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鼠實驗,預示了人類未來滅絕方式,科學家的猜測或許是對的

2020-09-10 歆琳科普

在上世紀,科學家進行了一項關於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實驗,研究採用的對象是小鼠,科學家為小鼠創造了一個天堂般的封閉場所;

裡面提供了無限量的食物和水,並且排除了各種外在因素的幹擾,例如天敵的侵擾和疾病,也為小鼠們提供了充足的生存繁殖空間。

按小鼠的繁殖能力來說,整個空間裡的老鼠數量應該會暴漲,達到不可控的地步,但是實驗的結果無一例外,整個群體最後都走向了衰亡。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老鼠種群所表現出來的滅絕對人類社會又有怎樣的啟示?

約翰·卡爾霍恩這這項實驗的主要推動者,它在上世紀60-70年間進行了一系列小鼠群體的實驗,來預測人類社會的未來。

通過對小鼠的實驗研究,卡爾霍恩認為人口過剩和生存空間的過度擁擠會導致整個種群中的個體出現破壞性和行為異化,最終使得整個種群不可避免的走向衰竭。

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實驗是在1972年聯合美國心理健康研究所進行的,這次實驗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思考人類的未來會走向哪個方向。

這次研究人員為小鼠創造了一個正方形的生存空間,邊長為2.6米,高1.6米,在這個生存空間內,實驗人員按照一切有利於小鼠生存的方式進行布置。

例如溫度長期保持在20攝氏度,增設了大大小小的隔間,還為雌性小鼠提供了足夠其築巢繁殖的空間,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整個空間進行清掃、消毒。

每隻小鼠的身體狀況也由專業的醫生進行負責和監控,防止在封閉空間內出現傳染性疾病。當然也為它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和水。

在這個空間內完全可以滿足超過3500隻小鼠同時生存,但是最終的結果並沒有像科學家預料的那樣,小鼠的數量繁殖到超過所能容納的數量,而是增長到了2200隻,最終整個種群不可避免的衰亡,最後一隻老鼠也沒有剩下。

起初實驗開始的時候,科學家為空間內投放了一定數量、雌雄比例各半的小鼠,最開始的一段時間小鼠的數量並沒有增長,因為它們來到新環境難免有些緊張。

不過一段時間過後,小鼠們都適應了新的家園,雌雄小鼠開始各司其職,築巢的築巢,標記領地的標記領地。開始了正常的生活。

適應期過了以後,雌雄小鼠見面相愛,快速繁殖,這個時候空間內個體的數量呈現出了指數增長,每過55天數量就會翻上一倍。

這樣的快速增殖期一共持續了315天,小鼠的數量達到了600隻,接下來整個種群增長的速度開始放緩,每145天才能翻一倍。

出現放緩的原因是,整個種群個體平均的生存空間減小了,而且在小鼠的種群中出現了團隊、幫派。其中有1/3的雄性小鼠在其中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大多數的雄性小鼠淪為了最底層,它們經常會遭受到社會地位更高的小鼠的無端攻擊、撕咬、甚至是被殺死。

這些老鼠往往在種群中很難獲得交尾權,有些被從群體中驅逐出去,有些則自願離開,這部分小鼠很容易辨認,因為在它們的身上常常會看到被咬傷的尾巴、撕裂的皮毛以及渾身的血跡。

並且這類老鼠還有一個特點,它們都是由年輕的個體組成的,也就是說它們都是年輕人,是整個小鼠群的未來。

但是它們卻遭受到了鼠群社會的遺棄。原因在於,在封閉空間內生活的小鼠壽命普遍較長,而那些資歷較老、佔據著絕對地位年老的小鼠並沒有給年輕人騰出社會位置。

反而攻擊這些新一代的小鼠,導致它們被遺棄,獨自生活,它們沒有在社會中扮演任何角色,被驅逐的雄性在心理上受到傷害後,長此以往失去了鬥志。

表現的軟弱,沒有攻擊性,領地意識,也不願再為自己爭奪交配權,也不願意再進入群體中生活,也不願再扮演任何社會角色。

而雌性小鼠則表現的更加暴躁,它們不願再履行母親的責任,它們會攻擊自己的幼崽,或者將它們趕出巢穴。不再願意進行繁殖後代。

導致的結果就是整個鼠群的出生率大幅下降,幼崽的死亡率已經達到了90%以上。

接下來整個鼠群就開始走向了衰亡,其中一個最大的表現就是,很多年輕一代的雄性小鼠表現出了反常的行為,它們每天只會吃飯睡覺,除此之外就是洗梳自己的毛髮。

完全無欲無求,過著消極的生活方式,也不再與其他任何小鼠進行交流。

實驗到了560天,整個鼠群幼崽的死亡率已經基本接近100%,而且受孕的雌性小鼠也基本為零。

這樣的結果就預示著整個鼠群的滅絕,這只是時間的問題。研究人員為了拯救鼠群,將那些已經失去鬥志、交配想法的一部分小鼠,轉移到了同樣一個理想的環境中;

那裡有充足的空間、食物和水,沒有了壓迫和暴力,研究人員認為它們可以在新的環境中重新回歸正常的生活,煥發鬥志,建立起一個新的群體和社會結構。

但是令科學家驚訝的是,這些小鼠已經徹底失去了生活、社會的技能,它們的行為沒有任何改變,依舊是每天消極的生活,吃飯、睡覺、洗梳,拒絕交流、參與任何社會活動。

結果,所有的實驗小鼠年老死亡。

造成這樣結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年輕一代精神的死亡,由於食物生活資源的充足,導致小鼠種群數量快速增長,種群平均年齡增加。

整個小鼠社會無法再更多的容納年輕一代成員,沒有它們的容身之所,成年小鼠公開排斥攻擊年幼的小鼠,使得他們在小鼠社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缺乏社會角色;

再加之它們能夠輕易獲得食物,因此很容易讓新一代成員喪失鬥志,過上了消極的生活。不願再為生活努力。

「精神的死亡」以後,肉體死亡就是不可避免的。

卡爾霍恩把小鼠的行為和人類做了一個對比,人類的關鍵特徵,自然命運,就是生活在緊張和有壓力的環境中。

老鼠放棄了掙扎,選擇了一種更加舒適的生活,變成了患有自閉症的「帥哥」,每天只做最基本的事情,吃飯和睡眠。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口數量的持續增加,未來整個社會無法再容納更多的年輕一代,無法再給他們提供就業機會,他們也會在社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逐漸的由於缺少交流而和社會脫節。

許多現代人只進行最常規的日常活動來維持生理生活,但精神已經死了。喪失了創造力,克服困難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也喪失了承受壓力的能力。從充滿鬥爭和克服生活壓力中逃離。

精神的死亡,未來就意味著肉體的死亡。

也許你仍然有疑問,為什麼卡爾霍恩的實驗叫做「宇宙-25」?這是這位科學家第25次為老鼠創造天堂,所有的實驗都無一例外出現了同樣的結果。

相關焦點

  • 普通小鼠實驗,揭示了人類未來滅絕方式,科學家的猜測或許是對的
    在上世紀,科學家進行了一項關於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實驗,研究採用的對象是小鼠,科學家為小鼠創造了一個天堂般的封閉場所; 裡面提供了無限量的食物和水,並且排除了各種外在因素的幹擾,例如天敵的侵擾和疾病,也為小鼠們提供了充足的生存繁殖空間。
  • 人類的未來是怎樣的?科學家進行老鼠實驗,結果或能說明一切!
    人類僅僅花費了數百年的時間,就已經成為了地球上的智慧生物,並且創造出了璀璨的科技財富。很多人也對人類的未來感到好奇,按照如今的發展形勢來看,未來的人類究竟是怎樣的呢?其實科學家也對人類的未來作過研究,它們也選用了小白鼠進行實驗,實驗結果便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 「老鼠烏託邦」,一個令人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在上個世紀40年代,就有一位從事生物研究的專家,通過用老鼠來模擬人類的社會的發展,做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實驗,而實驗帶來的結果,居然預示了人類的未來?,浪費了自己的精力,實驗的結果並不完美,反而實驗所發生的一切出乎了自己的預料。
  • 「老鼠烏託邦」,一個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在上個世紀40年代,就有一位從事生物研究的專家,通過用老鼠來模擬人類的社會的發展,做出了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實驗,而實驗帶來的結果,居然預示了人類的未來?原來他的實驗研究的是用老鼠來模擬人類社會的生活,從而研究人口密度不斷上升後,會給人類帶來多大的改變,實驗的內容是他造出來了一個容納5000隻老鼠生存的空間,這裡面沒有天敵,食物充足,足以讓老鼠一直繁衍下去。
  • 「老鼠烏託邦」實驗,種群崩潰行為,能否預示人類社會的未來?
    ,完美生存條件進行1780天之後,所有實驗小鼠全部死亡,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1968年7月9日,美國馬裡蘭郊區的一所研究院裡,動物行為學家約翰·卡爾霍恩博士進行了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實驗,從這個實驗中我們或許可以一窺人類社會的終極走向。約翰·卡爾霍恩想,如果把老鼠放在一個物慾橫流,但空間有限的理想樂園裡,最終會出現什麼結果?
  • 科學家用8隻老鼠做實驗,600天之後,似乎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現在地球上的人口是非常眾多的,所以整個地球也開始不堪重負,尤其是人類過度的開採行,毫無節制的對地球進行損害,曾經早在50年前就有一位生物學家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也很好的反映了我們現在社會上的一些現狀。
  • 科學家猜測,未來人類或以這2種方式滅絕,宇宙沒有想像那麼簡單
    ​我們感覺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已經足夠久了,可是按照地球46億歲的年齡來看,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簡直是微不足道,有很多人認為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已經經過了很多次文明的更迭,他們的智慧文明可能和現在的人類文明可以相媲美,甚至更為高級一些,但是在地球上它們卻由於種種原因消失不見了。
  • 「流浪行星」光臨太陽系,之前幾乎被人類遺忘,或許預示地球未來
    也有另一種可能性:流浪行星或許是氣體與塵埃雲混合形成的,更類似恆星的生長方式。這種類型的流浪行星與普通行星有很大差別,體積也會更小,更難以被探測器發現。科學家根據這種亮度的變化,可用於計算流浪行星的質量和它的行徑線索。
  • 50年前,一場600天的恐怖實驗,也許預示了人類未來的結局
    距今50多年前的美國,一個生態學家做了一個恐怖實驗,該實驗以老鼠為研究對象,實驗持續到600天,產生的實驗結果令人恐懼,然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卻極具參考價值。或許一次實驗結果無法說明什麼,但實驗過程中出現的許多現象在今天的社會已經有部分端倪顯露,這似乎是任何種群發展到一定程度都會進入的社會階段。
  • 「老鼠烏託邦」,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實驗,或許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這個老鼠城市可以容納最多5000隻老鼠,因為食物充足,沒有天敵,這位科學家認為,老鼠應該很快就會達到這個老鼠都市的容納上限。,那麼針對這個老鼠烏託邦進行研究,顯然對未來人類人口爆發式增長後,出現的人類密度問題有很大的啟示。
  • 「老鼠烏託邦」實驗,持續了整整1780天,預示了人類的未來!
    "老鼠烏託邦"實驗,持續了整整1780天,預示了人類的未來!在生物界當中,人類是一種非常複雜動物,人類的行為往往會表現的非常的複雜,但是人類的普遍行為這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人類過去已經發生和將來即將發生的事情,對此很多的動物行為研究學家,都致力於通過相關的行為,來證實人類的未來。
  • 人類或許也能冬眠?科學家在小鼠身上發現「睡眠開關」
    「人類是否也能夠這樣?」一些科學家表示,這是非常具有激勵意義的研究。因為冬眠可以降低體溫、減緩新陳代謝,把能源消耗控制在最小程度,是「一種非常節約能源的方法」。北海道大學的山口良文教授是冬眠研究領域的專家。在接受採訪時,山口良文教授表示:「許多哺乳動物都要冬眠。因此,不能排除人類也能夠冬眠的可能性。」
  • 科學家猜測,人類移居或是唯一可能!
    科學家猜測,人類移居或是唯一可能!未來地球會朝著什麼趨勢發展很多人都開始擔心地球的安危,未來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雖然已有人重視到問題的嚴重性,可真正付出行動的人卻寥寥無幾。地球的變故對所有生物而言都是一大壞消息,科學家也發出過警告,如果人類再不遏制自己的行為,第6次物種大滅絕即將到來。因此地球還能生存多久,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
  • 為何人類多年還未找到外星人?科學家猜測,或許因為這4點原因
    外星文明是未發現人類科技的進步讓人類不斷向外太空發射衛星探測器,可探測器拍攝的照片僅僅是一片黑暗夜空,即便如此科學家還是希望能夠接收到,太空中向地球發射的信號,但霍金曾經警告過人類,不要讓人類輕舉妄動,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信號另一端究竟是怎樣強大的生物,也不知道它們在宇宙內是處於什麼等級,或許它們像人類一樣,一直在等待著其他文明主動聯繫他們。
  • 日本科學家小鼠實驗帶來希望曙光
    而人類常見的實驗動物,如小鼠、家兔等,都沒有冬眠的習性,因此我們對冬眠的機理實際上知之甚少。刺激腦區可誘導恆溫動物「休眠」今年6月,日本筑波大學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發現了可以誘導實驗小鼠和家兔進入類似冬眠狀態的方法,這意味著人類也有可能實現冬眠。該研究成果發表在當月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 科學家:未來人類會以這幾種方式滅亡,別不信
    同樣,我們的地球,以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也終將消逝於歷史長河之中。那麼未來人類可能會因為什麼而滅亡呢?科學家給了以下幾種猜測 一、火山爆發 還記得《2012》嗎,光美國的活火山黃石公園超級火山,就能給全球帶來滅絕性的災難。何況全球還有非常之多的活火山,在恐怖的地方安靜著躲著。
  • 科學家猜測:人類或早已被時光機改變,只是我們不知道
    科學家猜測:人類或許早已被時光機改變了歷史,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你說起時光機,我們對時光機的認識大多應該是源於小時候的日本動漫吧,在這部動漫裡,主角帶著它的主人用時光機穿越到過去和未來,讓他去感受從前和未來的生活,以及去看看大雄到底都經歷過什麼。所以看到這部動漫,我們也希望我們能有一臺時光機,可以隨意的穿梭於不同的時間和空間。
  • 一場耗時1780天的實驗:8隻老鼠,真的預言了人類的未來?
    他的目的就是想探究在資源完全充足的前提下,人類的結局會如何?當然,在他的實驗裡,人類是由8隻健康的老鼠(4公4母)代替。而所謂的25號宇宙,就是用特殊材料圍住的一塊長2.57米,寬1.37米的鼠窩。不過,這裡的居住環境堪稱五星級。
  • 1947年的老鼠烏託邦實驗,預示著人類未來的實驗,沒一個人敢信
    然而,人類社會發展了幾千年,至今都沒有將其變為現實。為了驗證烏託邦是否具備實現的可能性,科學家還進行了相關實驗,然而實驗結果卻令人感到十分絕望。據悉,在1947年,英國科學家試圖以老鼠作為實驗對象,「老鼠烏託邦」引起了人們一定的關注。
  • 人類文明會消失?人類如何滅絕?科學家從老鼠身上看到了答案!
    地球上沒有任何物種可以永遠生存延續,所有生命都會走向滅亡,人類也不例外。在地球存在的幾十億年間,我們見過了太多由繁榮走向衰退的生命。致使人類走向滅絕的原因有很多,行星撞擊、核戰爭、地球環境惡化,這些都有可能使人類走向滅絕,但除了這些因素外,科學家竟然從老鼠的身上看到了人類滅亡的另一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