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領域的研究也都遍地開花,比方說在生物學研究領域,除了研究生物的起源和演化之外,還有人類是如何獲得「寵物」的?比方說如今和人類關係密切的寵物貓和寵物狗,人類是如何馴化它們的?
一項長達60多年的瘋狂實驗
在北半球,生活著一種生性多疑、兇狠的肉食動物——赤狐,它們一般獨自生活,白天在洞裡睡覺,晚上則外出覓食。
赤狐有一個特點是,它們在捕食的過程中,有的時候會明明不需要那麼多的獵物,但是仍然會獵殺很多動物,而且獵殺後就棄之一邊並不會吃掉,它們的這種行為,顯然是違背了大自然食物鏈的規律。
那麼,這種殘暴的動物,是否可以被人類馴化呢?上世紀50年代末,來自俄羅斯的科學家團隊,就進行了一場赤狐馴化實驗,而且一直到今天,這項實驗仍然在繼續著,那麼,實驗結果如何呢?
一開始,這些赤狐會攻擊人類,不過,當第一代參與馴化大的赤狐生下後代後,研究者就會將其中性格看起來比較溫順的赤狐幼仔保留下來,將它們著重飼養,而且會在飼養的過程中,和它們培養感情。
就這麼一代代延續下去,當實驗進行到2010年的時候,很多赤狐都已經完全大變樣了,它們開始變得好像是一隻「狐狸狗」一般,毛茸茸的大尾巴變得柔軟又下垂,即使人類撫摸它們,它們也不會躲閃。
而且一些已經開始被人類飼養的赤狐,甚至已經變得和家犬沒有什麼兩樣了,它們會主動尋找自己的主人,而且體內的基因,也都發生了變化。
這意味著,只要時間足夠長,那麼,很多兇猛的動物都是可以被人類馴化,成為人類的「寵物」,那麼,如果狗的祖先真的是亞洲灰狼,這意味著,它們的馴化過程也是和赤狐一樣,被人類一代代挑選飼養,之後改變了基因,徹底變成了狗。
人類的祖先為何要馴化動物?
現代研究認為,人類之所以要馴化動物,一個是為了保護自己,另一個則是為了吃肉。比方說人類早期馴化狗,狗不僅可以看家護院,而且還可以幫助古人類外出狩獵,幫助人類驅趕危險。
而馴化野雞、野豬等家禽家畜,則是為了吃肉、喝奶,補充脂肪和蛋白質。就連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太大作用的貓,古人類也是有目的馴化它們的,因為貓可以幫助人類捕捉農田裡的「有害生物」,比方說老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