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有自然界的法則,而宇宙也有自己的規律。不管是人類也好,還是動物也罷,又或者是星空中的天體,都在遵循這樣的規則。不誇張地說,正是因為有這些規則,所以一切才看起來那麼井然有序。
但是,卻很少有人去思考這些規則出現的目的。隨著科學家對這個世界的不斷研究和探索,慢慢地洞悉了這些規則出現的目的。
其實在很多人的腦海當中,都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問題。宇宙會不會在未來的某一天毀滅?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這一切的背後,都遵循一個非常可怕的理論,那就是熵增理論。
時至今日,這個理論仍然被認為是最可怕的理論。因為從這個理論當中,人類能夠得知宇宙的未來。千萬不要以為所謂的熵增理論,只不過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事實上,這種理論的表現幾乎出現在我們生活當中的各個細節。
熵,這個概念最早是在1865年,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提出。這個字其實是一個度量單位,是在一個系統當中內在的混亂程度。整個宇宙所遵循的熵增理論,具體指的就是,在沒有外力幹擾的自然狀態下,一個孤立的系統是從規律慢慢走向不規律,從有序走上無序。
說得再簡單一點就是能量在轉化過程當中,是由高階能量不斷朝著低階能量轉化。根據質量守恆定律,能量在轉化的過程當中,總質量是不會產生改變。但是在熵增理論中,有一部分能量會莫名其妙地消失,而且這部分能量永遠都無法再利用。
假如把整個宇宙想像成一個獨立的系統,那麼這個獨立的系統在沒有外力的幹擾下,也會遵循熵增理論。宇宙當中的能量會不斷朝著低階能量演化,在演化過程當中,並不能夠所有的能量都進行100%的演化。每一次都會預留一部分出來消失在宇宙中,而消失的這一部分就是熵。
當宇宙中的熵越來越多的時候,就說明宇宙當中可轉化的能量越來越少,直到某一天宇宙當中的能量全部消失。那麼整個宇宙就會處於一片死寂的狀態,在這種狀態被稱作是熱寂。屆時整個宇宙就會停止運行,也就是說宇宙已經死了。
熵增理論在我們生活當中的表現其實也非常明顯,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抵抗熵增的過程,因此有人稱之為熵減行為。比如說在生活當中我們更加喜歡放縱自己,沉迷於各種各樣的快樂當中。這種快樂會讓我們生活當中的無序越來越多,因此每個人才需要自律。
自律的過程當中,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有序,有序的過程其實就是讓自己活得更長久的過程。因此熵增理論大到宇宙天體小到個人生活,在任何情況下都完全適應。雖然這個理論讓人覺得害怕,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能夠給我們的生活敲響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