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商貿物流園(2016-2020年)發展規劃

2020-12-01 搜狐焦點

  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經省政府領導同意,現將《黑龍江省商貿物流園區(2016-2020年)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黑龍江省商務廳

  2017年4月20日

黑龍江省商貿物流園區(2016-2020年)發展規劃

  為貫徹落實國家推進物流園區發展的總體目標和戰略方向,提高我省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推進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構建高效率、低成本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積極推動招商引資、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和城市生活水平提高,特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黑龍江省物流及物流園區現狀分析

  第一節 全省物流總體發展情況

  近年來,我省經濟增長處於平穩運行態勢,物流業受調結構、轉方式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影響,總體呈現「物流需求規模增速減緩,但運行質量有所提升」的態勢。其中物流總額、物流總費用首次出現負增長,但每百元社會物流總額所需物流費用下降0.3元,顯示出物流運行質量有所提升,物流企業整體盈利能力有所改善。

  一、內需呈平穩增長態勢

  2015年我省社會物流總額為2.95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以下同),同比下降4.1%。增幅同比回落10.6個百分點。從構成情況看,農產品物流總額為5045億元,同比增長5.1%,增幅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佔社會物流總額比重為17.1%;工業品物流總額為1.3萬億元,同比下降9.2%,增幅比上年回落11.5個百分點,佔社會物流總額比重為44%;進口貨物物流總額為807億元,同比下降42.5%。再生資源物流總額、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省外流入物流總額、出口過境物流總額同比分別增長-4.3%、9.1%、10.1%、-37.5%,其中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受電子商務和社會網購快速發展推動,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加之省外流入物流總額的增長,內需呈平穩增長態勢。

  二、物流業總體運行質量和效率有所提升,但成本依然偏高

  2015年,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為2544億元,同比增長-6.9%(全國增長2.8%),增幅比上年下降10.6個百分點。其中運輸費用1433億元,同比下降9.2%,佔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56.3%;保管費用777億元,同比下降3.6%,佔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30.6%;管理費用334億元,同比下降3.6%,佔社會物流總費用的比重為13.1%。

  2015年,我省百元GDP的物流成本為16.9,比上年降低了1.3個百分點,每百元社會物流總額所耗物流費用為8.6元,比上年下降0.3元,表明我省的物流需求結構進一步優化,符合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模式創新等領域物流需求加快增長,技術含量低、能源消耗大領域物流需求明顯放緩。物流的運行質量和效率有所改善,但與中東部物流業發達省份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物流業的運營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

  三、物流業增加值增長趨緩

  2015年我省物流業增加值實現8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6%,增幅比上年下降2.9個百分點。其中交通運輸業物流增加值實現523億元,同比增長2.5%,增幅比上年下降,4.2個百分點;批發、零售業物流增加值實現251億元,同比增長5.6%,增幅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倉儲業物流增加值實現41億元,同比增長4.5%,增幅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郵政快遞業物流增加值實現34億元,同比增長5.0%,增幅比上年下降5.9個百分點。2015年全省物流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5.6%,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佔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1.1%,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

  四、全省物流相關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2015年全省物流相關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658億元,比上年增長25.1%,高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個百分點。其中交通運輸業投資576億元,增長36.2%;倉儲、郵政業投資407億元,增長44.9%;貿易業投資673億元,增長8.8%。

  第二節 全省商貿物流園區現狀

  商貿物流園區作為對物流組織管理節點進行相對集中建設與發展的具有經濟開發性質的城市物流功能區域,近年來建設發展步伐逐步加快,特別是隨著產業項目的推進,物流園區建設又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期。迄今為止,全省商貿物流園區有71個,其中:綜合商貿物流園區26個(其中:已建成22個、在建4個),專業商貿物流園區45個(其中:已建成35個、在建10個)。

  全省已經建成運營的綜合物流園區22個,如哈爾濱潤恆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哈爾濱神州物流園區、偉業國際木材產業園、哈爾濱華南城商貿物流園區、哈爾濱哈達果菜批發市場有限公司、哈爾濱禧龍國際商貿物流園區、雙城農產品(綜合)物流園區、哈爾濱農墾嘉聖物流園區、哈爾濱龍運物流園區、義烏東北城、新香坊鐵路物流園區、大慶綜合物流園、齊齊哈爾恆騰物流園、牡丹江華晟國運物流中心、哈牡綏東國際物流園區、牡丹江廣運交通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交通樞紐國際物流中心、佳木斯新紀園物流園、綏芬河綜合保稅物流園區、克山縣交通運輸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商貿物流園區等。

  全省已經建成運營的專業商貿物流園區35個,如正陽家電物流園、哈爾濱和平金屬物流園區、哈藥物流配送中心、黑龍江海安現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牡達農副產品國際物流園區、寧安市源豐對俄果蔬國際物流園區、大慶高新區物流產業園、黑龍江騰飛集團哈東地區商貿物流中心國際物流園區、肇源新站糧食物流園等一批專業物流園區。

  全省在建的綜合和專業商貿物流園區14個,哈爾濱傳化智慧公路港、哈爾濱空港物流園區、同江國際物流園區、齊齊哈爾三間房國際經貿物流產業園、佳木斯海王醫藥有限公司海王醫藥配送綜合物流中心、北大荒商貿農產品冷鏈物流園區、依蘭民生農產品物流園、牡丹江胡商國際商城有限公司東區物流園、大慶農產品物流園、林口縣龍騰農副產品批發大市場有限公司商貿物流基地、雙鴨山中俄國際文化物流經貿產業園、集賢縣四達農副產品經銷有限公司農副產品物流集散中心等正在建設之中。

  這些物流園區的規劃建設,對物流資源的集約化組織和運營、城市交通運輸組織的優化、改善城市服務功能和招商引資環境,特別是推進商貿物流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節 黑龍江省商貿物流園區發展環境條件分析

  一、區位交通條件

  我省位於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北部和東部與俄羅斯相鄰,邊境線長3045千米,是亞洲與太平洋地區陸路通往俄羅斯和歐洲大陸的重要通道,是中國沿邊開放的重要窗口。

  我省的商貿物流業基本形成了以哈爾濱為中心,以京哈(北京-哈爾濱)、哈大(大連-哈爾濱)為國內主要輸入輸出通道,向西北輻射大慶、齊齊哈爾、大興安嶺及蒙東地區,向北輻射綏化、伊春、黑河及北部沿邊口岸,向東輻射佳木斯、鶴崗、雙鴨山、七臺河、雞西等東部城市群及東部沿邊口岸,向東南輻射牡丹江、綏芬河、東寧等城市及口岸的扇形體系構架。

  在商貿物流的運營形態上,基本構建起以中心城市商貿物流園區和專業批發市場為一級節點,通過專線運輸和零擔配送為主要方式,向二、三級支點的市縣輻射,再由市縣批發零售及物流場站延伸到周邊鄉村的物流網絡節點體系格局。並初步形成了哈大齊、哈牡綏、東部城市群、沿邊物流帶等幾大物流集中區。

  二、經濟發展情況

  2015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5083.7億元,增長5.7%。其中,第一產業增長5.2%,高於全國平均1.3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由於佔規上工業半數的能源工業負增長3.7%,導致增速回落,增長1.4%,低於全國平均4.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長10.4%,高於全國平均2.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比重為17.5:31.8:50.7。因油價大幅下降,公共財政收入實現1165.2億元,下降10.4%。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1.1%。全省城鎮新增就業71.7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

  三、商貿物流企業發展情況

  據統計,2015年全省商貿物流企業總數(含個體工商業戶)28000戶,其中具備一定規模和實力的公司制物流企業為2231家,其中5000萬元資產以上的物流企業213家,佔物流企業總數的9.5%。在2231家商貿物流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的物流企業652家,佔企業總數29.2%;民營商貿物流企業1366家,佔企業總數70.8%。

  全省商貿物流企業按經營業務類型劃分,可以劃分出三大類:一是運輸類企業575家,佔企業總數25.8%;二是倉儲類企業476家,佔物流企業總數的21.3%;三是綜合類物流企業1180家,佔物流企業總數的52.9%。

  第二章 商貿物流園區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全省商貿物流園區物流園區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由於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存在著建設發展規範性不強、集約化程度偏低、綜合服務能力不高和政策環境有待改善等問題。

  一、建設不規範

  全省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但是,由於經濟欠發達、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弱、經濟總量較小,距海港較遠,對外貿易物流成本偏高,加上長期受「重生產、輕流通」觀念影響,省內行業間缺乏融合和協調的經濟管理體制與機制,成為現代物流業發展的障礙,導致商貿物流企業在投資商貿物流園區方面受到一定製約。

  二、集約化程度偏低

  全省商貿物流園區在規劃建設方面缺乏統籌,園區整體布局不夠合理,大型城市園區較多,中小型城市園區數量較少,部分城市還沒有成規模的物流園區,低水平重複建設現象仍然存在。部分物流園區與城市道路、交通樞紐缺乏有效銜接,集疏運通道不暢。

  三、綜合服務能力不高

  全省商貿物流園區內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建設相對滯後,突出表現在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薄弱,裝卸搬運等配套設施設備缺乏。周邊公路、水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與園區銜接不夠緊密,中轉聯運能力不強;標準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較低;RFID、物聯網、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在物流園區中應用比例較低;商貿物流園區在產品可追溯、在線調度管理、全自動物流配送以及智能配貨等領域的信息化與智能化水平不高。

  四、缺乏統一規劃

  過去,全省商貿物流體系建設沒有統一規劃,管理部門之間、行業之間缺乏統一的指導和協調,現行的一些體制、政策、技術、標準等還制約著商貿物流業的發展。由於市場培育、商業模式和規劃設計等方面的先天缺欠,導致經營情況不理想,甚至虧損嚴重;一些商貿物流園區缺乏科學合理的經營理念和布局控制,也造成了利用建設物流園區名義「圈地」現象的出現。

  五、信息流通不暢

  不同物流園區之間的信息流通不暢成為阻礙物流園區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滯後,設施共用、信息共享機制尚未形成,園區之間缺少聯動與合作,缺乏有效的溝通,園區之間基本沒有資源共享,物流組織效率不高,與當地優勢產業聯動性不足。

  六、政策環境有待改善

  商貿物流園區的管理體制尚未理順,跨部門、跨區域的商貿物流園區規劃建設協調機制尚未建立,行政壁壘、行業壁壘依然存在;制約園區建設和發展的土地、投融資、財稅等問題較為突出;園區的建設標準、評價體系等基礎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第三章 黑龍江省商貿物流園區發展戰略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根據國務院《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商務部等5部門《商貿物流發展「十三五」規劃》總體要求,結合「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部署,以促進物流要素聚集、提升物流運行效率和服務水平、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為目標,以現代商貿物流基礎設施的整合和建設為重點,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優化空間布局,完善服務功能,積極營造有利於物流園區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全面提升商貿物流業發展質量和水平,為黑龍江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現代產業集聚擴張和對外開放提供物流服務保障。

  第二節 基本原則

  一、政府扶持、市場主導

  積極發揮政府在商貿物流園區建設發展中的規劃引導作用,完善部門協調機制,強化規範管理,加強政策扶持,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運作方式市場化、物流服務專業化的發展格局。

  二、統籌規劃、協調發展

  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物流業的實際需求,依託重點產業布局和交通樞紐,在注重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綜合交通運輸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有機銜接的基礎上,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物流園區。加強商貿物流園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協同化運作,形成優勢互補、協調配套、共同發展的格局。

  三、整合資源、改造提升

  充分利用存量資源,通過政策引導,促進商貿物流資源的進一步優化整合和集聚集約。加快園區的設施配套和銜接,積極引入先進運營理念和技術,創新運營管理機制,完善基本服務功能,提高園區的運營管理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

  四、突出重點、分類指導

  加快培育一批商貿物流組織化程度高、技術水平先進、集散能力突出、公共服務能力強的重點物流園區,充分發揮重點園區的示範帶動作用,針對園區的不同類型,加強分類管理和指導,建立物流園區的考核評價機制。

  第三節 發展目標

  建立完善省、市商貿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制定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規範和標準,實現物流信息共享和數據交換,構築全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務體系。物流園區的集約化水平和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智能化、現代化不斷推進,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明顯提高,資源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綜合服務能力和創新能力顯著發展,自動分揀技術、立體庫、RFID、物聯網技術、物流園區管理信息系統等先進物流技術和信息技術得到推廣和應用,對於支撐經濟結構調整、產業集聚擴張發展作用顯著,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功能齊全、集聚集約、綠色高效的物流園區體系。積極參與國家物流園區示範工程,將物流園區建設成為黑龍江省物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為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配套公路、鐵路物流園區,以建設大通道、繁榮大貿易、興起大產業、促進大發展,推動黑龍江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到2020年,我省社會物流總額40000億元;物流業增加值1100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3600億元;物流產業投資2000億元。

  預計到2020年,全省貨運總量130015萬元,其中:鐵路完成貨運量20000萬噸;公路完成貨運量100000萬噸;水運完成貨運量3000萬噸;航空完成貨運量15萬噸,管道完成貨運總量7000萬噸。

  預計到2020年,建成10家左右年經營收入超10億元的綜合商貿物流園區、15家的專業商貿物流園區,形成5家具有全國知名度的商貿物流示範園區,2-3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貿物流示範園區。其中,貨運服務型商貿物流園區5個;生活服務型商貿物流園區10個;生產服務型商貿物流園區10個;口岸服務型商貿物流園區5個;綜合服務型商貿物流園區3個。

  第四章 黑龍江省商貿物流園區空間布局

  第一節 商貿物流園區節點城市布局

  2016-2020年黑龍江省物流園區總體布局的基本思路是根據物流需求規模和區域發展戰略等因素,按照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等,合理確定城市物流園區建設數量、規劃布局和用地規模,引領產業集聚發展,促進產城融合,確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

  一、確定布局城市的主要因素

  (一)經濟發展水平。綜合考慮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港口吞吐量、貨運總量等經濟指標,兼顧城市及周邊區域的物流需求規模。

  (二)交通區位條件。按照全省商貿物流業總體布局,綜合考慮區位優勢、運輸方式、集疏運和中轉聯運條件,兼顧未來交通發展趨勢。

  (三)現有物流基礎。綜合考慮商貿物流業發展規模較大、層次較高、區域帶動能力較強的城市,兼顧物流發展潛力較大、前景較好的城市。

  二、城市商貿物流園區布局

  根據以上條件,選擇確定一級商貿物流園區布局城市1個,二級商貿物流園區布局城市4個,三級商貿物流園區布局城市30個。

  三、商貿物流園區選址原則

  (一)以物流需求為導向。物流園區的選址應綜合考慮區域發展和產業特點,緊密結合製造、商貿、生活服務等物流需求,突出物流園區的主體功能定位,為生產和生活提供專業化物流服務。

  (二)以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為依託。物流園區的選址應依託主要港口、鐵路、機場、公路貨運樞紐以及重要口岸,結合現有物流設施集聚和分布情況,強化中轉聯運功能,實現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

  (三)與相關規劃相銜接。物流園區的選址應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綜合交通運輸規劃以及環境保護規劃等要求,合理確定物流園區的空間布局。

  四、商貿物流園區基本類型

  參考《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2013-2020)對物流園區的分類,物流園區布局城市可根據具體情況建設不同類型的物流園區。

  (一)貨運服務型物流園區。依託交通樞紐,具備兩種(含)以上運輸方式,能夠實現多式聯運,具有提供大批量貨物轉運的物流設施,為國際性或區域性貨物中轉服務。

  (二)生活服務型物流園區。依託城市大型商圈、批發市場、專業市場,能夠為商貿企業提供運輸、配送、倉儲等物流服務以及商品展示、電子商務、融資保險等配套服務,滿足一般商業和大宗商品貿易的物流需求。

  (三)生產服務型物流園區。毗鄰工業園區或特大型生產製造企業,能夠為製造企業提供採購供應、庫存管理、物料計劃、準時配送、產能管理、協作加工、運輸分撥、信息服務、分銷貿易及金融保險等供應鏈一體化服務,滿足生產製造企業的物料供應與產品銷售等物流需求。

  (四)口岸服務型物流園區。依託口岸,能夠為進出口貨物提供報關、報檢、倉儲、國際採購、分銷和配送、國際中轉、國際轉口貿易、商品展示等服務,滿足國際貿易企業物流需求。

  (五)綜合服務型物流園區。具有兩種(含)以上運輸方式,能夠實現多式聯運和無縫銜接,至少能夠提供貨運樞紐、商貿服務、生產服務、口岸服務中的兩種以上服務,滿足城市和區域的規模物流需求。

  第二節 綜合物流園區布局

  一、布局原則

  (一)規劃定位:符合全省物流業總體布局,具有較強的基礎性與公共性,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綜合性物流服務,對全省物流業發展具有示範帶動作用;

  (二)交通條件:擁有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交通運輸方式,具有良好的集疏運條件,已經開展多式聯運業務,能夠實現長短途運輸的有效對接;

  (三)服務功能:物流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完善,物流信息化及技術裝備水平高,擁有良好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綜合服務功能全,公共服務能力強;

  (四)集聚輻射:具有較強的物流組織管理能力和跨區域中轉集散能力,已經集聚了一批上規模、功能互補的物流企業,並已形成較大規模的物流量,在區域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五)園區管理:有統一高效的運營和管理主體,具有完善的綜合服務體系。

  二、布局方案

  根據黑龍江省物流園區布局城市要求,重點在物流節點城市布局符合綜合物流園區發展條件的園區。以下部分物流園區可作為黑龍江省的綜合物流園區。

  第三節 專業物流園區布局

  一、布局原則

  (一)規劃定位:符合全省物流業總體布局,為裝備、石化、能源、食品四大主導產業和農產品、醫藥、電商快遞等產業提供專業化物流服務,對產業的轉型升級有較強的支撐作用,對行業物流發展具有示範帶動作用;

  (二)交通條件:緊鄰交通樞紐或交通主幹線,具備良好的集疏運條件;

  (三)服務功能:有較完善的專業物流基礎設施、較高的技術裝備水平,擁有行業物流信息平臺和專業技術服務平臺,行業配套功能全,專業物流能力強;

  (四)集聚輻射:具有強大的專業物流組織管理能力和跨區域中轉集散能力,已經集聚了一批上規模的專業物流企業和產業鏈配套企業,並已形成較大規模的專業物流量,具有較高的行業集聚度,在行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

  (五)園區管理:有統一高效的運營和管理主體,具有完善的行業服務體系。

  二、布局方案

  根據黑龍江省產業布局和發展趨勢,重點發展糧食及農產品、裝備製造、石化、醫藥、電子商務和對俄國際物流等專業園區。

  (一)糧食及農產品物流園區。在兩大平原糧食主產區及重要物流樞紐城市,規劃建設一批具有糧食倉儲、集散、交易功能的糧食物流園區;圍繞我省的特色農產品及綠色食品,在重點產區和加工區規劃建設一批具有倉儲、加工、集散交易功能的農產品及綠色食品專業物流園區。

  (二)石化物流園區。圍繞大慶油田及石化工業基地,建設一批石化產品倉儲、分撥、交易為主的石化物流園區。

  (三)醫藥物流園區。圍繞我省的醫藥產業,在哈爾濱等主要城市建設醫藥專業物流園區。

  (四)裝備製造物流園區。在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等裝備製造業集聚區,建設一批服務於飛機、汽車、重裝設備、電站設備、農機裝備製造的專業物流園區。

  (五)電子商務物流園區。在一、二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規劃建設服務於電商快遞的電子商務物流園區,依託口岸及海關監管區域建設跨境電商物流園區。

  (六)對俄國際物流園區。依託邊境口岸和國際機場等國際物流樞紐,建設對俄國際物流園區。

  (七)其他專業物流園區。依託全省的主要產業和交通樞紐布局城市,建立包括電子信息產業、冶金產業、建築材料產業、紡織產業等專業物流園區。

  第五章 黑龍江省商貿物流園區發展的主要任務

  黑龍江省商貿物流園區發展的根本任務體現在增進物流整體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縮短時間上,實施途徑如下:

  第一節 加快商貿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商務部商貿物流設施集約化、物流運作共同化的要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提升園區內部公共倉儲、運輸、配送、信息平臺等物流基礎設施水平,加快建設和改造多式聯運及中轉設施,完善園區市政等設施配套。在有條件的園區加快甩掛運輸設施建設,提高園區的中轉分撥效率。

  加快商貿物流園區周邊公路、鐵路、水路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公路運輸通道,加快推進入園鐵路專用線的建設,大力發展公鐵、水陸聯運設施,促進航空港站與物流園區在設施上的有效銜接。加強園區與外部運輸網絡的有效對接,構建內外一體、順暢高效的園區物流網絡體系。

  第二節 加強物流園區整合優化

  按照全省商貿物流園區規劃布局,對現有商貿物流園區的發展情況進行全面梳理,科學確定商貿物流園區的建設標準、數量和規模,合理布局新建商貿物流園區,明確發展重點和定位,引導園區分層錯位發展。打破行政區劃和行業界限,有效整合和規範引導商貿物流園區發展,通過兼併聯合、資產重組等方式,嚴格控制總量、盤活存量,優化整合商貿物流園區資源,壯大重點園區的規模和實力。積極開展商貿物流園區的整合試點,發揮哈、齊、牡、佳大等重點商貿物流園區布局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探索多樣化管理模式和利益分享機制,支持國家級、省級商貿物流園區以合作共建等形式,整合周邊商貿物流園區,實行資源整合,統一規劃建設,優化功能布局和產業配置。

  依託產業特色基礎,強化各類商貿物流園區的功能整合。推進綜合商貿物流園區的分工整合及專業物流園區的分類整合,打造一批規模化、專業化、網絡化的現代物流園區,形成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分級互動、相互配套的商貿物流園區發展格局。

  注重對現有倉儲、運輸等商貿物流基礎設施的整合利用,加強物流園區與公路、鐵路、水運和航空運輸設施的資源共享,引導物流資源向商貿物流園區集聚。以節約集約用地為重點,積極盤活並整合商貿物流園區的閒置土地資源,明確用地類型,嚴格使用標準,強化商貿物流園區用地管理,提高商貿物流園區土地利用的集約化水平。

  第三節 提高物流園區現代化水平

  積極推進物聯網、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高新技術在商貿物流園區的開發應用,提升園區在產品可追溯、在線調度管理、全自動商貿物流配送以及智能配貨等領域的信息化與智能化水平。整合園區信息資源,加快推進商貿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實現資源共享、數據共用、信息互通。

  加快推進自動分揀、自動導引車輛(AGV)、自動化立體倉庫、自動化裝卸系統等先進物流裝備在園區的應用,推廣RFID、GPS、GIS、EDI及甩掛運輸等先進技術,推動條形碼等物流技術以及託盤、貨櫃等物流裝卸設施設備的標準化,加快倉儲、轉運設施、運輸工具的標準化改造,不斷提升園區技術裝備及標準化水平。

  第四節 完善商貿物流園區綜合服務功能

  強化運輸倉儲、中轉聯運、區域分撥、城市配送、貨運代理、信息服務等基本物流功能,實現各環節之間的協調對接,提高一體化、專業化物流服務水平。積極開展流通加工、商貿運營、電子商務、商品展示、教育培訓等延伸服務,提高園區的物流金融、供應鏈設計、管理諮詢、技術研發等增值服務能力。

  積極引入工商、稅務、海關、商檢等政務部門及銀行、保險、會計、律師等商務機構,構建園區政務服務、公共信息、投融資等服務平臺。開展車輛管理、檢測維修、餐飲住宿等配套服務,全面提升園區配套服務能力。推動基礎物流服務、增值服務及配套物流服務的有機集成,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綜合性、一站式服務。

  第五節 提升商貿物流園區運營管理能力

  按照市場主導、政府推動的總體要求,推動商貿物流園區管理機制和運營管理模式的創新。建立完善政府規劃引導、公司化運營的物流園區經營管理體制,鼓勵商貿物流園區組建管理委員會或成立統一的經營管理公司,有效開展園區的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

  立足商貿物流園區的可持續發展,打造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的運營管理團隊,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設立地區總部、採購中心和配送中心,壯大一批品牌物流企業,促進園區物流、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的集成化運作,增強園區的營運能力,進一步提升園區服務能級。

  第六節 推動商貿物流園區創新發展

  引導園區積極引入供應鏈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運用VMI、JIT等先進物流運作模式,為客戶提供一體化、個性化和精益化的供應鏈物流服務;鼓勵園區發展城市公共貨運、共同配送等新型物流形式;積極開展倉單質押、保兌倉、存貨質押、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以及票據融資等金融業務,完善物流金融服務體系。創新商貿物流園區發展模式,推廣「物流+商貿」、「物流+金融」、「物流+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創新物流園區投資、運營模式,打造具有黑龍江特色的物流園區投資平臺,培育並推廣黑龍江物流園區模式,在全國建設一批具有黑龍江品牌的商貿物流園區。加快推廣綠色低碳技術,鼓勵園區採用節能環保的物流設施,開展逆向物流服務,促進資源的循環利用。積極推進物流園區之間的分工合作,整合服務功能,實現協同運作。按照既要保障商貿物流園區發展,又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的原則,研究物流園區建設標準和要求,推進建立各類物流園區的服務規範,開展商貿物流園區建設和服務標準化試點工作。

  第六章 黑龍江省商貿物流園區發展重點工程

  第一節 謀劃中轉聯運建設工程

  在全省商貿物流園區一級布局城市,以提升重點商貿物流園區的中轉聯運能力為目標,謀劃鐵路貨場及機場貨運中轉站的新建和改造,爭取建成一批具有貨櫃多式聯運中轉設施、連接兩種以上運輸方式的轉運設施,能夠實現不同運輸方式無縫銜接的商貿物流園區。在商貿物流園區二、三級布局城市,依託貨運樞紐、產業集聚區、邊境口岸等,加強園區中轉場站設施、園區與綜合交通樞紐之間連接通道建設,推進設施共用、資源共享,建成一批具備良好的集疏運體系、中轉能力強、能夠開展多式聯運業務的商貿物流園區。以減少環節、提高效率為重點,加強園區與鐵路貨運站、邊境口岸等交通樞紐的戰略合作,推進園區與綜合保稅區、邊境口岸等海關特殊監管區的業務聯動,推動園區與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產業集聚區的融合互動,構建物流快速通道,實現資源共用、功能共享、互利共贏。

  第二節 推進產業聯動發展工程

  商貿物流園區作為物流產業聯動發展的樞紐節點,應發揮其在商貿物流產業聯動發展中的基礎性和協調作用。從服務的組織和產業關聯的角度來分析,商貿物流產業的運行涉及到三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商貿物流園區的基礎設施。包括綜合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系統和物流節點設施系統,點與線結合成為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二是商貿物流園區的物流裝備。包括各種方式的運輸車輛、搬運裝備、倉儲裝備、分揀、包裝、條碼印刷和識別,以及信息管理與服務、物聯網等商貿物流信息系統等;三是商貿物流園區的運作管理與服務。物流園區的產業聯動發展工程既包括以上屬於商貿物流產業內部細分的行業之間的聯動發展,也包括商貿物流產業與製造業、其他服務業的聯動發展。

  第三節 信息平臺開發工程

  商貿物流園區信息平臺是信息交換的介質性平臺,它具有整合物流活動所包含的各行各業信息資源的能力,並進行充分挖掘、加工和利用,成為開展物流管理與服務重要的信息載體,確保政府、企業、客戶、場站多方之間進行信息的充分交換與共享,運輸管理與生產活動參與各方有機銜接、協調配合,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商貿物流園區信息平臺應能夠提供各種信息服務,加強商貿物流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面向行業主管部門、運輸與商貿物流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可靠、有效、實時的物流信息服務,以保證物流信息資源的充分共享,為行業監督管理、運輸與物流管理、生產與服務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通過該系統的建設還將提高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如GPS、GIS等,全面促進物流信息現代化的發展。

  第四節 「一帶一路」開放工程

  我省提出謀劃建設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總體設想,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龍江絲路帶」是一條國際貿易的物流帶,要積極向上爭取納入國家戰略,力爭國家在鐵路交通基礎設施上對我省給予更多更大投入,加快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擴大投資穩增長。「龍江絲路帶」是一條要素集聚的產業帶,具有運輸時間短、成本費用低的明顯優勢,對於國內面向俄羅斯、歐洲的外向型企業具有巨大吸引力,吸引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的企業向我省轉移和集聚,壯大外向型產業體系,把我省打造成承接國內產業轉移新高地。「龍江絲路帶」是一條互利共贏的開放帶,有利於我省打造跨境產業鏈,利用國外資源緩解國內、省內資源約束趨緊的矛盾,用國外市場來彌補國內市場需求不旺的問題,促進我省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來轉方式、調結構,以建設大通道繁榮大貿易、興起大產業、促進大發展。

  第五節 智慧物流創建工程

  在一、二級節點城市,選擇一批具備良好基礎和優勢條件的物流園區,開展智慧物流園區創建工程。將無線網絡、3G/4G網絡、RFID、傳感器、雲計算等新一代的IT技術充分應用到物流行業中,將物聯網和網際網路整合起來,對整合網絡內的人員、機器、設備和基礎設施實施實時的管理和控制,最終實現現代物流的自動化、網絡化、可視化、實時化跟蹤和智能控制。建立在信息技術的支撐基礎上,將物流系統的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加工配送等環節均納入信息系統的控制之下,實現系統全面感知、及時處理和有效調整。以信息技術為依託,通過物流系統的建設,實現物流自動化、創新化、準確化。

  第六節 配送系統建設工程

  商貿物流園區建設過程中,將城市配送功能設施融入其中,將城市配送網絡與城市物流網絡建設融為一體,集聚龍頭企業,整合物流配送資源,為電商物流企業、區域分撥物流服務、商貿服務類配送企業、行業服務類配送企業、工業服務類配送企業、運輸服務類配送企業提供優先發展空間,實現城市交通節點和對外運輸樞紐的合理銜接,提供全面、全方位的物流配送綜合服務,構建以物流園區為基地的城市配送網絡。

  第七節 冷鏈體系培育工程

  冷鏈物流作為服務生產和居民生活的專業物流服務,需要在各個城市實現網絡布局,提供包括幹線上的冷鏈運輸服務,以及為城市蔬菜、水果、肉禽製品的各級批發市場、各個超市、城市蔬菜直銷店、OTC藥店等不同銷售品類、不同層次的網絡節點進行的冷鏈運輸服務。通過物流園區的冷鏈倉儲和冷鏈運輸,構建城市之間以及城市內部的冷鏈物流體系,並作為園區的專業物流服務延伸,將增強黑龍江省各個物流園區之間的運輸聯繫,促進物流園區和城市生產、生活之間的聯繫。

  第七章 黑龍江省商貿物流園區發展政策措施

  第一節 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協調

  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統籌推進園區規劃實施,完善政府監管,營造公平有序的物流園區發展環境,引導和推動園區健康發展。

  二、優化整合資源

  按照全省產業布局和各城市的經濟區位、發展定位,優化整合現有物流基礎設施資源,尤其是合理調整全省重點物流園區發展布局。本著提高物流運行效率的原則對已經規劃建設的物流園區進行全面梳理,強化物流功能作用,提高物流設施比例,建立良性的物流園區建設發展機制,將物流園區真正建設成為支撐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牽動性的公共服務設施。

  三、加強規範管理

  各市(地)要按照國家、省商貿物流園區發展規劃的總體思路和要求,制定本市的商貿物流園區布局方案,嚴格控制商貿物流園區數量和規模,明確商貿物流園區建設和管理標準,提出已有物流園區及現有物流設施的整合方案,因地制宜合理新建商貿物流園區。各物流園區布局城市要在城市規劃中充分考慮物流園區的發展需求,科學確定商貿物流園區的選址、功能定位、建設規模、空間布局等。

  四、開展示範工程

  在全省商貿物流園區實施分等定級,同時選擇一批發展條件好、帶動作用大的園區,作為省級示範物流園區加以扶持推廣,從科學規劃、基礎設施、功能配置、規模水平、集聚集約、運營管理、模式創新、節能環保等方面加以強化提升,在此基礎上,加快培育和創建國家級示範物流園區。

  五、構建服務體系

  在商貿集聚區規劃建設配套的物流基礎設施,提升商貿集聚區的功能和經濟輻射能力;在物流園區周邊規劃建設大型商貿集聚區,形成物流與商貿空間匹配、產業融合、互動發展。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將電子商務作為我省商貿業創新發展、提檔升級的切入點,培育電子商務產業集群,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商務服務總部基地。

  六、完善法律法規

  要從規範各級政府管理行為、各類企業經營秩序的角度,完善配套銜接的各種法律、法規,營造有利於物流園區建設和運營的法規環境,如招商政策、土地合理使用、環境保護、智慧財產權、勞動者權益保障等,切實以商貿物流園區的發展現狀及所遇到問題為立足點,訂立和協調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法規。

  第二節 政策扶持

  一、土地支持政策

  各地應及時將商貿物流園區納入所在城市的各類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統籌規劃和建設,涉及新增建設用地的,合理安排土地利用計劃指標。對國家級、省級示範物流園區新增建設用地,優先列入各地建設用地供應計劃。對國家級、省級商貿物流示範園區列入省年度重大項目投資計劃的項目,省會同市縣積極做好用地計劃保障。

  二、投融資政策

  適當放寬對商貿物流園區投資強度和稅收強度的要求,鼓勵物流企業入駐物流園區。做強物流園區融資平臺,通過銀行貸款、股票上市、發行債券、增資擴股、吸引外資和民間投資等多種途徑籌集建設資金,營造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融資環境。對於國家級、省級商貿物流示範園區,金融機構可根據項目情況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三、基礎配套政策

  各地要加強商貿物流園區交通配套設施建設,支持開展鐵路專用線、碼頭岸線和園區周邊道路的建設和改造,進一步發揮物流園區的中轉服務功能。口岸服務型商貿物流園區要加快實行申辦手續電子化和「一站式」服務,積極適應國際中轉、國際採購、國際配送、國際轉口貿易等業務的要求,提高通關效率。


相關焦點

  • 關於2020年黑龍江省創新創業載體和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及公共服務...
    公示時間2020年10月12日至2020年10月16日。如無異議,將按照相關政策兌現財政補助資金。 省財政廳聯繫電話:0451-53610100; 附件:擬推薦2020年創新創業載體和中小企業服務機構及公共服務平臺項目公示表
  • 渭南市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6)《關於支持渭南加快建設陝西東大門的若干意見》(7)《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8)《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9)《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徵求意見稿)(10)《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11)《太陽能發電發展「十三五」規劃》
  • 「原創」儀徵港務公用碼頭開港暨智能保稅物流園開工
    儀徵港務公用碼頭和智能保稅物流園項目由上海綠地能源集團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興建。項目一期總投資約22億元。項目外側建設5萬噸、4萬噸、5千噸件雜貨泊位各1個,內檔建設1千噸件雜貨泊位2個,泊位總長度820米,設計總通過能力494萬噸。
  • 2020年中國物流園區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物流園區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是提到國家產業振興政策層面上有史以來第一個服務業的振興規劃,自**年**半年**月以來,全國各地的物流園區規劃、物流產業規劃、配送中心規劃、物流產業規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各地區對物流地產的開發成為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亮點。
  • 第一產業集團打響東莞物流園轉型升級第一炮!
    在過去十年裡,伴隨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至2016年其規模已經超過10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0%。戴德梁行華東區產業地產部主管單宇迪指出,倉儲物流的供應增長,已經不能滿足更快的需求增長。正是因為這其中存在的潛在巨在缺口,各方勢力逐鹿物流地產,誓要分得一杯羹,關鍵是在這偌大的一片藍海裡,如何挖掘一塊蛋糕。
  • 中國產業園區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2020年產業園區從業人員規模  圖表 9 產業園區盈利點分布狀況分析  圖表 10 產業園區盈利模式類型  圖表 11 產業園區盈利方式比較  圖表 12 2016-2020年產業園區工業產值分析  圖表 13 2016-2020年產業園區投資收益分析  圖表 14 產業園區規劃的「五步法」思路
  • 黑龍江省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研究
    截至2017年12月,全國已投產生物質發電項目744個,較2016年增加79個;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6.5億千瓦,佔總電力裝機的36.6%,其中生物質發電裝機1476萬千瓦,同比增長22.6%,佔總電力裝機的0.73%。生物質發電量79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7%,佔總發電量的1.2%。
  • 2021年空氣淨化器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 2020年中國空氣淨化器行業...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空氣淨化器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年全國有空氣淨化器企業200多家,以中小企業為主,產量成規模的大企業較少,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及珠三角地區。國內空氣淨化器知名品牌有亞都和美的。空氣淨化器市場發展之初,本土品牌亞都一直處於領軍地位,但好景不長。
  • 湖南省臨湘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
    》、《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 年)》、《湖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臨湘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五總規劃綱要》有關規定,依照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第三輪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14】35號)、湖南省國土資源廳「關於全面開展第三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湘國土資辦發【2014】148號)文件及相關規劃編制的技術要求,結合臨湘市礦產資源勘查
  • 《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印發(附全文)
    日前,環保部、發改委、水利部聯合印發《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規劃將《水十條》水質目標分解到各流域,明確了各流域汙染防治重點方向和京津冀區域、長江經濟帶水環境保護重點,第一次形成覆蓋全國範圍的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
  • 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檢91批次飲料全部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記者 徐遠官) 11月9日,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2020年第59期食品抽檢信息。近期,該局組織完成了對調味品、冷凍飲品、蔬菜製品等15大類1089批次食品及食用農產品開展了評價性抽檢。
  •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數字龍江」發展規劃(2019—2025年)的...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數字龍江」發展規劃(2019—2025年)的通知  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現將《「數字龍江」發展規劃(2019—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瀋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瀋陽市電子商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
    沈政發〔2015〕48號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  《瀋陽市電子商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業經市政府第十九屆2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 關於2020年黑龍江省科技創新基地 擬獎勵名單的公示
    關於2020年黑龍江省科技創新基地 擬獎勵名單的公示2020-10-18 15 : 49 來源: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為鼓勵省科技創新基地充分發揮在成果轉化中的突出作用,依據《中共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的意見》(黑髮〔2016〕23號)要求,省科技廳開展了2020年省科技創新基地獎勵審核工作
  •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2008—2020...
    (2008—2020)》(2014年調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實施的《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2008—2020年)》(以下簡稱08版區域規劃),對長株潭城市群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 《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印發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印發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工信部規〔2016〕34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國製造
  • 科技創新推進黑龍江省石墨新材料產業發展
    近三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以科技創新推動黑龍江省石墨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初見成效。2012年,在受國際市場影響,市場需求下降,石墨精粉總產量減產7.3%的情況下,石墨新材料工業總產值達到31億元,比2011年增長38%,同時,石墨深加工產品產值佔總產值比重由2011年的14%提高到33%。其中,雞西市發展情況: 2010年石墨工業總產值10億元,石墨深加工產值為零。
  • 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經貿合作情況
    2013年黑龍江省與俄羅斯各州區互訪13次,密切了關係,加強了合作。   黑龍江省在俄羅斯的境外園區(15個)簡介   為落實國家「走出去」戰略,加大與俄羅斯的經貿合作力度,黑龍江省從2003年開始探索闢建境外園區。經過10餘年發展,作為中俄兩國項目合作的重要平臺和載體,15個境外園區已成為我省對外開放的重要標誌。
  • 2020黑龍江省無線電管理大事記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黑龍江省無線電管理機構在國家無線電辦公室和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軍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鼓足幹勁,共克時艱,紮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龍江時提出的「五細」重要要求、踐行工匠精神,認真貫徹落實2020年全國無線電管理工作要點,不斷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國防建設和黨政機關的能力水平,無線電管理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