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擬球藻 吃的是二氧化碳 擠出的是燃料

2020-11-25 和訊科技

  面對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兩大嚴峻問題,尋找可再生且對環境友好的新型能源迫在眉睫。而作為生物質能一員的生物柴油,不僅可以消納各種有機廢棄物,減輕環境壓力,還可替代化石燃料,緩解能源危機,並且由於生物質資源分布廣泛,生物柴油的開發幾乎不受地理和氣候的影響。諸多優勢使得生物柴油在可再生能源中備受青睞。

  生物柴油是指生物油脂與醇通過酯交換反應生成的一種生物燃料。相比石化柴油,生物柴油具有優良的環保性能和再生性能,較好的燃燒性能,良好的低溫發動機啟動性能和潤滑性能,較高的經濟性、可降解性和安全性能。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物柴油的發展已經經過三代更迭。第一代生物柴油的原材料主要來自油菜、大豆、向日葵等可食用性的油類作物;第二代生物柴油的原材料主要來自麻瘋樹、菸草種子等非糧油類植物,以及地溝油、動物脂肪等;第三代生物柴油以微藻作為生產原料,因光合效率高、生長速率快、佔地面積小、油脂含量高等優點,當之無愧成為第三代生物柴油原料的首選。

  微藻,即微體藻類,大小從幾微米到幾百微米不等,光合效率較高,能高效生產脂類、蛋白質、多糖等有機物,其中脂質可通過酯交換反應轉化為生物柴油。

  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能源部以發展可持續能源為目的,對微藻開展了大規模搜集、篩選和鑑定工作,最終獲得了300多種產油微藻,即脂質佔細胞乾重比例超過20%的微藻,其中微擬球藻的脂質比例更是高達68%。

  微擬球藻為什麼能具有這麼高的脂質比例?答案在於它獨特的固碳能力。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生物固碳的基礎。地球上每分鐘通過光合作用大約可以將300萬噸CO2和110萬噸H2O轉化為200萬噸有機物質,同時放出210萬噸O2。

  與陸生高等植物不同,微擬球藻生長在海水中。水體中溶解性無機碳的主要存在形式有HCO3-、CO32-、CO2、H2CO3等。為了應對複雜的水體碳環境,微擬球藻具備了獨特的CO2濃縮機制。

  CO2是造成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之一。微擬球藻強大的固碳能力不但可以生產更多的生物柴油,還可能用於減少大氣中的CO2。

  目前微藻生物柴油的生產成本依然較高,這是限制其商業化生產的瓶頸。除繼續開發產油性能優良的藻種以外,需要實現微藻生產的綜合利用,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從微藻中獲得DHA、類胡蘿蔔素、活性多糖等高附加值產品,將廢棄的藻渣作為水產業的餌料等。(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微藻生物柴油如何造

  首先在開放塘中大規模培養微藻。在微藻細胞內,光合作用合成的糖類物質經過一系列的代謝反應轉化為油脂。

  當藻細胞密度達到最大時,根據微藻的特性,可選用離心法、超濾法、氣浮法、絮凝法等方法進行收集。收集後的微藻需要進一步提取其中的油脂。藻類油脂的提取過程繁瑣,目前最常用的油脂提取方法有機械壓榨法、有機溶劑法、加速溶劑提取法、超臨界流體萃取法和酶提取法等。

  提取出來的藻油成分複雜,主要由游離脂肪酸、三醯甘油酯、磷脂、糖脂和硫脂組成。其中游離脂肪酸容易和鹼性催化劑發生皂化反應,通過對原料乾燥和預酯化可減少脂肪酸對酯交換反應帶來的不利影響。

  酯交換反應是酯與醇在酸或鹼的催化下生成一個新酯和一個新醇的反應。在微藻生物柴油生產中,利用短鏈醇和藻類油脂在催化劑、高溫環境下進行酯交換反應,最終合成脂肪酸單脂,即生物柴油。

  據估計,每公頃養殖面積藻類年產油量可達1.5萬至8萬升,相比之下,玉米、大豆的年產油量分別只有120升和440升。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微擬球藻:吃的是二氧化碳,擠出來的是燃料
    其中微擬球藻的脂質比例更是高達68%!微擬球藻(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  作為一種單細胞藻類的微擬球藻  捕捉CO2 的獵人  微擬球藻為什麼能具有這麼高的脂質比例呢?答案在於它獨特的固碳能力。  我們知道,光合作用是自然界生物固碳的基礎。地球上每分鐘通過光合作用大約可以將300萬噸CO2和110萬噸H2O轉化為200萬噸有機物質,同時放出210萬噸O2。  與陸生高等植物不同,微擬球藻生長在海水中。
  • 微擬球藻擁有獨特固碳能力——吃的是二氧化碳,生出來的是燃料
    目前,人類所利用的能源大部分仍然來自化石燃料。2017年《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顯示,全球煤炭、石油、天然氣儲存量分別為1.14萬億噸、1.71萬億桶和187萬億立方米,分別僅能維持153年、50.6年和52.5年的全球生產需要。同時,化石能源過度消耗導致二氧化碳(CO2)等排放過多,引發了包括全球變暖在內的一系列環境問題。
  • 微擬球藻設計與合成資料庫建立—新聞—科學網
    工業產油微藻能夠規模化地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油脂,因此是人類社會糧食、營養和燃料可持續供應的潛在解決方案之一。
  • 科學網—建立微擬球藻資料庫支撐「綠色重生」計劃
    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等
  • 【中國科學報】青島能源所建立微擬球藻資料庫支撐「綠色重生」計劃
    為了促進全球微擬球藻研究群體的資源共享和合作、加速工業產油微藻合成生物學和分子育種技術的進展,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聯合來自韓國、德國、美國、法國等國的14個實驗室,發布了「微擬球藻設計與合成資料庫」(NanDeSyn)。該工作近日發表於《植物學期刊》。
  • 微擬球藻合成生物學發展前景
    微擬球藻(Nannochloropsis)生長迅速,三醯甘油含量高,油脂含量佔乾重的比重達68%以上,油脂以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和二十碳五烯酸為主
  • 年中喜報|安諾三代測序助力微擬球藻基因組發布~
    微擬球藻屬物種具有單倍體核和無性生殖的特點,便於進行遺傳育種,主要用作魚類幼體、輪蟲的飼料和人類營養食品添加劑,且能夠積累大量多不飽和脂肪酸,可應用於工業。環境適應能力強、個體小、繁殖速度快等優點,讓微擬球藻屬躋身生產生物柴油的優良藻種行列。
  • 青島能源所 | 建立微擬球藻NanDeSyn資料庫網站,支撐「綠色重生」國際合作計劃
    微擬球藻作為「光合酵母」模式研究體系的優勢:核基因組為單倍體,且僅有~30M鹼基序列;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多組學數據,如各種營養/環境下的基因表達譜、轉錄因子等調控元件;已經建立起了高效、靈活、多樣的遺傳操作工具,如過表達、RNAi、CRISPR/Cas9、同源重組、亞細胞定位、大片段敲除等。
  • 研究揭示工業產油微藻二氧化碳濃縮機制全局特徵
    利用微藻將工業源CO2直接轉化為生物燃料,在碳中性能源體系的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是,工業微藻如何高效固定CO2呢?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等發現,作為一種工業產油微藻,微擬球藻細胞集至少三種碳濃縮機制(CO2 Concentrating Mechanism,CCM)的特徵於一身。
  • 生物燃料產量低怎麼破?小小藻類成大幫手!
    了解這種藻類這款厲害的真菌就是單細胞的海洋富油微擬球藻(Nannochloropsis gaditana)。它有兩種特別適合產出生物燃料的特性;首先,這種真菌完全適應含鹽水體,這就會讓生物柴油在生產過程中省下珍貴的淡水資源;其次,它會自然產出大量的脂肪(大部分是三醯基甘油脂)。
  • 永鏷生技微細綠球藻:自然排毒 癌症康復或有希望
    癌字有3個「口」字組成,一個是吃的有毒素、一個是喝的有毒素、一個是呼吸的有毒素,最後毒素堆積如山,成了癌症。所以,尋找清除毒素的物質,成為當務之急,微綠球藻進入人們的視線。大自然力量 排毒秘密武器微綠球藻是一種海洋單細胞微藻,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胺基酸及多不飽和脂肪酸等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多不飽和脂肪酸中的EPA含量較高,並且含有大自然生物中最大量的葉綠素,接受日照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地球最基礎的有機物源。
  • 青島能源所通過代謝工程提升工業產油微藻固定二氧化碳效率
    工業產油微藻能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與光能大規模地轉化為油脂,因此作為一種清潔能源生產和二氧化碳高值化的潛在方案,在國內外受到了廣泛關注。針對如何提升工業產油微藻的固碳能力這一關鍵問題,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示範了一種通過調控RuB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的激活酶來增強細胞固碳活性,從而大幅度提高微藻生物質與油脂產率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