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3日 17:43 來源:CCTV.com
[內容速覽]前不久,中國礦業大學3名學生鉈中毒的事件,曾一度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最近,從網上販賣硝酸鉈的四川籍男子陳某因涉嫌危險物品肇事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
鉈是誰?誰又是鉈?
鉈是一種稀有的金屬元素。1861年英國化學物理學家克魯克斯在研究硫酸廠廢渣的光譜中發現這一元素,因它在光譜中的亮黃譜線帶有新綠色彩,所以取名為Thallium,翻譯成中文是嫩芽的意思。
鉈可以用來製造光電管,低溫溫度計,光學玻璃等。由於鉈是無味的金屬,和澱粉、糖、甘油與水混合即能製造一種「款待」老鼠的滅鼠劑。另外在生產鞭炮的原料中往往也有鉈的含量。
郝醫生:這個金屬有一個特點,可以和很多種元素形成化合物,比如說我們經常談到的硝酸鉈、硫酸鉈,和一些酸根形成鹽類。它的化合物和觀眾關係比較大的就是它的化合物有一個特點,第一它的使用性非常好,另外的話,它的水溶性,溶解以後的液態的化合物基本上沒有什麼特殊的口感。那麼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意外接觸的話,基本上不會覺察出來。
鉈是一種劇毒品,其毒性與砒霜旗鼓相當,甚至比鉛更厲害。
醫生:在哺乳動物當中,它對很多的哺乳動物的致死量每公斤體重只有10到30毫克。人體大概我們現在看到的應該是在12毫克左右。這個劑量來估算的話,一個成年人,50到60公斤體重的話,實際上它的致死量不足1克。
鉈中毒實際上在臨床上還是有一些特徵性的表現,在早期的時候,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這些一般性的症狀。伴隨著這個症狀會很快地出現周圍神經的損傷。比較確切的表述就是四肢的頭痛和運動功能的障礙,感覺到麻木,總覺得有針痛一樣的感覺。在運動障礙上,通常表現出來的是行走不穩和雙手力量的不足。
第二個方面就是在中毒一周左右會出現脫髮。這個脫髮涉及的範圍是很廣的,應該在醫學上叫做毛髮脫落,不僅僅是頭髮,包括腋毛、眉毛、鬍鬚各種體毛都可以脫落。
第三個方面,要看鉈中毒的劑量和程度。嚴重中毒的人可以合併有很多臟器的損傷。像心臟的損傷、腎臟的損傷、肝臟的損傷都可能出現。
醫生:鉈中毒的治療應該說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一個非常特效的治療手段,影響在患者身上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個和其他的金屬中毒,比如說鉛中毒、汞中毒還是有明顯的不同。以往呢,也曾經嘗試過使用普魯士藍。
普魯士藍是一種藍色工業染料,可用來製作油彩和鋼筆水。早期曾被用來治療鉈中毒。
醫生:普魯士藍我們認為現在就是說它在臨床上,很多的病例報告上,也認為它確實有一定的療效。但是這個療效我們說都不是能夠挽救患者生病,或者是在明顯感覺症狀上很快地反映出來
隨著醫學的發展,如今治療鉈中毒通常採用血液灌流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血液經過一個容器的時候,這個容器能夠截流一部分血液當中的有害物質,通過反覆地循環,實際上給血液造成一個淨化的治療過程。把鉈毒留在體外,把淨化以外的血液回輸給患者,達到治療的目的。
醫生:鉈中毒我覺得以往一般的觀眾,包括相當的一部分的醫務人員對鉈中毒了解得很少,應該說鉈中毒進入我們的視線大概從90年代開始,國內和國際陸續開始有一些病例報告。作為我們的醫療機構從90年代到現在,我們自己接手的病例數應該是5例,我們實際上觀察到的病例。因為鉈中毒在國內來說,現在發病還是屬於比較少見的病毒。
主持人:郝醫生告訴我們,因為鉈中毒的病歷較少,大家對他的了解也非常有限,給臨床診斷和治療造成一種延誤,以至造成這樣或那樣的後遺症。像清華女生朱令那樣,雖然鉈毒已經完全排除了,可是可怕的後遺症卻依然隨時威脅著她的生命。如果當初我們能夠更多的了解有關鉈的知識 ,就不會造成這種延誤。也許這主要是因為我們曾經對鉈這種金屬元素的無知。
長期以來,我們國家對於高度危險品一直採取著「保密」式的傳播尺度,也許是出於安全考慮,也許是擔心民眾會產生恐慌情緒。但由此帶來的悖論就是:正是因為民眾對這些危險品性質的不知情,他們不僅不能成為危險品的天然監督者,反而可能成為危險品洩漏事故的肇事者。而當危險品生產和管理方出現安全事故時,民眾也無法用合理手段保護自己的安全,更談不上及時將情況報告給有關部門。由此看來,民眾對於危險品性質不了解這個環節的缺失,就造成了安全監管者、危險品生產者和民眾三方互動監督的脫節,最終造成事故發生。
因此,也許危險品生產的情況是不該對周圍民眾保密的,有關部門也應有向民眾提供防治知識宣傳的職責。
當高度危險品就在你身邊時,你得先學會了解它,然後才談得上防禦它的危害。
主持人:這是國際高度危險品管理的首要原則。我國危險品管理完善也許首先要建立在這樣一個前提上:讓民眾擁有對這些城市高危物品的知情權,他們才能成為政府可憑藉的強大力量。
醫生:目前所反映出來的這個趨勢,就是說我們國內的鉈中毒病例還有國際的一些病例,往往都發生在一些,就是說所謂的科學知識掌握相對比較全面,有一些專業方面的了解的這種人,那麼也有一些相對傾向性更多的報導,就是把鉈中毒命名為一種高智能的犯罪。
主持人:我們知道,徐州礦大投毒的那個學生也許就具備了這種所謂的專業知識,便輕鬆從網上購得了250克的硝酸鉈。那麼令很多人不解的是:如此劇毒的物品,怎麼就這麼輕易的在網上能購得呢?難道我們對這樣一種劇毒物品沒有一定的監管制度嗎?!
鉈從哪裡來?鉈又要到哪裡去?
在危險化學品名錄中,硝酸鉈的編號是61023,是國家明令控制生產和銷售、運輸的產品,對其銷售經營是許可制度,沒有獲得許可,嚴禁從事銷售經營。
據《國務院化學品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規定,購買危險化學物品需要國家發放的化學品購買憑證和準購證才能購買。隨意買賣,當屬違法行為。
其實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國家對高危物品是有嚴格管理的。但是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我們對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卻忽視了,正是這個原因,很多人鑽了我們管理的空子,至使網絡犯罪也越來越多。
主持人:當然完善監管制度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但是這些客觀物質僅僅是物質,換句話說,刀子本身是不會殺人的。真正傷害人的主體是人,是人發生了問題。我們知道,鉈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嫩芽,英國化學家克魯克斯絕對料想不到,100多年後的人們會對這一抹嫩芽心生寒意。徐州礦大鉈中毒案已經明朗,是某同學為報復而投毒。當年清華女生朱令中毒之因,雖然至今沒有結論,但人為投毒卻是肯定的。這讓我們聯想到馬家爵手中的那把錘子,想到當年劉海洋潑向熊的硫酸。
馬家爵把錘子砸向自己的同學,僅僅是因為在打牌的時候,那幾個同學羞辱了他,而作為一名名牌大學的大學生劉海洋,把硫酸潑向熊,僅僅是想看看熊是否有嗅覺。
如果說,鉈中毒的表象僅僅是身體與生理的症狀,那麼,鉈投毒的行為與動機則迫切地向我們表明,大學生和青少年們精神與心理的中毒與排毒問題、預防與治療問題更應該引起全社會足夠的關心和關注。如今,礦大的學生把鉈毒投向自己的同學,原因也很簡單。我們忍不住要問,鉈只是一種元素,它到底又招誰惹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