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薪300元的泥瓦工一工難求 補個房頂要等一個月

2020-12-05 荔枝網新聞

一場少見的冰雹災害意外地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一個行業的重要性。昨天,記者來到吳中區光福鎮,雖然距離四月底的那場冰雹已經過去三周,但當地依然有許多老房子在排隊,等著泥瓦工來修被砸破的屋頂,其中包括銅觀音寺、司徒廟等景區內的一些建築。即使人們端出重金「誘惑」,能爬上屋頂修傳統蘇瓦的泥瓦工依然「一工難求」。

蘇州的泥瓦工目前平均日薪300元,遠高於高校畢業生的平均收入,可是擠破了頭想把孩子送進名牌大學名牌專業的家長們似乎很少把前者放在孩子職業生涯規劃中考量過——「行行出狀元」的理念被宣揚多年,在一些人心中,「勞心者」卻始終比「勞力者」更體面。「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即將來臨,有專家指出:隨著經濟發展、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職業細分專業化、擇業充分實現「自由意志」將是未來大勢所趨。

泥瓦工太缺,

補個房頂要排隊等一個月

上月28日的冰雹災害中,光福鎮是重災區,由於鎮上房屋屋頂鋪設的多是又薄又脆的蘇式瓦片,50%以上建築被砸壞。次日上午,鎮上百姓就驚訝地發現:泥瓦工太搶手了,如果不找親戚朋友發動人情攻勢的話,恐怕只能等到六月份才能把房頂修好。「我們家的房頂被砸了好多坑,幸好有朋友正好做這一行,幫忙搶修,否則上周末的大雨不知道如何應付了。」市民俞女士心有餘悸地說。還有很多居民可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記者了解到,光福鎮近百名泥瓦工目前檔期全部排到了六月,連銅觀音寺、司徒廟這樣的重點景區也只能排隊等候著。

為什麼泥瓦工突然之間這麼搶手?「首先當然是被損壞的房頂太多了,光福幾十年都沒有遇到過這麼嚴重的冰雹。」香雪海景區負責人朱賢平是個地道的「光福通」,他告訴記者,「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現在做泥瓦工這行的人太少了,能上房頂修蘇瓦的更少。年輕人都不願意學這行。」朱賢平掰著手指給記者算了筆帳:以最普通的3房民宅為例,2個泥瓦工和2個負責搬運的小工共同配合,需要從早上7點一直幹到晚上6點多才能完工,遇到雨天進度更是大打折扣,這樣算來,工期排到六月也是情理之中了。

這場冰雹災害也讓人們意識到泥瓦工這行技術流失的嚴重性。在傳統印象裡,上房俢瓦是泥瓦工天經地義要幹的活兒,而實際情況是:由於現代社會建築構造的進步,需要上房修瓦的機會越來越少,很多泥瓦工的工作以貼瓷磚為主。鎮上一位八旬老人驚訝地對記者說:「我都看不到年輕的瓦工上房頂,外地的工人找了好幾個,都說不會修蘇瓦,全是本地老工人在房頂上幹活。這手藝現在怎麼變得這麼稀罕了?」

在蘇蠡路上一家正在裝修的店鋪中,記者採訪了正在幹活的老郭夫婦。切割地磚、鋪磚、水泥凝固……夫婦倆蹲在地上,彎著腰認真幹活,布滿灰塵的施工現場角落裡有一隻小號電飯鍋,正咕嘟咕嘟冒著氣泡,一旁擺放著兩副碗筷,這就是兩人的午飯。老郭一邊往磚上抹水泥一邊說,自己來自高郵的農村,像他們這樣的夫妻檔在泥瓦工隊伍中很常見。雖然兩人年收入加在一起近20萬,卻並不打算讓老家的孩子也繼承這一行當:「太辛苦,肺和皮膚受不了。」老郭向記者證實了上文中老者的疑問:目前泥瓦工隊伍老化嚴重,以40歲以上的中年人為主,少有30歲以下的工人,還能爬得動房頂、修得了蘇瓦的越來越少。

職業化、專業化能幫助老行業「重生」嗎?

把泥瓦工隊伍老化原因完全歸結於是體力活,有失偏頗。舉例來說,同樣處於建築行業,水電工行業的傳承情況就比泥瓦工行業樂觀。蘇州一工裝建築公司監理朱學浩告訴記者,在他們公司的施工工人中,水電工的年齡分布相對均勻,有相當一部分是職業技校畢業的專業人才。

朱學浩向記者提起發生在兩個月前的一件事。在吳江經營一家嬰兒遊泳館的老闆向他求助,原來,店裡的一隻長達4米多的超大嬰兒衝浪泳池出現故障,當初泳池是作為二手貨購入、商標已經磨損,無法找到原廠維修方;作為一件新事物,老闆找了好幾位水電工前來檢修,對方都表示「沒見過、不會修」。最後朱學浩向這位老闆推薦了一名懂得相關知識的水電工,用了兩天時間終於修好,而他每天的人工費在千元以上。「現在不斷出現新的電器設備,比如工廠裡的大型空調和家裡的櫃式空調完全不同,以前師傅那樣手把手教幾年的方式跟不上,只有受過系統學習、精通專業知識,才能適應這種情況。」他還特意提到歐美國家的專業水管工,這是一個近年來頻頻在熱門美劇中由男主角從事的職業,並成為國人心目中高收入藍領工人的代表形象,中國目前水電工發展正向這個方向前進。

職業化、專業化趨勢推動市場效益增加,也許是拯救傳統老行業的唯一途徑。提到這點,很多蘇州人都會聯想起近年來蘇繡的重生、轉型。大約10年前,蘇州開始將蘇繡往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上引導。如今,大學生繡娘、海歸繡娘、「書生」繡娘等高學歷群體在蘇州早已不稀奇,他們的加盟也給這一老行業帶來了許多變化,包括更多原創設計理念和更活潑的營銷模式等。同樣的轉型也發生在裁縫這一行業中,伴隨著「私人訂製」理念興起的訂製服裝將裁縫再一次推到了人們視線最前沿,如今吃香的裁縫可不是簡單的裁和縫,而是要求既懂服裝設計、會製版、又懂製作的專業複合型人才,最好還能隨時關注當季時尚趨勢。

在採訪中,好幾位泥瓦工師傅都不約而同地提到香山幫,其實在香山幫技藝中,泥瓦工做的泥塑正是其中最複雜、難度最高的工藝之一,先要用鋼筋、鐵絲或木材,按圖樣做出人物、飛禽走獸的造型,再用水泥紙筋堆塑初步造型,每堆一層要繞一層麻絲或鐵絲。然後再進行細塑,並作壓實、壓光處理。最後一道工序是刷石灰水,一般要刷三遍以上。但這樣的工藝目前主要在古建、寺廟中使用,在城市以鋼筋混凝土為主的現代建築中,留給普通泥瓦工的專業技藝展示平臺其實越來越少。

孩子擇業

何時能擁有更多「自由意志」?

中考、高考即將接踵而至,這兩場考試決定著許多孩子未來的職業定位,記者從蘇州市教育局了解到,十幾年前「擠破頭也要上大學」的狂熱慢慢退去,蘇州家長在考量孩子未來時更趨於理智。市教育局職教處處長張超介紹,在國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培養技術型人才的大背景下,蘇州已經在職業教育和就業、再深造中搭起了多種通道。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目前蘇州有33所中職類學校和16所高等職業技校,適齡學生報考普通學校和職業學校的比例已經達到1:1,而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高達98.5%。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蘇州職業教育建設中,特別突出地方特色教育,像香山幫技藝、評彈、紅木雕刻等都已列入職業教育學校課程,並受到學生熱捧。曾被「冷遇」的一些以體力為主的職業正在蘇州人當中慢慢回溫。

「這種回溫其實是經濟發展、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的必然結果」,從事多年職業生涯規劃測評和心理測評的天力諮詢心理測評中心專家侯嬋娟告訴記者,日薪300元的泥瓦工在求職市場上拼不過月新4000元的白領,這個怪現象不難理解,因為家長在為孩子規劃未來職業選擇時,除了考評收入外,工作環境、五險一金、隱形福利、接觸客戶群體等都是要考慮的因素,綜上所述,「勞心者」的活兒更受青睞自然正常。但當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和福利待遇在各個行業間的差距不斷縮小時,行業發展將會更加公平。屆時,人們在選擇職業時將擁有更多的「自由意志」,可以僅從自身興趣和特長做出選擇、判斷。


相關焦點

  • 瓦工砌牆費用怎麼算?包含哪些內容?市場價大概是多少?
    在解答瓦工砌牆的價格之前,先給大家來解答一下砌牆費用的計算時包含的內容,之後再給大家解答瓦工砌牆的市場價格。瓦工砌牆的價格是如何進行計算的?瓦工砌牆的價格是如何進行計算的,這裡我們就是要分清楚瓦工砌牆具體所包含的費用。
  • 月薪8000元的白領五一加班能拿1000元日薪?「五一」加班費到底怎麼...
    有沒有一個遠離喧囂、避開擁擠人潮,又能賺到錢的好去處?加班顯然是其中一個答案。那麼,問題來了。「五一」上班肯定有加班費嗎?加班費怎麼計算?鎮海區法律援助中心的援助律師向記者做了詳細介紹。據了解,中心最近也接待了不少關於五一加班費和「996」工作制的諮詢。
  • 「武漢招工抬屍日薪4千」瘋傳後,他一天接到200個電話,招架不住了
    "武漢招工抬屍日薪4千"瘋傳,他的電話被打爆,快哭了文/關子陌觀社會百態,聊人間喜樂,關注我,一起解讀人性。看到一個報導,讓我又好笑又好氣。最近,何先生十分苦惱,被一個個陌生人的電話折騰到夠嗆,說起這事情,他都想哭。這是為什麼呢?一開始他自己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誰把他的電話洩露出去?
  • 「發日薪」模式或將改變中國藍領行業發薪歷史進程
    基於安心記加班APP數千萬用戶數據統計,藍領1年中主動求職和跳槽的頻率是3次以上,月均底薪2054元,月均加班時長104小時,平均加班工資1809元,平均月流動率高達40%。基於安心雲人事人企業用工數據顯示,63%用工企業員工流失嚴重。  什麼原因導致藍領員工流失呢?
  • 公立醫院特需服務火爆 百餘元一個名醫門診一號難求
    浙江在線04月15日訊今年4月1日,我省全面啟動公立醫院改革,引起國內廣泛關注。  「公立醫院改革,還有很多路要走,但公益性不會變。」改革前後,相關部門不斷發出這樣的聲音。  但業內也出現了這樣的觀點:要警惕公立醫院通過發展特需服務的方式,來彌補改革後砍去的藥價加成的利潤。
  • 一線城市興起「職業整理師」 日薪從千元至數萬
    韓藝恩回憶,「我把自己家裡反反覆覆地不知道整理了多少遍,每天都拿一個床單鋪好,嘗試各種各樣的疊衣方法,怎麼進行壓縮,如何進行放置,不斷地做各種各樣的訓練,連床單都被我磨爛了。」  初期與客戶溝通時,她每次都要給對方打2到3小時的電話,「必須跟他們做深度的溝通,讓她了解我這個人,了解我想做的事。」
  • 技校出來的中國小夥,成功破解西方絕密技術,日薪能買一輛車
    他出生農村,是一個技校出來的中國小夥,但是他卻憑藉自己不斷鑽研的精神,成功破解西方絕密技術,為我國航空工業做出了很大貢獻。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努力也為自己換來了更好的生活,現在的他日薪能買一輛車,而且作為頂尖技術人員,他還享受著國務院特殊津貼。
  • 娛樂圈怪象:老闆收入上億前呼後擁,藝人卻只拿百元工資辛苦度日
    但是娛樂圈裡還有這這樣一部分人,他們拿著幾十塊的日薪,卻要在雨中奔跑,在泥裡打滾兒,在角落裡吃涼透了的盒飯。 還有一部分人,他們長相出色、條件優越,心中懷揣著一個演員夢單槍匹馬地踏入了娛樂圈這個是非之地。 可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想要進入娛樂圈不難,難的是如何真正地融入到主流娛樂圈裡,成為萬眾矚目的大明星。 要想在娛樂圈裡混出名堂,除了要有過硬的綜合實力之外,人脈和靠山也是必不可少的。
  • 追猴子的人:大叔在深山保護金絲猴22年,最早日薪僅6元
    追猴子的人:大叔在深山保護金絲猴22年,最早日薪僅6元 2020-10-10 11:43   在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有1500多只比大熊貓還稀有的滇金絲猴。
  • 房頂漏水如何處理 房頂做防水要注意哪些
    #生活常識#住在頂樓的業主應該都有遇到過房頂漏水情況那麼,房頂漏水如何處理?房頂做防水要注意哪些?接下來我們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吧!一、房頂漏水如何處理1、房頂漏水時第一時間要找到漏水位置,還要看下屋頂的防水是否出現老化現象,如果是防水材料已經起泡的話,那麼就說明是防水材料以及沒有防水效果了。
  • 大連瓦工耍雜技站雞蛋上叼車 渴望登上大舞臺
    文/本報記者 李秀峰  圖/本報記者 張瑜 實習生 賈舒媛  4個暖壺膽的膽口上放著4個已經點亮的白熾燈燈泡,4個燈泡又頂起一塊木板,木板上面放著6個雞蛋。一個男子一隻腳踩3個雞蛋,站在上面,並用嘴將一輛重約40斤的自行車慢慢叼了起來……這是昨天下午,記者在甘井子區柳樹村附近的李國玉家中見到的一幕。
  • 日銷量最高可達十幾萬元 即墨一植物園300餘個多肉品種簇擁...
    ,「萌態」可掬…… 11月9日,半島全媒體記者走進即墨區靈山街道中河北村的百億綠洲多肉植物園,園內培植了300餘個品種的多肉植物,數量達300餘萬株,旺季日銷量平均可達五六萬元,銷量最高時一天可達十幾萬元。
  • 每畝:146.98元!東北糧補:最新消息!10月起:直接打卡!預警:霜凍!要來了!
    最近關於東北地區的糧補消息,很多老鐵們非常關注!尤其是在玉米、大豆糧價形勢一片大好的當前,東北四省區糧補基本上塵埃落定!最近有很多老鐵們問老道,到底糧補什麼時候能夠打卡到帳?今年糧補是不是按照確權地面積打卡?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問題!今天老道就給老鐵們做一個具體的說明!除了糧補之外,在即將開始秋收的關鍵時期,老道先為大家做一個氣象預警!
  • 生在房頂常無人問津,卻不知是珍貴的「太歲草」,家有要重視
    摘要:生在房頂常無人問津,卻不知是珍貴的「太歲草」,家有要重視。生活在農村,如果要談到野生植物的話,也許很多的小夥伴們都會感到相當的熟悉,畢竟植物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裡,都相當的常見。那麼普通的野生植物或是種植類的植物,相信大部分的讀者們都見過不少,但不知道小夥伴們平時有沒有留意到一些生長位置較為特殊的野生植物呢?
  • 植物中的「啃老」之物,卻真者難求,可以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溼
    與之相似的還有一種植物,它是植物中的「啃老」之物,也是依靠「拼爹」,地位隨爹而定,而有一個特點就是真者難求,養生尤其善於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溼。這種養生之物就是桑寄生,是雖然常見之物,也是很多養生愛好者了解的東西,桑寄生是一種寄生植物,依靠樹木的養分而存活,所以說它「啃老」;而正如其名稱一樣,古人發現桑樹上寄生的這種植物養生最佳,所以它的養生價值全依靠「拼爹」,而且真正在野外生長在桑樹的可以說是「真者難求」,多是認為培育的。
  • 瓦工師傅的工費是和瓷磚的規格成正比還是成反比呢?
    瓦工師傅的工費是和瓷磚的規格成正比還是成反比呢? 今天和一位業主聊天,他發給了我一些瓷磚圖片,問我這種瓷磚能不能鋪貼,工費是不是和正常的磚一樣? 我問業主這種瓷磚的規格有沒有,是全瓷的還是瓷片的,因為這兩個因素決定著鋪貼費用。
  • 6個月漲價1600元 的白卡紙行業 到底發生了什麼?
    11月25日,晨鳴紙業(000488.SZ)上調白卡紙出廠價格,漲幅為300元/噸。萬國紙業太陽白卡紙有限公司(下稱萬國太陽),也將於11月26日上調煙包卡紙、食品卡紙等全系列白卡紙產品價格。此外,金光集團APP(下稱金光集團)將於12月1日上調白卡紙價格。這兩家紙廠的漲幅也均為300元/噸。
  • 街頭新騙局:養殖甲魚裹泥當野生賣 差價近十倍
    8月6日,陳先生在龍湖西苑轉盤處再次遇到此前賣甲魚的小販昨日,家住嘉州的陳先生向本報記者爆料,稱7月31日他經過嘉州立交橋附近時,見到一小販提溜著一隻沾著泥的大甲魚在叫賣。「一隻6800元,這隻甲魚有10多斤重,野生的,便宜賣了。」小販介紹,甲魚是他剛從大學城工地裡挖出來的,吃了大補,送禮也有面子。經討價還價,最終雙方以5000元成交。第二天,陳先生邀請幾位朋友來到家裡吃飯,他把甲魚一半用來燉湯,一半用來紅燒。
  • 清淤工一天站在稀泥裡八個小時 手持高壓水槍泥裡刨食日入150元
    河南省長垣縣天然文巖渠清淤工程正在進行,河床的淤泥被手持高壓水槍的清淤工衝出一個個深達數米深的大坑。高壓水槍打出的水柱衝擊著淤泥翻起渾濁的泥漿。在這裡幹活的工人來自開封,每天工人師傅們要站在稀泥裡雙手抱著水槍長達八個小時。
  • 這種魚曾經在鄉下用來餵鴨子,現在卻「千金難求」,價值上百元
    我國的物產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但是隨著近些年的不斷開發,自然環境也不可避免地出現變化,許多的生物生存空間都遭到擠壓,以前常見的一些生活,現在可能都很難見到了,就像是咱們今天所要說到的這種魚類,這種魚曾經在鄉下用來餵鴨子,現在卻「千金難求」,價值上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