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這是一起19年懸而未破的案。朱令,一個簡約伶俐的名字,因復旦投毒案而重回公眾視野。
這名曾經的清華大學才女,祖籍溫州樂清。1995年,她被確認為鉈中毒,鉈含量遠超醫學致死含量。雖經救治,但仍留下嚴重後遺症:智力、視覺、機體和語言功能嚴重受損,生活無法自理,18年來一直靠雙親照顧。今年,朱令的雙親均已72歲。
「警方說是人為投毒,誰是兇手?」朱令的父親吳承之昨天接受記者採訪時,語氣十分平靜。他稱從1995年朱令出事後,再沒有回溫探過親,「我在等,等一個真相,還我孩子一個公道。」
吳承之所要的這個真相,看似只差一步,但又似乎還很遠,很遠。
朱令父親原是溫州虹橋人
「我是樂清虹橋人,祖籍就是這裡的。」這是吳承之接到記者電話後的第一句話,「虹橋」二字,他特地用樂清方言強調了一下。
1950年,因父母工作調至上海茶葉進出口公司,9歲的吳承之隨父母舉家遷往上海。18歲那年,吳承之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後落戶北京,成家立業,退休前是一名地質學專家。
在樂清度過童年的他,仍會幾句簡單的家鄉話,「說得不順溜,不過我基本能聽懂樂清方言。」這名已經72歲高齡的老人,依稀記得自己所在的村叫「吳宅」(經記者查詢,樂清虹橋確有一個吳宅村),他稱多年前,村裡還找他入過族譜,「我是『承』字輩的,輩分比較高。」
他的二妹和一些遠房親戚還住在樂清,大妹和小妹則生活在上海。朱令出事之前,吳承之稱自己會經常回老家探親,「但1995年後,我再也沒回去過。我的生活全變了,我要照顧孩子,還要等公安的調查結果。」他的語氣顯得蒼老無力。
吳承之稱自己如果不是精力有限,也很想回溫州看看這裡的變化,「所以我一聽說你是家鄉的媒體,頓時有了親切感。」據幫助朱令一家的志願者介紹,這些天來要求採訪的記者不計其數,吳承之大部分婉拒。就在昨天,他拒絕了一家外媒記者的採訪。
一曲《廣陵散》後,毒發中斷音樂夢
吳承之的愛人朱明新與他同歲,兩人在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相識,後結成連理。
他們曾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吳今隨父姓,小女兒朱令隨母姓。吳今當年考入北京大學,朱令則進了清華大學。這個讓人羨慕的知識分子家庭,卻接連遭遇命運的坎坷安排。
1989年,大女兒吳今在大學的一次郊遊活動中意外墜崖去世。吳承之夫婦還未走出悲傷陰影,小女兒朱令鉈中毒的噩耗又至。
當時的情景,是吳承之一輩子都抹不去的記憶。
朱令當時是清華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和儀器分析專業的學生,她是校民樂團的主力,同時還是一名遊泳健將。在失去大女兒後,這個多才多藝的二女兒,寄託了吳承之夫婦的所有夢想。
1994年12月11日,北京音樂廳舞臺中央,一襲白衣的朱令輕撫古琴,獨奏一曲《廣陵散》。這是她的最後一次演出,獲得全國高校藝術表演獨奏組二等獎。然而,在演出之前,朱令已經三天吃不下飯,鉈毒正在她體內發作。
演出結束第二天,朱令突然病得厲害,全身多處疼痛,並且開始掉發。父母將她送往醫院治療,病因無法確診,好轉後回家休養。
次年,新學期開始後,好強的朱令回到學校。但僅過了10天,再次發病,被送入ICU,靠呼吸機維持生命,陷入長達兩個月的昏迷。
經過反覆診斷,朱令的病因讓吳承之驚詫:鉈中毒,而且是二次中毒,鉈含量比正常值高出一萬多倍。
不久,警方的調查結果更是讓他倒吸一口冷氣:人為投毒!
十萬人白宮網站請願,吳承之嘆「公道自在人心」
究竟是誰下此毒手?
在吳承之的敘述中,一直用「那個人」稱呼作案者,「那個人為什麼就能逃脫法律制裁?我必須要給女兒討回一個公道。」說到此處,吳承之平靜的語氣終於浮出了一層漣漪,「我們等了19年,就為了等一個真相!」
而在網絡及一些媒體的報導中,頻繁地出現朱令室友孫某的名字。媒體稱警方曾傳訊、突審過孫某,但無果而終。此案至今沒有偵破,而孫某也改名後移居美國。
「朱令案」再度引發關注後,一名一直關注此案的美籍華人向白宮網站提交要求調查孫某並將其驅逐的請願信。目前,已有超過10萬人在請願信上簽名,達到美國政府對請願作出回應的籤名人數門檻。
對於「請願」一事,吳承之稱自己家中訂閱了《環球時報》,他也是前天從報紙上看到才得知這事,並不認識發起這次請願的志願者,但他不願對此做過多評價,只稱「公道自在人心」,並連聲感謝網友對朱令的關愛和聲援。
聊到此處,時間已是昨天下午5時30分,吳承之突然想起了什麼,忙說:「不好意思,到點了,我得和老伴給朱令做飯、餵飯去了,下次再談吧。」
這是他近20年來每天最重要時刻,也成為老人的最大支撐力量。二老已年過七旬,目前基本靠退休金維持生活。關於往後的生活,吳承之不願提及,照顧女兒,樂觀地過好每一天,等待真相的到來,是他現在唯一能做的。
前天中午12時,朱令媽媽朱明新接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採訪時表示,「我一定會繼續申請信息公開的,希望能有一個結果,給朱令一個交代。這是我一個特別重要的期望。」
中毒多年的朱令表現讓人吃驚,會算兩位乘法
昨天,記者聯繫上《解放日報》駐北京記者站記者柳田,她此前曾專訪過朱令一家,也是她最先透露了吳承之祖籍溫州的信息。
柳田稱,她通過多種方式,終於聯繫到近年來一直照顧朱令的志願者李贏。在和李贏進行多次溝通下,朱令父母同意接受採訪。柳田跟隨李贏來到朱令位於北京豐臺區的家中。
當天,柳田見到了朱令的父母,朱令父母表現出來的樂觀、堅強和隱忍讓柳田動容。「朱令的家不大,家具都有些年頭了,但打理得很乾淨。當天採訪時,我常常聽見隔壁房間有『哐當、哐當』的聲響,知道朱令在隔壁做康復訓練,我很想衝到隔壁見她一面,但在採訪前,李贏就說不願意任何人打擾朱令,我也答應了她只採訪朱令父母,我只能在心裡默默祝福朱令,希望她能堅強地活下去。」柳田說。
志願者李贏是一名教師,為人熱情,講話語速很快。她說自己每天除了本職工作之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幫助朱令的工作中去。她說,朱令的身體狀況雖然不容樂觀,但朱令的表現還是讓人吃驚。比如朱令會算兩位乘法、會在她的提醒下說出「贏」這個英語單詞win。記者 胡建國 劉彩玲
新華網七問朱令案
新華網前天發表題為《輿論呼籲及時澄清「朱令案」傳聞》文章稱,警方有責任、有義務向公眾澄清並及時回應:
1案件19年懸而未決究竟是何原因?
2警方當時掌握了哪些證據?
3案子卡在哪裡?
4當初警方「只剩一層窗戶紙了」的表態是否屬實,又指向哪個嫌疑人?
5對朱令家屬的詢問乃至申請信息公開,究竟為何搪塞、不予告知?
6 「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不予公開的其他情形」具體指的是什麼?
7當年本案有沒有受到權力的不正當「幹涉」?
[新聞連結]
鉈中毒
鉈是一種重金屬,其化合物有劇毒,曾用於滅鼠。鉈對哺乳動物的毒性高於鉛、汞等金屬元素,與砷相當。鉈具有強蓄積性毒性,可以對患者造成永久性損害,包括肌肉萎縮、肝腎和神經系統的永久性損傷等。一般認為,鉈不足1克的劑量可能置成年人於死地。
復旦投毒案
2013年4月16日下午,復旦大學2010級碩士研究生黃洋,經搶救無效去世。
經警方初步查明,黃洋室友林某因生活瑣事與黃洋不和,心存不滿,經事先預謀,3月31日中午,將其做實驗後剩餘並存放在實驗室內的劇毒化合物帶至寢室,注入飲水機水槽。4月1日晨,黃洋飲用飲水機中的水後出現中毒症狀。目前,林某已被以故意殺人罪提請逮捕。隨著復旦投毒案的告落,關於徹查朱令案的呼聲亦再度湧現。國內的主流媒體開始重新報導朱令中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