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案爭議 「無案不破」的社會才可怕

2021-01-11 網易財經

在司法當局遲遲不能給受害人、給公眾一個滿意答覆的情況下,廣大民眾基於自己的正義感,積極分析材料,發表看法,發起行動,這本身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由於歷史上缺乏法治傳統,現代法治建設長期不盡如人意,人們缺乏現代司法實踐的體驗,缺乏法治所需要的邏輯思維訓練,在這種鋪天蓋地的網絡民意審判中,許多人的表達顯得非常輕率,甚至出現一些危險的傾向。

公共保護是基本原則

幾乎在任何時代,一個人被指控犯有謀殺罪,意味著這個人可能要遭受嚴重的懲罰,經常是被剝奪生命,所以,這種指控必須是十分謹慎的。啟蒙運動以來得以壯大起來的現代法治正是以保護人權、即個人權利為主旨的,個人權利甚至被抬高到國家、民族之上,被優先保護。按照康德的說法,每個人都是一個至上的目的,即使為了正義的目標,也不能把某個人當做手段犧牲掉。

正是基於對人權的高度尊重,現代法治體系對謀殺罪的判定極為嚴格,要求證據的絕對充分與無瑕疵。前現代的暴政之下「寧可錯殺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網」的做法被徹底顛覆,現代法治的基本傾向恰恰是「寧可使千人漏網,也不可錯殺一人」。也正是基於對個體生命、自由、尊嚴的高度尊重,「無罪推定」才在啟蒙運動的時代被提出來,並成為現代法治的一個基本原則:在法庭判決以前,一個人不能被成為罪犯,社會不能取消對他的公共保護。

有關朱令案,最大的問題就是證據嚴重缺失。就已經公布的材料看,既無人證,也幾乎沒有有價值的直接證據。這與有關方面的失誤有一定關係,比如1995年4月28日朱令父母向清華大學保衛科報案後,保衛科人員可能由於缺乏經驗,在第一時間通知朱令舍友,要她們保護好證據,結果恰恰使兇手能夠在第一時間銷毀證據,而警方正式介入調查,是直到五一假期後的5月7日。

另一方面,證據的缺失也與這個案子本身的特殊性有關。鉈中毒在當時的中國幾乎是聞所未聞,朱令通過國外幫助確診為鉈中毒時,距第一次投毒已有5個多月,離第二次投毒有2個多月,如此長的時間無疑會破壞絕大部分有效證據,連具體的中毒時間、中毒地點、中毒方式等都已無法弄清。

而所謂孫維投毒的證據,就公布的材料看,基本上都是推理、猜測,都達不到能夠證明孫維就是投毒者的程度。比如孫維是唯一能合法取得鉈鹽的學生,孫維嫉妒朱令,孫維能跟朱令密切接觸,還有孫維行為的一些「疑點」,等等。這些證據,頂多只能證明孫維是「目前所知嫌疑最大的人」。如果無法鎖定孫維,那麼朱令身邊比如宿舍中其他人以及周邊宿舍的人,也都有作案的可能。

而打開百度「孫維吧」,你會發現鋪天蓋地的帖子要求懲處孫維,比如「孫維必須判死刑,血債血還」,「抓回來,千刀萬剮」,「這個大尾巴狼,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等等。人人都是大法官,而「判決」的證據,不過就是一些真假難辨的網帖。人命關天,豈能憑一點網上資料就要奪人性命?

自由主義的大師密爾在1861年出版的《代議制政府》一書中,對「法官」有很精彩的論述。他說:「在所有的政府官員中,最不應該由人民選舉產生的是司法官員」,因為司法官員不但需要專門的技術與經驗,還需具備一項特別的品質,就是超出常人的冷靜與公正。法官在工作中應該完全忠誠於法律,不受大眾輿論的幹擾。如果法官是民選的,他就會在判決中經常考慮什麼樣的判決最能得到公眾的讚許,從而保住自己的位子,而不是考慮什麼樣的判決是最公正的。而歷史經驗表明,案件判決的公正性往往是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才能顯現出來,它可能與當時的公眾輿論並不符合,這是法治國家的常識。

所以,法官不得民選。比如,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就不來自民選,而是由總統任命的,而且一經任命就是終身制,總統不能罷免他們,這主要就是為了保證他們只忠誠於法律,而不受政府權力與公眾輿論的幹擾。

要求每個公民都具備法官那樣的冷靜與公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公民仍需要了解一些現代司法常識,培育現代法治觀念,否則,即使我們被贈予一套現代法治體制,它也不會運轉。一個成熟的現代公民應該時時警惕,憤怒的激情往往帶來偏見,而偏見是公正之敵、法治之敵。具體到本案,孫維的家庭背景可能影響了案件偵破,也可能沒有,這些我們都沒有證據。無論如何,我們不能因為孫維的家庭背景就遷怒於她,斷定她是罪犯。

還有人拿辛普森案說事,說美國人既然可以隨便說辛普森是罪犯,那麼說孫維也行。顯然這是一種錯誤的類比,因為辛普森已經被檢方正式起訴一級謀殺,進入辯訴程序,證據雄厚,只是因為細節上稍有瑕疵,才導致敗訴,而孫維案就公布的那點證據來看,根本就無法被起訴。

說到底,群眾沒有對孫維實施司法調查的責任,責任在於公檢法部門。敦促他們有所作為,才是群眾吐槽的「正確方向」。

今天距朱令被第一次投毒,已經近20年了,這麼長的時間,民意仍舊洶湧澎湃,是因為其中寄託了人們對權貴幹預司法的痛恨,對司法機關腐敗的痛恨,對社會公正的迫切期待。而且,人們寄予希望的是,如果警方能夠如實公布當年辦案的情況,或許能從中找到偵破此案的關鍵證據。而恰恰是在這樣一些敏感而重要的問題上,警方缺乏坦誠的、讓人信服的回應。

2008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正式實施,朱令家人向北京市公安局提交了要求公開朱令案偵破過程和結果的申請,被以「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不予公開的其他情形」為由拒絕。此後,北京市政府進行複議,決定撤銷北京市公安局的不予公開的決定。但據《羊城晚報》報導,2009年,朱令家人再次到北京市公安局要求公開案件信息,接待人員表示需請示領導再給答覆。可是隨後幾年過去了,一直沒有下文。朱令父親說:「我無法了解不予公開的原因,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

2007年公安部門在答覆政協委員有關提案的復函中說,警方已於1998年「結辦此案,並妥善答覆了當事人家屬」。可是朱父表示,時至今日,公安機關並未告知朱家此案已結。顯然,警方的作為遠不夠「妥善」,甚至可以說有欺瞞的嫌疑。

這一案件從一開始,有關高層權力幹預的傳言就傳得沸沸揚揚,而警方這種支支吾吾、左右搪塞的表現更加引人疑竇叢生,實際上是給民意煽風點火。公安機關這案究竟破到了什麼程度?卡在哪裡?朱令父親說當初警方通知他「只隔了一層窗戶紙了」究竟是個什麼情況?這樣一些問題,為什麼不能按照一定程序答覆一下受害人家屬及公眾呢?目前的情況,運動式的網絡偵查、網絡審判甚至「白宮請願」都不可能探明真相、找出兇手,也只有推動警方公布細節,重啟此案,才或許有轉機。

真相有限度

再進一步,即使警方重啟此案,並配備最精良的刑偵人員,毫無瑕疵地秉公執法,就一定能使「真相大白於天下」嗎?也未必。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真相終將大白於天下」這樣的話具有很強的警示、激勵作用,經常被當作口號宣傳。在過去的計劃經濟時代,這些口號往往並非虛言。因為彼時社會生活整齊劃一,人口流動度很低,人們被嚴密組織在熟人社會—單位或村莊中,個人私密空間很小,互相嚴密監視,在這樣的體制下,如有犯罪,破案確實是比較容易的。而且,意識形態教育也使人們對領袖及其代表的國家有一種全能主義的想像:國家只要積極作為,必定能使河清海晏,時和歲豐,解決一切社會問題,建成人間天國。這是一種對政治權力的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的信念,對現世生活可以達到完美的信念。這種浪漫主義的想像實際上也是中國傳統儒教國家的信念。

而現代國家則很大程度上剝離了國家的神聖屬性,國家權力的界限被明確界定,國家變成了一個能力有限的世俗之物。在現實生活中,自由社會的複雜性、高流動性也使國家權力對社會的控制力大大降低,國家確實不再全能了。事實情況是,即使在英、法、美這些成熟的法治國家,刑事案件的破案率都不超過50%。據《檢察日報》報導,2011年,我國刑事案件的破案率僅為41.9%。而另一方面,可以想像的是,如果歷史上出現一個破案率百分之一百的社會,那這些全部的「真相大白」中,又會有幾多冤案?想想不久前浙江女神探製造冤案的故事,其中道理,不難知曉。

天國不能在人間建成,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不完美的地方,人們應該追求正義與善良,應該具有激情、具有理想,但也需要健全的現實感,這樣才是一個成熟的現代人。回到朱令案,真相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大白於天下,也可能永遠不會大白於天下。無論怎樣,我們都應該具備健全的現實感,去接受這個可能的結果。只要,為了這個結果,我們盡力了。

作者系青年學者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孫樂濤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朱令案至今沒破,給了我一個直接刺激」
    被告人林森浩供述,他與被害人黃洋無嚴重衝突,下毒只是愚人節整人的巧合。這略顯荒誕而愚蠢的動機,引來社會輿論一片唏噓。被告人還提到,朱令案給他直接刺激。他曾看過報紙報導朱令案,沒有破案,這給了他一個直接刺激。    被告人所提到的朱令案是指,1995年左右清華大學學生朱令在校期間離奇出現鉈中毒的症狀,導致身體健康遭到極大的傷害,生活無法自理。
  • 清華鉈中毒朱令孫維案兇手是誰 朱令案怎麼回事同宿舍人現狀如何
    清華鉈中毒朱令事件發生在1995年,朱令在校期間離奇出現鉈中毒症狀,雖然經治療已經保住了性命,但是大好前途沒有了,一輩子都被毀了。朱令案永遠破不了是怎麼回事?朱令案同宿舍有哪些人,現狀是怎樣的?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清華鉈中毒朱令事件真相。
  • 李昌鈺:朱令案仍有可能偵破
    中毒前的朱令  9日晚,神探李昌鈺博士接受記者採訪,發表了對如何偵破朱令案的看法。  李昌鈺說,一二十年未破的案件要偵破的話,「非常困難」,但如果有警方當時調查的案卷、原始物證,「可能有機會」。  李昌鈺說,在美國遇到這種情況,FBI等部門都會合作,提供原始資料。就算警方沒有繼續調查,受害人家屬或媒體也可向法官申請查看案卷。最近他剛偵破了一起40多年前的「冷案」,正是在當年的原始證據中找到新物證。
  • 朱令案永遠也破不了?投毒者面目醜惡至今沒有被繩之以法
    孫維和朱令朱令案三大懸疑1995年底,朱令的室友孫維被警方列為唯一犯罪嫌疑人。1997年4月2日,孫維被北京警方帶走訊問,持續8小時後由家人領回。孫維稱:「事後由於朱令家人一直廣泛地向大家講述,我們也就聽到一些以前不了解的事情:1997年3月,朱令家人致信北京市公安局長,指出學生即將畢業離校,其中很多人將出國留學,急需抓緊偵破,不能放走兇手……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朱令中毒兩年多公安機關一直沒什麼動靜卻突然在1997年4月2日對我進行突擊訊問。」
  • 中國校園三大奇案之一朱令案,兇手逍遙法外,20多年為何真相難破
    好消息是朱令的病一點點地好了起來,頭髮也重新長了出來,這轉眼之間已經到了1995年的春天。假期過後,清華開學,此時朱令對自己的母親念叨著要回校上課,也可以理解朱令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她當然不願意拖下太多的課,母親擔心卻也難以應付女兒,便將朱令送回學校,可剛回校不久,可怕的事情再次發生,朱令再次開始全身疼痛,與上次的症狀非常相似,但這次疼痛來得更快更猛。
  • 至今未破的案件——朱令案(本人仍然在世
    說一個由於證據滅失無法偵破的案件——朱令案!!!!(朱令仍然在世)  2013年4月16日,隨著復旦投毒案的告落,關於徹查朱令案的呼聲亦再度湧現,昔日作案嫌疑人孫維遭到社會輿論的廣泛爭議。5月8日,北京市公安局通過官方微博作出回應,表示礙於證據滅失無法偵破,且過程中未受任何幹擾,呼籲公眾理性看待此案。
  • 中國至今未破的五大懸案,天上人間花魁遇害案排榜首!(二)
    2013年4月16日,隨著復旦投毒案的告落,關於徹查朱令案的呼聲亦再度湧現,昔日作案嫌疑人孫維遭到社會輿論的廣泛爭議。2013年4月26日,名人陳坤向朱令基金會捐款10萬元。除此之外,包括姚晨、範冰冰、李冰冰、伊能靜、水木年華組合等在內的多位公眾人物也發出聲援。
  • 神探李昌鈺隔空支招朱令案 稱剛破一40年的冷案
    多年未破的「冷案」,是否還有希望追出真兇?針對網友關注的這一問題,神探李昌鈺博士昨晚通過越洋電話接受南都記者採訪,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李昌鈺說,以他的經驗,在涉及毒物的陳年舊案偵破中,第一要追查的是毒物來源。在他上大學時,美國大學裡對毒物的使用都有嚴格的管理,他當時在實驗室中使用劇毒物均需籤名。
  • 盤點破不了案的探案電影,你一定不全看過!
    世界上破不了的案件有很多,比如中國的十大未破案件。它們分別是刁愛青碎屍案、紅衣男孩案、朱令鉈中毒案、紅安八人遇害案、白銀連環殺人案、天上人間花魁遇害案、獨山子二人車失蹤案、柏雪撲朔迷離的失蹤案、呼蘭大俠案和廣西警察槍殺孕婦案!
  • 清華鉈中毒朱令事件真相如何 朱令案回顧同宿舍的人現狀如何
    朱令案是怎麼回事,還能破嗎?同宿舍有哪些人?朱令,北京人,1992年考入清華大學。朱令事件是指朱令在校期間離奇出現鉈中毒的症狀,導致身體健康遭到極大的傷害,最後得助於網際網路才受到確診和救治的事件,這是中國首次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國際遠程醫療的嘗試。
  • 朱令案事件始末真相是什麼 清華朱令鉈中毒兇手是誰真正的秘密是?
    朱令案真正的秘密+現在破了嗎 吳今是被跟蹤害死的嗎?朱令案是一個從發生到現在已經有17年的老案件了,可是讓人比較鬱悶的是這個案件卻一直都沒有破,這案件的真實秘密到現在朱令的家人也不清楚,就更別說是其他人了。
  • 盤點十大「懸」案:南大碎屍案疑雲重重 消失的科學家引猜想
    二、被投鉈毒的「清華才女」朱令 認定投毒卻無兇手到案 1994年11月至1995年3月長達三個月的時間裡,清華大學女生朱令不斷出現一些胃痛、嘔吐、頭髮脫落的症狀。後經警方確認為被人投入重金屬鉈鹽而中毒。
  • 南大案已破,北大朱令被投毒案何時昭雪?
    朱令被投毒案。有時,正義不僅會遲到,甚至也會缺席!朱令案是一個陳年舊案,與白銀系列殺人案、南大碎屍案等並稱天下奇案,之前白銀系列殺人案在警方持續而是八年的努力下,成功告破,但朱令案和南大碎屍案則暫時看不到任何偵破的曙光。要命的是,受害人朱令目前仍然處於飽受病痛折磨,生不如死,其父母二十多年承受的痛苦更是常人難以想像,令人唏噓。
  • 溫籍清華女生「鉈中毒」案 19年等不到一個真相
    圖片來源網絡  溫州網訊 這是一起19年懸而未破的案。朱令,一個簡約伶俐的名字,因復旦投毒案而重回公眾視野。  這名曾經的清華大學才女,祖籍溫州樂清。1995年,她被確認為鉈中毒,鉈含量遠超醫學致死含量。雖經救治,但仍留下嚴重後遺症:智力、視覺、機體和語言功能嚴重受損,生活無法自理,18年來一直靠雙親照顧。
  • 清華化學系女生朱令鉈中毒事件回顧(組圖)
    她想活下去  從1994年12月5日朱令發病到在醫院診斷不出病症,再到朱令1995年4月28日被北京市職業病衛生防治所確認為兩次鉈中毒,之後服用普魯士藍解毒。當年11月,朱令從醫院出院,轉入其他醫院和康復中心接受治療。
  • 至今未破的中國十大懸案
    更為可怕的是,殘忍的兇手殺人後,都要切割受害人不同身體部位的器官或者組織帶走,十幾年來已經有近十名年輕女子被殺人狂殺害,而且案件一直懸而未破。從1988年6月份開始至今的十六年間,在白銀市區的鄰裡街坊間一條令人毛骨悚然的消息傳遍了大街小巷一直有這樣。
  • 中國留學生疑向室友投鉈毒,有多少個朱令的悲劇正在上演?
    中鉈毒之後通常會損害神經,腸胃不適,脫髮等,但是由於初期中毒跡象不太明顯,很多人都會掉以輕心,沒能及時治療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投毒案件由於舉證困難,造成調查無法繼續進展。如果不是兇手自首,在證據被毀滅的情況下,很多時候會讓兇手逍遙法外。正如20多年前的朱令案,即使把犯罪嫌疑人縮小到身邊極小的範圍內,還是不能一舉將犯人繩之以法。
  • 清華女生朱令鉈中毒案辦理情況曾上報中央領導
    為何案件戛然案結1998年8月25日,北京市公安局約見朱令的家屬,確認朱令中毒的事實。之後,警方再沒有就此案傳出新消息。但2007年9月17日公安部辦公廳卻稱案件已於1998年8月結辦。孫維在聲明中稱:「1998年8月,警方宣布解除對我的嫌疑,他們承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我和朱令中毒有關。」但當年一直幫助朱令的中學同學貝志城卻認為,警方從無解除嫌疑這一說。
  • 【破「小案」】利用幹擾器盜竊,河源警方偵破盜竊車內財物系列案
    【破「小案」】利用幹擾器盜竊,河源警方偵破盜竊車內財物系列案 2020-08-14 2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盤點典型冤錯案:聶樹斌案複查多年無結論
    在河南,李懷亮案被認為破除了「中國式冤獄」平反的兩個密碼:「真兇再現」或「亡者歸來」,貫徹了刑訴法早已明確的「疑罪從無」司法理念。張立勇說,平反冤案一向被視為法院的醜事,然而,李懷亮案的價值在於「疑罪從無」司法理念的貫徹,知恥而後勇,抑或是在司法機關強化「無罪推定」的另一個契機。據有關媒體報導,自趙作海案後,河南省三級法院對事實不清、證據不充分的多起案件依法審理,依法宣告上百名被告人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