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悅讀】投資為什麼很難進步——越不懂 越自信

2021-01-13 陸浦投資

投資這事真的很奇怪,有入市一兩年就做得非常好的,也有入市十幾年依然在苦苦掙扎不能獲利的。


簡單的說就是因為,每筆投資過後我們無法得到一個準確的反饋,有一個理論叫黑暗球場效應,如果我們練習投籃,即便是沒有專業的人指導,我們自己對著球框反覆練習,時間久了投籃成功率總能提高一些。可是,如果在一個黑暗的球場中或者蒙住雙眼練習呢?什麼都看不見,投出去的球,自己也不知道進沒進,或者離籃筐有多遠,因為什麼都看不見,所以每次出手後沒有一個即時的反饋,你就沒辦法知道自己應該改善什麼?是力量大了,還是角度不對,就算練上幾年,也很難進步。


投資就像在黑暗的球場練投籃,有時一個錯誤的決策可能為你帶來不錯的收益,有時一個正確的決策短期內帶來的卻是虧損,這使得我們,一直在不斷的尋找操作體系,選擇了價值投資,可是買了也會跌呀,忍不住誘惑換個短線戰法,感覺有時靈有時不靈,不行在試試波浪理論?總之入市好多年,一直在尋找可以穩定賺錢的投資體系,一直在試錯中浪費時間。


黑白給個建議,不說別的方法一定不賺錢,但知道買股票就是買企業,基於基本面選股,合理的價格買入,耐心持有,無視短期波動的價值投資,一定是最適合我們普通投資者的。


上文說的是投資為什麼很難進步的第一個原因,因為股市無法給我們每個投資決策一個正確的反饋,導致我們雖然很努力,但一直在不斷試錯,有的人最終頓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投資體系,有的人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最終黯然離場。


因為第一個原因暫時還沒有取得投資成功的人,在一段努力後還有很大概率找到正確的投資方法,只要願意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知識,最終還是有很大的概率找到正確的投資道路。


鄧寧-克魯格效應


但是為什麼股市,還有許多其他行業,比如創業,大部分人最終的結局都是失敗的呢,這個原因就是越不懂,越自信


前段日子在《精英日課》聽到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重要的心理學效應,叫 「鄧寧-克魯格效應,可能這個詞我們大部分人都沒聽過,但這個道理我們肯定早有體會


先給大家講個故事。你聽沒聽說過檸檬汁可以做隱形墨水?這是真的。就是用檸檬汁寫在白紙上的字,幹了以後就看不見了。然後比如說用電吹風一加熱,字跡就能顯現出來,這是因為檸檬的酸性腐蝕了紙張。


話說1995年,美國有個叫麥克阿瑟·惠勒的中年男子,單槍匹馬搶了兩家銀行 。銀行的人沒難為他,要錢給錢。電影裡一般搶銀行的都帶個頭套,但是惠勒沒有採取任何偽裝措施,他甚至還對著監控攝像頭笑了笑,搶完銀行就愉快地回家了。


當天晚上警察就抓住了他,並且出示了監控錄像帶的證據。惠勒感到很震驚。

說,不對啊,我已經在臉上抹了檸檬汁啊!

也許他聽人說過檸檬汁可以隱形這個知識。但他顯然誤解了「隱形」的意思。


這個強盜之所以如此愚蠢,就是因為越不懂,越自信,這個叫麥克阿瑟·惠勒的中年男子,並沒有真正理解檸檬汁隱形的這個知識,所以他才如此自信,敢用這個方法去搶銀行。


黑白在給大家舉一個和投資相關的例子,在生活中黑白很少告訴別人自己是投資股票的,因為大部分人,聽到你是買股票的都會把你劃為賭徒,至少覺得你是不務正業。他們為什麼這麼自信,不假思索就把和股票相關的人打上不好的烙印,因為越不懂,越自信。他們不懂買入股票就是持有企業一部分的股權,他們認為那只是一個抽獎代碼,他們不懂持有茅臺,平安、格力、騰訊等優質企業的股權,比街邊開間小店更有競爭力。因為他們不懂,所以他們非常自信的覺得,因為張三、李四買股票都虧錢了,所以股票肯定是騙人的。


上面兩個例子告訴我們,人在一知半解的時候往往是最自信的


惠勒的愚蠢驚動了康奈爾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叫戴維·鄧寧,隨後他跟自己的研究生賈斯汀·克魯格搞了一項研究,鄧寧和克魯格招募了一批美國的大學生。首先戴維·鄧寧團隊對這些人在幽默感、邏輯推理和語法這三個項目上的能力進行了考核評測。


戴維·鄧寧團隊按考核成績把大學生分為了四組,然後讓四組學生自己評測心目中的自己。最終的結果,在考核中實際得分最低的第一組,他們的得分是最低的百分之十幾,但自我評價時他們自認為超過了60%的人,相反考核得分最高的第四組,自我評價時反而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只有在幽默這一項上低分組對自己的高估不那麼明顯,這可能是因為自己幽默不幽默,自己還是比較清楚的,畢竟你講笑話別人從來沒笑過 —— 但即便如此,低水平組的人還是大大高估了自己的幽默感。


所以這個結論就很明顯,那些能力差的人,自我評估能力也差。這就是「鄧寧-克魯格效應」。


你越不知道,就越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我們有時候會說某人迷之自信,之所以這麼說,因為自我評估能力強的人,會很虛心,但自我評估能力差的人,因為認不清自己就會迷之自信,最終,越進步的人越虛心,越落後的人越驕傲,虛心的人就更願意學習,越能認清自己,不斷進步。越驕傲的人,就越迷之自信不願意接受別人的觀點更不願意提升自己,心理學上有句名言,你越不知道,就越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自我評估能力差,就會導致高估自己,直接的後果就是出了問題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總把問題歸咎於別人,用一個詞說就是迷之自信。黑白是個網癮中年,舉個遊戲的例子,黑白平時玩英雄聯盟,遊戲有個認輸系統,就是本隊隊員認為打不過對方,可以投票決定是否認輸。黑白的感覺是,分段越低越愛認輸,本隊表現最差的那位,經常也是發起認輸的那位。這就是「鄧寧-克魯格效應」,那些能力差的人,自我評估能力也差,他並不認為輸掉比賽是自己的原因,他認為自己的能力很強,只是隊友太差,所以想儘快結束比賽,開始下一局。這也是1v1競技遊戲一般不會太火的原因,除了沒有團隊合作的樂趣,自我評估差的人要面對真實的自己,也是一個主要原因。


再拿邏輯推理舉個例子,一個邏輯推理強的人,聽到一個水平比自己高的人講道理,他至少能聽懂,就會覺得這人好厲害,自己還有很多要提升的空間。可是如果一個邏輯推理很差的人,聽完別人的觀點根本分不清對錯,再加上每個人天生的自我感覺良好,就會認為是別人不行,自己還是很棒的。



看看上面這張圖,一知半解的時候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還以為已經很懂了。直到經歷一次信心的低谷,才有可能走上成功的路。為什麼說有可能呢?因為經歷了低谷,會有一部分人認清了自我開始改變,但依然還會有人覺得,我之所以輸的這麼慘,不是因為我不行,是因為這條路不行,換一條路繼續迷之自信。黑白敢保證,去問100個投資失敗的人,90%都會把原因歸咎於自己以外的原因,因為A股幾十年不漲,政策、制度不行,A股不適合價值投資等等。


為什麼這個效應直到1999年才被重視?因為對於大部分人而言,做著朝九晚五千篇一律的工作,自我評估能力強一些差一些沒什麼區別,日子照常在過。生活中自我評估能力差也不會帶來什麼太大的影響,黑白平時愛打羽毛球,會發現在場下的人往往愛給場上的人指揮,但自己上了場,剛才對別人的那些要求自己也做不到。又比如大部分球迷,都只是業餘愛好,沒有經過專業培訓,並不是非常懂專業球隊的戰術安排,但會以為自己很懂,每天對世界上的知名教練指手畫腳,可是那又能怎麼樣呢?畢竟專業教練也不會來反駁他,他可以沉寂在自我陶醉的喜悅中。


也許有人喜歡指點江山,也許有人認為自己懷才不遇,敢對一知半解的事情侃侃而談,這其實也沒關係,畢竟對生活也沒太大的影響。


但是,作為投資者我們不能這樣,股市是一個放大器,所有性格,情緒、心理學效應,到這裡都會無限放大。股市不像職場,自我評估能力強,學習能力強,可以找到好的就業機會,自我評估能力差,高估自己不願意進步,也有大量基礎的工作可以做。


在股市因為自我評估能力差而高估自己的人,會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於自身以外的事物,他會忽略所有投資者面對的都是一樣環境的事實。在股市,只有賺錢和虧錢兩種模式,沒有一個低收益的崗位留給自我評估能力差的人,自我評估能力差,高估自己不願學習,最終必然會成為七虧的一員。

相關焦點

  • 越吵架越恩愛?他們可能懂得運用波特定理
    當然,這句話不能一概而論, 但不得不承認,生活中很多親子或情侶關係, 的確越吵架越恩愛,越吵架越是離不開彼此, 不但感情沒吵散,反而讓彼此的親密度增加了不少。 為什麼會這樣?
  • 段永平:95%做投資的人可能根本都不懂投資
    投資遵循老巴的邏輯:先看商業模式,理解企業怎麼掙錢。95%的人投資都是focus在市場上的,這就是不懂投資。一定要focus在生意上。公司是要掙錢的。 4,你來美國後,能力圈有什麼提升? 段永平:能力圈不是拿金箍棒在地上畫個圈,說待在裡面不要出去,外面有妖怪。
  • 父母越管教,孩子越叛逆?心理學家提醒:這裡出問題了!
    有朋友跟我抱怨,自家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不讓他做什麼就越做什麼,事事都跟自己對著幹,其實這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教育難題。父母總認為是孩子不好管,但自己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孩子總越管教越叛逆,總是跟你對著幹呢?其實有時候不是孩子有問題,而是自己的管教方式出了問題。
  • 王小魯:並非投資越多發展越快
    通過人力資源的重新配置,勞動生產率全面提高,帶來了居民收入提高、工業服務業利潤增長、儲蓄提高,進而投資增加,形成一系列促進經濟增長的正循環。 拒絕產能過剩,人力資本亟待質量提升數字經濟對過去的生產方式提出挑戰,過程中人力資本需求發生變化。
  • 勞阿毛:投資的本質是認知的變現 PE投資仰仗3大能力
    來源:勞阿毛對投資邏輯的旁觀與琢磨來源:勞阿毛私以為,投資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沒有之一。要想投資得需要錢吧,錢從哪裡來呢?就需要向有錢人那去募集。大概意思是聽說您很有錢,把您的錢給我管理吧,我幫你賺錢然後咱倆分。實際上呢,多數有錢人管理資金的能力也很強,為什麼會相信你呢?
  • 科技越進步,人的智商越退化!
    科技在不斷進步,人卻變的越來越愚蠢:物質越豐富,人的智商就會越蛻化;營養越豐富,人的生理功能就會越衰弱。你越喜歡什麼,就持續給你推送什麼,讓你沉溺各種短暫的娛樂裡,成為大數據的一份子,如同一具具行屍走肉,等待被收割。未來大部分人都會被各種廉價的食品填飽,在各種短視頻/小說/娛樂節目中浸淫。當然,社會已經有足夠的資源養活它們,哪怕它們不能創造任何價值,但是社會也可以把他們養活,圈養起來。這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表現之一!
  • 著名投資者比爾·米勒:價格越高,投資比特幣(BTC)的風險越低
    比特幣米勒在節目中說:BTC價格越高,風險越低(持有比特幣)。它仍處於廣泛使用的初期。關於強勁的需求,昨天成為主要投資公司Grayscale的新執行長的Sonnenshein評論了比特幣投資信託的管理狀況:「新進入者不僅來自現有的參與者對衝基金,還來自養老基金和大學捐贈基金。他開始說道。大型機構投資者,例如養老基金,也被認為在股票市場和信貸市場中很重要。GBTC目前管理的資產超過240億美元。
  • 達克效應:為什麼越蠢越是有著迷之自信?
    像這位有著迷之自信的大哥的例子,在日常中其實也是比比皆是,比如在網絡上噴天懟地的各路大神:一、迷之自信就是蠢到不知道自己蠢為什麼人們會高估自己?在心理學上有個叫達克效應可以解釋。關於一個人的能力水平和自信程度的關係,我們可以看下面這張圖:在這張圖上,可以看到,當一個人掌握了一小部分知識的的時候,自信達到了一個高峰,這個高峰叫「愚昧之山」。大部分人其實都處在愚昧之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達爾文說的「無知比知識更容易讓人產生自信」。
  • 許小年:宏觀形勢越不好,微觀越有活力
    經濟增長的源泉就是經濟效率的提高我記得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我們並沒有制定什麼經濟增長目標,農業改革、城鄉經濟改革,國退民進,那個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什麼叫宏觀經濟政策,改革開放前十幾年,我們都不知道什麼叫宏觀經濟政策,我有幸在出國之前還參與了一些改革的工作,那個時候真的不懂,就是很質樸的從現實出發,從國家經濟發展的需要出發。
  • 越優秀的人越謙遜?經濟學定律,告訴你如何學會真正的「謙虛」!
    為什麼越優秀的人越謙虛,越能傾聽別人的意見?經濟學中的盧維斯定理可能會給我們一個答案:魯維斯認為,美國心理學家魯維斯提出謙虛不是把自己想得很壞,而是把自己想得很完整。如果你把自己想得太好,你很容易把別人想得很壞。
  • 越大氣越成功,越努力越幸運
    做人 做人智商高不高沒關係,情商高不高也問題不大,但做人的格局一定要大,說白了,你可以不聰明,也可以不懂交際 銘記 永遠要記住這句話:越努力
  • 為什麼地球離太陽越近越冷?海拔越高越冷?
    關於這個問題,退一步去思考其中的邏輯,似乎有點反直覺:為什麼越高,溫度越低呢?不是應該相反嗎?畢竟爬得越高,離太陽越近(儘管是微不足道的一點距離)。這樣推理的話,海拔越高應該越熱嘛!但我們都知道山上反而要比山下冷,那這是為什麼呢?首先說海拔和溫度的關係吧 。
  • 為什麼你越愛越廉價?那是因為你不懂「阿倫森效應」
    在生活中,百分之98的女孩啊都搞不懂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越愛他,反而越得不到他的愛呢,看到這句話的姑娘,這句話有沒有戳到你的心呢?如果有的話請在評論區說出你的故事。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今天我專門為你們來解答這個問題,先來聽個寓言故事吧!
  • 創業者必讀:詳解天使投資佔股、估值等5大問題
    1、創業者要少拿錢少出讓股份在某資深投資人看來,天使投資的股份宜少不宜多,公司越小,越要珍惜自己的股份,因為一開始想要更多錢從而不得不出讓更多股份,這對後續融資及管理團隊的長遠發展皆為不利。一般建議初創公司少拿錢少出讓股份。
  • 全世界越嘲笑,中國山寨車為何越繁榮?
    今天就跟大家扒一扒,中國山寨車文化,為什麼會源源不絕、愈演愈烈?抄襲者無罪,法律保護了山寨車企?保護智慧財產權,是這兩年政府比較強調的一個詞。政策出發點是淨化我們的商業環境,畢竟創新創造才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源動力。但從我們的經驗來看,保護智慧財產權的環境可謂積重難返。
  • 越研究越有意思!任正非果然牛!
    眾所周知,雷軍曾坦言任正非是他的偶像,可為什麼每次小米一有手機發布會,雷軍總是打著幹翻華為的口號來宣傳自己的新產品呢? 今天我們走進真相來一探究竟,Are you OK?
  • 頂尖投資大佬23個經典投資定律:成功的炒股都是反人性!
    類似於滾雪球,時間越長,收益率越高,那你滾的雪球就越大。當然也可以計算想要在固定時間內實現本金翻倍,年收益率要達到多少。舉個例子:如果你有10W,想在5年內實現翻倍,那麼年利率要達到14.4%。3.4321定律4321定律講的是資產配置的問題,想要實現資產保值,合理的資產配置必不可少,其中的每一個數字都有不同的含義。
  • 為什麼越在乎,就越容易失去?|心理學:愛情中的墨菲定律
    為什麼越在乎,就越容易失去?那為什麼他做到這種地步,仍然被分手呢?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就是戀愛中的墨菲定律。1、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是二十世紀西方文化三大發現之一,由愛德華墨菲在1949年提出。意思是:如果你擔心某件事情會發生,那無論有多小的概率,這件事必然會發生。在愛情中就是,當你越在乎一個人的時候,你就越害怕失去。因為害怕失去,你會取悅對方,給對方送禮物、討對方開心。
  • 紫盈說幣:7.17比特幣合約交易五大投資技巧和四大心態,學習使你進步
    數字貨幣大家都知道漲幅、跌幅是沒有限制的,可以漲個幾百倍,也可以跌個幾百倍上千倍,一旦投資選擇方向不一樣的時候,要麼賺得盆滿缽滿,要麼血本無歸,紫盈相信很多人在投資數字貨幣的時候,都可能遇到或者看到過類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