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託邦(Utopia)本意是「沒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其中文翻譯也可以理解為「烏」是沒有,「託」是寄託,「邦」是國家,「烏託邦」三個字合起來的意思即為「空想的國家」/「理想國」。原提出者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
而烏託邦對於小白鼠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根據一位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曾做過相關研究的科學家的想法,小白鼠的烏託邦可能包括無限供應的食物、多層且隱蔽的公寓。
這些都是動物行為和種群控制專家約翰·邦帕斯·卡爾宏John Bumpass Calhoun研究人口密度對其行為影響實驗的一部分。
在「小白鼠烏託邦」中,卡爾宏通過滿足白鼠的各種需求,從而營造一個完美的白鼠社會。但在兩年之內,幾乎所有白鼠都死了,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
約翰·邦帕斯·卡爾宏
卡爾宏的「小白鼠烏託邦」被稱為「第25宇宙」,研究人員牢牢記住白鼠居民們的需求:包括大量食物、水、睡覺的地方和足夠大的空間——至少一開始是足夠大的。
供小白鼠生活的實驗環境部面積為2.7平方米,四邊圍欄高1.4米。每一邊都有4個直立網狀「隧道」,這些隧道通往各個居室箱、食物漏鬥及飲用水分配,總共有256個居室箱,每個箱子可以容納15隻白鼠。其中沒有任何形式的食物、水源以及住房材料的短缺問題,也沒有白鼠捕獵者的威脅。
從地面往上延伸94釐米的牆壁是讓白鼠可以爬的結構,但是在上面有43釐米的裸牆防止它們逃脫。
裝置示意圖
卡爾宏在之前做過的齧齒動物種群多個實驗中得到的經驗使他預計其設計的「小白鼠烏託邦」理念非常可靠,將能舒適地容納3840隻白鼠,該實驗的既定目標僅僅是看一個「完美」的社會是否會蓬勃發展。
不過在實驗正式開始之前,卡爾宏需要挑選他的「亞當和夏娃」。最終他從國立衛生研究院小白鼠繁殖地中挑選出4對健康的繁殖小白鼠,並在1968年7月把這4對小鼠引入了裝置。
卡爾宏和實驗裝置
在討論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之前,我們應該先提供一些有關該實驗的進行方式以及希望完成的背景信息。
在創建「第25宇宙」之前,卡爾宏在1940年代開始對齧齒動物進行過許多類似的實驗,但當種群數量停滯不前或者互相殘殺,所有這些實驗均以失敗告終。
例如,在一個實驗中,卡爾宏創建了一個可以輕鬆容納5000隻白鼠的圍欄,但儘管提供了無限的食物和水,也沒有捕食者或其他威脅,但最終種群數量從未超過200隻。此外,卡爾宏還注意到,儘管有足夠的空間,他的齧齒動物也還是會經常擠在一起,這導致了人口中的社會結構崩潰。這種不尋常的現象讓卡爾宏創造了「行為沉淪behavioral sink」一詞來形容他所觀察到的任何人口過剩社會不可避免的崩潰。
最初,實驗是成功的,並且小白鼠相對和諧地生活,在一年之內,8隻超健康小白鼠的數量膨脹到了可觀的620名成員。
實驗人員採取了非常謹慎的措施,以確保照顧好小白鼠,水和食物都是無限供應,允許老鼠在任何它們願意的時候進食或喝水,且總是有足夠的空間和乾淨的睡覺的地方,這樣雌性就可以安穩地照看幼崽。
儘管如此,卡爾宏還是注意到在實驗開始315天之後開始出現問題。首先,鼠群數量增長明顯下降。最初「小白鼠烏託邦」的數量每55天便會增加一倍,而在第315天之後,鼠群數量在大約145天才增加一倍。這種情況下,以研究人口密度對其行為影響作為初衷的實驗變得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此時仍然有足夠的空間多容納3000隻小白鼠。
除了數量增長率下降之外,卡爾宏還注意到雄性和雌性白鼠的行為都發生了突然的變化。
社會紐帶實際上破裂了,雄性白鼠會無緣無故地開始捍衛自己的領土或食物來源(儘管食物是無窮無盡的),這使白鼠們情緒變得沮喪,並形成了幫派,開始無緣無故地互相攻擊。同樣,雌性也開始丟棄幼崽,甚至開始攻擊它們。而雄性和雌性也漸漸停止了交配。
在此之前,某些雄性白鼠開始不斷與周圍任何白鼠交配,無論是雄性還是雌性。儘管有無限的食物來源,許多白鼠還是互相殘殺並吃掉對方,母親拋棄嬰兒,白鼠們組在一起形成「幫派」,每個「幫派」有至少50隻白鼠。偌大的空間還有著許多空地,白鼠們卻一直靠在一起沒有四處走動。
然而有趣的是,少數比較安靜的角落裡容納著一群卡爾宏稱為「美麗的人beautiful ones」的鼠群。這樣的地方通常由一隻雄性守護著,雌性和剩下的雄性生活在該空間中,除了吃飯和清潔之外任何事情都不做,也不會繁殖也不會戰鬥(它們的孤立性讓它們避免受到攻擊因而皮膚上沒有疤痕,因此得到了「美麗的人」綽號)。
當整體的鼠群數量開始下降時,這些住在角落裡的「美麗的人」能免於遭受暴力和死亡,但它們完全和社會失去了聯繫,也失去了社會行為的認知——包括繁殖和照顧小孩。
「第25宇宙」最後一個成活個體是在第600天降生的,此時總人口為2200隻白鼠。從那時起,數量逐漸減少。
即使在數量下降到之前活躍期的水平時,它們也拒絕繁殖或回到原來的互動方式,只是各自吃飯、喝水、睡覺和清潔,孤獨地完成一切生活必須活動。
鼠群的行為模式已永久改變。
幾個月後,所有的小白鼠都死了。卡爾宏指出,儘管存活了許多個月,但實際上鼠群在社會紐帶破裂的第315天就已經死亡了:「它們的精神已經死了,它們不再能夠執行與物種生存相適應的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會導致物種滅亡。」
卡爾宏
卡爾宏將自己的實驗視為對人類的警鐘,他相信人口過剩、所有可用空間都被佔用並且所有社會角色都得到履行時,競爭和個人所承受的壓力將導致複雜的社會行為徹底崩潰,從而導致人類滅絕。
而其他人則認為他的研究結果無法與人類社會相提並論,畢竟我們是比鼠類更複雜、更自覺的生物。
根據《社會歷史雜誌Journal of Social History》發表的一篇論文,卡爾宏在1962年的《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上發表他的發現後,「行為沉淪behavioral sink」這個詞在文化中廣為流行。
他的研究充斥著劃時代的恐懼感,擁擠的城市地區預示著危險行為的風險。大量的科幻小說作品都在探討卡爾宏和他同時代的思想。
現在,對卡爾宏作品的解釋已經改變:他創造的棲息地並沒有真正鼠滿為患,但是隔離使侵略性小鼠會開始劃分領地並隔離「美麗的人」。有現代科學家認為,「小白鼠烏託邦」與其說是人口問題,不如說是公平分配問題。
而且,讓我們稍微寬心的是,我們是人類而不是老鼠。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記錄》與醫學歷史學家埃德蒙·拉姆斯登Edmund Ramsden談到了卡爾宏的作品:
「最終,老鼠會因人口過多而受苦;但人類應該可以應付。卡爾宏的研究不僅備受質疑,而且還是很危險的。」
另一位研究人員喬納森·弗裡德曼Jonathan Freedman提出了新的解釋:「造成行為危險可能不是因為人口密度,而是過度的社會互動。在卡爾宏的實驗中並非全部老鼠都瘋了,那些設法保持社交距離的鼠群都過著相對正常的生活。」
卡爾宏的實驗並未提供給我們答案,但是很少有任何一項研究或甚至是一系列研究能在實驗結束後立刻得出明確結論的,而是我們能從中得到一些新的想法和方向。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