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NASA中心在加利福尼亞州噴氣推進實驗室為近地小天體研究數據中形成的圖表展示出了2018VP1小行星的軌道。
如果你在11月2日即美國將舉行2020年總統大選投票的前一天看到了一個令人擔憂的、關於小行星移動時離舒適區過近的標題,NASA希望你先深呼吸然後放輕鬆。
確實有一個被稱為2018 VP1的太空石,它將在那一天靠近地球-但據負責監控此類威脅的NASA所說,它對人類不構成威脅。
「 2018 VP1行星非常小,大約有6.5英尺[2米],它對地球沒有造成威脅!」NASA的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在其推特外展小組小行星觀察上寫道。 「目前它有0.41%的機會進入我們地球的大氣層,但是如果進入了,它將因為自身極小的體積而分解。」
自從2018年在聖地牙哥附近的帕洛馬爾天文臺的Zwicky瞬態設備發現這顆小行星以來,這是它第一次近距離接近地球。但是,當科學家們稱其為近距離時,太空石將保持在離地球很遠的位置:超過260000英裡(420000公裡)遠。比月球圍繞地球運轉的軌道間的距離還要大得多。
巧合的是,另一顆小行星將在11月3日即選舉日自行接近地球。那個被稱為2020 HF4的大小大約為26到60英尺(8到18m)的太空石正在靠近,但仍相距甚遠。根據NASA中心的近地小天體研究表明,這個距離大約是月球離地球距離的16倍。
相比較下,據NASA所說,在本月初旬,當被稱為2020 QG的微小太空石從大約1,830英裡(2,950公裡)的地平面上經過時,Zwicky瞬態設備檢測到了最接近的已知小行星飛過。那顆小行星也是平靜地順著它的行徑移動著,並且如果它不這麼做,它將在地球的大氣層上化成碎片。
相關知識
小行星就是小行星,尤其是太陽系內部的小行星。大的小行星也叫做小行星。這些術語曾被運用於所有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它們在望遠鏡中沒有被分解成圓盤,也沒有被觀測到具有活躍彗星(如尾巴)的特徵。隨著太陽系外行星被發現具有類似彗星的高揮發性的表面,這些行星與主小行星帶中發現的天體有很大區別。在本文中,「小行星」一詞指的是太陽系內部的小行星,包括那些與木星同軌運行的行星。
在百萬計的小行星中,其中許多是小行星子碎片,在年輕的太陽星雲中的天體,它們從未長到足以成為行星。絕大多數已知的小行星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主小行星帶內運行,或者與木星(木星特洛伊木馬)同軌運行。然而,其他軌道家族數量也非常多,包括近地天體。單個小行星根據其特徵光譜進行分類,大多數小行星分為三大類:C型、M型和S型。它們是以富碳、金屬和矽酸鹽(石質)成分命名的。小行星的大小差別很大;最大的穀神星直徑近1000公裡(600英裡),它的直徑和質量足以稱得上是矮行星。
小行星與彗星和流星體有著某種程度上的變化著的區別。就彗星而言,兩者的區別在於成分:小行星主要由礦物和巖石組成,而彗星則主要由塵埃和冰組成。此外,小行星在離太陽較近的地方形成,阻止了彗星冰的形成。小行星和流星體的主要區別在大小:流星體的直徑為1米或更小,而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米。最後,流星體可以由彗星或小行星組成。
只存在一個小行星,灶神星4號,它是有一個相對反射面,在正常情況下肉眼可見,而且這隻有在非常黑暗的天空中,當它處於合適位置時才會出現。在少數情況下,與地球擦肩而過的小行星可能在短時間內會被肉眼可見。截至2020年3月,小行星中心掌握了太陽系內外93萬顆小行星的數據,其中大約有54.5萬顆小行星擁有足夠的信息可以對其進行編號命名。
作者:Meghan Bartels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