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支付作為創新的支付服務模式自誕生至今,一直受到業界追捧,並被視為支付行業顛覆者。其背後衍生出巨大的商機,這也使聚合支付行業備受資本青睞。
撰文 |張浩東
編輯 |日堯九日
出品 |支付百科
聚合支付發展到2019年,快速增長期已結束,進入到穩步增長階段。然而,這並不影響各大巨頭繼續競逐聚合支付賽道。
近日,「支付百科」查詢企查查信息顯示,樂惠的運營主體樂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多項工商變更,其中多位投資人退出,轉由京東匯正(天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
而後者由京東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持有,也就是說,變更完成後,京東數科間接控股了樂惠。
京東兩度入股聚合支付
事實上,這並非京東第一次嘗試在聚合支付領域的探索,「支付百科」曾在今年3月份發布獨家報導,京東收購哆啦寶(點擊查看原文),但當時具體投資額度並未公布。
今年6月份,企查查信息顯示,聚合支付公司哆啦寶完成了法人、投資人等企業相關信息的變更,原投資人及股東均退出,由京東匯正(天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全資控股,而京東匯正的唯一股東為北京京東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京東數科對哆啦寶的收購,意味著京東開始布局線下收單市場的開始。當時有內部人士對「支付百科」透露:此次收購價為3億,其中包含2億負債,也就是成本價在5億左右。
2013年8月,哆啦寶在北京正式成立,首創研發「聚合支付技術」並獲得國家專利,開啟了中國行動支付的「聚合支付」新時代。
目前哆啦寶執行董事及法人代表為張雱,張雱1989年出生,2011年以管培生身份進入京東,曾任職京東金融,現為劉強東助理。
張雱名下共有440家企業,其中在425家企業中擔任法定代表人,此前因為名下擁有眾多企業成為網絡紅人,更被網友稱為「史上最強女助理」。
資本青睞的新賽道
伴隨著行動支付的崛起,刷卡與掃碼逐漸並存於線下,第三方支付市場也隨之呈現高度碎片化:支付渠道碎片化、支付平臺碎片化。
在這樣的背景下,聚合支付應運而生,聚合支付服務商是通過經營行動支付「最後一公裡」的生意而來,承擔的是直接落地到商戶的工作。
聚合支付在2015年前後被引入,在2016年就呈現出了全面開花的趨勢,2017年開始勢如破竹。
聚合支付簡單點來說就是融合了多種支付通道的支付工具,是相對之前的第三方支付而言的,也是對第三方支付平臺服務的拓展。
目前,各大銀行以及支付機構在加速布局聚合產業,並且隨著競爭的發展,資金、商戶資源將逐漸向頭部聚合支付服務商靠攏,市場格局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
根據支付百科統計,從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聚合支付行業大約有10家公司宣布獲得融資,備受資本青睞。
行業頭部玩家獲得融資後,將繼續帶動整個聚合支付領域的發展;在聚合支付這片新藍海中,未來也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小服務商獲得融資。聚合支付行業仍充滿機遇。
聚合支付迎強監管
聚合支付通過聚合各種支付通道,其在行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仍缺乏與之相配的監管文件。
聚合支付為商戶和消費者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市場上也不乏亂象。其中,打「二清」擦邊球現象最受行業關注。
對於很多不了解聚合支付的人來說,聚合支付往往會與「二清」畫等號,但事實並非如此。
由於準入門檻低,也導致了聚合支付市場魚龍混雜,很多只是打著聚合支付的幌子,表面看似穿著合法的外衣,實質上卻是非法搭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聚合支付。
要想有效杜絕這類非法支付平臺,從監管層面來說,一方面要進一步細化落地監管方案,在市場準入、渠道監管等方面多管齊下。
據支付百科了解,相關部門正在推動聚合支付新的管理辦法的制定,以明確行業準入等安全要求。
在市場競爭下,幾家歡喜幾家愁,代理服務商免不了面臨被行業淘汰的命運,留下來的也將是業內真正的強者。
大浪淘沙,隨著支付行業的嚴監管,或將有一批不合規的企業被淘汰,留下的都將是具備一定規模與實力,並且合規經營業務的。我們在未來會看到,行動支付的「聚合支付」新生態。