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天」有點難熬——北京高溫再破紀錄,多地觀測點溫度超40℃。酷暑難耐,暴曬在陽光下的機動車仿佛移動桑拿房。不少車友高呼:如何面對你,直面滾燙的駕駛座!
抖音上有這樣一個「奇葩」科普帳號@這不科學啊,給出廣大車友解決方案:降下副駕駛位車窗,反覆扇動主駕駛位車門的「憨憨操作」,讓車內外空氣交換,實現降溫。看似「神經病」操作的背後,卻蘊含硬核科學知識,@這不科學啊 兩位創作者用看似不羈的態度,認真做著科普。
@這不科學啊 團隊由自媒體人陳會玩和學生阿基米吳組成,主打「傳播最不科學的日常」。陳會玩是一個愛發問、喜挑戰的人,而阿基米吳則是一位善於思考、機敏好學、善於動手的學生。兩人以情景趣味互動的方式,將日常生活一個個「不科學」的小知識點,通過短視頻生動呈現。截止目前已在抖音收穫1108.1W粉絲,獲贊8489.9W。
陳會玩經常會向阿基米吳提出各種「無釐頭」的問題。比如「不用色素如何做出彩虹?」阿基米吳打開投影,關閉室內燈光並在光束前利用噴壺噴水,就「造」出了絢麗的彩虹。簡單的操作,酷炫的效果,讓這條視頻收穫130萬點讚,和過萬的轉發評論。
其實,這個視頻不僅帶來了美麗的彩虹雨,還利用彩虹形成的原因,給大眾充分解釋光線通過細小水滴後發生散射的「丁達爾」光學效應。
如此硬核浪漫的視頻和兩位博主,讓@這不科學啊 帳號單月增粉量達到219.4W。據TooBigData數據顯示,粉絲增長趨勢和點讚趨勢仍然在不斷走高。
此外,帳號@這不科學啊 兩位創作者還選擇突破「現實次元壁」,走進線下公益,與小朋友們一起體驗科學實驗的樂趣。阿基米吳給小朋友們展示了讓氣球旋轉飄浮的「魔術」,以此解釋其背後的「伯努利效應」:吹風機形成流速,影響氣球表面壓強,從而讓氣球實現旋轉飄浮。孩子們紛紛表示「原來聽起來很複雜的科學原理,我也能聽懂,一點也不枯燥!」
短視頻時代,科普不能僅僅停留在單向「灌輸」,用戶參與和互動更是傳播科學知識中不可缺少的環節。為此,@這不科學啊 特意在評論區置頂「作業」,讓粉絲們自己去探尋答案:「誰能又快又準地說出旋轉氣球背後的科學原理?」「課代表們,今天講的知識點掌握了嗎?有誰能準確提煉下?」而粉絲們也會在評論區認真給出答案,並就短視頻中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討論互動。
如此有趣又硬核的科普方式,怎能不受大家歡迎?達文西曾說:"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在宗教鬼神中,而是在科學中。"而科學卻又藏於生活之中,探其本質將是一場知識之旅。在@這不科學啊等一眾科普達人帶領下,探尋真知的路途,一定能輕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