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清華大學鉈中毒案》和南大碎屍案、花魁案等被稱為中國七大懸案。系1994年清華學生朱令意外兩次被人投毒,導致身體健康遭到極大的傷害,最後得助於網際網路才受到確診和救治的事件。該案一度在天涯論壇被熱議。如果不了解此案詳情的,請點擊文章最下面「了解更多」連結收聽。
此文為筆者本人原創。不存在抄襲、或者版權問題,特此聲明。
此案自網上被熱議以來,都把矛頭指向朱令的三位室友,孫維尤甚。本人關注此案有段時間了,也看了很多相關信息、記錄片以及《孫維的聲明》。感覺這個案子有幾個被所有人忽視的疑點。
一、案發不久,宿舍為什麼被盜?
我們假設,兇手若是三位室友中任何一個,或者三者合謀。那麼要銷毀證據,有必要盜竊嗎?沒有。因為朱令住院後,三位室友並未搬走!銷證太容易,沒必要搞這麼大動靜。那麼,兇手很有可能是宿舍以外的人,他是要偷走能夠把嫌疑對象引向自己的證據:一個借給朱令的東西、一個紀念品、一管牙膏、或者一個毛巾,而這個東西,跟他有直接關係。或者,他偷的根本就是一個不起眼的東西(在別人看來),而他之所以拿走洗漱用品,很有可能是為了嫁禍室友,轉移視線;
二、熱中藥的「團委辦公室」
大家都知道,朱令是個活躍的人,交往很廣泛。第一次住院反校後,熱中藥是在「團委辦公室」,這個地方有什麼人?二次投毒會不會是這個地方?而且那個時候朱令並不知道自己是中毒,所以根本沒什麼警惕心。熱藥時上個廁所、出去轉轉、跟誰說幾句話都是很有可能的。這些空隙完全可以作案。如果是,那麼就和第一點聯繫上了。宿舍失竊的很有可能就是兇手的目標「中藥瓶」!
三、「神秘來信」到底是何人執筆?
從信的內容看,此人仿佛對朱令以及案件內幕非常了解。信中內容看似譴責朱令父母沒有教育好女兒,實際是在肯定兇手是宿舍其餘三人,並且給了作案動機:朱令晚上經常製造噪音嚴重影響別人。
但我們從一個人的正常心理邏輯看一下:1,如果信是三室友合謀所寫、或者其中一人(兇手)所寫,那不就相當於承認了嗎?本來就在風口浪尖上還主動承認?人都殺了依然不解恨還要落井下石?不太可能。2,如果是金亞、李涵琳其中一人(非兇手),寫這封信是為了引火燒身嗎?嫌自己沒有孫維的關注度?遇到這麼大的事,自己那點小矛盾、小妒忌早煙消雲散了。所以也不可能。3,如果是宿舍外的某位同學給宿舍的三個嫌疑人鳴不平,那絕無可能。「三位兇手」為什麼要告訴你?保密都來不及。就算告訴了你,「三位兇手」會允許你說出來?就算你是站在她們一邊的,這不是站出來替她們默認了嗎?
所以,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真兇執筆!目的是嫁禍!故意誤導輿論走向。這個和第一點宿舍失竊偷走洗漱用品如出一轍(目的其實是中藥瓶)。嫁禍三位室友。可見這是此人慣用手法。
而且,此人署名來自美國以及所講的故事也是欲蓋彌彰。因為美國沒有A4紙方舟子也證明那個故事純屬想像。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在他寫信時三位室友已有人移民美國,目的不言而喻。但是兇手本人恰巧沒有。就在中國活得好好的,所謂燈下黑!每天看著論壇,忍不住發了這麼一篇。
四、誰才有作案動機?
朱令是個活躍分子。他和宿舍幾位的交往並不多。在宿舍的時間也不多。甚至班裡活動都不怎麼參加。這種情況下產生重大矛盾以至於要殺人的機率並不高。試想一下,你會和一個不怎麼打交道的人產生多大仇恨?
所有人又忽略了另一個地方「民樂團」。第一次中毒,就是經常去那裡訓練,兇手要作案機會太多了。第二次中毒也是帶病表演完古琴《廣陵散》之後。而民樂團都是些什麼人?顯然不止他們宿舍孫維也不止他們班上的人。而且事實證明孫維和朱令並沒競爭關係。音樂方面,她和朱令根本沒在一個「檔次上」!但是,很有可能是同樣出現在「團委辦公室」的那個人。
民樂團都是些什麼人我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都是熱愛藝術的人。搞藝術的人都有什麼特點?敏感、憂鬱、偏執、極端。這裡並不是對一類人群的歧視,而是普遍歸類法。大家可以查一下中外歷史上的藝術家,自殺、殺人、人品低劣、行為極端的大有人在,跟他們的才華根本不匹配。我只舉一個例子:希特勒從政前就是個畫家。他的瘋狂自行百度。
五、兇手是孫維的機率有多大?
眾所周知,孫維的家庭背景很優越。而他自己又是一個公認的耿直、樂觀、幽默、大大咧咧的人。這樣一個人無論因為瑣事還是妒忌,以至於陰暗到要投毒,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看,可能性非常小。一般這種校園變態殺人狂都是什麼樣的人?貧窮、童年悲慘、父母離異、性格內向造成的內心敏感自負,小地方的天之驕子,接著到了清華這樣的名校,落差感會導致他心理扭曲。大家可以查閱已經破獲的「復旦投毒案」、「馬加爵案」等眾多案件的兇手性格、身世。
再加上前面幾點跡象的分析,個人認為孫維作案的可能性很小。那為什麼大家都一致認為她嫌疑最大?是不是輿論指向的就是對的?不是。因為就這種「有罪推定」方式的慣性,會將所有信息疊加,「疑人偷斧」的效果越來越強烈,有意無意的指向一個錯誤的終點。最後只能讓方向越來越偏離真相,讓真兇得意地躲在幕後逍遙法外!
六、其它幾個方面的分析
1,鉈鹽的獲取途徑我覺得根本就沒必要討論。因為很明顯能接觸到鉈的人不止孫維一個,化學系那麼多人。當時清華大學只是說如果把嫌疑對象放到該宿舍內部,接觸鉈的就孫一個。
2,醫院的誤診實屬正常。所有知名或不知名的醫生,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閱歷進行診斷。有很多病的症狀是很相近的,原因卻天差地別!可能什麼都想到了,就是沒想到投毒。關鍵99%的醫生窮其一生都沒見過呀!就像你平常有個頭疼腦熱的,會想到是有人給你下毒嗎?不會。人都覺得這個是離我們生活很遠,電影小說裡的情節,醫生也一樣。而且據我所知,醫生給病人誤診,是非常頻繁的現象。只是大多數疾病不致命,即便誤診也不會造成惡果,醫生在得知後會立即改變治療方案,也不會告訴你之前誤診了。大病的誤診也比比皆是,哪個醫院沒人去鬧過?
3,警方的介入太晚是因為早期並沒有報案。同樣不至於和孫維爺爺「背後勢力」有關。一是因為從確診鉈中毒到立案偵查兩年時間太長,當事人父母前期也沒重視這個事情(忙著治病)。那年代也沒監控,證據很快被銷毀殆盡。所以很難偵破。二是這個案子並不屬於轟動性的大案,當時最多算個殺人未遂致殘,後來轟動的時候,早已物是人非無從查起。
4,至於警方為什麼給朱令父親說「就差捅破一層窗戶紙」?我認為那時候正在調查孫維,而且警方也認為是孫維幹的,就差最後的確鑿證據。警方壓力也大,但又不能言明畢竟沒證據。所以這樣說以安慰朱令父親。但是後來並未找到證據而是排除了孫維的嫌疑。
5,為什麼北京警方不願公開偵破過程?就是因為時間過去太久,而且警方在介入的時候離案發就有段時間了。缺乏關鍵證據也無法再找到真兇,公開只能引起輿論猜測以及再次傷害受害者親屬。這樣的輿論後果誰來承擔?所以這些方面和朱令爺爺聯繫起來,我覺得有點可笑。真實度不大。
綜上所述:
真兇很有可能是朱令所在「民樂團」的一個人,性格內向、敏感脆弱、出身卑微,同時又陰狠毒辣的人。民樂團有男有女,未必一定是女生。情殺的可能性也有,像朱令這麼優秀的人,被人表白也很正常。可能就是一次隨意的拒絕,戳傷了一顆敏感脆弱的靈魂。才釀成如此悲劇。如果說嫁禍轉移視線、銷毀證據這些太戲劇化,我認為不然。因為像清華大學這樣的地方,出一個這樣邏輯縝密、鎮定自若的兇手,沒什麼奇怪的。
純屬一家之言,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討論,提出不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