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發布2019年1-2月失信治理月度分析報告

2020-11-29 國家體育總局

  



  內容概述

  基於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歸集的各領域黑名單信息和通過大數據手段從網際網路抓取的有關信息,經統計分析,2019年1月~2月重點領域失信問題及失信治理情況主要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失信黑名單月增量整體呈下降趨勢。與上月相比,1月~2月失信自然人、失信法人及其他組織月增量環比均呈下降趨勢。其中1月份失信自然人月增量環比下降51.77%,失信法人及其他組織月增量環比下降8.29%;2月份失信自然人月增量環比下降16.65%,失信法人及其他組織月增量環比下降23.42%。

  二是大量失信主體積極通過信用修復退出黑名單。從統計數據看,失信主體在規定期限內主動修正和整改失信行為,經信用修復後退出黑名單的案例有63,244件;失信主體在「信用中國」網站或各級信用門戶網站主動開展信用承諾的案例有4,096件;失信主體主動參加信用修復培訓的案例有6,502件,主要集中在廣州、杭州、重慶等城市。

  三是食品安全領域失信問題仍較突出。1月~2月,共歸集有關媒體披露的失信輿情案例262件。從行業領域看,食品藥品安全失信輿情案例數量較多,佔總數的19%。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的節日熱銷食品專項抽檢顯示,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的不合格檢出率達到31.25%,方便食品的不合格檢出率達到25%,水果製品和肉製品不合格檢出率分別為18.75%和12.50%。

  根據2019年1月~2月失信黑名單相關數據,建議公眾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經營活動中,提高失信風險防範意識,重點注意識別食品藥品安全、涉金融、電信網絡詐騙、勞動用工、交通等領域違法違規失信行為。可通過「信用中國」網站查詢相關主體是否被列入黑名單,切實防範信用風險。

  此外,本期報告還增加了關於春運期間信用風險的特別報告。「誠信春運」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但搶票軟體強制消費、票務詐騙、網約車非法經營等三個方面的失信問題仍然需要引起關注。

  

  一、失信黑名單新增和整改退出情況

  2019年1月,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新增失信黑名單信息215,582條,涉及失信主體190,531個,其中法人及其他組織54,484家,自然人136,047人;1月份退出失信黑名單主體98,511個,其中法人及其他組織26,883家,自然人71,628人。

  2019年2月,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新增失信黑名單信息172,574條,涉及失信主體155,118個,其中法人及其他組織41,723家,自然人113,395人;2月份退出失信黑名單主體78,418個,其中法人及其他組織16,158家,自然人62,260人。

  (一)新增失信黑名單主體增量環比呈持續下降趨勢

  1、從失信黑名單主體性質看,新增失信自然人數量降幅明顯。2019年1月新增失信自然人136,047人,佔當月新增失信主體總量的71.40%,新增失信法人及其他組織54,484家,佔當月新增失信主體總量的28.60%。與2018年12月相比,失信自然人月增量環比下降51.77%,失信法人及其他組織月增量環比下降8.29%。2019年2月,新增失信自然人113,395人,佔當月新增失信主體總量的73.10%,新增失信法人及其他組織41,723家,佔當月新增失信主體總量的26.90%。與2019年1月相比,失信自然人月增量環比下降16.65%,失信法人及其他組織月增量環比下降23.42%(見圖1)。

  

  

  2、從失信黑名單類型看,失信被執行人月增量持續下降。2019年1月,失信被執行人月增量降幅最大,環比下降51.79%;統計上嚴重失信企業月增量環比下降21.74%。海關失信企業及工商吊銷企業月增量漲幅較為明顯,分別環比上升186.31%和163.52%;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月增量環比上升34.46%;限制乘坐火車民用航空器黑名單月增量環比上升2.64%。2019年2月,多數失信黑名單月增量呈下降趨勢。其中,海關失信企業月增量降幅最大,環比下降86.09%;統計上嚴重失信企業月增量環比下降66.67%;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月增量環比下降38.17%;失信被執行人月增量環比下降18.38%;工商吊銷企業月增量環比下降19.35%。限制乘坐火車民用航空器黑名單月增量環比上升5.90%;涉金融嚴重失信人月增量環比上升0.50%,與上月基本持平(見圖2)。

  

  

  (二)稅務、統計等重點領域失信黑名單退出步伐加快

  1、從失信黑名單主體性質看,失信自然人退出數量佔失信主體總量比例有所提高。2019年1月退出失信法人及其他組織26,883家,佔退出失信主體總量的27.29%,環比下降76.81%;退出失信自然人71,628人,佔退出失信主體總量的72.71%,環比下降64.56%。2019年2月退出失信法人及其他組織16,158家,佔退出失信主體總量的20.60%,環比下降39.90%;退出失信自然人62,260人,佔退出失信主體總量的79.40%,環比下降13.08%(見圖3)。

  

  

  2、從失信黑名單類型看,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退出數量明顯增多。2019年1月,重大稅收違法案件當事人退出數量較上月環比增長16.1倍;統計上嚴重失信企業、限制乘坐火車民用航空器黑名單的退出數量分別環比上升200%和273.08%;海關失信企業退出數量環比上升33.77%;其他各類失信黑名單退出數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019年2月,僅限制乘坐火車民用航空器黑名單退出數量較上月有所增加,環比上升50.52%,其他各類失信黑名單退出數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海關失信企業退出數量降幅最明顯,環比下降74.76%(見圖4)。

  

  

  二、失信黑名單企業地區分布情況

  因部分地區對長期停業未經營企業進行了集中清理,批量吊銷了一批殭屍企業的工商營業執照,以下統計分析不計新增工商吊銷企業數據。

  (一)寧夏等地區新增黑名單企業屬地佔比居前

  2019年1月新增失信黑名單企業省份屬地佔比(新增黑名單企業屬地佔比=新增黑名單企業數量/本地區工商存續企業總量)較高的五省份為寧夏、河南、重慶、浙江、福建。其中,寧夏新增黑名單企業屬地佔比最高,為0.140%(見圖5)。1月新增失信黑名單企業屬地佔比最低的五省份為海南、青海、吉林、湖南、西藏(見附表1)。

  

  

  2019年2月新增失信黑名單企業省份屬地佔比較高的五省份為寧夏、河南、遼寧、福建、浙江,其中,寧夏新增黑名單企業屬地佔比最高,為0.090%(見圖6)。2月新增失信黑名單企業屬地佔比最低的五省份為海南、吉林、內蒙古、陝西、西藏(見附表2)。

  

  

  2019年1月,全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涉及新增失信黑名單企業共7460家,新增失信黑名單企業屬地佔比較高的是銀川、瀋陽、寧波、鄭州、昆明、烏魯木齊、杭州、石家莊、貴陽和深圳十個城市(見圖7)。2019年2月,全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涉及新增失信黑名單企業共4998家,新增失信黑名單企業屬地佔比較高的是瀋陽、寧波、銀川、昆明、鄭州、烏魯木齊、杭州、石家莊、大連和武漢十個城市(見圖8)。

  

 

  2019年1月,全國地級城市涉及新增失信黑名單企業共13278家,新增失信黑名單企業屬地佔比較高的是三明、珠海、焦作、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鎮江、寧德、中山、麗水、金華和洛陽十個城市(見圖9)。2019年2月,全國地級城市涉及新增失信黑名單企業共9830家,新增失信黑名單企業屬地佔比較高的是珠海、中山、寧德、焦作、泉州、丹東、三門峽、漯河、朝陽和鎮江十個城市(見圖10)。

  

  

  (二)貴州等地區失信黑名單企業退出率較高

  2019年1月全國失信黑名單企業退出率(黑名單企業退出率=地區本月退出黑名單企業數量/地區月初黑名單企業總量)較高的是貴州、山西、新疆、河南、湖北五個省份(見圖11、附表3)。

  

  2019年2月,全國失信黑名單企業退出率較高的湖北、河南、貴州、遼寧、雲南五個省份(見圖12、附表4)。

  

  

  2019年1月,全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退出失信黑名單企業共2912家,失信黑名單企業退出率較高的是貴陽、昆明、海口、鄭州、太原、石家莊、烏魯木齊、武漢、長春和呼和浩特十個城市(見圖13)。2019年2月,全國省會及副省級城市退出失信黑名單企業共2140家,失信黑名單企業退出率較高的是武漢、鄭州、瀋陽、石家莊、昆明、貴陽、廈門、合肥、寧波和杭州十個城市(見圖14)。

  

  

  2019年1月,全國地級城市退出失信黑名單企業共6320家,失信黑名單企業退出率較高的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興安嶺地區、大理白族自治州、山南地區、莆田、呼倫貝爾、普洱、遵義、周口和長治十個城市(見圖15)。2019年2月,全國地級城市退出失信黑名單企業共4245家,失信黑名單企業退出率較高的是黃南藏族自治州、淄博、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中衛、汕尾、喀什地區、朝陽、盤錦、信陽和周口十個城市(見圖16)。

  

  

  三、失信聯合懲戒情況

  截至2019年2月,全國法院累計發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1322萬人次,限制乘坐火車561萬人次,限制乘坐飛機1941萬人次,限制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及高管29萬人次,366萬名失信被執行人懾於聯合信用懲戒主動履行了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

  1~2月,各省份及各城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歸集、報送各類聯合懲戒案例169,614件。其中,以失信主體在規定期限內主動修正和整改失信行為,經信用修復後退出黑名單(或重點關注名單,主要為企業經營異常名錄)的案例數量最多,為63,244件;其次是兩個以上部門聯合對失信主體實施失信懲戒措施的案例,為60,587件(見附表5)。

  (一)失信聯合懲戒已成為政府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

  1月~2月,涉及兩個以上部門聯合對失信主體實施失信懲戒措施的案例60,587件,銀川、寧波、百色、武漢、臨沂等十個城市案例數量最多,其中銀川市案例佔總數的15.31%(見圖17)。從具體懲戒措施看,各地方主要通過按規定在信用門戶網站向社會公示失信主體信息、限制為失信主體辦理營業執照、限制失信主體獲得審批投資、限制失信主體參與政府採購、限制失信主體獲得貸款等方式對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黑名單信息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務、社會治理、城市建設等各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二)大量失信主體積極通過信用修復退出黑名單

  1月~2月,失信主體在規定期限內主動修正和整改失信行為,經信用修復後退出黑名單(或重點關注名單)的案例為63,244件,主要集中在廣州、新餘、重慶、寧波、莆田等十個城市,其中廣州市案例最多,佔總數的23.74%(見圖18)。

  

  

  1月~2月,失信主體在「信用中國」網站或各級信用門戶網站主動開展信用承諾的案例4,096件,主要集中在重慶、佛山、新餘、諸暨、衡水等十個城市,其中重慶案例數量最多,佔總數的32.69%,其次是佛山,佔總數的30.86%(見圖19)。

  

  

  1月~2月,失信主體主動參加信用修復培訓的案例6,502件,主要集中在杭州、重慶、紹興、濮陽、呼和浩特等十個城市,其中杭州市案例數量最多,佔總數的40.65%(見圖20)。

  

  

  四、失信重點聚焦

  (一)2018年第三季度主要汙染物排放嚴重超標單位集中分布在新疆等十省份

  近日,生態環境部向社會公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主要汙染物排放嚴重超標的73家重點排汙單位名單。此批嚴重超標的重點排汙單位在行業類型及區域分布上均相對集中。從行業類型看,汙水處理廠43家,佔總數的58.90%;廢氣企業23家,佔總數的31.51%;其餘7家為廢水企業,佔總數的9.59%(見圖21)。從區域分布看,新疆、山西、遼寧、雲南、江蘇、浙江、江西、河北、湖北和甘肅等十省份的嚴重超標重點排汙單位數量較多,共59家,佔總數80.82%(見圖22)。

  

 

  從處罰金額看,相關部門對38家企業的超標排汙行為進行了行政性罰款,處罰金額主要集中在50萬元以內,佔總數的65.79%;有8家企業處罰金額在100萬元以上,佔總數的21.05%,最高處罰金額達1480萬元(見圖23)。從整改情況看,在相關部門下達處罰決定後,79.45%的企業已完成相關整改工作,17.81%的企業尚未完成整改,另有2家企業已處於停產狀態(詳見附表6)。

  

  

  (二)春節熱銷食品抽檢顯示炒貨及堅果不合格率超30%

  為保障春節期間食品安全,市場監管總局組織開展了節日熱銷食品專項抽檢。共抽檢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方便食品,水果製品,肉製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糖果製品,酒類,糕點,乳製品和飲料等10類食品1869批次樣品。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和判定,其中涉及抽樣檢驗項目不合格樣品16批次,不合格項目主要涉及微生物、食品添加劑等指標(詳見附表7)。

  從產品種類看,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的不合格檢出率最高,達到31.25%;其次是方便食品,不合格檢出率為25%(見圖24);再次是水果製品和肉製品,不合格檢出率分別為18.75%和12.50%。從不合格項目看,檢出的問題多集中在黴菌超標方面,佔總數的23.53%(見圖25)。

  

  

  (三)2018年售後服務問題佔消費者投訴總量近三成

  據中消協統計,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762,247件,解決556,440件,投訴解決率73%,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98,090萬元。其中,因經營者有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償的投訴2,976件,加倍賠償金額1,483萬元。

  從投訴性質看,售後服務、產品質量和合同問題是引發投訴的主要原因,共佔投訴總量的七成以上,其中售後問題投訴最多,涉及222,845件,佔總數的29.24%。與2017年相比,合同類投訴比重下降10%左右,計量問題投訴比重下降0.14%,其他性質類投訴比重均略有上升。合同類投訴比重下降較大,與近年來國家加強不平等格式條款的監督管理有關。質量類投訴比重加大,體現出消費升級後,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質量關注度提高,對商品和服務質量提升期待值增強。虛假宣傳、假冒問題佔比接近11%,相比上年佔比均有所增長,凸顯欺詐問題、誠信問題較突出,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迫在眉睫(見圖26、附表8)。

  

  

  從商品和服務類別看,2018年商品類投訴為365,162件,佔總投訴量的47.90%;服務類投訴為368,274件,佔總投訴量的48.31%;其他類投訴為28,811件,佔總投訴數量的3.78%。在商品類投訴中,對比2017年,除交通工具類投訴數量下降以外,其餘各類別投訴量均有所上升。家用電子電器類、日用商品類、交通工具類、服裝鞋帽和食品類投訴量居前五位,其中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量最多,達到103213個,佔總投訴數量的3.54%(見圖27)。

  

 

  在服務類投訴中,與2017年相比,網際網路服務投訴量降幅最明顯,環比下降65.42%;生活社會服務類、銷售服務、網際網路服務、電信服務和文化、娛樂、體育服務居於服務類投訴量前五位,其中生活社會服務類投訴量位居首位,涉及98358件,佔總投訴數量的12.90%(見圖28)。

  

  

  

  五、失信輿情及案例分析

  (一)食品藥品安全和涉金融領域失信輿情案例佔比較高

  2019年1月~2月,通過大數據輿情系統共歸集有關媒體傳播量較高的失信輿情案例262件。從失信主體看,涉及自然人的案例157件,涉及企業的案例103件,涉及社會組織、政府機構的案例各1件(見圖29)。

  

  

  從行業領域看,失信案例主要集中在食品藥品安全、涉金融、電信網絡詐騙、勞動用工、交通等領域,其中食品藥品安全、涉金融領域失信案例數量佔比較高,分別佔總數的19%、18%。(見圖30)。

  

  

  (二)失信典型案例

  案例一:特大海外醫療詐騙案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全球化的發展,選擇出國看病、體檢的國人越來越多,各類提供海外醫療服務的公司也不斷湧現,但因監管缺失,行業亂象不斷。有些根本不具備服務能力的「皮包」公司,打著免費旅遊體檢的幌子,通過欺詐等手段,誘騙患者錢財。其實這類騙術相對簡單,只要患者多留心,或者諮詢國內的正規醫生,很容易識破。

  大連思蘭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210200683045522E,註冊時間2009年3月23日,註冊資本800萬,法定代表人張麗梅。

  2018年12月28日,公安部督辦的「4.24」特大海外醫療詐騙案偵查終結。這是迄今為止公開報導的案例中,警方破獲的涉案金額最大的一起海外醫療詐騙案,受害人遍布除西藏和港澳臺以外的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涉案總金額近10億元。目前,警方已依法查獲涉案人員132名,凍結涉案資金7000多萬元,扣押假藥3000多箱及一大批涉案物品。

  該詐騙團夥的主要組織方是大連思蘭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蘭德公司」)。從2014年開始,思蘭德公司便以美容院做幌子,以提供「免費出境遊、免費高端海外醫療說明會、免費接受國際權威醫學機構體檢」為藉口,專挑高收入、愛養生、不懂法、不懂醫者下手,並根據這部分人的心理,精心編制了一套劇本和話術。2017年1月,嘉興張女士免費參加了思蘭德公司組織泰國遊活動。在泰國,張女士等人被安排參加了思蘭德公司組織的大型海外健康醫療說明會,會上有多位所謂的「國際頂級醫學專家」對最新的醫療技術進行講解。同時,張女士參加了免費體檢後,專家稱張女士的身體在未來幾年隨時有可能出現重大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五年內肯定要癱瘓。然後自稱掌握了最先進的醫療技術,並欺騙張女士購買了一套26萬元左右的治療方案。53歲的王女士也在2015年12月參加了類似的免費活動,在同樣的套路欺騙下,王女士治療總共花費超過600萬元。王女士的女兒在2018年1月回國時發現,家中的抗癌藥物主要成分是糖,並懷疑就診報告是偽造的,於是報警處理。

  嘉興市公安局經過偵查發現,思蘭德公司所謂的「國際醫學專家」都是包裝出來的,不是美國籍更不是醫生。該詐騙團夥的「醫生團隊」由十餘人組成,分為三類:一是由沒有任何醫學從業經驗的思蘭德公司區域經理假冒;二是在中國的外籍留學生,大連思蘭德公司會對這些人進行「培訓」,一次出場費300~600元;三是泰國芭提雅曼谷醫院的真醫生,受邀講課時說的是真正的醫學常識,但他們並不知道被利用了。被思蘭德公司宣稱為「美國原裝空運進口」「純天然、吸收高效」的抗癌神藥,經檢測主要成分是「糖」,每一粒的成本僅為2元多,售價最低也要3.8萬元。

  案例二:院線影片盜版侵權案

  智慧財產權侵權,是指行為人客觀上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的財產權或人身權的行為,是對智慧財產創造者勞動的踐踏和剝奪,是危害科技進步和文化繁榮腐蝕劑。近年來,很多商家把屬於別人的軟體、文章、圖片、音樂、動畫拿過來放在自己網站或App上供用戶瀏覽、下載,以此向用戶收費或者吸引廣告主的資金投入,利用他人的勞動成果為自己牟利而又不支付報酬,已經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

  攀枝花鋼城麻花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510422MA64B6QW5H,註冊時間2017年10月11日,註冊資本100萬,法定代表人王彪。

  2019年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等多部電影,在上映後第一天就有槍版流出,盜版資源層出不窮。據微信團隊2月12日發布的數據,2月4日至2月11日,微信對公眾平臺上未經授權、非法傳播版權保護預警重點作品的行為進行了處理,包括《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新喜劇之王》《飛馳人生》等院線電影的盜版內容。其中,共收到影片權利方及其代理方的投訴達631個;刪除接近500篇被投訴涉嫌含有盜版連結、資源或侵權內容的公眾號文章;主動刪除涉嫌含有侵權內容的相關文章累計116篇;處罰近130個嚴重侵權的公眾號,對涉嫌存在盜版影片內容的近60個嚴重違規帳號採取了封禁等處理措施。

  據媒體調查,春節檔上映的8部新片均有盜版資源流出,大年初二就已在網絡上泛濫,不少牟利者通過各類網絡平臺發布信息,以單片1元至5元不等的價格對外出售。山東市民張先生稱大年初四就在微信群裡看到有人轉發盜版的觀看連結,而且不同於以往的盜版槍版電影,只要花上1塊錢就能看到高清資源。按照片方保守估算,兩天時間裡單點連結平均觀看次數就能達到2萬至10萬不等。

  為此,《流浪地球》導演郭帆在其個人微博發布消息稱,希望大家能夠尊重版權,積極舉報侵權行為。記者調查時發現,依然可以從社交媒體等途徑購買所謂的高清版《流浪地球》。2月12日晚間,電影《流浪地球》《廉政風雲》《熊出沒:原始時代》三部春節檔電影委託浙江億維律師事務所發布聯合維權聲明,向涉嫌盜版的手機端軟體「麻花影視」發送律師函,敦促對方停止侵權,立即對盜版資源進行下線處理。聲明還稱,將保留進一步追究責任的權利。

  案例三:兒童疫苗掉包案

  2018年長生生物疫苗事件才過去不到半年,石家莊橋西區一社區衛生所又發生了兒童疫苗掉包事件,讓疫苗在短時內再度成為「國民第一憂心事」。如果說前者暴露的是疫苗生產流通方面的突出問題,後者則反映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領域存在的潛在風險。

  石家莊市橋西區匯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統一社會信用代碼52130104398812438A,註冊時間2015年1月28日,註冊資本10萬,法定代表人魏靜麗。

  社會廣泛關注的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匯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疫苗事件調查取得新進展。2月3日下午,橋西區政府發布最新通報稱,經偵查,涉案接種人員關某某供述,為牟取私利,對29名兒童使用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HIB)替代五聯疫苗接種,行為涉嫌犯罪,公安機關已對其刑事拘留。

  1月30日,有網友發帖稱,石家莊橋西區匯通社區衛生院疑似發生了「疫苗掉包」事件,涉事衛生院的護士被指稱用價格100多元的HIB疫苗代替600多元的五聯疫苗。石家莊的馮女士告訴記者,1月30日,她與丈夫一起前往石家莊橋西區匯通社區衛生院,給孩子接種第三針五聯疫苗。在偶然發現護士將價格100多元的HIB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替換價格為600多元五聯疫苗後,馮女士報警。據馮女士稱,她看到涉事衛生院電腦上的疫苗入庫與接種記錄,涉事衛生院只購進了26支五聯疫苗,但疫苗接種記錄本上顯示有44名兒童接種了五聯疫苗。

  2月1日晚,石家莊市橋西區人民政府通報稱,涉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負責人涉嫌犯罪被立案偵查。經初步調查,石家莊市橋西區匯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進疫苗均由區疾控中心配送,質量合格。其中心接種人員錯將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HIB)當成五聯疫苗給某兒童進行接種,護士調換疫苗是故意行為,情況屬實。該中心疫苗預防接種工作不規範,管理混亂。

  根據調查情況,區衛生健康局已依法依規吊銷匯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吊銷該中心主任魏某某醫師執業證書、吊銷關某某護士執業證書。

  六、失信風險提示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經營活動中,建議公眾提高失信風險防範意識,可通過「信用中國」網站查詢相關主體是否被列入黑名單,並重點注意識別食品藥品安全、涉金融、電信網絡詐騙、勞動用工、交通等領域違法違規失信行為,切實防範信用風險。

  對本報告中有關信息有異議的,可通過「信用中國」網站提出異議,經核查存在信息錯誤的,「信用中國」網站將及時予以糾正。

  各地區應密切關注本地失信黑名單變化情況,加大對失信主體和失信行為的監管和整治力度。失信主體應主動糾正失信行為,履行法定義務,並積極通過公開作出信用承諾、接受信用修復培訓等方式進行信用修復,主動改善信用狀況,為順利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創造有利條件。

  

  特別報告 

  哪些信用風險在「春運」期間需格外警惕 

  3月1日,2019年春運正式落下帷幕。40天的「春運時間」裡,公路、鐵路、民航共同發力,運輸安全平穩有序。交通運輸部3月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春運40天,全國旅客發送量達29.8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0.33%。具體來看,鐵路發送4.07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6.67%;道路發送24.6億人次,同比下降0.83%;水運發送4076.9萬人次,比去年略有下降;民航發送7288.2萬人次,同比增長11.38%。

  總體看來,相關部門加大實施聯合懲戒的工作力度,進一步嚴懲「霸座」等違法失信不文明行為,並面向全社會建立「誠信春運公眾監督平臺」,開通微信小程序,鼓勵旅客點讚好人好事和優質服務,舉報違法失信和不文明行為,取得明顯成效。今年春運運力供給充足,組織平穩有序、安全形勢穩定,服務水平提升,輿論氛圍良好,旅客滿意度較去年進一步提高。同時,春運出現了網上售票掃碼登錄、「刷臉」校驗、候補購票等新功能,實現了「無紙化」出行等新變化,為旅客平安順利出行創造良好條件。但在春運期間,搶票軟體強制消費、票務詐騙、網約車非法經營等三大風險仍時有曝光,廣大群眾仍需警惕。輿論認為,針對春運期間存在的風險,需要相關部門協同推進,加強對失信主體的聯合懲戒。

  一、三大信用風險亟待協同推進規範管理

  一是春運搶票加速包暗藏風險。2019年春運期間,面對短時間的集中客流,熱門地區的車票依舊十分搶手,這也為不少第三方搶票軟體提供了施展拳腳的空間。比如,不少搶票軟體都提供了諸如VIP加速包、好友助力等搶票服務,號稱能夠優先出票。有平臺監測發現,任何平臺的搶票成功率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設置了加速包也並不能保證能夠100%成功。此外,市面上許多購票軟體都有搶票功能,大多以購買加速包服務和好友助力的方式提高購票成功率。這些所謂的「搭售」服務費用,有的會在形成訂單時自動勾選,有的則會提醒旅客自行購買,自動勾選的服務往往沒有明顯的提示,消費者很容易被強制消費,而且在取消訂單時,這些「搭售」費用很可能無法退回。

  二是春運期間票務詐騙高發。多地警方發布消息顯示,春節後,隨著機票價格上漲,有些旅客想在網上淘一些特價票、低價票,很容易造成個人購票信息的洩露。當騙子掌握旅客的購票信息後,會假冒航空公司客服,向訂票旅客發送詐騙簡訊,以飛機出現故障或航班延誤等理由,要求領取補貼或更改航班信息進行詐騙。綜合網上輿情顯示,春運期間票務詐騙主要有以下五種形式:

  在春運票預售時,假網站出售「特價票」。違法分子製作出虛假的購票網站,發布低價、打折等廣告,吸引人們購票,進而在購票過程中套取購票者的身份證號碼和銀行卡號碼,騙取購票者銀行卡內存款。

  偽造「黃牛票」進行詐騙。「黃牛票」大多是通過合成軟體製作的假車票,車票上的信息可能會使返鄉者以假亂真,但是肯定不能通過驗票機和票務人員的檢查。

  利用「快遞上門送票」進行詐騙。有不法分子以快遞上門送票為由,獲取購票者手機號碼,通過「來電任意顯軟體」冒充購票者給其親友打電話進行錢財詐騙。

  車票保證金或訂金詐騙。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購票者急於買到票的迫切心理,冒充購票平臺的客服,發出所謂關於車票保證金或訂金的支付連結,以各種理由騙取購票者支付保證金或訂金。

  非正常渠道支付車票費用。不法分子冒充「客服」以種種理由拒絕使用正規網站提供的第三方安全支付,或假冒火車站內部工作人員等騙其直接匯款到個人帳戶。

  三是拒載、網約車非法經營等問題仍然存在。據安徽合肥日報報導,春運期間,合肥市運管部門加大了對出租汽車違規經營行為的查處力度,春運期間查處各類違規經營行為169起,並從嚴從重處理。其中,對網約車平臺違規經營立案29起,查處網約車非法經營案件49起。此外,山東德州運管部門春運期間執法人員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各類非法營運,僅在1月21日至22日兩天時間內,中心城區查處8輛非法營運網約車。綜合來看,春運期間,計程車行業市場總體運營平穩,為乘客提供了良好的乘車環境,但仍有少部分駕駛員存在拒載、議價、從事非法網約車經營等行為。

  二、治理詐騙仍須強化聯合懲治

  根據以上風險,春運期間的誠信建設亟待相關部門協同推進,尤其對於春運期間出現的購票詐騙現象,新華每日電訊、《北京青年報》等媒體認為,一方面要儘快釐清搶票軟體涉及的爭議,另一方面,對平臺存在的亂象,如誤導宣傳、變相捆綁搭售和隱私風險等,同樣需要強化治理力度,保證鐵路出行市場的健康公平。

  為了防範票務詐騙,避免經濟損失和隱私洩露,廣大出行的旅客需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仔細甄別搜尋引擎推薦的訂票網站。購買車票一定要選擇12306等官方購票網站,不要相信其他渠道,不使用所謂的搶票神器,以免受騙上當。同時,莫名連結千萬別點開,一切購票信息都以12306官方網站或官方手機APP查看購票情況為準。千萬不要把自己的個人信息透露給其他不明身份的人,避免自己的財產受到侵害。為了進一步保障信息安全,可在電腦、手機上安裝殺毒軟體來攔截病毒,測試網站是否為「釣魚網站」。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從官方網站下載「鐵路12306」手機應用軟體,不要從手機論壇、非安全電子市場下載。

  二是第三方購票平臺一定要確認資質。通過第三方購票平臺搶票的網友,一定要確認好其代購資質,不要輕易進入陌生的第三方票務代購網站,以防被釣魚。

  三是不要隨意安裝搶票APP。由於一些第三方軟體市場缺乏針對山寨或惡意軟體的識別能力,這讓製造手機病毒者找到了機會。所以網友們一定要注意,最好通過正規的第三方手機應用平臺下載,不要隨意掃描來歷不明的二維碼,以及點擊陌生連結下載應用。

  四是警惕購票後的退款詐騙。虛假購票網站往往會以購票不成功等各種理由提出退款退票的要求,讓消費者去提款機退款或者到指定網址重新填寫銀行卡信息,這實際上是釣魚手段中的關鍵一步,提醒旅客們要仔細甄別。

  五是通過正規線下售票渠道購票。對於不使用網絡訂票的旅客,一定要到火車站或鐵路指定的火車票代售點等正規渠道購票,不要採取向陌生人帳戶匯款的方式訂票或買票;不要委託他人購票或從他人手中購票;更不能購買票販子手中的車票。

  此外,針對無資質的網約車運營,輿論認為希望有關部門在加強網約車行業安全管理的同時,強化多部門事中事後聯合監管,特別是加強網約車合規化進程,促進出租汽車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出行的需求。

  附表:

(來源:央廣)

相關焦點

  • 市場監管總局關於進一步優化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的通知
    (以下簡稱公示系統)是國家級企業信用信息歸集公示平臺,是企業報送並公示年度報告和即時信息的法定平臺,是各級政府部門實施信用監管的重要工作平臺。2014年10月1日(不含10月1日)前已吊銷的企業,登記機關應公示「名稱」「註冊號」「吊銷日期」並標註「已吊銷」。2014年10月1日(不含10月1日)前的動產抵押登記、股權出質登記、司法協助、行政處罰等,可不予公示;2014年10月1日(含10月1日)後設立的企業,登記機關應公示全量信息。
  •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已有超1.5萬億次訪問量 市場主體累計...
    崔迎琪介紹曾經進出過經營異常名錄的企業有1000多萬,即全國有1/3左右的企業進出過市場監管部門的經營異常名錄,同時現在最新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是70多萬戶,佔我國三千多萬家企業市場主體的2%左右。目前,我國市場主體數量已有近1.2億,其中有7000多萬個體戶,3000多萬家企業,每天新增企業達1.8萬戶。
  • 2020年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展及2021年展望
    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推進信用信息共享,建立政府部門信用信息向市場主體有序開放機制。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體系,培育具有全球話語權的徵信機構和信用評級機構。實施「信易+」工程。完善失信主體信用修復機制。  202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對外發布的《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提出,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
  • 多部門聯手共建資本市場誠信生態 失信者將受到多處約束
    截至2019年11月底,誠信資料庫共收錄主體信息106萬餘條,包括市場機構7.7萬餘家和人員92.9萬餘人;行政許可信息3.1萬餘條,監管執法信息3.1萬餘條;部際共享失信信息兩千餘萬條。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證監會按照「四個敬畏,一個合力」的監管理念,依法依規、積極穩妥推進資本市場誠信建設和信用監管。
  • 失信懲戒和信用修復齊頭並進 廣州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2020年退出10787宗羊城晚報訊 記者唐珩、通訊員穗發宣報導:今年1月1日起,《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實施,相關條款涉及信用獎懲、信用評價、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內容。廣州市將廣泛推行信用監管、抓好信用獎懲,努力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 統計上嚴重失信企業將被公示主要信息 分為三種情形
    新華網北京10月10日電 國家統計局日前在其官方網站———中國統計信息網上就《統計上嚴重失信企業信息公示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公開徵求社會意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制定《辦法》的目的何在?《辦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為何要通過網上徵求意見?國家統計局政法司司長徐曉海就這些網民關心的話題接受了新華網記者的採訪。
  •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2019年醫藥行業發展報告》 明年醫藥製造業固定...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韓靜 近日,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網發布《2019年醫藥行業發展報告——展望篇:嚴控費、降藥價,創新藥、優質仿製藥將脫穎而出》(下稱《報告》),《報告》展望,2019年醫藥行業投資增速將繼續上升。
  • 研究| 如何建立我國醫保信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指出,「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體系,加強失信懲戒」。這標誌著誠信建設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2014年國務院頒布《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開啟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新階段。醫療保障(簡稱醫保)是政府提供的涉及全民的最大公共服務項目之一,醫保管理和運行的最大特點是引入第三方付費機制。
  • 南京出臺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實施細則 一年闖紅燈超5次將記為交通失信
    &nbsp&nbsp&nbsp&nbsp近日,市政府發布了《南京市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實施細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乘車人有不按交通信號燈指示通行一年內累計達5次以上的,將構成一般交通失信行為。交通失信將對職業準入、個人信貸、車輛保險、評優評先都會有影響。
  • 《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政策問答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信用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是推進「放管服」改革,實現行政監管、組織自律與社會監督有效結合的重要抓手。社會組織的基礎信息、年報信息、行政檢查信息、行政處罰信息等信息,以及活動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名單應當向社會進行公開,登記管理機關通過網際網路向社會提供查詢渠道。(四)動態管理。社會組織被列入活動異常名錄滿2年的,登記管理機關將其移出異常名錄,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
  •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自然人的血型、疾病和生物識別信息等
    天津出臺社會信用條例  天津北方網訊:2020年12月1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條例解讀  制定《條例》的必要性  一是制定《條例》是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的需要。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 天津立法禁止採集自然人血型、疾病和生物識別信息等
    天津出臺社會信用條例  天津北方網訊:2020年12月1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條例解讀  制定《條例》的必要性  一是制定《條例》是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的需要。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 國常會要求為失信懲戒定邊界
    據統計,2019年以來,浙江、江蘇、陝西、深圳、北京等多地發布信用新規。一些地方還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地方信用分」,比如宿遷有「西楚分」,杭州有「惠信分」,福州有「茉莉分」,廈門有「白鷺分」等。各地的信用分積分扣分標準不一,但卻紛紛與入學、就業、社會救助等掛鈎。不斷擴張的信用邊界,引發人們的擔憂和質疑。
  • 長三角區域信用體系專題組第32次例會在溫州召開
    12月24日-25日,長三角區域信用體系專題組第32次例會在浙江溫州召開。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建忠參加會議並講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信用辦、信用中心,生態環境廳(局)、文化和旅遊廳(局)、市場監管局、藥監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執委會,浙江省信用協會及溫州市有關領導及人員參加會議。
  • 《2016年社會治理輿情報告》發布 徐玉玉案成最佳案例
    正義網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於瀟)1月19日,由北京師範大學社會治理與公共傳播研究中心、人民網新媒體智庫共同舉辦的《2016年社會治理輿情報告》發布會在京舉行。《報告》分析了2016年我國社會治理輿情的總體特徵與發展態勢,並依據數據分析編制了「2016年社會治理輿情傳播熱度排行榜」和「2016年社會治理輿情處置效度排行榜」。
  • 國務院關於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
    國務院  2014年6月14日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  社會信用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治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對增強社會成員誠信意識,營造優良信用環境,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促進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 國家信息中心聯合佳都科技發布城市大腦研究報告
    11月17日,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大會於上海白玉蘭廣場隆重開幕。在大會上,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與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袂發布《城市大腦建設目標選擇、方法與路徑一一城市大腦規劃建設與應用研究報告》,旨在探索智慧城市經濟社會治理新模式,在其內涵和外延業界還未形成統一共識的階段,通過報告向外界傳達雙方對城市大腦的思考與實踐,為地方政府、企業單位開展城市大腦研究建設提供有益工作參考和經驗借鑑,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 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指南
    《國務院關於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國發〔2014〕21號):建立企業環境行為信用評價制度,定期發布評價結果,並組織開展動態分類管理,根據企業的信用等級予以相應的鼓勵、警示或懲戒。2.
  • 甘肅省政府印發《實施意見》,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在政府採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市場準入、資質審核、公共服務、公務員錄用及調任、表彰評優等事項中,開展信用信息查詢,普遍應用信用報告。嚴格執行全國統一的信用報告標準,推動信用報告結果實現異地互認。依託各類市場主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和身份證號碼等為標識的基礎信息,及時、準確、全面歸集整合在辦理註冊登記、資質審核、日常監管、公共服務等過程中各類市場主體產生的信用信息,記入相應市場主體名下,形成信用檔案,特別是對失信記錄要建檔留痕,做到可查可核可溯,並通過「信用中國(甘肅)」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甘肅)及相關部門門戶網站等渠道依法依規向社會公開。
  •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紀實之一
    2015年3月20日,李克強總理視察國家工商總局,指示要織好織密市場監管體系一張「網」。2016年12月22日,王勇國務委員在國家工商總局啟動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標誌著「確保『全國一張網』2016年年底前基本建成使用」的任務圓滿完成,國家工商總局向黨中央、國務院和人民群眾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