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肉類已經成為我們日常飲食中的重要部分。雖然在某些情況下,肉類價格也會有所波動,但是全球化的市場以及便利的交通已經為人類的餐桌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現階段雞是全世界廣泛分布的家禽,它們為人類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全世界每年的蛋類供應也因為雞的飼養效率提高而變得更加充足。
然而,我們很難想像,這種常見的家禽也擁有兇猛的近親,甚至在人類社會開始發展之前,它們也不曾受到束縛。很多人認為雞的馴化是我們祖先運用了自己的智慧,不過最新研究表明,雞很有可能是主動被馴化的。
也就是說,它們主動走進了人類社會,並且開始與我們一起探索出一條合作共贏的道路,這聽起來十分不可思議,而動物們的生存智慧同樣不容小覷。
科學家根據在甘肅地區出土的禽類化石進行分析,發現它們的真實身份並不是家雞,而是野雞,讓人們產生誤會的主要原因是二者在體型和結構上已經擁有較大的相似性。
在此之前,人們認為家雞是在4500多年前才被完全馴化,此次發現將其歷史提前了3000年。雖然這並不能證明家雞的真正起源,但是科學家認為這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在此基礎上,人們也十分好奇,為什麼野雞會選擇與人類一起生活呢?研究人員表示,食物是它們選擇人類的首要原因,在大自然殘酷的生存競爭中,人類最先脫離了原始的生活,並且自從農業開始發展後,越來越多的穀物開始種植,這也是野雞的主要食物來源。
隨著時間的推移,野雞也認識到人類可以為其提供穩定的食物,就自然選擇在靠近人類的地方生存,擁有食物的野雞種群也更快的發展壯大,即便人類將其作為主要的肉類食物,也沒有影響它們的數量。
雖然這只是發掘出了一部分野雞的化石,但是相關研究已經為人類研究家雞的進化提供了關鍵的線索,同時也有助於科學家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或許在不久之後可以儘可能為我們還原一段真實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