑞士科技文化中心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和我一樣,看著放得特別大的宇宙圖片,突然會覺得有些害怕,因為那一望無邊的黑暗,你不知道裡面藏著什麼…

宇宙的神秘也吸引著科學家們不斷地探索,而人們的興趣也早已走出太陽系。畢竟,在浩大的宇宙中,太陽系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那麼你不禁會想,這麼大一個宇宙,只有太陽系有生命是不是有點「浪費空間」呢。

而北京時間昨天傍晚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來自日內瓦大學的瑞士科學家Michel Mayor和Didier Queloz以及普林斯頓大學的加拿大裔美國宇宙學家James Peebles,以獎勵他們「改變了人們對宇宙結構和歷史的新認識,並首次發現了圍繞其他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簡直非同尋常」

日內瓦大學77歲的天體物理學家Michel Mayor和53歲的天文學家Didier Queloz因發現第一個系外行星而被授予此獎項。系外行星是太陽系外的行星,它繞類太陽恆星運行。早在1995年10月,他們發現與木星相似的氣態星體飛馬座51b(51Pegasi B),當時引發了一場在宇宙其他地方尋找生命的革命,當時「沒人知道系外行星是否存在」。

Mayor和Queloz通過利用都卜勒光譜儀技術找到系外行星,該技術可以測量在行星和恆星圍繞共同重心運動時恆星發生的微小擺動。這種擺動交替地使來自恆星的光發生藍移和紅移。

 「這一發現是我們整個職業生涯中最激動人心的時刻,能獲得諾貝爾獎簡直非同尋常」 Mayor和Queloz在周二的一份聲明中說道, 「也許我們可以發現某種形式的生命,但我們不知道哪種形式。」目前科學家已發現4000多顆有支持生命條件的系外行星。

 兩位來自瑞士的諾貝爾獎獲得者Didier Queloz 和 Michel Mayor在2005年的合照(圖片Keystone / LaurentGillieron)

瑞士卓越的教育與創新

諾獎向來是一個國家研究實力的明證,而在諾獎榜上瑞士科學家也是常客,自1901年以來瑞士共獲得28項諾貝爾獎(21項科學類獎項)。這個坐落在阿爾卑斯山的小國每1000萬居民就擁有32.77諾貝爾獎得主,相比之下美國的平均值為11.48和歐盟為9.44。這些瑞士科學家中就包括著名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他因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而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瑞士能夠在國際教育、研究和創新領域始終保持領先地位,也得益於其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機構以及有力的經濟和政府政策支持。

插播一下,對瑞士高等教育感興趣的同學,注意啦!

我們10月26日-27日在中國國際教育展-上海站等你喲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教育展的更多詳細信息

相關焦點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他們的發現顛覆了對宇宙的認知!
    導讀:剛剛,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由三名科學家共享。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 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表彰在宇宙認知的顛覆性貢獻。
  • 諾貝爾物理學獎新科得主梶田隆章:拓展人類認知地平線
    中新社記者(王健)剛剛獲知自己成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新科得主的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所長梶田隆章,在隨後於東大校園內舉行的記者會見中一時語塞,稱現在腦中一片空白,不知說什麼好。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56歲的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學家阿瑟·麥克唐納。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僅授予1人的,出現了47次;授予兩人的,共出現了32次;授予三人的,出現了34次。近年來,兩人或者三人獲獎的頻率大大增加,上一次獨享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還要追溯到1992年獲獎的喬治·夏帕克。迄今為止,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是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獲獎時是25歲。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官宣」得主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
  • 2018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出爐了
    (原標題: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美法加三名科學家因雷射物理獲獎)北京時間10月2日17時50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Arthur Ashkin, Gerard Mourou和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們「在雷射物理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他們的發現顛覆了對宇宙的認知!並照亮...
    導讀:剛剛,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由三名科學家共享。  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吉姆·皮布爾斯(James Peebles),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 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以表彰在宇宙認知的顛覆性貢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在今年諾貝爾獎出爐之際,尹哥帶大家回顧下近五年來(2015-2019年)物理學獎獲獎情況。 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 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首次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
  •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他們的發現永遠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諾貝爾物理學獎近5年獲獎者 2018年,美國科學家阿瑟·阿什金、法國科學家熱拉爾·穆魯和加拿大科學家唐娜·斯特裡克蘭獲獎,理由是「在雷射物理學領域所作出的開創性發明」。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爐,清華大學教授有望摘下物理學諾獎?
    按照今年的諾獎頒布日程,將從10月5日頒布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開始,持續到12日頒布今年最後一項諾貝爾獎,將耗時5個工作日。繼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爐,清華大學教授未來有望摘下物理學諾獎?
    按照今年的諾獎頒布日程,將從10月5日頒布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開始,持續到12日頒布今年最後一項諾貝爾獎,將耗時5個工作日。 繼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 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將一半頒給了但是,世界欠中國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欠一個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觀測到正電子,實驗發現反物質的中國人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教授曾經評論:「要不是他在30年代對正負電子湮滅發現做出的巨大貢獻,我們就不可能有正負電子對撞機,也就沒有今天的物理研究。」他就是趙忠堯。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探索宇宙奧秘科學家!A股概念股能否「上天」?
    摘要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探索宇宙奧秘科學家!A股概念股能否「上天」?】10月8日,2019年度諾貝爾獎第二項大獎——物理學獎揭開面紗,一位加拿大裔美國科學家及兩位瑞士科學家共同斬獲這一榮譽。
  • 了解諾貝爾物理學獎
    ;瑞典語:Nobelpriset i fysik)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那些對人類物理學領域裡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19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首次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頒獎典禮於每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並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獎 。
  • 百年諾貝爾物理獎:女性獲獎率僅1.4%,最年輕獲獎者25歲!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花落誰家?
    這三位科學家的發現永遠改變了人們對於宇宙的認知。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45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小編整理歷屆物理學獎的相關數據,帶你「數說諾獎」。113一共頒發了113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沒有頒獎。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研究的是黑洞!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揭曉的熱度還沒散去,當地時間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在瑞典科學院揭曉。2019年的物理學獎得主,因在宇宙學和地外行星相關領域的研究貢獻,被讚譽「徹底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研究的是黑洞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揭曉的熱度還沒散去,當地時間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在瑞典科學院揭曉。2019年的物理學獎得主,因在宇宙學和地外行星相關領域的研究貢獻,被讚譽「徹底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 兩名科學家因中微子振蕩研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兩人將平分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萬美元)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獎金。  「隱身人」也有質量  據該獎評審委員會介紹,田隆章在15年前介紹了某種中微子從宇宙到達位於日本本州島中部的神岡中微子探測器途中,其特徵會出現兩種轉變。而麥克唐納同時證明了不同種類的太陽中微子在抵達地球途中會相互轉變種類。
  • 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爐!英美德科學家因發現黑洞獲獎
    作者:時代財經 劉沐軒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主角是黑洞。獲得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名獲獎者。(圖源:諾獎官網)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主席戴維·哈維蘭德表示,「今年獲獎者的發現為超質量物體的研究開闢了全新領域。這些奇特的物體仍然存在許多未解之謎,人類將在未來的研究中得到答案。」
  • 【物理諾獎】關於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小知識
    自1901年設立至今,諾貝爾物理學獎已走過百年曆程,記錄了物理學發展史上的無數個裡程碑,已成為人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儘管諾貝爾物理學獎目前已家喻戶曉,但其背後的一些趣事或許並不為人所熟知。近日,諾貝爾獎官方網站為人們梳理了這些信息。自1901年設立至今,諾貝爾物理學獎總共頒發了110次。
  • 三位科學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北京時間10月6日17時45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名科學家榮膺大獎據諾貝爾獎官網,今年物理學獎獲得者羅傑·彭羅斯使用巧妙的數學方法證明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在此之前,歷史上僅有3名女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除瑪麗·居裡外,另兩人分別是1963年因原子核研究獲獎的瑪麗亞·格佩特-梅耶,以及2018年因在雷射物理學領域作出突破性貢獻而獲獎的唐娜·斯特裡克蘭。從年齡看,截至2019年,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1915年獲獎的勞倫斯·布拉格,時年25歲。最年長的獲獎者為阿瑟·阿什金,2018年獲獎時已9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